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讲义刖言类似“大学语文”的课程在我国高校的开设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高校的院系调整全盘搬用苏联体制,向单科性发展,“大学语文”这样一门发挥着文理渗透作用的课程,也就难有存在的空间了。文革后“大学语文”课程的恢复,起始于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的倡议。当时的倡议大致缘于这样的背景:文革十年,基础教育倍受摧残,语文素质普遍见差,有必要在大学开设语文来补课。所以当时匡亚明校长的倡议得到响应。也因此,八十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其教学模式几乎顺理成章理地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在大学课堂的一种延续,教材也基本上采用中学语文教材的各体文章拼盘性的体例。其实,在大学的一般课程的课时处于一再压缩、分化、小型化的今天,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由多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在中国,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素质或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其深厚的传统。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就谆谆教导:“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大家何不学学诗呢,诗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志趣,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又能与大众的感情交融,也足以发泄自己委屈的情绪。从近的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一点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君上;另外还可以多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我们认为,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素质或人文素质的教育,应该是大学语文区别于其他人文素质课程的特质。所以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大学语文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力量让学生置身于种种具体的人生情境、面对种种独特的生命状态,并由此引发他们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与思索,同时它还通过对美的独特发现和生动描绘,使人们对美的事物更为敏感。而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意味着对文学所表现的世界有较强的感受领悟的能力,进而能在某种程度上以文学的视角去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过程中,我们才真正看到了文学所涵蕴的人文精神如何在一个受到文学熏陶的学生身上产生其独特的作用。第一讲《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所产生的三百零五篇诗作。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他均产生于当时北方中原地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古老文化孕育的艺术奇葩。现存《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对于其分类标准,后世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今天的学者较普遍地认同以郑樵《六经奥义》为代表的按乐调分类的解释,即“风土之音日风,朝廷之音日雅,庙堂之音日颂。”也就是说,这些诗与音乐有关,属于“歌诗”。所谓“风土之音”,指的是当时各诸侯国所辖不同区域的地方乐曲。《诗经》有周南、召南、北B、庸B、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计有一百六十篇。它们大多属于这些地区的民歌。所谓“朝廷之音”,指的是当时周王朝国都(丰、镐)一带的乐曲。“雅”者,正也。《左传》
说:“天子之音曰雅",故周王朝国都附近地区的乐曲便属中原正音。雅分大雅和小雅,共计一百零六篇。其中有民歌,也有文人创作。所谓“庙堂之音”,指的是当时祭神祀祖的乐歌。颂分周颂、商颂、鲁颂,计四十篇。它们应该属于当时王朝中的史官和巫祝(掌管祭祀活动)创作的。《诗经》在秦代遭焚毁后,至汉时复传。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那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日渐兴盛;前三家则逐渐衰落,魏、晋以后,渐趋亡佚,仅存《韩诗外传》。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有写政治、行役、战争、农事、狩猎、祭祀、宴饮的,也有写爱情、婚姻、民俗、歌舞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歌。《小雅》中的《采薇》、《杕杜》、《何草不黄》,《豳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写战争和劳役的名作。这些诗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读来倍感亲切。而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国风》中尤为集中。比如《召南•野有死麝》、《邶风•静女》、《郑风•将仲子》、《陈风•月出》、《秦风•蒹葭》、《周南•汉广》。这些诗歌,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从《诗经》的体裁看,它包括有抒情、叙事、讽喻、赞颂等各种文学样式,而以抒情诗为主流。除了《大雅》中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以及《小雅》中的《出车》、《常武》《采芭》、《六月》和《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这些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相对克制平和。无论是进行政治批评,还是表现个人失意、无论是倾诉厌战思乡之情,还是抒发男欢女爱之情,一般都没有激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薄而出,一泄无余的时候,而常常是忧伤的感情委婉曲折,波澜起伏。它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细致、隽永的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可见当时演唱的音乐旋律,平稳而相对简单质朴。《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最典型的是《周南•芣芭》:采采芣芭,薄言采之。采采芣芭,薄言有之。采采芣芭,薄言掇之。采采芣芭,薄言捋之。采采芣芭,薄言秸之。采采芣芭,薄言襁之。采采芣芭,薄言襁之。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之“六义”。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像《王风•君子于役》写乡村晚景,睹物思人,用的就是一种直陈人事,直抒情意的手法;而大《雅》中的史诗,则铺陈的场面较多。所谓“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卫风•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小雅•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卫风•硕人》连续用“菜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如果说“赋”和“比”属于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那么,“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所谓“兴”,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可以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实在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的是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像《秦风•晨风》开头“歇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而“兴”在更多的时候,往往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较实在的意义,但由于它原初产生于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比较虚灵微妙,不是固定僵板的。如《周南•桃天》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说是写实之笔,但也不能说它不是对新娘美貌的一种暗喻,同时,还可以说它在这里是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就特别有兴趣在这一表现手法上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从而造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集,对我国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闻一多在其《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所说:“诗三百”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始的时代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类型。赋、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志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曲又往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诗不仅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造型艺术,它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贴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蒹葭⑴蒹葭苍苍⑵,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溯洄从之⑷,道阻且长;溯游从之⑸,宛在水中央⑹。蒹葭凄凄⑺,白露未晞⑻。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⑼。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1)。蒹葭采采⑫,白露未已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⑭。溯洄从之,道阻且右Q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Q6)。[注释]⑴本篇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芦苇。⑵苍苍: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⑶伊人:这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⑷溯洄:逆流而上。⑸溯游:顺流而下。⑹宛:宛然,好像。⑺萋萋:义同“苍苍”。⑻晞(xi):晒干。⑼湄:水和草交接之处,即岸边。⑩跻(ji):升高,指道路险峻需攀登。(1D坻(chi)水中的小块陆地。⑫采采:形形色色,犹言从多。⑬已:止,完。⑭涘(si):水边。(15)右:迂回曲折。(16)沚(zhi):义同“坻”。[简析]这是一首将绵邈的情思与凄迷的景物浑融为一体而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抒情诗。全诗以秋景起兴,表达了诗人企慕却终不可得的惆怅。“伊人”这个意象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引发了后人无数的蒹葭之思。有人将“伊人”理解为贤人,或认为这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见《毛诗序》);或认为“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见《诗经通论》)。现代的人更愿意将“伊人”理解为意中人,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或是将“伊人”的理解抽象化,视为美好理想之类的象征;“在水一方”则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由此可见,该诗有着极富张力的释义空间。它的三章只一意,一意化为三叠的组织章法,既创造出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又起到了深化意境的作用。第二讲《楚辞》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杰地灵,中华文明更是源远流长。北方黄河流域,孕育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同样,位于长江流域的湘楚大地,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楚文化。同北方相比,楚地经济条件比北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汉书・地理志》说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食物常足”。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此建功立业,战国中期,楚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领土最广博的国家,其繁荣强盛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秦王”的说法。此外,楚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北方中原文化进行交流。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文化典籍《诗》《书》《礼》等,被楚国贵族研习,成为其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习俗方面,楚人普遍“信巫鬼,重淫祀”,巫教盛行,音乐舞蹈发达,孕育了相对强烈的个体意识。楚人性格桀鹫不驯,思虑好奇异,浪漫洒脱。楚地的艺术品如编钟、漆器、丝织品等,造型精美细致,追求飘逸艳丽深邃的审美风格。楚辞便是在这种魅力独特的楚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楚辞”之名,始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张汤传》。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的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谣,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新诗体。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就是说“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整理而保存留传。《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南方巫祭之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深深影响乃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手法及风格特征。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成书,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继《诗经》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与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合称“风骚”。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屈原作品又有“屈赋”之称。《九歌》也是楚辞中重要的作品,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深受后人喜爱。关于《九歌》和屈原的关系,王逸《楚辞章句•九歌》曰:“《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词,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为至尊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从内容上说,《九歌》抒写对神灵的赞颂与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英勇悲壮。如《国殇》以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过程,描述将士们面对强敌而无所畏惧、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和凛然气概,全诗节奏紧张,气氛浓烈,化凄凉为悲壮激越。"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句不仅是对死者的颂扬,更是对生者的激励,特别是在楚国不断兵败地削的情形下,对战士们献身精神的歌颂实际上是作者深沉爱国思想的流露。《九歌》最多最动人的还是对人神情感的描写,如《少司命》“悲莫悲兮悲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王世贞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艺苑厄言》卷二)。《山鬼》所描述的更是爱情的绝唱: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孰划予?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狄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美丽的山鬼披荔带罗,含睇宜笑,只能与赤豹文狸相伴,强烈的孤独感使她的爱情变得迷离哀艳,希望渺茫;最后两句描写一种解不开的愁结,使人给予深切的同情。《九歌》中流露出的这种不可抑制的忧愁幽思,正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的心情体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除屈原外,宋玉、唐勒、景差也是楚辞的重要作家,其作品都深受屈原影响。《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主要抒发自己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的悲哀,批判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对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其中关于秋景的描写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引发。宋玉的其他作品还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无不体物细致,构思精妙,极尽铺排夸饰之能事。宋玉的辞赋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方面有所发展。成为由楚辞而至汉大赋的一个过渡阶段。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富于变化,因此能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一,庄重谨严的,而楚辞则是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拘的新体诗,通篇以杂言为主,顿挫悲壮,或韵或否,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便于抒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对“兮”等语气助词的灵活运用,促成了句式的变化和语气的舒缓流畅。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瑰丽,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为汉赋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气质首先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孜孜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瑰丽等。楚辞的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象、神话传说等塑造出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如《天问》,列举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提出172个问题,探讨宇宙自然变化发展的道理。大量神话的罗列引用,丰富驰骋的想象,激越奔腾的感情,使得诗歌呈现飘渺迷离、谲怪神奇而热情奔放的美学特征,对后世诗人如李白、李贺等影响尤为巨大。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屈原卓越的创造整合能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诗人本身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使得这一意象更富于现实感,也更加充实,中国文学由此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文学传统。比如张衡《四愁诗》效屈原以美人喻君子;曹植《洛神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李贺诗如凄婉哀艳的《苏小小墓》等,多寄情于香草美人;而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忧愤深广,作《聊斋志异》渲染花妖狐媚,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都是受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光华万代,泽被深远。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赞扬屈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江上吟》诗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也说“窃攀屈宋官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都表现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离骚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曾协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应对诸侯,深得信任。后为同僚上官大夫谗言污蔑,为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嫉恨,被流放到江南。最后因国事日益混乱,迫近危亡,屈原怀才不遇,救国救民而不能,悲愤忧郁,自投汨罗江殉国。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反映他进步的政治理想,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的不屈性格和至死不逾的强烈的爱国热忱;综合运用大量神话传说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想象丰富,辞采绚烂瑰丽,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帝高阳之苗裔兮1,朕皇考日伯庸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4: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5。[注释]1高阳:楚之远祖颛顼,号高阳氏。春秋时,楚武王熊通有自名瑕,受封于屈邑,子孙因以屈为氏,屈原即瑕的后人。苗裔:远末子孙。2朕:我。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专称。皇考:太祖。伯庸:屈氏始封君,西周末年楚君熊渠的长子,被封为句亶王,在甲水边上,屈氏即甲氏。一说指屈原父亲的表字。3摄提:摄提格的省称。木星(岁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寅年名摄提格。贞:正当。孟陬(zoul邹):夏历正月。以上两句是屈原自述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4皇:皇考。览:观察。揆:揣测。初度,犹言初生的时节。肇:借作〃兆〃,卦兆。锡:赐。5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阐明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高平的地叫做原,〃灵均〃,是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均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1,又重之以修能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4。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5。日月忽其不淹兮6,春与秋其代序7。'惟草木之零落兮8,恐美人之迟暮9。不抚壮而弃秽兮10,何不改乎此度11?乘骐骥以驰骋兮12,来吾导夫先路13![注释]1纷:盛多之状,内美,内在的美质。2重(音虫):加。脩:同〃修〃,美好。修能,即富于才能。3扈:披。江离:即江蓠,一种香草。辟:系结,为〃^〃字之借。芷:白芷,一种香草。辟芷,即生于幽僻之处的芳芷。纫,联缀。兰,即泽兰。佩,佩带在身上的饰物。此两句比喻自己博采众善。4汩(yu4玉):水流急的样子,这里形容流逝的时光。与:等待。5搴(qian1千):摘。毗(pi2皮):山坡。木兰,香木名。揽:采。宿莽:草名,叶含香气。楚人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即今水莽草。此两句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6忽,迅速的样子。淹:停留。7代:更代。序,次序。8惟,思。零落,飘零、堕落。9美人,喻君主。迟暮,犹晚暮,指年老。以上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谢,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即使选贤与能,建功立业,则将老大无成。一说美人是屈原自喻。10不,即何不,与下句“何不”互文。抚,把握。壮,即壮盛之年。秽,指秽恶之行。11度,法度。一说指态度。12骐骥,骏马,比喻贤智之臣。13来:招呼楚王跟从自己的话。昔三后之纯粹兮1,固众芳之所在2。杂申椒与菌桂兮3,岂维纫夫蕙茝4?彼尧舜之耿介兮5,既遵道而得路6。何桀纣之猖披兮7,夫唯捷径以窘步8!惟夫党人之偷乐兮9,路幽昧以险隘10。岂余身之惮殃兮11,恐皇舆之败绩12。忽奔走以先后兮13,及前王之踵武14;荃不察余之中情兮15,反信馋而瘠怒16。余固知骞骞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17。指九天以为正兮18,夫唯灵修之故也19。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0。初既与余成言兮21,后悔遁而有他22。余既不难夫离别兮23,伤灵修之数化24。[注释]1后,君。三后:即楚三王。西周末年楚君熊渠封其三子为王:长子庸为句亶王,为屈氏之祖;仲子红为鄂王,为楚王族;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当时楚国空前强大。一说指大禹、商汤、周文王。纯粹,指德行精美无暇。2众芳,比喻众多的贤臣。在犹萃集。3申椒,申地所产之椒。菌桂,香木名。4维,通“唯”,独。茝,即白芷,香草名。5耿介,光明正直。6这句是说,已遵循治国的正确轨道而开辟出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7猖披,衣不束带之貌,引申为放纵不检。8捷径,邪出的小路。窘步,困窘不能行走。这里比喻君王施政不走正道。9党人,指结党营私的小人。偷乐,苟且贪图享乐。10路,指国家的前途。幽昧,昏暗。险隘,危险狭隘。11惮(dan4旦)殃:害怕灾祸。12皇舆:君王的舆辇,这里比喻国家。败绩:作战时战车倾覆,也指战争失败。13忽,迅疾。这句意思说,自己急速地奔走于皇舆前后,比喻为国家尽辅佐之力。14及,赶上。前王,指上文“三后”和尧、舜。踵武,足迹。15荃(quan2全):香草名,喻君王。16信谗,听信谗言。瘠(ji4记)怒:暴怒。17固:本来。骞(汽2口3剪)謇:忠直敢言的样子。舍,停止。18九天,古时以天有九重,故说“九天”。正,同证。这句说,自己指天为证。19灵脩:楚人对君王的美称。20黄昏,古代约定亲迎的时候,羌,楚人发语词。这两句意思说当初约定黄昏时亲迎,不知为什么半路上忽然改道。比喻楚王与自己原本契合,后忽然变化。21成言:彼此约定地的话。22悔遁,后悔而回避。有他,有其他打算。23难,作畏惮解。24数(shuo4烁):屡次。化,变化。此句说自己主意摇摆不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1,又树蕙之百亩2。畦留夷与揭车兮3,杂杜衡与方芷4。冀枝叶之峻茂兮5,愿蹊时乎吾将刈6。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7。[注释]1滋,栽植。畹(音晚),楚人地亩单位,田三十亩叫一畹。一说十二亩为一畹。又说二十亩为一畹。2树,栽植。3畦(qi2其):田垄。留夷、揭车:皆香草名。4杜衡:香草名。5冀:希望。峻茂,高大而茂盛。6蹊,同“俟”,等待。刈(音义),收割。这句比喻待贤才成长时加以任用。7萎绝,枯萎零落。芜秽荒芜芜秽。这两句是说自己所培育的贤才遭受摧折原不足伤。可悲的是他们的变节与堕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1,凭不厌乎求索2。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3。忽驰骛以追逐兮4,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5,恐修名之不立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7。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8,长呢颔亦何伤9。揽木根以结茝兮10,贯薜荔之落蕊11。矫菌桂以纫蕙兮12。索胡绳之,^,^13。謇吾法夫前修兮14,非世俗之所服15。虽不周于今之人兮16,愿依彭咸之遗则17。长太息以掩涕兮18,哀民生之多艰19。余虽好修姱以鞅羁兮20,謇朝碎而夕替21。既替余以蕙女襄兮22,又申之以揽茝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4。怨灵修之浩荡兮25,终不察夫民心。众女疾余之蛾眉兮26,谣诼谓余以善淫27。固时俗之工巧兮28,偭规矩而改错29。背绳墨以追曲兮30。竞周容以为度31。忳郁邑余侘僚兮3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33,余不忍为此态也!鹫鸟之不群兮34,自前世而固然35。何方圆之能周兮36,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7。伏清白以死直兮38,固前圣之所厚39。[注释]1众,指众小人。竞进,指争相追逐名利。2凭:饱满。歌(yan4厌):同〃厌〃,满足。索,也是求的意思。这句说众小人贪得无厌,全然没有满足的时候。3羌:楚人发语词,表反问和转折语气。恕己以量人:宽恕自己而苛求他人。兴,生。4鹫,乱驰。追逐,指追逐名利。5冉冉,渐渐。6修名,美好的名声。7落,堕落。英,花朵。一说落英谓初开的花。8苟:假如。信,的确。姱(kual夸):美。练要:精诚专一。9呢颔(kan3han3坎喊):食不饱而面黄肌瘦的样子。10擘(lan3揽):同〃揽〃,采摘。木根,树木之根。11贯:贯穿。薜荔:一种蔓生香草。之:此处同〃其〃。12矫,举起。菌桂、蕙:皆香草。13索:搓为绳。胡绳:即结缕,一种香草,蔓状,如绳索,故名。^(xi3洗)^:本义为多毛的样子,这里形容绳索的美好。以上四句比喻自己操守的忠信高洁。14謇:发语词,一说指忠贞之貌。法:效法。前脩:前代贤人。15服:佩,用。这句指上文的服食和下文的服饰,均与世俗不同。16周:合。今之人,指世俗之人。17彭咸:楚先贤,其人〃处有为,出不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遗则,遗下的法则,即榜样。18太息:叹息。掩:拭。涕:泪。19民生,人民的生计。一说,民生即人生。20虽:借作〃唯〃。修姱:修洁而美好。鞅羁:自我约束。一说谓屈原以马自喻,为人牵累而不能自我主张。鞅,马缰绳。羁,马络头。21碎(sui4碎):进谏。替:解职。22女襄(xiang1香):佩带。23申:重,加上。以上两句意思说,君王废弃我,是因为我佩戴芳惠,志行忠贞的缘故;然而我又重持芳茝以自我修饰,表示志行坚定不移。24善,爱好。九,极言数之极。25浩荡:不加思虑,毫不在意的样子。26众女,指众小人。娥眉:细长的眉,谓如蚕蛾之眉(触角),此处喻美好的容貌。27谣诼(zhuo2啄):谗毁。28工:善于。工巧,善于钻营投机,取巧作伪。29偭(mian4面):违背。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规矩,犹言法则。错:措施,设置。30绳墨:准绳与墨斗。追,追随。曲,邪曲。31周容:苟合以取容。度,方法。这句说,争着以苟合求容为固宠希荣的方法。32忳(tun2屯):愤懑忧郁。郁邑:同〃郁悒〃,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侘像(cha4chi4岔赤):失神而立。33溘(ke4刻):忽然。以,或者。34鹫鸟:即挚鸟,指雎鸠,以其性专一,雌雄挚而有别。不群,指不与凡鸟同群。35这句意思是说,从古以来就是如此。36圜(yuan2圆):同〃圆〃。能周,能够相合。这句和下句,以方和圆的东西不能相互配合,比喻不同道的人不能相安处。37尤:过错。忍尤,忍受旁人加己之罪。攘:容让。诟(gou4够):侮辱,诟骂。38伏:同〃服〃,引申为保持。死直:为正直而死。39厚:看重。悔相道之不察兮1,延伫乎吾将反2。回朕车以复路兮3,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4,驰椒丘且焉止息5。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6。制芰荷以为衣兮7,集芙蓉以为裳8。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9,长余佩之陆离10。芳与泽其杂糅兮11,唯昭质其犹未亏12。忽反顾以游目兮13,将往观乎四荒14。佩缤纷其繁饰兮15,芳菲菲其弥章16。民生各有所乐兮17,余独好修以为常1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19,岂余心之可惩20![注释]1相:察看。察:仔细看。这句说,追悔自己道路看得不明。2延伫:引颈而望。延,长久。反,同“返”。3复路,回复原来所行之路。4步,徐行。皋:水湾边高地,其上有兰,故名兰皋。5驰,疾驰。椒丘,长着椒得山丘。焉:于是。且焉止息,暂且于此休息下来。6这两句说自己进身君前未被容纳,反而获罪,退下来将重整自己当初得服饰。进:指进入朝廷。不入:未能进去。离:通〃罹〃,遭受。7制:裁制衣服。芰(音技),菱。荷,莲叶。衣,上衣。8裳,下衣。9岌(ji2及)岌:高耸的样子。10佩,玉佩。陆离,犹参差貌。一说,长的样子。11芳,指香草。泽,污垢。杂糅(「^2柔):交混混杂。12昭质,光明洁白的质地。亏,亏损。以上八句皆隐喻“复修初服”之事。13游目,纵目远望14四荒,四方边远之地。15缤纷,盛多貌。繁,众多。16菲菲,芬香勃勃貌。弥,更加。章:同〃彰〃,明显。17民生,即人生。乐,犹爱好。18这句说我独爱好修洁以为常行。19体解。肢解,古代一种酷刑。惩:受戒而止。这句说,自己好修之志,始终不会因有所畏惧而改变。20惩:改变女媭之婵媛兮1,申申其詈予曰2:“鲧婢直以亡身兮3,终然残乎羽之野4。汝何博骞而好修兮5,纷独有此姱节6?^菉施以盈室兮7,判独离而不服8。众不可户说兮9,孰云察余之中情10?世并举而好朋兮11,夫何茕独而不予听12!”[注释]1女媭(xu3许):传说为屈原的姊。一说指侍妾。婵媛:叹息,情绪激动。2申申:反覆地。詈(li4利):责骂。3"日"以下十句均女媭语。宜玄(gun3滚):同〃鲧〃,远古传说中人物,尧臣,禹父。婢(xing4幸)直:刚直。亡:一本作〃忘〃亡身,犹言不顾个身安危。《史记》载,尧使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舜乃鲧于羽山以死。又《山海经》载,鲧窃帝(天帝)之息壤(一种生长不息的神土),以湮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4残(yao3咬):早死。羽:羽山。5汝,女媭称屈原。博謇:学识广博而志行忠直。6纷:多。姱节,美好的节操。一说节乃〃饰〃字之误。7W(ci2瓷):聚积。菉施(lu4shil录施):菉,王刍;施,臬耳。皆恶草,比喻奸佞的小人。盈室,喻充满朝廷。8判:判然,分得清清楚楚。离:弃去。服:佩带。这句说众人皆佩这些恶草,你却偏偏判然独立,不与众同,不用以为服饰。9众,指一般人。户说,一家一户地去解说。10孰:谁。云:还。余,指屈原,是女媭代屈原而言。中情:内心。11世,指世俗之人。举:抬举。朋:朋党,指结党营私。12茕(qiong2穷):孤独。予,女媭自称。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1。济沅、湘以南征兮2,就重华而陈词3:“启《九辩》与《九歌》兮4,夏康娱以自纵5;不顾难以图后兮6,五子用失乎家巷7。羿淫游以佚畋兮8,又好射夫封狐9;固乱流其鲜终兮10,浞又贪夫厥家11。浇身被服强圉兮12,纵欲而不忍13。日康娱而自忘兮14,厥首用夫颠陨15。夏桀之常违兮16,乃遂焉而逢殃17。后辛之菹醢兮18,殷宗用而不长19。汤禹俨而祗敬兮20,周论道而莫差21。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22。皇天无私阿兮23,揽民德焉错辅24。夫维圣哲以茂行兮25,苟得用此下土26。瞻前而顾后兮27,相观民之计极28。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29?阽余身而危死兮30,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衲兮31,固前修以菹醢。曾款欷余郁邑兮32,哀朕时之不当33。揽茹蕙以掩涕兮34,霏余襟之浪浪35。[注释]1节,节制,节度。中,谓中正之道。节中指折中,评判之意。喟(kui4溃):叹息。凭心:愤懑。历:逢。这两句是说,我所行皆依照前代圣人的法则,节制自己,以合乎中正之道;但不为世俗所容,始终叹息愤懑,直到现在。2济:渡。沅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征:行。3重华:舜的号。相传舜死葬于九嶷山,在沅、之南。4启:禹之子,夏代君主。九辩、九歌:皆乐章名。据《山海经》及注,两者皆天帝乐名。启登天偷下来用于人间。此处“辩”、“歌”皆用为动词。5夏:夏启。康娱:逸乐。纵,放纵。6顾:念。难,祸难。图,图谋。7五子:启的五个儿子。据《竹书纪年》,启放其季子武观,后武观以西河叛,则五子内讧起。用,因而。此句〃失〃当作〃夫〃,其下〃乎〃字为衍文,盖为注〃夫〃字之义者,当删。巷:借为〃讧〃,家讧,内讧。8羿:相传为有穷国君,夏太康时因夏乱而夺取夏政权。淫:过甚。佚:放纵。畋(tian2田):打猎。9封狐:大狐。10乱流:邪乱。鲜(xian3显):少。终:善终。11浞(zhuo2浊):寒浞,本为羿相,怂恿羿放纵游乐畋猎,又拉拢羿周围的人,愚弄其民,杀了后羿。并强占后羿的妻子。贪:强取。厥,与“其”字同义。家:妻室。12浇(ao4奥):寒浞之子,很有武力。被服,同“披服”,原作穿戴解,引申有依仗负恃的意思。强圉(yu4玉):坚甲。一说指强暴有力。13不忍,指不能自制其欲望。14自忘,忘掉自身的安危。15用,因。颠陨,掉落。这句说,他的头因此被杀掉。浇被少康所杀。16夏桀:夏朝的最后一王。常违,经常违背正道。17遂焉:终于。18后辛:殷纣王之名,商朝最后一王。菹醢(zulhai3租海):剁成肉酱。纣王曾对臣下用此酷刑。19宗:宗祀。用:因。20汤:商汤,商代开国之君。禹:夏启的父亲,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俨(yan3掩):严肃。祗(zhi1之)敬:恭敬谨慎。21周:指周初的文王、武王等。论道,谈论治国的道理。莫差,没有差错。22举:选拔。授能:把职务交给有能力的人。绳墨:喻法度。颇:偏差。23阿(e1婀):偏袒。私阿即偏爱、偏私。24错:通〃措〃,设置,给予。这句说,皇天观看万民之中,谁有德行,则给予辅助。一说民德,指人民所戴德者。25维:通〃唯〃。哲:聪慧的人。茂行,茂盛的德行。26苟:庶几,或许。一说指的确。用:享。下土:天下。《周礼•小司徒》注:“用,谓使民事之也。”27瞻,观看。前,指前代。后,指未来。28相(xiang4向)观:观察。计:谋虑。极:终极。计极指谋虑之最终归向。一说极指准则。29用,施行,一说享有,拥有。服:同〃用〃的意思一样。30阽(dian4店):近边欲坠的意思。危死:几乎死。31量:度量。凿(zuo4作):器物上安插榫头的孔眼。正:修改。衲(rui4锐):榫头。这里比喻不能以小人的行径去迎合世俗环境。32曾(cang2层):一次次重叠。款欷(xu1xi1虚希):抽泣。33当:值。不当,没遇上,这里哀叹自己生不逢时。34揽:持着。茹:柔软。35沾:浸湿。浪(lang2狼)浪:滚滚泪流的样子。跪敷衽以陈词兮1,耿吾既得此中正2。驷玉虬以乘髯兮3,溘埃风余上征4。朝发轫于苍梧兮5,夕余至乎悬圃6。欲少留此灵琐兮7,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8,望崎嵫而勿迫9。路曼曼其修远兮10,吾将上下而求索11。饮余马于咸池兮12,惚余辔乎扶桑13。折若木以拂日兮14,聊逍遥以相羊15。前望舒使先驱兮16,后飞廉使奔属17。鸾皇为余先戒兮18,雷师告余以未具19。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20,帅云霓而来御21。纷咨忽咨忽其离合兮22,斑陆离其上下23。吾令帝阍开关兮24,倚阊阖而望予25。时暧暧其将罢兮26,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27,好蔽美而嫉妒。[注释]1敷:铺。衽(ren4任):衣襟。2耿:光明。中正,指中正之道。3驷:驾车的四匹马。这里用为动词。玉:白色。虫L(qiu2求):龙。案(cheng2乘):同〃乘〃。Kyi1医):一种群飞的鸟,身五彩。4溘(ke4刻):突然,一说指覆掩。埃风:卷着尘埃的风。上征,到天上去。5轫(ren4刃):停车时抵住车轮的木头,以制止车轮滚动。发车时将它撤去叫发轫。意即出发。苍梧: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舜葬此。6县,通“悬”。悬圃,神话中山名,在昆仑之上。7灵,神灵。琐:〃薮(sou3擞)〃字之借,指草泽。灵薮,神仙所聚泽圃之地。一说琐指门上缕纹。灵琐指神灵之门。8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者。弭节:按节徐步。弭,止。节,以竹竿和羽毛制成的信节,路途通信之用。9崎嵫(yan1zi1烟兹):神话中山名,日入之处。迫:近。以上两句说,我命令羲和慢些赶车,好让太阳不要很快落山。。连“日月忽其将暮”句,有阴喻自己老之将至,期望岁月延伫,以求实现理想之意。10曼曼:通〃漫漫〃,路很长的样子。修:长。11求索,寻求,求取。12饮(yin4印):使喝水。咸池:神话中日浴之处。13惚(音宗):绾结在一起。辔(pei4配):缰绳。扶桑:神话中长在东方日出处的一种树。《淮南子》:“日出于阳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14若木:神话中长在昆仑最西面日入处的一种树。一说即扶桑。拂:遮蔽。15聊,暂且。相羊:徜徉,随意徘徊。16望舒:为月神驾车者。17飞廉:风神。属(zhu3主):跟随。奔属,跟在后面奔走。18鸾,鸟名,凤凰之类。皇,即凤,雌凤。先戒,先行为戒备。19雷师,雷神。未具,指出行准备尚未齐全。20飘风,回风,旋风。屯:聚合。离(li4丽):通〃丽〃,附丽,靠拢。一说指遭遇。21帅,率领。霓,雌虹。御(ya4迓):通〃迓〃,迎接。22纷女忽女忽(音总总):多而纷乱的样子。离合:忽聚忽散。23斑:色彩驳杂的样子。陆离:参差。24阍(hun1昏):守门人。帝阍,即为天帝守门的神。关:门闩。开关,即开门。25阊阖(chang1he2昌河):天门。这句说,守门的神依门望着我,但不肯开门。26暧暧(音爱爱):日光昏暗的样子。罢:完了。27溷(hun4混)浊:混乱污浊。不分,指是非不分。朝吾将济于白水兮1,登阆风而^马2。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3。溘吾游此春宫兮4,折琼枝以继佩5。及荣华之未落兮6,相下女之可诒7。吾令丰隆乘云兮8,求宓妃之所在9。解佩女襄以结言兮10,吾令蹇修以为理11。纷咨忽咨忽其离合兮,忽纬罐其难迁12。夕归次于穷石兮13,朝濯发乎消盘14。保厥美以骄傲兮15,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16。览相观于四极兮17,周流乎天余乃下18。望瑶台之偃蹇兮19,见有娀之佚女20。吾令鸩为媒兮21,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22。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23。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24。欲远集而无所止兮25,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26。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27。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28。闺中既已邃远兮29,哲王又不寤30。怀朕情而不发兮31,余焉能忍与此终古32![注释]1白水,神话中水名,出昆仑山。2阆(lang4浪)风:神话中地名,在昆仑山上。^(xie4泄):系住。3高丘,山名,在楚国。一说在阆风山上。女:神女,喻理想的人物,知音。4溘,奄忽。春宫,神话中东方青帝所居住的宫殿。5琼,美玉。继佩,接续自己的玉佩。6荣华:草本植物的花叫荣,木本植物的花叫华。这里指琼枝的花。落,衰落。7下女:下界女子,相对于高丘而言。指下文宓妃、简狄及有虞二姚。诒(yi4义):同〃贻〃,赠送。8丰隆:雷神。一说云神。9宓(fu2赋)妃:神话中的人名,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10佩女襄,佩带。结言,指订结盟约。11蹇脩:声乐,徒鼓钟谓之脩(修),徒鼓磐谓之蹇。此用章炳麟之说,见《荀(dao4至U)汉闲话》。理:媒。12纬罐(hua4画):本义为乖戾,此训执拗。难迁:难以说动。迁,改变,转移。13次:住宿。穷石:山名,在今甘肃张掖。《淮南子》说:弱水出于穷石,入于流沙。以下四句,皆写宓妃。14濯,沐洗。消(wei4为)盘:神话中水名,出崎嵫山。15保,仗恃。16碎信美两句:意思说宓妃虽然确实美丽,但骄傲无礼,故抛弃而另求他女。17览相观,三字同义连用,都是看的意思。四极:四方的尽头。18周流:遍行。19瑶台:玉台。瑶,玉之美者。偃蹇:高高上伸的样子。20有娀(song1松):传说中古部族名。佚:美。有娀氏美女简狄住在高台上,后成帝喾(ku4库)之妃,生契,为商人之祖。21鸩(zhen4振):鸟名,羽有毒。22雄鸠两句,鸠,鸟名。鸣逝,且鸣且飞去。佻,轻佻。这两句意思说,我欲使雄鸠做媒,又嫌它轻佻功利,不可信用。23,这句说,要想亲自前去,又感到不妥。24诒:此处指礼物、聘礼。这两句意思说,鸾皇受我委托而去为媒,又恐帝喾已先我娶得有娀氏美女。一说鸾皇是受帝喾之诒。高辛:高辛氏,指帝喾。25集:栖止。这句说自己要想像鸟那样远去他方,又无处可以栖止。26少康:夏后相之子。寒浞使浇杀死夏后相,相妻逃至有仍生少康。少康又逃到有虞,娶了国君的两个女儿,借助有虞的力量恢复了夏朝。二姚:有虞氏二女,有虞姚姓。27导言,通达双方意见之言。不固,不坚,犹言无力,指不能结成盟约。28称恶,称扬可恶之事。29闺:女子居处。指上述诸女而言。一说指宫中小门。以:通〃已〃,甚。邃远,深远。30寤没,睡醒,觉醒。31这句说我心怀盅信之请不得抒发。32终古:永久。这句意思说怎能忍受与这环境永久相处呢?索度茅以篷等兮1,命灵氛为余占之2。日: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3?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4?日:勉远逝而无狐疑兮5,孰求美而释女6?何所独无芳草兮7,尔何怀乎故宇8?世幽昧以眩曜兮9,孰云察余之善恶10?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11。户服艾以盈要兮12,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理美之能当13?苏粪壤以充帏兮14,谓申椒其不芳。[注释]1索:讨取。置(qiong2穷)茅:一种可用来占卜的草。以:与。篷等(ting2zhuan1廷专):用来占卜的竹片。2灵氛:古代神巫。3此〃曰〃与下一〃曰〃之后皆卦辞。重加〃曰〃字表强调。两美其必合兮,比喻良臣必定会遇上明君。孰信修而慕之,大意说有谁信服你的美德来爱慕你呢?一说慕乃〃莫念〃二字之误。〃念之〃与上〃占之〃押韵。4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后以〃九州〃指全中国。这句说:难道只有这里才有美女吗?是:此,指楚国。5曰字以下十四句,都是灵氛占卜结果之词。勉:努力。6女,同“汝”。释:放。7芳草,王逸以为比喻贤君。8故宇:旧居。9眩曜:日光强烈,此处指眼光迷乱。10余,灵氛代屈原自称。11这两句说,人们的好恶,原不一样,而楚国这批结党营私把持政权的小人,其好恶尤为特殊。下面六句描写他们的颠倒黑白,混淆善恶。12户,家家户户。服:佩。艾:恶草名,即白蒿。要(yaol腰):通〃腰〃。13理(cheng2程):美玉。这两句大意说这些人连草木的美恶都不能辨别,鉴别美玉怎能得当呢?14苏:取。粪壤,犹粪土。帏(wei2韦):佩带的香囊。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1。巫咸将夕降兮2,怀椒精而要之3。百神翳其备降兮4,九疑缤其并迎5。皇剡剡其扬灵兮6,告余以吉故7。日:勉升降以上下兮8,求榘镬之所同9。汤禹严而求合兮10,挚咎繇而能调11。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12。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13。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14。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15。及年岁之未晏兮16,时亦犹其未央17。恐鹈蜴之先鸣兮18,使夫百草为之不芳19。[注释]1这两句:王逸注:“言己欲从灵氛劝去吉占,则心中狐疑,念楚国也。”2巫咸:上古神巫,名威。3怀,藏。椒,用以降神的香物。精(xu3许):精米。用以享神。要(yao1腰):拦截,这里是迎候之意。这两句写再向巫咸卜吉凶。4翳(yi4义):遮蔽。备:都。这句写百神蔽空而降。5九嶷:指九嶷山的神。6皇,指百神。剡(yan3掩)剡:闪光的样子。扬灵,显扬神的光灵。7吉故:吉利的故事。故,事由。8"日”字以下至“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句,都是巫咸的话。升降、上下,即前文“上下求索”的意思。9榘(ju4巨):同〃矩〃,画方的器具。矮(huo4获):尺度。榘矮喻准则、法度。榘矮所同,指志同道合的人。10严:严肃恭谨。合,指能和自己相合帮助治理天下的人。11挚:伊尹名,商汤的贤相。咎繇(gaolyao2高姚):即皋陶,夏禹的贤臣。调:谐调,指君臣和衷共济,安定天下。12行媒:作媒的使者。这两句意思说只要内心爱好修美,君臣自能遇合,不必通过媒介。13说(yue4悦):傅说,殷高宗时贤相。筑:打土墙用的捣土工具。傅岩,地名。14吕望:姜太公,本姓吕,名尚,被称为太公望。曾在朝歌为屠宰,后遇周文王,被举为师。鼓:鸣。屠宰时必敲击其刀有声,故称鼓刀。宁戚:春秋时卫人,曾在齐东门外作小商,齐桓公夜出,值宁戚喂牛,扣角而歌其怀才不遇,桓公与之交谈后,任用为相。15该:备,充当。该辅,备位于辅佐大臣之列。16及:趁着。晏:晚。17央:尽。18鹈蜴(ti2jue2啼决):鸟名,即杜鹃,鸣于春末夏初,正是落花时节。一说指伯劳。19以上四句都是说应该趁年岁未老时努力奋进,如时机一过,将更不可为。何琼佩之偃蹇兮1,众菱然而蔽之2。惟此党人之不谅兮3,恐嫉妒而折之4。时缤纷其变易兮5,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6?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7。委厥美以从俗兮8,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韬兮9,搬又欲充夫佩帏10。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11?固时俗之流从兮12,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惟兹佩之可贵兮13,委厥美而历兹14。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15。和调度以自娱兮16,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注释]1琼佩:琼玉的佩饰。偃蹇:屈曲样子。一说指众盛的样子。2菱(ai4爱):隐蔽的样子。3谅:信实,诚信。不谅,没有诚信。一说,谅通“良”,不谅即不良。4折,摧折。之,制琼佩。5缤纷,纷乱的样子。6萧:青蒿;艾,白蒿;皆贱草。以上四句,比喻君子蜕变为小人。7羌:乃。容:外表。长:好。意思说内中没有诚信的实际,虚有美善的外貌。8委:丢弃。9苟:苟且。专,专擅。慢慆(tao1涛):傲慢。10檄(sha1沙):亚落叶乔木,果实为裂果,又名食茱萸。一说类似茱萸的恶草。佩帏:香囊。11干:求。务:致力。干进,务入,指钻营求进。祗:振。一说敬。以上四句说,椒檄之类,只求进身朝廷,取得禄位,又怎能敬爱贤人而任用之。12流从:一作〃从流〃。意思说从恶好象从水而流。13兹:此,指以上所述忧患。佩,指琼佩。这句说,自己独能坚持忠贞操守,故为可贵。14委,指被人废弃。厥美,指此佩之美。历兹,至此。15沫(mei4昧):通“昧”,暗淡。一说指消散。16和:调节使和谐。调(diao4吊):佩玉发出的声响。度:行进的节奏,由车上銮铃的声响显示之。调度,一说指格调与法度。灵芬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1。折琼枝以为羞兮2,精琼靡以为粮3。为余驾飞龙兮4,杂瑶象以为车5。何离心之可同兮6,吾将远逝以自疏。遭吾道夫昆仑兮7,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畸蔼兮8,鸣玉鸾之啾啾9。朝发轫于天津兮10,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11,高翱翔之翼翼12。乎吾行此流沙兮13,遵赤水而容与14。麾蛟龙使梁津兮15,诏西皇使涉予16。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17。路不周以左转兮18,指西海以为期19。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戟而并驰20。驾八龙之婉婉兮21,载云旗之委蛇22。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23。奏《九歌》而舞《韶》兮24,聊假日以嫡乐25。陟升皇之赫戏兮26,忽临睨夫旧乡27;仆夫悲余马怀兮28,蜷局顾而不行29。[注释]1上句”及余饰之方壮兮”之壮字,作盛解。历:选择。2羞:肉干。3精:舂,捣米粟。糜,末屑。粮(zhangl张):粮。4驾飞龙,以飞龙驾车。5瑶台,美玉。象,指象牙。6离心,指意见不合。7遭(zhanl沾):转。这句说我转道行向昆仑山。8扬:举。云霓:云霓作的旗,即下文的〃云旗〃。畸蔼(yan3ai3掩矮):因云霓之旗遮蔽而光线变暗的样子,形容旌旗蔽日。9鸾:通〃銮〃,安在车上或挂在马镶上的铃铛,作鸾鸟形,用玉制成。啾啾,鸣声。10天津,天河,11翼:展翅。承,奉持。12翱翔,鸟的高飞,鸟翼一上一下叫翱,直刺不动叫翔。翼翼:整齐的样子。13流沙:指西方沙漠之地,在昆仑以东,因沙漠随风而动,故称。14赤水:神话中水名,源于昆仑山东南。容与:徘徊不进。15麾(hui1挥):指挥。梁:桥,此处用为动词,架桥。津:渡口。16诏:命令。西皇:主西方之神。涉:渡过,涉:渡过,此处为使动用法。17腾:传告。一说指越过。径:捷径,此处指抄小路。这句说,令众车先过,从小路上超越至前面等待我。一说待作侍卫解。18不周:神话中山名,在昆仑山西北。19西海:神话传说中西方之海。期:约定,此处指约定的地点。20屯:聚集。戟(dai4代):车毂端的帽盖。一说指车轮。21婉婉:同〃蜿蜿〃,龙马前后相连,蜿蜒而行的样子。22云旗,饰云霓之旗。委蛇(wei1yi2逶迤):卷曲飘动的样子。这里指旗帜随风伸展的样子。23抑志,压抑心志。一说,志,读做“帜”。抑志即垂下旗帜。邈邈:高远的样子。24韶:即《九韶》,传说为虞舜时的乐舞。25假:借。婉(yu2愉):同“〃愉”。一说婉同“偷”。26陟陞(shengl升):上升。皇:皇祖,先祖。一说皇指皇天,广大的天空。赫戏:光耀。27临:居高临下。睨(ni4逆):斜视。旧乡:指故乡鄢郢。28仆夫,指御者。这句以御者和马的怀恋故乡衬托自己的心情。29蜷局:屈曲不伸。乱日1:已矣哉2,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3。[注释]1舌L,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2绝望之辞,犹言“算了吧”。故都:指郢都。3从“索度茅以篷等兮”至此为第三大段,借灵氛、巫咸的劝己远行,申述楚国统治者的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昏庸腐朽以致不可挽救。在行和留的矛盾中,充分表达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热情和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简析]《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更是屈原用血泪凝成的生命挽歌。作此诗时屈原受谗被疏,离开郢都流放江北。诗名离骚,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解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全诗波澜壮阔、激愤深沉,通过感慨时局不幸、哀国事弥艰、伤民生涂炭,反映了诗人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批判,以及他热爱祖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苦心情,也抒发自我壮志难酬、人生失意的哀怨,因此其主旨是忠君和爱国。诗作上半部分,自叙身世抱负,显示坚贞的爱国情怀。后半部分极其幻漫诡奇,陈述心中愤懑,通过“周流上下”“浮游求女”的象征性行为,显示诗人在窘困中的艰难抉择,突出诗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高洁、傲岸不屈的人格取向。通篇反映现实的火热斗争,不但说明屈原和贵族腐朽邪恶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反映了其是怎样在残酷痛心的考验中战胜个人思想中自私脆弱的方面,最终塑就自我坚强独立而具有伟大悲剧意义的高尚人格。例如与女媭、灵氛、巫咸的三大段谈话,实质是面对明哲保身多回避,苟且求容计名利,同流合污求瓦全三种人生普遍诱惑的选择,层层深入,反映了屈原思想上可能动摇的三个方面。可是伟大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人格力量使得这几种诱惑完全失败,而屈原也就在艰难的思想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这样写不但在表现手法上极尽变化之能事,而且突出主题的明朗深刻。全诗幻想与现实交接,抒情真切,句式生动自由,灵活变化,语言优美,开启了诗歌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影响尤为深远。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1,目眇眇兮愁予2。姨姨兮秋风3,洞庭波兮木叶下4。白演兮骋望5,与佳期兮夕张6。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7?沅有茝兮醴有兰8,思公子兮未敢言9,荒忽兮远望10,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11?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流12。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13。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14。荪壁兮紫坛15,播芳椒兮成堂16。桂栋兮兰橑17,辛夷楣兮药房18。罔薜荔兮为帷19,僻蕙慢兮既张20。白玉兮为镇21,疏石兰兮为芳22o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23o合百草兮实庭24,建芳馨兮庑门25o九疑缤兮并迎26,灵之来兮如云27o捐余袂兮江中28,遗余裸兮醴浦29o搴汀洲兮桂若30,将以遗兮远者31。时不可兮骤得32,聊逍遥兮容与![注释]1本篇选自《九歌》,《九歌》凡十一篇,是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祀歌曲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想象丰富,辞彩瑰丽。其中《湘夫人》和《湘君》结构相似,与其呼应,虽自成篇章而浑然一体。相传帝尧之女娥皇、女英为舜而妃,舜巡视南方,二妃追至洞庭,听说舜死于苍梧,遂自投湘水而死。湘水连接洞庭与苍梧,故以舜为湘君,二妃为湘夫人,均为湘水之神。两首诗均写他们不能相聚的思慕哀愁,互为姊妹篇。洞庭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一说即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帝子:犹天帝之子。因舜妃是帝尧之女,故称。2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忧愁。3姨(niao鸟)姨:吹拂的样子4波,生波。下,落。5明夫容馆本《楚辞》此句前有“登字”。白演(fan2烦):一种近水生的秋草,或谓乃“频”之误。骋望:放眼远眺。6佳期:与佳人的约会。这里指与湘夫人的约会。张:陈设。7何:此字据明夫容馆本《楚辞》补。萃:集聚。频:水草名。罾(zengl增):鱼网。鸟本聚集木上,反说在水草中;罾原在水中,反说在木上,屈原比喻自己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8沅、醴:沅水和澧水,均在湖南。醴,《楚辞补注》引一本作澧,下同。茝(zhai3):即白芷,一种香草。9公子:指帝子湘夫人。10荒忽:犹“恍惚”,迷糊不清的样子。11麋:一种似鹿而大的动物,俗称“四不象”蛟:传说中的龙类动物。裔:边沿。这里也是比喻诗人自己所处失常。12皋:水边高地。济:渡。流(shi4逝):水边。13腾驾:驾着马车奔驰。偕逝:同往。14葺(qi4气):编结覆盖。盖:指屋顶。15荪:香草名。荪壁指以荪草装饰墙壁。紫:紫贝。坛:中庭,楚地方言。16椒:花椒,多用以除虫去味。成:借作“盛”。17栋:屋梁。橑(lao3老):屋椽。18辛夷:香木名,初春开花。楣:门上横梁。药:即白芷。19罔:同“网”,编结。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帷:幕帐。20僻(pi3癖):掰开。慢(mian2棉):檐间木。21镇:镇压坐席之物。22疏:分列。石兰:香草名。23芷:白芷。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缭:缠缭。杜衡:香草名。24合:会集。百草,制众芳草。实:充实。25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26九嶷:即位于湖南的九嶷山,即传说中舜的葬地。缤:众多纷杂的样子。27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28袂(mei4妹):扬雄《方言》释为“复襦”,也就是夹袄,一说指衣袖。高亨《诗经今注》以为系“铁”的传写之误,作佩囊解。29遗:丢下。裸(die2蝶):单衣外衣。30搴(音千):摘取。汀洲:水中或水边平地。杜若:香草名。31遗(wei4味):赠送。远者,指湘夫人。32骤得:数得,屡得。[简析]这是一首神秘美丽的抒情诗,主题在于描写巫神之间复杂迷离、缠绵悱恻的情感。作品借景起兴,以候人不来为线索,抒写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点北渚,无尽的思慕,深长的怨望,却始终不见所爱之人一一湘夫人的惆怅和迷茫之情。写法上叙议结合,诗的前半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是那种望而不见、爱而无缘的期待之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以水畔香草兴起对伊人的思念,又以流水的舒缓暗示时光的伤逝,人物相感,情景合一,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强调爱而不见的忧伤哀愁;后半段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将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渴盼中准备相会的欢喜之情。一口气罗列荷、椒、桂、兰十多种奇花异草香木芳树,色彩缤纷、香气馥郁,极力表现相会地的华美艳丽,目的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是全诗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末尾又复归深沉的忧思。此外,诗作语言清丽优美,韵味深长,特别是景物描写传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前四句,通过凄清渺茫的秋景描写,构成一个优美惆怅朦胧哀怨的意境,成功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称作千古言秋之祖。第三讲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政治充满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辉煌一页就产生于这一时代。诸子散文,作为当时各个学派阐述自己思想学说的著作,向后人见证着“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西周末年,周平王继位后,都城镐京残破,犬戎压境,处境艰难。为避开犬戎,摆脱困境,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此后的周王朝,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段。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分封制度日趋式微,社会流动日益激烈。旧的奴隶主阶级渐渐没落,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地主阶级;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也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阶级矛盾尖锐激烈,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动荡局面。在社会的激烈变革中,出现了新兴的士阶层。“士”原是周代宗法分封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最低一层。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博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担任政治、宗教、军事等各种职务。从春秋晚期开始,随着贵族阶层的衰落,士从固定的封建身分中游离而出,成为社会上可以自由流动的人物。这些原本在宫廷中专掌典册、身通六艺之士,在失去封地、爵位、官职的窘况下,把聚众讲学、出卖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春秋末年,孔子在鲁国讲学,并发展成为儒家学派;春秋战国之际,墨子聚众讲学,形成了有组织的集团,当时称为“墨者”,后世称为墨家。战国时期,讲学风行。于是,过去集中于周王室和宋、鲁的文化被传播、普及。在这些士人的教育之下,庶民中又产生出新一代文士,与他们一同构成了一个新的士阶层,他们即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新兴士阶层的来源很复杂,有新兴地主,有没落贵族,也有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他们中间既有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也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杰出人材。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顺应时代的需要,出身不同、立场不同的各类士人,对政治提出不同主张和要求。如儒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宋金开,法家的商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在这一时代浪潮中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他们议论时政,阐述哲理,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土由于掌握了文化知识,而为统治者所重视。面对激烈的兼并战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统治者也需要有新型的理论来管理社会、富国强兵。于是各国纷纷招贤纳士。当时诸侯如魏文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等,无不礼贤下士。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四公子和秦丞相吕不韦都以喜养宾客闻名天下。其时诸侯争霸,未形成统一的政权,也无权威的思想体系;加上列国对士人普遍尊崇,即使意见不合也很少杀士;环境宽松,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促进了诸子散文的形成、兴盛。所谓“诸子百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概括为阴阳、儒、墨、道、名、法六家,西汉末,刘歆又增加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参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艺文志》)。诸子的著述,不少已经失传,保存到现在的,主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诸子散文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思想各据一端,精彩纷呈。正因为它是随着争辩的风气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趋向,就是文辞愈加繁富,体系逐渐严整。概括而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墨子》。《论语》为纯语录体散文,《墨子》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第二阶段: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不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庄子》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第三阶段:战国后期在这一时期,诸子散文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理。在文风上,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语气徐缓从容,言简意深,文中丰富的语气词的运用,使其语言更为意味深长。片言只语勾勒人物的技巧,也为后世称道不已。《老子》一书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文章多以韵文写成,采用排比、对偶句式,长短错落,宛如一组言辞洗练、内涵深刻的哲理诗。《墨子》文辞朴实而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如《公输》篇,从浅显的事例入手,运用类比、推理等手法论证自己的结论,论证严密,使对方没有丝毫回避的余地,只能认输。《孟子》语言平实浅近,明白晓畅,感情激越、气势浩然。作者擅长以譬喻证明论点,论辩过程中善设机巧,引人入彀,说理明晰,层层进逼,读来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庄子》汪洋恣肆,善于大量地运用寓言故事阐述事理。其想象奇特,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寓言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句式富于变化,语言则嘻笑怒骂,收放自如,喜用奇崛极端词语,追求尖新奇特效果。《荀子》全书体系完整,说理散文涉及社会政治、哲学、经济、伦理、文学、教育等多方面,思想深邃丰富。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劝学》篇,几乎全有引类譬喻重叠构成,或正反为喻,或并列为喻,变化多端。《荀子》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增强气势,描写、抒情又常用韵语,音节协调、整齐流畅,适于诵读。《韩非子》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不同于《庄子》的奇幻荒诞,《韩非子》寓言多取材于历史和现实,题材平实而构思巧妙,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冷峻认识,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人心的效果。《韩非子》思想集诸子学说之大成。逻辑之严密、论述之细致、条理之清晰更胜《荀子》,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吕氏春秋》被《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是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取各家思想加以发展、改造,而以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较多。内容驳杂、文风也不完全统一。其中有些文章短小平实,叙述生动。《吕氏春秋》全书中创作、运用了二百多则寓言。其中有些化用古代神话传说,有些是自己的创造,生动简练,论证时往往先提论点,然后引若干寓言加以论证,中心突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并非文学作品。但其中多少不等地包涵着文学因素,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子散文的专篇论说体的说理文体制,确立了我国说理文的基本模式;诸子散文中譬喻和寓言的运用增强了说理文的形象性,也为古代小说的形成,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和叙述经验;其中大量的寓言,更脱离说理文字,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风格各异的诸子语言,成为后世很多文学巨匠取法的对象,其中不少词汇和成语至今仍活在现代语言中……从思想史、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学习诸子散文所不可忽视的。例如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社会责任感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道家淡薄名利、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则为无数失意文人准备了安置心灵的精神家园。其他如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法治观念、兵家的军事思想到今天仍有价值;墨家在数学、逻辑学、自然科学方面很有建树;名家对名理概念的探讨也为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论语》语录选《论语》今本二十篇,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此书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学生辅导培训合同
- 2024年广告发布合同标的及详细规定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标准范本)
- 2024年城市清洁服务合同具体条款
- 2024-2030年中国天然石膏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模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大枣饮料行业营销模式分析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复合材料缠绕气瓶行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取向电工钢市场需求前景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4年地铁宣传栏建设合同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单元测试卷(笔试部分)(含答案)
- 2024年海南省发展控股限公司子公司招聘1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保密工作规范作业指导书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附答案】
- 化学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2024)上册
- 月考综合测试卷(3-4单元)(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合肥包河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细菌 课件-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电磁干扰屏蔽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MES系统实施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