专题05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学案(统编版)_第1页
专题05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学案(统编版)_第2页
专题05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学案(统编版)_第3页
专题05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学案(统编版)_第4页
专题05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学案(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考点点击2022年2021年2020年(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全国Ⅱ,28)戊戌变法(全国Ⅰ,2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全国Ⅰ,29)戊戌变法(全国Ⅰ,28)太平天国运动(全国Ⅱ,28)戊戌变法前后政局变化(全国Ⅱ,45)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比较(全国Ⅰ,45)清末新政(2)辛亥革命(全国Ⅰ,46)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全国Ⅱ,29)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全国Ⅰ,2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4)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Ⅱ,29)土地革命时期党工作方法调整的意义(全国Ⅱ,42)1921——1949年党的重要会议(全国Ⅱ,29)八七会议内容(全国Ⅱ,30)中共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5)侵华日军的暴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全国Ⅰ,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全国Ⅱ,30)抗战时期中国的抗战政策(全国Ⅲ,46)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和意义从上表可以看出本专题是高考出题的重点,=1\*GB3①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次之,材料呈现有文字、图片、图表等;=2\*GB3②从时间上看,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为主;=3\*GB3③从内容上看,以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及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等为主。复习时要理清线索,准确记忆各考点的知识点,侧重从周年大事如维新变法125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国参加一战105周年、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建军95周年等、救国图存道路探索、中共成长历程、国共两党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复习,辛亥革命近三年未考复习时应重视,北洋军阀统治近年来史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复习时应关注。【涉及考点】考点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考点三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改革与探索考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基本线索】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外敌入侵,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通过不同的方式奋起抵抗,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规律】1、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思维导图】考点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典例分析】例1、(2020.7·浙江卷·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解题思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治外法权条款是权宜之策,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又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对中国司法主权的危害,故选D项;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观念,排除B项;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项。[备考方向]近代西方列强的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也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近年高考在考查本考点内容时着重考查列强侵华所攫取的权益和侵华战争的重大影响。复习备考时应从如下三方面理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首先,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最后,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在客观上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考点精析】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时代背景及影响2.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全面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联,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东西两侧转移的变化。(3)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上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失败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3.近代列强侵略方式:(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2)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4)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4.主要危害(1)政治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地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表现: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到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司法主权破坏: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其它主权遭破坏:如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在华驻兵权。(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表现:列强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通过勒索赔款和提供政治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3)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4)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表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5)国家性质改变:由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思维升华】近代列强侵华的主、客观作用(1)主观上: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打断了中国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造成中国贫穷落后,其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2)客观上:列强侵华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推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角色。(相对其破坏性而言,其建设性作用无疑是次要的)【变式训练】1.(2022·全国=1\*ROMANI卷·5)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2.(2020·天津卷·5)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3.(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2018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5.(2018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典例分析】例2(2021·广东卷·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解题思路】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孙中山提出了用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免得再蹈覆辙”,故D项正确;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是孙中山的目的,故A项错误;“均贫富”不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项错误;联合苏俄的政策依据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项错误。[备考方向]近代前期,领导和参与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主要是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尽管先后以失败告终,但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所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发展到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近年高考在考查本考点内容时,着重考查对辛亥革命纲领和成果的理解。复习备考时应着重探讨近代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抗争探索的时代或阶级的局限性。【考点精析】【思维升华】1.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广泛性: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然有其一致性。(2)开放性:具有普遍地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人们从闭关自守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3)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2.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1)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成为近代化进程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走上近代化的前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辛亥革命担负起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努力探索一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亡道路。(2)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它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它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3)辛亥革命对近代化的推动,还表现在对经济近代化的推动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显著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3.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①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②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①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②表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变式训练】6.(2021全国卷)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7.(2021·湖南卷)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9.(2016·唐山一模)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年10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B.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10.(2021全国卷)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11.(2019天津卷)《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考点三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改革与探索【典例分析】例3.(2022·全国Ⅱ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备考方向]近代前期,领导和参与挽救民族危亡运动政治民主化探索的主要是清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经历了由封建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制度、由军政到训政再到宪政的探索,尽管没能够真正使中国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但各阶级的探索推动了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的转变,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曲折历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复习时要加强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北洋军阀统治的再思考、再认识。【考点精析】(一)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6—9月)(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③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宣传: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索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诞生共和制度: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②原则: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③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④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军阀时期(1)政党政治的尝试①开始: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②转折: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春“宋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③失败:袁世凯夺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2)帝制之路的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3)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国民党“训政”①开始:1928年。②表现: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③实质: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2)国民党“宪政”①实施: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②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最终崩溃。【思维升华】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虽然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这一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和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2.近代中国宪政艰难的原因(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3)军阀混战,政局动荡。(4)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5)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变式训练】12.(2022·全国=1\*ROMANI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13.(2022•山东卷)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14.(2022•天津河西区二模)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清帝退位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15.(2022·湖北卷)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考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典例分析】例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8,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可知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项排除。[备考方向]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高考在考查本考点内容时着重考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活动或决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地位。复习备考时应特别关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两次国共合作。【考点精析】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和中共三大的召开);③共产国际的推动。(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4)破裂: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1)国共的对峙——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3.第二次国共合作

(1)原因:①民族矛盾上升: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⑦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⑧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1)根源: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②美国的干涉——扶蒋反共。(2)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5.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6.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三、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革命根据地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根据地措施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解放区举措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在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思维升华】(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1.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1)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2)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1)1927年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3)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4)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6)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探索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反复过程,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我们从中得出哪些经验教训?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教训:合则共赢,分则俱伤(三)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异同点(1)相同点=1\*GB3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GB3②革命任务和对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3\*GB3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2)不同点=1\*GB3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2\*GB3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3\*GB3③群众基础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4\*GB3④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领导人民走向资本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四)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史实表现(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从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积极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打击了北洋军阀,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3)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纠正右倾错误,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4)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的召开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5)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投降后,为争取和平民主建国进行一系列努力,最终通过三年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探索成功的原因(1)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有毛泽东思想正确理论作指导。(3)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地正视、纠正自身的错误,使自身不断走向成熟。(五)多元视角看近代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变式训练】16.(2021·广东卷·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17.(2018全国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18.(2021全国卷Ⅰ)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19.(2022•全国=1\*ROMANI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20.(2022•湖南卷)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21.(2022•北京卷)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22.(2019•全国卷Ⅱ)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23.(2019•天津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24.(2021·山东聊城一模)一些同志认为“党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于前委”,主张党的管辖范围“要限制"“军官权威高于一切”。毛泽东指出,如果这种个人主义领导胜利了,红军与过去的旧式军队就没有什么区别,“红军只是一个好听的名称罢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25.如图是1948年由顾群创作的年画《豆选》,这幅作品反映了()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C.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D.民众踊跃的支援前线作战26.(2020全国=1\*ROMANI卷45题)材料下表是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27.(2021全国=2\*ROMANII卷42题)材料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8.(2022北京卷17题)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