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_第1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_第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_第3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_第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6.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8.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9.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10.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2.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

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4.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1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16.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7.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18.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对心理咨询或辅导人员要提出明确要求。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19.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综合或思想品德课的重复,更不许考试。

2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要给予大力指导,积极支持科研部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

教育部网站2002年9月26日如何构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目标、内容、途径、条件、功能、评价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目前,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人们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笔者草拟本文,归纳同行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思考,旨在构建一个从目标到内容、从实施到评价的完善而科学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健康的涵义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当然,随着现代社会前进步伐的加快,疲惫的人们不知不觉已倾斜了教育的天平。心之乐园成为教育的盲点。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美酒和欢乐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眼泪和困惑。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无疑,他们也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焦虑、孤僻、自卑、抑郁、冲动……少年亦识愁滋味。不完整的家庭方式、独生子女以个人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应试教育下导致竞争意识超前移入和枯燥的学习生活方式等引起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据某市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学生中有34%的人有心理障碍,12.5%的人有心理缺陷,28.1%的人有心理异常①。另据东北某省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中35%的人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有5.3%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②。残酷的现实表明,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便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十分重视人格塑造和健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事业成就者的案例中,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了决定性的因素。现代企业家们在招聘职员时也倾向于那些情商高于智商者。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中强调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时说:“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跨世纪的伟大意义。(三)、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于传统教育的众多失误,现代教育必将在指导思想、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心育是五育的基础和中介。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面加特长的一代新人。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要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地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上海、北京、烟台、汩罗等地的教改实验亦表明,心育正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点和突破口。综上所述,心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德育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中学阶段正处于少年期(11、12岁—14、15岁)和青年早期(14、15—16、17岁)。这是一个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个体社会化、个性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显著特征:1、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急剧性。表现在: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了骨骼的成熟,胸围、躯干和四肢增长很快,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处于第二高峰期;男女性征发展迅速,性意识逐渐增强;神经系统的发展处于第二加速期,a波在斗争中获胜,大脑重脉波和复脉波显现的百分数接近成人指标,完全失同步现象出现。2、发展的异时性。指生理、心理和社会成熟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其结果加剧了青少年期的心理矛盾、情绪冲突和问题行为。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分化与同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等方面的强烈反差引起的心理失调、犯罪等。3、发展的挫折性。指来自社会和青少年自身的挫折,表现为各种矛盾。包括:独立自主与依赖的矛盾;始婚、始恋提前和正确对待异性的矛盾;社会失范引起的挫折;自我同一性中的挫折等。4、发展的封闭性。缺乏儿童的直爽,总是心事重重,成为最孤独的一群。在心灵深处,却又渴望友谊、理解、尊重等。总之,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可塑性。这给教育带来了困难,同时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据以上分析,构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总的宗旨为: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通过教育,应达到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三个层次(发展、预防、治疗)的总目标。根据中学生分级特点,制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年级目标:初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高一: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为学生的文理分科提供咨询帮助;高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高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升学观,正确对待高考,形成正常的应试心态,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达上述目标,需对中学生进行八个方面的教育。1、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2、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级情感,学会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3、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4、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使学生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5、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6、青春期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7、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备教育;8、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已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各年级的具体内容为:初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初二:青春期教育,学习策略教育,全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初三:择业与升学教育,应考心理辅导;高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策略教育,主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高二: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高三: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试教育辅导。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具有多元性。概括为:一中心、一课、五室和一工程。(一)、一中心:即心理辅导中心。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机构和领导中心,由懂专业的校长负责,或由专职教师负责,校长兼名誉组长。中心建立工作接待制度、例会制度、会诊制度,作为学校独立机构,协调好与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的关系,负责开设心理辅导课,管理“五室”,进行师资培训与对外交流等工作,形成“心理辅导中心———学校其它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五级预防体系。(二)、一课:即心理辅导课。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常以班为单位开设,其基本结构为:“引入话题——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引入话题:即利用学生的来信、咨询中所接触的学生关心的话题、新闻报刊中比较具有震撼力的实例等形式,引入所要讲授的话题。创设情境:通过小品的表演、投影录像、讲故事、听音乐、唱歌等形式,创设一定思维情境或营造某种心理氛围。展开讨论:由教师根据引入话题和情境创设阶段所呈现的问题来提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已得出结论。树立样板: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或提出自已的观点,或用其他正面人物的事迹,从正面来树立样板,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向。联系自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来分析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已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任课教师常常将这一环节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来处理。反馈矫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联系自我,学生肯定得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总结深化: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浅显道理理论化,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当然,心理辅导课主要是根据目标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同时,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1、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出发,充分引发学生的动机,选择教学事例与学生紧密联系,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成为主角;2、活动性原则:设计各种由学生主持、参与和组织发动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只起点拨、启发作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逐渐省悟、成熟。3、情感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极力避免把教学内容理论化、概念化、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以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力求学生的情感升华。4、同感性原则: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和学生共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心理年龄上要年轻化,切忌揭学生的“短”,泄学生的“密”。5、弥散性原则: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知识的线条结构,而应该具有色块结构的特点,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从而启迪悟性,开发心灵,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同时,答案不存在正误和唯一性,而是开放性的,丰富多彩的解答本身与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总之,目前对心理辅导课的探索不多,人们只在课堂结构、教学原则等少数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统一大纲和完善教材将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三)、五室:即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档案室和心理松弛训练室,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设施。心理咨询室:由有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担任咨询员,建立接待日制度,完善咨询员职责及道德规范,开通咨询热线、悄悄话信箱,设立情绪气象台等,架起咨询者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心理测量室: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全面解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测评工具是心海软件,其不仅包含《MHT》、《SCL-90》、《卡特尔16PF》等国内通用的量表,还具有自动扩充自制问卷功能。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量或特别测量与监护,问卷的结果对有效预防、教育及矫正具有重要意义。心理阅览室:订阅《大众心理学》、《心理世界》、《心理科学》等报刊杂志,自办《心苑》、《心海导航》、《心灵之友》等小报,通过心海软件的文章新闻系统也能够及时把握和发布心理信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理性认识。心理档案室:利用心海软件的完整心理档案管理功能,建立全面、丰富、动态的学生档案,这当然需要培训必需的电脑等设备。心理松弛训练室:借助必备设备,进行团体辅导,以缓解学生压力,调节紧张情绪,排解生活烦恼。(四)、一工程:即中学生心理健美工程。立足校内,加强与兄弟学校、其它社会机构的合作交流,举办夏令营、征文、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五)、其它:调动教育合力,注重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加强普通教学中的心理渗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定期举行大型宣传与专家讲座,重视班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培训班主任及小小咨询员等。当前,许多条件较好的中学都能建立不同的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要注意专家指导与学校实践相结合。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它对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学教师对学生有直接而形象的认识,有较强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来实践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但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学知识。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较完善的,具有心理教育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案。其次,要注意专职教师与全体教师参与相结合。专职教师的出现有助于推动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能使心理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学样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只是专职教师的事。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育寓于五育之中,寓于各种教学之中。因此,学校所有教师都有开展心育的任务和义务。再次,要注意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换句话说,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针对某一部分心理上出了问题的学生。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个别的心理辅导、咨询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更有效地解决全面辅导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总之,注意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这两种形式的合理结合,是使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措施。第四、要注意课内与课外,心理教育与其它形式相结合。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原有的教育上加课外活动就行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要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并不是非要搞一些新的活动才算做了工作。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进心理教育的思想,如何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按心理教育的要求重新组织,这才是关键所在。当然,课内与课外、心理教育课与其它形式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唯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最后,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借鉴固然重要,且省力而有效,但理论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心理世界这一奇特的事物。人格等心理因素总是带有浓烈的社会文化色彩。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有效的研究,这必是未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趋势。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条件:(一)、对心育的科学认识是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不真正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收到实际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奇事物,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错误倾向,主要有:1、形式化。并不相信心育的神奇威力,仍抱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陈旧观念不放,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于心育,只迫于形式或追赶时髦而象征性地开展活动。2、神奇化。夸大心育的作用,将改善、提高心理素质与治疗心理异常混为一谈,对心育在五育中的作用期望过高。3、独立化。将心育视为独立于五育之外的新鲜事物,不注意课内与课外、心理教育与其他形式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全体教师、心理专家与一般教师相结合,因而收效甚微。以上错误倾向都是极其有害的,它阻碍了心育的健康发展。只有从观念上提高认识,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宏伟蓝图。(二)、全面投入是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员投入。有关领导部门应从观念到物质、从人力到财力上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应将心育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全体教师、各部门都应该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责任,家庭与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营造心育健康环境。(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善于从大学心理学系本届毕业生中引进优秀人才;其次,可定期选派在职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再次,可立足本校,请专家开办短期培训班,提高在职教师专业水平;最后,应逐步完善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以督促其不断加强学习。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评价:(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为什么将心育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什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工作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发展中的危机。具体而言,它具有如下功能:1、适应功能:包括不良适应的预防、早期发现、个案诊断、治疗与追踪辅导等;2、分配功能:可提供升学与就业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已的能力、性向、兴趣等限制,帮助学生做适当的选择与决定;3、调整的功能:广泛与校外接触、帮助学生选择课程与学校团体,根据自身特点寻求更好的发展;4、教育的功能:发挥民主教育的精神,完成教训合一的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网络,改进班级教学的缺陷;5、发展的功能:激发学生自动自觉的积极精神,适应社会的发展,可使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际能力及天赋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6、辐射功能:学生走出校园,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公民,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素质含量。学校处于社会之中,其心理资源为社会所用。(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评价不是目的。但科学的评价能够促进事物积极地发展。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分三个层面进行。1、对学校的评价监督:有关领导部门应改变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错误做法,建立全面科学的学校工作评估体系,将心育工作好坏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使评价制度化、系统化。2、对教师的评价激励:学校应正确对待心理工作者的劳动,给专职教师以学校主课教师待遇,在初期应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对学生的评价导向: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反映了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成败。在正确评价基础上的反馈,能使学生行为不断得以纠偏。依据什么进行评价?成都十二中参考有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可供借鉴。初中:①智力发展正常,对学习有一定信心,耐心和学习动力;②有朝气,乐观开朗,能懂得并正确表达所体验的各种情感;③有一定的行为自决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情况下能控制自已;④性格发展正常,热爱集体,富有同情心,公正诚实,谦逊大方,不内向和外倾;⑤对集体活动热情,兴趣广泛;⑥能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已,有自尊、自爱心;⑦初步了解青春期知识,与异性同学接触比较自然,对性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⑧会择友,与同学、教师关系和谐;⑨初步适应社会;⑩独立性较强,有一定的“成人”意识。高中:①智力发展正常,对诸多问题有自已的见解;②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③行为目的比较明确,有一定的自制力、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与毅力,懂得对自已的行为负责;④兴趣广泛,中心兴趣突出且稳定;⑤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学习自主性;⑥能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已,自尊自重;⑦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有正义感;⑧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良好;⑨了解高中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性诱惑有较强的抵抗能力;⑩面对现实,并以积极态度适应环境。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有关专家提倡“素质学分制,”主张对学生心理素质进模糊评分;大多数教师通过平日观察;利用周记等进行阶段性评价;笔者主张在教师期末评语中增加心育内容,写活“教师的话”,这才是最有效而省力的方式,同时,还可利用标准测验,如《卡特尔16PF》,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八重、八不重一、重感受,不重认知心理辅导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体验、行为方式在辅导教师的干预下进行调整、重组、统整的过程。心理辅导课的根本取向,并不是要让学生懂得几条心理学的原理,或者掌握几种调节心态的方法技巧,而是要促进学生在团体的主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二、重引导,不重教导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性的说教和武断的解释,即使是必须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怎么加以引导呢?引导总是通过问题来“引”来“导”的。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问题。(这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点。)问题提出后,又该如何深入呢?这和个别辅导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四段论”倾听(掌握更多准确信息)同感(设身处地予以理解)判断(理出头绪,找到一个切入点)商量(在团体讨论中提出3-5种方案和思路,供学生自行选择,而且不存在“唯一”和“最佳”)总之,引导应该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