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3页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4页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南充市为例时间:2014-01-22摘要:县域经济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也是各市州成为多点多极支撑的战略基础。南充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和省内发展较快市州相比有较大差距。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指导;同时,还需要确立县域发展主导产业、激活生产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人才引进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键词:县域经济;次级突破;战略规划;体制机制;特色产业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乡村为腹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它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功能完备和产业门类齐全的基本单元。南充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和省内发展较快市州相比有较大差距,各县(市、区)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总体靠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是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一、县域经济在次级突破中的地位和作用1.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次级突破的战略基础。“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是省委立足四川实际、着眼省情,加快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这一奋斗目标所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支撑“两个跨越”、统领“三大战略”的核心,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则是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战略基础。南充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产业基础,提升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构筑起多点多极支撑的牢固基石。县域强则底部实,底部实则支撑稳。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实力全面提升,才能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赶超跨越提供坚强支撑,也才能使我市引领川东北地区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形成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2.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基础在县域经济。南充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到2020年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根据市委的总体布局,到2017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2500亿元,实现“两个率先、两个紧随、五个提升”的“225”县域发展新格局,即顺庆、南部率先超500亿元,阆中、高坪紧随超越300亿,其余5县(区)力争超200亿,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市、区)排序中普遍晋位升级,力争有两个县(市、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前30位、跻身全省丘区县前10强。到2020年,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力争我市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实现市委的重大部署,必须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的繁荣,更没有农民的小康。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独立、完备、开放的经济系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能较好地协调三大产业,整合自然、经济、社会各种资源,集聚人、财、物各种力量,是统筹城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既可以为南充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整体水平偏低。2012年,南充9县(市、区)县域GDP、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08年的1.96倍、2.89倍和1.95倍,年均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2011年增幅均在24%左右。但在全省181个县中,无一县进入GDP总量前20位,顺庆、南部分别排第26位和第36位,西充排名百位之后;在68个丘区县中,仅顺庆排第9位,有7个县排位在40位之后。与四川第一强县双流相比,差距甚大,即使与区位条件相当的射洪相比也有较大差距。2.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看,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县域工业化率与全省工业化率的差距从2008年的4.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2年的2.9个百分点。但县域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只占10%左右,支柱产业、企业缺乏,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名牌产品的任务依然艰巨;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比重不足20%,产业支撑力不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三产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现代农业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实力弱,带动力不足,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县域产业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特色发展任务依然艰巨。3.基础条件持续改善但承载带动依然不强。2012年,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达881.2亿元,是2008年的2.96倍,年均增长39.3%,其中,顺庆、南部、阆中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顺庆已近200亿,推动城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其中县城建成区总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人,比2008年分别增加63平方公里、54万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9公里,县域路网密度达161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增加204公里和86公里/百平方公里;升钟水库灌区二期、九龙潭、解元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推动水利发展进入了形势最好、步伐最快、惠民最多的时期,但南充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以及水土保持还存在着矛盾和差距;乡镇和农村发展条件依然较差,2012年乡镇场镇建成面积超2平方公里、场镇人口超2万的乡镇仅分别占总数的19.7%和18.6%;部份干道、农村公路通行质量不高;一些边远乡村交通依然困难。4.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但发展不均衡依然明显。研究表明,截至2012年,南充小康实现度达到71.8%,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3和1.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整体迸发活力,但县县之间差距较大,GDP总量顺庆是西充的3倍,工业化率顺庆是仪陇的2倍,发展不平衡较为严重;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1.77倍和1.76倍,但城乡差距达2.56倍,比2008年的2.53倍扩大了0.03倍;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08年的2.25倍和1.58倍,但城乡差异达1.7倍,比2008年扩大了0.5倍。万元GDP能耗比2008年降低近20个百分点,县域污水处理覆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但城镇、城乡结合部、农村在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与管理水平上差距较大。5.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但制约因素依然较多。随着扩权强县的深入推进、市区管理体制的优化调整,县域发展基本摆脱各自为政、单兵发展的困境,呈现出竞相发展、追逐赶超的良好势头,县域发展活力得到较大释放。但推动县域发展的政策统筹、项目统筹、工作统筹仍是薄弱环节;县城对乡镇农村形成虹吸效应,县域土地指标不足与低效利用并存,贷款难与有效贷款项目少并存,初级劳动力丰富与各类高端人才缺乏并存;县域市场网络、专业市场发展滞后,社会管理与县域经济发展脱节,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主导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只能通过省政府来解决。经过市级政府的“上传下达”,必然增大成本,降低效率。[2]从2007年开始,四川省实施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目前南充已有6个县纳入扩权强县试点。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一些部门和地方又出现了“以市代县”、走“回头路”现象。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的相关制度,创新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仍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结合区域经济布局和各地实际情况,凡省授予设区的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授予县(市)。省级行政审批权,县级能够办理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以及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等项目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给县级。充分考虑省、市两级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健全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进一步下放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一切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但下放权限执行未到位的经济管理和行政审批权限,应督促全部下放到位。按照“合规、有效、简政、利民”的原则,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角度出发,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将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微观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下放到县,赋予扩权强县试点县更大的发展和管理自主权。三是切实理顺市和市辖区的管理体制。市级政府主要从事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具体工作由市辖区负责落实,凡扩权强县政策适合向市辖区下放的都应下放。涉及市区利益分配的事项,在明确分配方案后一律交由区级实施。四是适时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同步加快推进县改市工作。扩权强县应逐步从财政扩大到行政、干部人事和社会管理各方面,尽快建立完善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加快人口大县南部县的县改市工作进度。2.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指导。统筹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针对不同县(市、区)的特点和优势,对接落实省上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南充是全省唯一的一个所有县(市、区)整体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级市(州),也是全国2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力争取得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支持,并享有先行先试的改革权利。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南充是四川典型的丘陵大市,应该在统筹城乡方面有更多的政策创新。目前应尽快促使市辖三区西充、蓬安形成同城发展,力争在顺庆、西充沿线带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带,高坪、蓬安高速公路沿线和将开通的快速通道沿线形成机械汽配产业带。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各县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和引导。鼓励和督促各县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应成为市对县规划指导的核心。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城镇化是县域经济的载体。特色化、集群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市委政府要加强对各县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和引导,从战略规划这个源头避免各县(市、区)千篇一律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县域经济并不意味所有县(市、区),都把发展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首要和唯一的任务。工业化水平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可以突出发展工业,嘉陵区地处南充下风下水,适宜集中发展工业。西充县自然生态良好、农业资源丰富,以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为支柱产业,拒绝发展重化工业,近年来西充以有机食品和生态农业为主题,应该是找到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以阆中为代表的旅游胜地可以旅游业为县域经济第一推动力,控制一般工业项目投产,在对未来工业项目的选择上最好能围绕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商品加工的产业,以及本身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加工业;顺庆则重点发展商贸、金融、科教文卫等现代服务业。3.确立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保障是产业政策。正确认识县域经济资源状况,选准优势,重点突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创名牌,从而实现从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转化。[3]建议一个县(市、区)选择1个或2个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板块。一是突出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特色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南充是农业大市,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要抓住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力争5年时间把川东北打造成为超万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经济区的机遇,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推进农产品传统主导产业特色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新格局。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特色规模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充分利用粮油畜资源优势,加强粮油生产加工、畜禽养殖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能真正带动千家万户,辐射国内外市场的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构建县域内有代表性的旅游基地,继续重点打造南部钓鱼城、阆中古城、仪陇红色旅游景点,充分发挥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带动县域内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企业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商品上,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创优,并给予一定奖励。三是实行产业集群战略。全国“百强县”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百强产业集群”支撑的,如江苏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浙江绍兴市的轻纺产业集群,福建晋江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的竞争已转变为“集群对抗”。阆中的旅游业、食品加工,顺庆区的商贸业,西充的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已初显产业集群优势。实行产业集群战略,就是要加强对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的政策机制,制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发展。4.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严重缺少资本,另一方面蕴藏在民间的富裕资本又缺少投资的热情,造成资本的闲置和浪费,因此,激活民间资本也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一是促进县域金融业发展。2012年南充存贷比40.6%,大大低于全国71.4%、全省62.9%的比例,资金外流严重。要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域经济提供更多服务,加大对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投放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考核奖补力度,调动金融机构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进度。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南充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二、金融担保机构众多,市委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小额公司贷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引导担保机构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比重并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资金。三是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的西移,南充争取到的国、省项目将逐年增多,要创新机制,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实施关系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型项目工程建设。在全市率先探索农业类项目资金的股本金改造办法,以股份形式奖励和补助到经营主体。四是盘活土地资源。土地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方面,省上控制的到县土地指标与各县发展的客观需要将长期存在尖锐矛盾。另一方面,南充城市建设用地集约低、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不够,农村居住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存在着大量浪费现象。要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力争在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试点、低丘缓坡、闲置低效用地处置进行政策创新。建议允许各地跨区域有偿使用土地复垦整理补充的耕地指标。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活力在于市场主体发展壮大。2012年南充市民营经济占59.5%,居全省第三。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1%。鼓励全民创业,确保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投融资、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股票上市等各方面,享受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政策待遇。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县域经济建设领域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放宽企业名称、投资主体、经营范围、出资期限、出资方式、经营方式、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限制。5.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投资创业环境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永恒命题。市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的竞争。把南充打造成“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川东北投资首选地应成为市县两级政府的最重要工作之一。一是进一步强化投资硬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开展高速公路、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鉴于很多县的出城通道已破烂不堪,公路养护改造困难,建议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地方交通建设,在项目立项、资金配套投入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二是全力优化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