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菏泽(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选自杨振宁《邓稼先》1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12.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13.“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苦瓜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14.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15.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16.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17.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二、(共40分)11.答案:表现环境极其恶劣,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①不会颤抖。因为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②会颤抖。因为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评分:只答出“会颤抖”或“不会颤抖”不得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表现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著、勇敢、无私。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4.答案: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评分:只答出“不能删掉”不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陕西紫阳腰方英文周末无事,车游紫阳。小时候就喝紫阳茶,年至半百竟未去过紫阳,不够意思啊。紫阳在汉江边上,猜想是很通达很便捷的。没想到实在难走!坡陡弯急,一山爬过又一山,好在翠色染目白云亲颊,别有一番俗外之雅呢。翻过三座山,眼底终于浮出一个城,火车的闹,船笛的叫,顿时没了清净。细看紫阳县城,果然是重庆的浓缩,看不见碟子大的平地。怎么办?山腰上凿一个凹,凹处凸起一栋楼。就这么锛石凿凹,就这么起房凸楼,硬是在夹江的山腰上,锛凿叠垒了一个城。所谓的码头城市,压根不在乎有无平地,但求两河交汇,能把舟楫勾留缠绵住就好。浩浩任河,正是在此融入汉江的。想不出如此一个城怎么生活,大概吵架也拉不开距离吵着吵着就勾肩搭背了,干活时则又需要捆上安全绳吧。待到进得城里,但见街道逼仄车辆单行,却也店铺比邻,色彩炫耀嗅觉缤纷。及至日落西江夜色袭来,忽见城灯哗然绽放。时值秋老虎季节,人们简上衣而短下裤,为的是让胳膊腿儿尽可能地吐热纳凉。尾随人流浪进商场,再踏梯而上,发现商场顶部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如此叠屋架床式的建造格局,简直一个香港袖珍版!顺音乐声溜达过去,见人们围一个圈子。圈外踮脚看圈里,呵呵,一群女子练健美操哩。她们抛甩着纤媚的臂腕,扭动着柔细的腰肢,展示着风致的身段;脚一跺,腰一侧扭,臂一斜扬,头发就抛上月亮了。夜里看一个资料,上面说:“紫阳腰,汉阴脚,安康女子爱做作,要看水色下白河。”紫阳、汉阴、安康、白河,是安康所辖的四个县名。当然安康如今叫市了。人生之美,十之八九由女性呈现,所以每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女性美的特点,以歌谣的形式提炼出来四处传播。而女性美的具体表现,当然是以身段最为紧要。身材之标致婉约,则绝对依赖腰肢的拿捏烘托,如此才叫一个动人。何以动人呢?细柔也。紫阳娘们何以生出如此之腰呢?次日早起遛街,似乎得了答案。总是遇见一些女子挑着扁担,忽忽闪闪地来了,忽忽闪闪地去了。两个担笼里,是白嫩的豆腐,是带露的青椒,是拖泥的新藕,是出江的鲜鱼。忽闪忽闪而来,营养于客官;忽闪忽闪而去,生计于家庭——终于忽闪出一腰的风情与柔韧。返回时选了一条新路,更觉得这个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路是依旧忙着拓,车是依旧不住地停。好在村村通了水泥路,绕道便是。实际上无村可言,因为紫阳人家,一概散布于山之腰岭之凹。那些粉墙青瓦或者石板房,如一栋栋达官名流的别墅,落座于青坡,半隐于绿峦,恰如次第展开的山水长卷,新意频出却也可四字概括——山腰人家啊!坡是这么陡,劳动的间歇,估计站着就能睡着,反正躺着跟站着没啥两样。如此之地,竟不时见到三五块石头拦一巴掌小塘,居然就荷叶田田蜂蝶频访了呢。至于竹子,此等俊逸灵秀之物,更是家门掩映垂瓦叩窗。所以这里的狗不咬人只摇尾,充分体现了淡泊无争的“竹下之风”。然而有些却是要争一争的!于是,山腰上长大的女子和汉子们,就人人成了好歌手。紫阳一名,出自道家。道家是中国唯一固有的宗教,汉江是汉文化最核心的源泉之一。道家以水为善,以茶为慧,以山为美,以歌为雅。落日岭上,渔火江中,朝晖夕阴大自在,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紫阳和紫阳人有如此怀柔万物和谐自然的情致,真是难得啊!(选文有改动)12.请从文中找出对紫阳独特的人文风貌、人情人性最有概括力的四个字,写在下面的方格中。(4分)□□□□1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了紫阳女子身姿、动作、性格上的什么特点?请分别回答。(3分)14.作者说,似乎得到了“紫阳女子何以生出如此之腰”的答案。他得到了怎样的答案?(2分)15.第一二段中两处加点的文字,写出了紫阳城怎样的特点?(3分)16.作者为什么觉得“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12.善慧美雅13.身姿:柔美、优雅。动作:矫健、洒脱。性格:率真、奔放。14.勤劳造就了紫阳女子柔美而坚韧的腰肢。或:劳动创造了美。15.写出了紫阳城空间的局促、狭小,建造格局的独特;也隐含了紫阳城的热闹、繁华。16.因为这里的女子有柔美之腰,这里的人家栖居在山之腰,紫阳城位于水之腰。河南(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6分)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作者:从维熙。有删改)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8.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9.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10.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1分)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1.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b不例: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对比喻内容的分析l分,效果2分,共3分)12.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一i5靠屹“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_元钱。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c"形象l分,分析1分。共4分。若答“阳刚”,言之成理也可)哈尔滨盲道上的爱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闲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g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选文有改动)15.(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16.(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17.(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18.(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19.(2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15.(2分)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16.(4分)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17.(3分)父女俩通过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18.(3分)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19.(2分)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成都(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1题。(18分)翻浆的心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有删改)[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8.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答: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答:lO.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答:11.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答:8.(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9.(6分)(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相近即可)10.(4分)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赏析角度正确计2分,分析恰当计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1.(5分)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看法:(3分)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主题归纳正确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计3分,言之成理即可)宿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8分)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吩咐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哪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11.以上选文出自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是▲。(2分)12.下面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鲁达的性格外,还通过史进、李忠、店主等人物侧面烘托其为人。B.“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一个“丢”字,表现了鲁达对李忠吝啬小气的不满。C.“气愤愤地睡了”,“气愤愤”表现了鲁达因金氏父女的啼哭而破坏其喝酒雅兴后内心的愤愤不平。D.选文语言极具个性化,寥寥数语就能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又大量运用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可读性极强。13.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上面选文以及你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3分)▲,▲11.(2分)《水浒传》,施耐庵(每空1分)12.(3分)C(鲁达气愤的是郑屠的恶行)13.(3分)示例一:“鲁”,鲁提辖听到金氏父女哭声后乱扔碟盏,表现其“粗鲁急躁”的性格。示例二:“达”,鲁提辖倾尽钱财帮助金氏父女,表现其“豁达大度”的性格。示例三:“智深”,鲁提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郑屠诈死,然后迅速离开(鲁提辖在金氏父女走远后才离开客店),表现其“智慧深思(粗中有细)”的性格。(情节2分,性格特点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0分)拔下钥匙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11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12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13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14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18.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3分)(1)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19.③④⑤段是插叙文字,结合全文分析这几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6分)▲▲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分)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21.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字以内)(6分)▲▲18.(1)突出故事发生时间的偶然性。(2)突出陈乐平工作岗位的平凡。(3)强调陈乐平身份的平凡。(共3分,每点1分)19.(6分)内容上:表现陈乐平对家人的爱和责任心(1分),突出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1分),突出人物的平凡(1分);结构上:为下文写他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作铺垫(2分),使文章内容丰厚,情节富于变化(1分)。20.(5分)用短句(1分),突出时间的紧迫性(1分)和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1分),表现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照应文题(1分)。21.(6分)示例一:要有爱心。陈乐平爱家人、爱乘客、爱生活,才能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爱,是陈乐平不平凡举措的源泉。示例二:爱,有回报。陈乐平的女儿体贴爸爸,获救的乘客流泪,都充分表现陈乐平“爱”的感召力。示例三: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陈乐平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看法”2分,“结合文本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2分,具体分析2分,超过5个字以上酌情扣分。)金华㈠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9—13题。(14分)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9.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10.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11.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12.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1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㈠(14分)9.⑴挑种种地⑵种下瘪种10.⑴冷落(“漠视”或“抛弃”)。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11.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12.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13.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衢州对门送来绿豆糕郭震海“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早啊!”老张媳妇说。“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7、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4分)8、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3分)9、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10、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3分)(一)(14分)7、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8、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9、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10、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重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选自《读者》第14期,有删节)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答: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答:(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答: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答: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1)大姐:(2)二姐:(3)我和妹妹: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泰安阅读《孔乙己》中的一算文字,完成9-13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9.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A.一便B.即使也C.虽然但D.因为所以10.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阔绰。B.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贫穷。C.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豪爽。D.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清高。11.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本来没有偷书,却受到别人的污蔑,所以要争辩。B.孔乙己确实偷了书,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要争辩。C.别人是开他的玩笑,孔乙己却当真,所以要争辩。D.别人厌恶他偷书,孔乙己害怕不敢承认,所以要争辩。12.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B.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他充其量不过是人们的笑料。C.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引导人们即使贫穷也要读书。D.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因为他他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二、9.A10.D11.B12.B13.A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8-31题。圆明园情结临青①在那个著名的园子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着笙竹也荡着枪炮的波浪已经萎缩,空遗那一片凹凸和陷落。草已经很绿,还有稻,而且茂盛,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撑到今天,接通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阴云沉沉,好像是宽阔的长袍下摆,正缓缓拂过这个以悲哀著称于世的园子,而那个穿长袍的巨人无法望见它的面容。我就是在寻找那个巨人的一瞬间看到了它,看到荒芜的湖边有一个情结。②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等,身价也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百年风雨陪伴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仍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在那里,翘起一枝很绿的俊梢。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只有陷落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稻;经历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又在结上落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年年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③隔着那片陷落,我不能触摸那结。也许当年有人要取它的绿荫,而它不给。也不走,就那么缠着、守着那一方泥土,不肯离去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就那么缠着,缠着它的风流还有劫难决不超脱决不化解,给这世界的淡漠与善于遗忘大写出一个死活不息的执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都这么说,可是谁也不能肯定外面的世界有还是没有那一块可以托付终身的泥土。现在只有根了。土地骄傲,土地孕育了这么执拗的一个情结;只认可它只依恋它只陪伴它只为它存在。就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什么地方就不再离去,那地方辉煌也罢荒废也罢,它只为了自己那份情怀,只为它曾经付出正在付出还要付出,主要为自己的付出标定一个绝对长度,纳一双蹬倒山的大头鞋,走它只要活着就走、能走多久就走多久的旅程。④它在阴云下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世纪的沧海桑田中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我所感觉的世界里缠绕着,缠绕着。我想那一定是个启示,从百年之前就开始书写,写过风流,写过劫难,终将又写复兴。28.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圆明园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9.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30.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31.文章中多次提到“结”,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谈谈文中中的“结”是指什么?八、28.写出了圆明园曾经的风流与劫难以及眼前的衰败,为下文抒写圆明园情结做铺垫。29.用宫灯、笙竹、石兽、华表、珊瑚等表现圆明园的风流;用战火、枪炮、军舰、大炮、火把表现它遭受的劫难。语言蕴藉、含蓄,表意丰富。30.无论是繁华盛世时,还是遭受侵略、蒙受凌辱时每个中华儿女都执着而顽强地热爱家园、热爱祖国。凭着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我们一定能自立自强,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1.曾经的风流和劫难“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即指“情结”,是那种执拗而顽强的依恋家园、热爱祖国的情怀。苏州阅读《孔乙己》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11.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要夹些“难懂的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12.“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句中的“仍然”一词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2分)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3分)11.孔乙己说一些“难懂的话”是为了体现读书人的身份,为自己辩护,掩饰窘相;同时也为了保全读书人的面子,维护残存的尊严。作者通过这个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孔乙己迂腐穷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等性格特点。12.掌柜听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没有震惊和同情,而是继续慢慢地算他的账,表现了他麻木与冷漠的心理。13.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莫扎特的造访赵丽宏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选自《散文》,有删改)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18.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19.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20.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2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4分)17.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18.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19.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20.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要追求美好人生等。21.特点:明丽鲜亮,轻盈圆润,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有着儿童的梦幻,平静等。画面(略)台州精神与肉体的抗衡林锦本篇小说有两种读法,请按照“导读”提供的结构顺序阅读。

本篇小说有两种读法,请按照“导读”提供的结构顺序阅读。

导读一:1、6、2、7、3、8、4、9、5、10+11。

导读二:1、2、3、4、5、6、7、8、9、10+11。

6.小宝睡的摇篮一定要稳固。万一摇篮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7.小宝整天往厨房跑,小手爱抓东摸西,要是拧开煤气炉的开关,火又熄了,煤气不停地排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8.小宝最好奇,如果爬上椅子、凳子,小脑袋往窗口一探,一失足倒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9.小宝嘴最馋,要是把抽屉里的安眠药当糖吃,一口吞下几粒,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10.小宝最好玩,喜欢含一根吸管吹泡泡,万一把清洁剂当泡泡液,一口一口地吸进去,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11.陈老试了摇篮,关了煤气瓶,锁了窗户,也把安眠药和清洁剂收在高处。这些都无法说服儿子,让小宝留下来。儿子的理由是不担心小宝的肉体受到伤害,只担心小宝的精神受到折磨。儿子决定把小宝带走,带到远远的西方去。

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查案人员发现一个很不寻常的现象:陈老的房里有煤气瓶一个、安眠药一瓶、清洁剂一瓶、尼龙绳一环,窗开着,窗口下靠墙的地方有椅子、凳子各一张。

陈老的死,是肉体受到伤害,还是精神受到折磨?

没有结论,判为悬案。佚名译(选自《最好的小小说》(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1第1版)8.看了这篇小说后,有个细心的读者给陈老画了一幅“行踪图”:22说明:陈老开始是在圆圈1忙碌了一阵,再到圆圈2,再到圆圈3,然后回到圆圈1,最后又到了圆圈2。说明:陈老开始是在圆圈1忙碌了一阵,再到圆圈2,再到圆圈3,然后回到圆圈1,最后又到了圆圈2。1133⑴请你指出圆圈所指代的地方。(3分)圆圈1:▲,圆圈2:▲,圆圈3:▲。⑵从上图中我们发现陈老活动的空间是不大的,但他做了很多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什么呢/(3分)9.第2部分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0.第11部分“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陈老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写出合乎情境与主题的一种猜想,并陈述理由。(提示:“导读一”与“导读二”主题是一样的)(5分)11.你喜欢“导读一”还是“导读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5分)(一)8.(1)房间、厨房、客厅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3分。(2)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陈老为孙子的安全考虑得很仔细,做了很多消除隐患的事情。或“陈老为争取孙子留下做了很多事情,表现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3分。9.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反复的开关,表现了陈老内心的忐忑不安,惟恐在此环节留下安全隐患。评分标准:意对即可。笼统回答“表现了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只得1分。共3分。10.示例一:陈老可能在楼下摔了一跤心脏病突发而死。理由:陈老做了这么多事就是想把孙子留在身边,自从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精神打击过大,心脏病突发,再也没有起来。示例二:陈老可能跳楼自杀而死。理由: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陈老觉得自己孤独的暮年更没有了继续下去的理由。小说交待窗子被陈老仔细上了锁的,结尾窗子却是开着的,靠墙还有椅子,是跳楼自杀。评分标准:想象要合乎文章的情境,基于陈老承受不了孙子被带走、肉体与精神受到伤害的基本事实。至于是怎么死的,是跳楼,还是走路突然栽倒等都合理。陈老之前有没有自杀倾向与行为,涉及与否,均可。共5分。11.示例一:我喜欢“导读一”,因为“导读一”相对容易读懂一些。“导读一”把陈老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连起来叙述(交代)的,几个行为就是几个并列的结构,这样结构整齐,节奏流畅。(反复渲染,读起来很酣畅。)示例二:我喜欢“导读二”,“导读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人物的行为与原因分开叙述,这样的好处是在前半部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集中交代了原因,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反复强调“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让人很震撼。)评分标准:答案应当有三方面的内容:①文章形式上带来的阅读体验(2分),②点明该导读的形式特点(1分),③该形式的好处(2分)。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往往把三者揉杂在一起,整体上有成熟的阅读体验,并能够结合形式说出原因,就得满分。不要求两种导读形式及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之间的比较,详说一种就可以了。两种导读都有铺陈造势的艺术效果,较复杂,学生可以无涉,不作评分依据。共5分。温州做父亲 丰子恺(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