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要点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它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它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1)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2)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3)有助于正确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4)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方法:(1)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3)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要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又要逻辑地把握其内在联系,探究它的发展规律(4)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又要把握其实事求是的精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物质前提:18世纪中期以工具机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质的飞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历史实践把唯物主义的发展推到更高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客观依据2、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同时也创造了无产阶级,作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随着无产阶级不断的斗争实践,工人已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他们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创立的3、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成果是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这些成果不仅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且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去说明自然界的过程,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显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据之一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1)它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以经济学的形式对劳动作为主体活动的创造能力的肯定(2)古典经济学家们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分工问题(3)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对立状况进行了经济上的分析2、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圣西门、傅里叶;【英】欧文)(1)他们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必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2)空想社会主义者触及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用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也提出不少合理的思想3、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梯叶里、基佐、米涅)(1)他们突破了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杰出人物自觉活动结果的英雄史观,提出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他们结合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做了具体的考察(3)他们不满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政治机构决定社会生活的理论,试图证明财产关系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现实基础4、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1)它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2)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了辩证的发展观,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3)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历史观上提出少有深刻的、有价值的思想,即“世界历史”的思想三、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1、《博士论文》马克思于1841年3月写了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的博士论文,论文体现出马克思勇于突破旧说的独创精神。(1)马克思在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2)马克思把自我意识看做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在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上,他强调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3)马克思坚决地用自我意识去批判宗教,否定神的作用,肯定人的作用,他认为反对宗教神学也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4)马克思很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论证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使自己的观点沿着唯物主义的方向深化(1)黑格尔把国家看做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在马克思看来,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组成部分,是国家存在的方式(2)黑格尔认为政治国家支配着私有财产,使之服从国家的普遍利益;马克思认为不是政治国家支配私有财产,而应该是私有财产支配政治国家(3)马克思从方法论上揭露了黑格尔的泛逻辑神秘主义,指出这是黑格尔玩弄的从本质领域到概念领域的逻辑推演,把“绝对观念”视为创造一切的神(4)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初步批判和改造,认为黑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处处都承认矛盾的存在,其主要错误在于把现象中的矛盾理解为本质中的理念中的统一,因而主观任意调和矛盾,取消对立面的斗争3、《徳法年鉴》它是一个马克思等人于1843年在巴黎创办的,旨在联合德国和法国革命者的刊物(1)马克思在其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他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首先、马克思指出宗教并不是世俗狭隘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第二、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压迫的根源不在宗教,而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进而阐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区别第三、马克思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只有彻底解放全人类才能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第四、马克思论述了“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认为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任务,就必须把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2)第一恩格斯在其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表明,研究政治经济学是恩格斯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恩格斯从社会主义立场出发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它预先假设私有制是人类生活中天然合理和唯一可能的东西,这是伪善的和不道德的,还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垄断、竞争、周期性商业危机以及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等,指出这都是私有制统治造成的,要用消灭私有制的办法结束这些现象第二恩格斯发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论述批判宗教的意义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首先、恩格斯批判了卡莱尔的宗教观。卡莱尔把英国社会的腐败、人们思想的空虚等归罪于无神论,认为建立一种新的宗教才能消除这些弊端;恩格斯认为只有彻底克服一切宗教观念,坚决诚心地回到自己本身,而不是回到“神”那里,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人性其次、恩格斯批判了卡莱尔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论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卡莱尔从泛神论宗教观出发认为“英雄”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则是“无理性”的群氓;恩格斯批判了他的这种错误观点,强调劳动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世界观的探索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公之于世,在其中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从哲学进到经济政治学1、异化劳动理论(1)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生产劳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由此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本应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人在劳动中肯定自己,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却使劳动变成了外在于人的东西,人在劳动中感觉到的是折磨和压迫再次、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劳动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但资本主义把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仅仅维持生存的手段,造成人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后、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象性的现实关系,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既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也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2)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其实际思想内容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未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自己的哲学思想还未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来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1)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就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3)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4)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理解为改造外部自然界的对象性活动,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等3、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是同异化劳动理论密切结合的(1)在黑格尔看来其对象化或外化的主体是包含有内在矛盾的能动的主体,但其理解的主体却是抽象的绝对精神;马克思把能动性归之于感性存在的人,把主体理解为能动和受动的统一(2)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就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扬弃异化只是纯粹思辨的过程;马克思把人的对象化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为异己对象时就是实践,因此,扬弃异化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3)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把劳动看做是物质生产活动4、《神圣家族》恩格斯与马克思合写的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论战性著作,表明二人的理论探索以进一步向唯物史观接近(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青年黑格尔派把自我意识看做最高原则和创造世界的力量,马恩揭露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2)马恩指出鲍威尔一伙的谬论不过是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庸俗化的复活,他既否定了自然界,也否定了作为自然存在的人本身,把自我意识变成了绝对的创造主体(3)马克思深刻揭露了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指出思辨唯心主义通过诡辩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把个别事物抽象出来的一般当做独立存在的本质(4)马恩还揭露了思辨唯心主义在实践上的危害性,鲍威尔等把历史变为精神的发展,把一切外部感性的斗争变成纯粹观念的斗争,认为只要在工人头脑中铲除资本、雇佣劳动等范畴,就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现实;马恩批驳其说法违背工人运动实际,认为只有用具体实际客观的方式来消灭资本主义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问世1、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标志1845年春天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1846年马恩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论著表明马恩在新世界观的探索中发生了质的飞跃(1)在这两篇著作中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2)在这两篇论著中,马恩已公开树立“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出来,他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指出实践的客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这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2)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人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3)马克思认为实践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并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统一于实践(4)马克思从社会实践出发分析世俗基础本身,阐明宗教的社会根源和克服宗教弊端的正确途径,并深刻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社会关系,指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去改变世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正确解释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根本上批判了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践就是世界本源,自然界仍然是优先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3、唯物史观基本原理(1)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恩通过考察现实个人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指出历史发展的要素,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首先、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其次、满足新的需要的再生产,就是说物质生产过程也是产生新的需要,推动人们进行再生产的过程第三、人口生产,即增殖第四、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意识以物质活动、物质关系为基础,为它们所决定,因而也必然随着它们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总之,是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实质所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生产改造自然的活动,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人们为了生产而联合所产生的交往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上的不同所有制形式都是由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决定的。另一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规律,是人类历史最深刻、最一般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运动经济基础乃所有人在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上层建筑是指政治国家和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而有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4)阶级、国家和革命阶级的存在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不高的状况决定的,阶级对立的状况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阶级就会消亡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来调节社会关系以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组织形式,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革命的实现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具有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两部著作未能正式出版,所以马恩就把不久后发表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作为他们新世界观的除此科学表述和问世的标志(1)《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主义,阐发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蒲鲁东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提出“财产就是盗窃”的著名论断蒲鲁东主张用“互助制”来“改善”资本主义,而不需要进行任何阶级斗争,马克思批判其为“小市民的幻想”,指出阶级社会的根本矛盾表现为阶级对抗和斗争蒲鲁东把经济范畴看做纯粹理性活动的产物,认为经济关系是经济范畴的表现和化身,马克思指出这是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经济范畴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蒲鲁东机械地把对象划分为“好、坏”两个方面,认为解决矛盾就是保存其好的方面,消除其坏的方面,马克思指出其不懂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违背了辩证法蒲鲁东宣称历史是“普遍理性”的自我表现,理性支配历史发展,马克思指出他把历史当成了观念的历史,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2)《共产党宣言》的哲学意义首先、《宣言》贯穿着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的第二、《宣言》闪耀着历史辩证法的光辉。它用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三、《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它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运动则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私有制而建立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伟大纲领,它用新世界观深刻分析了最重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科学性和革命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统一,《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问世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南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一、《资本论》为深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基本规律,以便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武器,1843-1883年马克思历时40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所获得的巨大科学成果《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可以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1、《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以及丰富与发展的表现:(1)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诸要素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基本方面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必然性,认为资本关系的产生过程就是劳动者和他们劳动条件的所有权相分离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依赖关系,指出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表现了一定社会中人们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并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马克思着重研究了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权力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指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3)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时,就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则(4)论证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是无法调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都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为共产主义所代替也根源于此矛盾(5)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马克思科学说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提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马克思运用逻辑分析和历史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发展,论证了其必然灭亡并被未来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2、《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大量经验材料的研究和概括,形成各种科学概念或范畴,并根据它们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连贯性将它们逻辑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2)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论原则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是和现实的历史过程相符合的(3)《资本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第一、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矛盾分析法,从而展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第二、马克思………………过程中,还运用了质量统一的分析法,阐明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第三、马克思………………过程中,深刻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1、科学的战争观和研究、处理军事问题的方法(1)唯物辩证地研究战争和军队战争和军队是军事科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极为重要的问题,进行战争不能没有军队,而设置和建设军队又是为了进攻或防御战争和军队是逐渐演变和发展的,由近距离格斗发展到海陆并进,由单一的步兵发展到多种兵种协同作战(2)全面论述战争和军队的各种因素关系只有正确了解并善于处理战争和军队的多种复杂因素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和驾驭战争(3)从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上阐明夺取战争胜利的战略战术正确指挥战争,既要研究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又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夺取战争的主动权,要妥善处理主动和被动、集中和分散、进攻和退去、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批判唯心主义战争观,对战争做科学的预见(1)批判唯心主义战争观唯心主义战争观代表人物之一蒲鲁东,把战争的原因归结为“贫困”,认为战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从人口稀少的“黄金时代”进入了人口众多的贫困时代,唯心地认为这是造物主的选择;杜林宣扬暴力论,认为暴力是“历史上基础的东西”,一切经济现象和历史活动都可以由暴力来解释;恩格斯指出战争爆发的基础是经济,经济比暴力要“基础”的多(2)预见未来战争和战争前景恩格斯透过局部战争的假象,做出战争将逐步发展为欧洲战争甚至世界战争,那将是一场浩劫和悲剧,但同时又有可能引起国内变革恩格斯预测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没有必要再设常备军,他热切期待欧洲各国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抗而斗争,从而实现共产主义三、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爆发的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及其所建立的政权,即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却使马恩能够以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开展理论工作,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1、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公社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伟大成果巴黎公社的实践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有力证明了无产阶级不仅能够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且能卓有成效的建立起暂新的国家机器,即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真正民主的工人阶级政权(2)以人民的武装代替反动的军队公社的第一条法令就是废除常备军和警察,建立由工人组成的国民自卫军(3)以公社的公仆制度代替官僚制度公社取消特权、废除官僚制度,实行真正的普选制,代表对选民负责,规定一切公职人员的工资只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水平,提出“社会公仆”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官民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4)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公社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废除反动统治对人民进行精神压迫的工具,同时将所有学校免费开放,使人人都能受教育(5)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经济解放公社伟大的目标是解放劳动和改造社会,以大规模的节约把政治改造和经济改革统一起来,废止征兵制、改革教育、释放政治犯等2、马恩对公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马克思为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而撰写的《法兰西内战》是一部不朽的理论著作(1)政治、组织上的教训公社不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组织领导上的松散、不统一,使革命事业失去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关键时刻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领导不力、犹豫不决(2)思想、理论上的教训公社的领导者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重视革命理论,不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不推进社会经济改革,使得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乘虚而入,侵袭革命队伍,危害革命事业(3)公社失败的哲学分析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进程当然有它本身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作为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偶然性并不是不起作用,然而又不是能完全预见的。对待巴黎公社要像对待历史必然性那样充满信心,但是也要看到巩固和发展公社的曲折性,公社倒下了但其原则会永存,革命策源地会遍布全球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一、《反杜林论》杜林以折衷主义哲学和庸俗经济学为基础,创立反马克思主义的杜林主义,宣扬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恩格斯于1878年出版《反杜林论》,清算了杜林主义及其影响,捍卫了工人政党的世界观。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还百科全书式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1、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1)批判杜林的原则在先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科学论述了关于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原则与实际的基本理论(2)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科学论证了“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批判杜林的物质存在形式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和运动观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客观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但客观物质世界中的每个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无限的世界由有限的事物和现象组成,无限寓于有限制中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批判“终极真理论”,论述认识的辩证法杜林在世界观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决定了他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非辩证性,杜林吹嘘他的哲学是“终极真理”,是不受时间、条件限制的恩格斯辩证地分析了人的认识能力,认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非至上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统一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就人类认识反映对象、揭示对象的规律性来说,认识具有绝对真理性,但是揭示对象规律性是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认识又具有相对真理性,相对中包含绝对,相对真理无限接近绝对真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能认识并利用其为人类服务,自由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即认识规律并有计划地使规律为自己服务,人的自由总是相对的,人们只有认识了必然才能自觉地创造历史,争取更大的自由3、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1)恩格斯指出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从来就有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即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局限性,是把事物看作是孤立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对象,而辩证法是从它们的联系、运动中去考察(2)恩格斯论述了辩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指出辩证规律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思维的辩证法是客观事物辩证法在头脑中的反映(3)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歪曲辩证法的本质和功能时,系统阐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即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弃:即否定、克服、消灭事物发展中的消极的、衰亡的因素,肯定、发扬、保存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积极的、新生的因素,使事物向更高级的的方向发展,此间的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式把它消灭,而是辩证的否定。4、两种对立的历史观(1)杜林认为研究社会应当把社会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按照最简单的公理推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坚持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研究社会历史(2)杜林宣扬浅薄而拙劣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和平等观,恩格斯阐明无产阶级要求彻底消灭阶级,从而得到人类真正的道德和平等(3)杜林从唯心史观出发,宣扬政治暴力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恩格斯指出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关系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1、《自然辩证法》1873年恩格斯就已决定撰写一部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著作,1876年恩格斯说关于它的最终全貌和清晰轮廓已经形成,由于反杜林和整理《资本论》的原因,它最终未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自然辩证法》手稿大体的结构如下:(1)导言: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界本身发展历史的分析,揭示了物质的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第一次系统总结自然科学发展史,论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然性(2)揭示和表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论证辩证法的普遍性、客观性,阐明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揭示了辩证逻辑和认识论的基本理论(3)提出物质运动形式的学说,分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社会和思维(4)揭示了劳动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最后决定作用2、关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向人类社会飞跃的理论恩格斯论证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辩证转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论断,实现了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突破。人类远祖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类人猿,类人猿的生活需要和劳动推动了从猿到人的转变。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于是人和猿区别开来。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意味着生产。3、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规律,归结为:质量转化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恩格斯把辩证法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对立运动的反映,二者服从于同样的规律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1、马克思晚年笔记内容(1)关于原始公社制度的历史命运现在世界上遗留的原始农村公社痕迹与古代原始社会的原始公社是不同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但其共同点是都建立在血缘关系上,一切归公社所有。各大洲的农村公社具有“二重性”,即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2)关于原始农村公社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预测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前途提出两种可能性,一是在资本主义侵袭下迅速瓦解或蜕变,二是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即走向非资本主义道路。究竟实现那种可能,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具体的条件(3)关于氏族部落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马克思指出最古老的组织是以氏族、胞族和部落为基础的社会组织(4)反对把西欧发展的模式搬到东方社会马克思反对把社会发展的某种概念僵化和模式化,主张从实际出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5)批判某些资产阶级学者研究原始公社问题的反历史观点2、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意义马克思把对原始公社问题的研究和东方革命形势结合起来,是在探索东方国家能否像俄国一样,在条件成熟时使这些公社的发展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向社会主义,正因如此,马克思晚年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3、恩格斯揭示人类早期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填补了在原始社会研究方面的空白(1)两种生产理论历史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生产和在生产,生产本身又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种的繁衍,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其下的社会制度又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是劳动的发展阶段,一是家庭的发展阶段。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2)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恩格斯指出血缘关系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基础,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恩格斯认为,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3)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经常性的商品交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剩余生产,进而出现了占有他人劳动的可能,出现了主人和奴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价值,奴隶的成为普遍现象,奴隶制成为社会制度的本质内容,文明时代开始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标志着奴隶制生产方式的最后确立,氏族制度被国家所代替,一个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集团出现了(4)国家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趋势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在经济利益的冲突斗争中,不致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便是国家4、恩格斯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恩格斯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它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1)无产阶级哲学革命与德国古典哲学马恩创立的新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即黑格尔的辩证法(2)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它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性的问题,它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人们的愿望和行动只有符合社会规律才能达成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第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研究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满足他们的最大利益和要求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引起阶级斗争,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第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作为经济关系是第一性的,它决定作为第二性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社会作用5、恩格斯晚年通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1)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起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总之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随时调整其服务的功能(2)关于历史发展中的“合力论”思想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不同,它既受社会物质因素的制约,也受人的意识在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一种单一的力,许多人的愿望形成多种多样的甚至冲突的力,并参与到社会的总过程中,就形成了总的合力,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3)恩格斯再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1、狄慈根【德】《人脑活动的本质》2、梅林【德】《论历史唯物主义》3、考茨基【德】《土地问题》4、拉法格【法】《思想起源论》5、拉布里奥拉【意】《唯物史观论丛》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次曲折1、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篡改(1)第二国际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过积极作用第一、恩格斯在国际内部领导开展对“左”的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第二、第二国际活动时期,涌现出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2)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马克思主义队伍内部的一种反对派,采取跪着造反的方式,即在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下阉割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第二、借口时代发生变化,打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招牌,企图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认为马克思主义完全过时了第三、高喊“批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为主张改良的民主政的自由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首先,资产阶级用高额利润中的一小部分收买工人政党领袖和部分熟练工人,培植了一个特权阶层——工人贵族,他们是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其次,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的过渡,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而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中,这为修正主义的泛滥提供了土壤再次,资产阶级统治策略方面的改变,为修正主义的猖獗制造了合适的气候最后,巴黎公社后的相对“和平的”时期给修正主义提供了养料(3)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首先,新康德主义是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新康德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在德国产生和流行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主要任务,它扩张唯心主义先验论、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竭力攻击唯物史观其次,以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是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的另一个直接来源。提倡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以及庸俗进化论(4)伯恩施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进攻伯恩施坦攻击唯物主义,实质上宣扬唯心主义,表现在:第一、歪曲人类意识的本质,第二、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在认识论方面,伯恩施坦宣扬不可知论;用庸俗进化论代替辩证法,并集中批判对立统一规律,反对事物发展中的质变(5)伯恩施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篡改首先,他把唯物史观歪曲为“庸俗的经济唯物主义”,批评马克思过分强调技术和经济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思想和道德的作用,得出“人的观念的力量是历史发展的‘正当原动力’”其次,伯恩施坦将唯物史观歪曲成“历史宿命论”,他把人仅仅看成历史力量的活的代理人,认为人的意识能够限制“历史的铁的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文学(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算法设计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地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动物医学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电子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电路分析》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DB5111T50-2024峨眉黑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 DB3303T+081-2024《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 图书对比分析报告-刘翠
- 白酒的文化情怀与品牌传承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 劳务派遣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礼修于心 仪养于行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文明礼仪在心中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麻醉学第二十二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质量分析ppt课件
- 规划条件变更申请表.doc
- 山西某矿山皮带廊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