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镇入村联网公路扩宽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树人镇入村联网公路扩宽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树人镇入村联网公路扩宽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树人镇入村联网公路扩宽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树人镇入村联网公路扩宽提升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都县树人镇入村联网公路扩宽提升工程总说明PAGE15施工图设计总说明概述项目概况树人镇,隶属于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丰都县北部,东与名山街道接壤,南接名山街道,西与虎威镇、保合镇相连,北接十直镇,距丰都县政府驻地30千米,区域总面积82.19平方千米。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树人镇境域隶属于安仁镇;1992年,由树人乡与石岭乡合并建树人镇。截至2018年末,树人镇户籍人口为25187人。截至2020年6月,树人镇下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柏树社区文庙街14号。树人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牛、山羊、家禽为主。2018年,树人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丰都县树人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好习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完善丰都县树人镇内部道路路网结构,提高居民生产生活通行能力,加快树人镇农业农村现代化,项目实施迫在眉睫。本项目共包含道路1条,起于树镇路(老邮局),止于三口井村活动室,全长8.9km,设计时速为15Km/h,改建后路面宽度6.0m,路基宽度7.0m。其中K0+000-K4+900按扩宽后硬化扩宽部分标准实施,在原4.5米路基上扩宽2.5米,扩宽后整个路基达到7米,路面硬化在原有3.5米基础上用C25砼路面硬化2.5米至6米,K4+900-K8+900按扩宽后整个路面硬化标准实施,即在原有4.5米路基基础上扩宽2.5米,扩宽后整个路基达到7米,该段路由于原路面已经破损严重,因此用C25砼硬化路面宽6米。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及有关文件规定;(2)执行的规范、规程: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交通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交通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2)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交通部《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交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交通部《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公路挡土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委法[2011]24号)《重庆市通组公路管理办法》《重庆市农村通组公路验收指南》(3)设计合同1.3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3.1设计原则1)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环保、建养并重的原则,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拆迁,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与沿线自然村寨景观相协调。2)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强化路面铺装,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不良天气的通行能力。3)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远期规划发展,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合理控制投资。既要节省工程数量,又能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1.3.2技术标准序号项目规范值设计值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四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15(困难段10)15(困难段10)3回头曲线半径(m)10104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3030极限值1515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1501505最大纵坡(%)12%8.78%6最小坡长(m)40407竖曲线半径(m)凸最小值100200凹最小值100200竖曲线最小长度(m)20208路基宽度(m)4.57.09路面结构20cm厚C25砼路面10路面横坡1.5%单向坡2%单向坡11超高方式绕路基中心线旋转1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13桥涵净宽与路基同宽14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小桥涵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25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1.4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3)《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委法(2011)24号);(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9)《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及相关的标准图(交通部);(10)《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1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1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17);(20)《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范》(JTGF90-2015);(21)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1.5建设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情况,依据勘察设计合同,设计时在详细研究了本路的功能,本项目在树人镇的路网规划中的作用、交通量等方面的因素后,设计采用以下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农村公路;(2)设计速度:15km/h/(困难段10km/h);(3)平面线形:保持原有线形不变,但对个别半径极小的回头曲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适当调整;(4)纵坡坡度:原则上保持原有纵坡坡度不变;(5)路基宽度:7.0m(对于受地形、房屋建筑等限制地段,路基宽度依据实际情况变窄);(6)路面宽度:路面行车道宽度6.0m;(7)路面结构形式:K0+000-K4+900扩宽部分采用20cm厚C25水泥砼面层(抗弯折强度标准值4.0Mpa)+5cm碎石调平层+局部20cm厚手摆片石换填;K4+900-K8+900采用20cm厚C25水泥砼面层(抗弯折强度标准值4.0Mpa)+5cm碎石调平层+挖除原有水泥砼路面做垫层,施工时检查路基强度是否满足农村公路路基弯沉的设计要求,若不能满足需采用手摆片石对软土路基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应不小于50cm。(8)路拱横坡:2%(双向坡);(9)超高方式:绕路基中心线旋转;(10)汽车荷载:公路-Ⅱ级,设计洪水频率:1/25;1.6测设经过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21年4月初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委会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路段路基加宽,回头弯半径加大,完善排水设施,并增设支挡防护设施、错车道及交安设施等。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21年02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可行。1.7原有道路现状(1)原有路线多依坡就势展布,路线纵坡较大,急弯多。(2)原有道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3)原有道路地形以斜坡、陡坡为主,局部路段存在滑坡等不良地质,以灰岩、砂岩、砾岩为主,路基基本稳定。1.8路线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本项目共包含道路1条,起于树镇路(老邮局),止于三口井村活动室,全长8.9km,设计时速为15Km/h,改建后路面宽度6.0m,路基宽度7.0m。1.9气候气象条件本拟建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水量1175mm,平均气温16.7℃,日照时数为1519h,相对风速2.6m/s,相对湿度75%。1.10沿线工程地质与地震丰都县属渝东陷褶束,为古生代相对隆起、中生代拗陷、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第一幕生成的北东向构造带。背斜呈细长平行伸展,东南翼陡,西北翼缓,呈不对称的梳状褶皱,轴部纵向压性断裂较发育。由西北向东南,主要有黄草山、蒋家山、方斗山、七曜山背斜,社坛、三元和丰都、石柱向斜。背斜褶皱紧密,向斜宽阔,组成典型的隔档式构造,控制着地貌形态和展布。背斜狭长,多发育呈长状山岭;向斜宽缓,多发育成丘陵、低山或平坝,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景观。县境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碳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地层均有出露。黄草山、蒋家山背斜主要出露三迭系地层,方斗山背斜中部出露二迭系地层,七曜山背斜轴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社坛、三元向斜和丰都、石柱向斜,均出露侏罗系地层。在向斜主要出露紫色沙岩、页岩、泥岩,其风化速度快,多形成山低、坡缓、谷平、谷宽带坝、丘陵低山,占县境幅员面积70.4%;在背斜主要出露灰岩、白云岩,多形成高山、深沟、窄谷,占县境幅员面积的29.6%。丰都县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皱山系构成。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仅在河谷、山谷间有狭小的平坝。山脉和丘陵、山间平坝(槽谷)相间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夹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米,最低175米。根据国家地震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要点路线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委法(2011)24号)。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基本原则:基本利用老路的平面线型,但对小半径进行优化。详见施工图。纵断面设计(1)尽量利用原有道路纵坡,调整改善原有道路纵坡。(2)加宽要设计在合理的位置,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宁填勿挖,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3)尽量不破坏原有旧路结构层,使加宽部分的路面与原公路拟合。在老路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警告标志、波形护栏、嵌入卵石减速带等安全设施.路基设计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路基设计标准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本路段路基宽度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征求业主意见后,建成路面宽度6.0m,路基宽度7.0m。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15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允许将超高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最大超高6%。表2.2.2农村公路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值关系表圆曲线半径(m)<150<110<70<40<30~110~70~40~30~15超高值(%)23456一般路基设计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表3.2.2、表3.2.3、表3.3.3和表3.3.4综合要求如下表:表2.2.4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填料最小承载比填料最大粒径(m)(%)(CBR)(%)(cm)上路床0~0.3≥94510下路床0.3~0.8≥94310上路堤0.8~1.5≥93315下路堤1.5以下≥90215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3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路段,边坡坡率均采用1:1.5。(2)路堑路堑边坡坡率按土质边坡和石质边坡分别考虑。边坡高度8~12m时采用分级刷坡,每两级坡间设置1.0m平台。其坡率按不同的土质、石质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坡率。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应作好边坡的防护加固措施。路基挖方边坡坡率按照下表相关执行。表2.2.5挖方边坡坡率表岩性情况边坡坡率备注岩石完整、坚硬1:0.1~1:0.3岩石破碎、风化严重1:0.5~1:1.0土质结构密实1:0.5~1:0.75土质结构中密1:0.75~1:1.0土质结构疏松的残坡积层1:1.0~1:1.25路基防护工程(1)路基防护工程视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填挖高度、雨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进行防护工程设计。(2)填方边坡防护:在地面横坡很陡无法填筑较高路堤的局部路段,因地制宜的设置路肩墙或重力式挡土墙;在地面横坡较陡的填方边坡无法与地面线相交或延伸很远的路段,设置护肩或重力式挡土墙。(3)挖方边坡防护:对于稳定性差的挖方路基边坡或用地受限制的挖方路段,设路堑墙予以防护。(4)路基防护挡墙、护肩、护面墙坡均用C20片石混凝土,石料强度不小于30Mpa。路面设计路面结构采用20cm厚C25水泥砼面层(抗弯折强度标准值4.0Mpa)+5cm碎石调平层+局部20cm厚手摆片石垫层。标准轴载:BZZ-100,即双轮组单轴载100KN;设计年限:砼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0年。路面质量标准外观:凝土表面不得有脱皮、印痕、裂缝、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现象。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路面表面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合理,表面构造深度介于0.50mm~1.00mm。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面层总厚度:-5mm 宽度:±20mm纵断面高程:±15mm 中线偏位:±20mm横坡度:±0.25% 平整度:2.5mm(标准偏差)相邻板高差:3mm5.0mm(最大间隙)纵横缝顺直度:10mm 设计抗弯拉强度:≥4.0Mpa材料技术要求面层材料(1)水泥用于水泥混凝土板的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号,并且其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多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使用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2.3.1的规定。表2.3.1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水泥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熟料游离氧化钙(%)≤1.8GB/T176氧化镁含量(%)≤6.0铁铝酸四钙含量(%)12.0~20.0铝酸三钙含量(%)≤9.0三氧化硫≤4.0碱含量Na2O+0.658K2O(%)≤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0.6;无碱活性集料时,1.0氯离子含量(%)≤0.06混合材料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烧黏土、煤渣,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灰岩粉水泥厂提供出磨时安定性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JTGE30T0505初凝时间(h)≥0.75终凝时间(h)≤10标准稠度需水量(%)30.0比表面积(m2/kg)300~450JTGE30T0504细度(80μm筛余)(%)≤0.10JTGE30T050228d干缩率(%)≤0.10JTGE30T0511耐磨性(kg/m2)≤3.0JTGE30T0510(2)粗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的规定,见表2.3.2。粗集料的级别应不低于Ⅲ级。表2.3.2碎石、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指标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碎石压碎指标(%)≤30.0JTGE42T0316卵石压碎指标(%)≤26.0JTGE42T03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2.0JTGE4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20.0JTGE42T0311含泥量(按质量计%)≤2.0JTGE42T031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7JTGE42T0310吸水率(按质量计%)≤3.0JTGE42T0307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1.0GB/T14685洛杉矶磨耗损失(%)≤35.0JTGE42T0317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13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JTGE41T0221表观密度(kg/m3)≥2500JTGE42T0308松散堆积密度(kg/m3)≥1350JTGE42T0309空隙率(%)47JTGE42T0309磨光值(%)35.0JTGE42T0321碱集料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活性反应JTGE42T0325用于路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合成级配的要求,见表2.3.3。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破碎卵石的最大粒径为26.5mm,卵石的最大粒径为19.0mm(试验方法:JFGE42T0302)。表2.3.3粗集料级配范围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试验方法级配粒径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级配4.75~16.095~10085~10040~600~10JTGE4T03024.75~19.0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粒级4.75~9.595~10080~1000~1509.5~1695~10080~1000~1509.5~1995~10055~7025~400~100-16~26.595~10085~10055~7025~400~100(3)细集料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细集料,天然砂的质量标准不应低于表2.3.4的规定。表2.3.4天然砂的质量标准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JTGE42T0304含泥量(按质量计)(%)≤3.0JTGE42T0333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5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GB/T14684云母(按质量计)(%)≤2.0JTGE42T0337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JTGE42T0341海砂中的贝壳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8.0JGJ206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8吸水率(%)≤2.0JTGE42T0330表观密度(kg/m3)≥2500JTGE42T0328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JTGE42T0331空隙率(%)≤45.0JTGE42T0331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36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者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325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25.0JTGE42T0324天然砂的级配范围宜符合表2.3.5的规定,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的天然砂细度模数宜在2.0~3.7之间。表2.3.5天然砂的推荐级配范围砂分级细度模数方筛孔尺寸(mm)(试验方法JTGE42T0327)9.54.752.361.180.600.300.150.0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3.1~3.7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中砂2.3~3.010090~10075~10050~9030~608~300~100~5细砂1.6~2.210090~10085~10075~10060~8425~450~100~5机制砂宜采用碎石作为原料,并用专用设备生产。质量标准不应低于表2.3.6的规定。表2.3.6机制砂的质量标准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MPa)≥30.0JTGE41T0221机制砂母岩的磨光值≥30.0JTGE42T0321机制砂单粒最大压碎指标(%)≤30.0JTGE42T0350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JTGE42T0304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GB/T14684云母(按质量计)(%)≤2.0JTGE42T0337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JTGE42T0341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JGJ206石粉含量(%)<(MB值<1.40或合格)7.0JTGE42T0349石粉含量(%)<(MB值≥1.40或不合格)5.0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8吸水率(%)≤2.0JTGE42T0330表观密度(kg/m3)≥2500JTGE42T0328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JTGE42T0331空隙率(%)≤45.0JTGE42T0331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36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者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325机制砂的级配范围宜符合表2.3.7的规定。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的机制砂细度模数宜在2.3~3.1之间。表2.3.7机制砂的级配范围机制砂分级细度模数方筛孔尺寸(mm)(试验方法JTGE42T0327)9.54.752.361.180.600.300.1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Ⅲ级砂2.8~3.910090~10050~9530~6515~295~200~10(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GB3①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上表规定。=2\*GB3②取工地试用的水泥,以初选水灰比为中心,按0.02增减幅度选定2~4个水灰比,制作试件,检验各种混凝土7d和28d配制弯拉强度、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指标。或可保持计算水灰(胶)比不变,以初选单位水泥用量为中心,按15~20kg/m³增减幅度选定2~4个单位水泥用量,制作试件,检验各种混凝土7d和28d配制弯拉强度、抗压强度、耐久性等指标。本项目路面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46,42.5级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32.5级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10kg/m³,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³;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材总量不宜大于420kg/m³。=3\*GB3③施工单位通过上述各项指标检验提出的配合比,在经监理或建设方中心实验室验证合格后,方可确定为实验室基准配合比。=4\*GB3④其它未尽事宜遵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的有关规定进行。(5)施工用水饮用水可以直接使用。手摆片石基层材料要求及施工方案材料:选用符合设计的MU20以上的不易风化的岩石材料作为片石材料。片石直径不超过15cm,厚度不超过10cm。作业程序: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拌合及洒水→运输、摊铺集料→整型→震动碾压→人工补料平整—压路机二次碾压→接缝及全面处理→养生。基层施工前要求路床应平整、坚实,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的地点。测量: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25m一桩,平曲线每10—15m设一桩,并在桩上标出设计标高。铺手摆片石及碾压:手摆片石采用人工摆铺片石,填嵌缝料,铺筑时应从路边砌起,逐步推向路中,片石宽大平整的一端朝下,尖端朝上,底部靠紧,单独直立,不得倾斜及相互领先架空,路基有纵坡地段及弯道起高处应从低处铺起,片石纵横错缝排列,手摆片石厚度保证不低于15cm。片石摆好后,须用2—4cm碎石填充紧密,碎石压密厚度不低于8cm,最后用小型压路机压实紧密坚固,压实度应达到93%。排水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排水、边沟和涵洞排水共同组成。

排水设计原则:公路改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原有的各类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排水设施应作到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确保行车安全、美化路容。(1)边沟为矩形断面,底宽0.40m,深0.40m,采用土边沟,并进行清理,保证边沟排水畅通,其纵坡原则上与公路纵坡保持一致,但最小纵坡不得小于3‰,边沟水经过涵洞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2)路面排水由路面双向2%横坡排入边沟,再由边沟排出。(3)公路终点位置的排水系统应和既有公路的排水设施连为一体形成一整体排水系统。2.6桥涵2.6.1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II级2设计洪水频率:小桥及涵洞为1/25。3地基承载力:[σ]≥0.15Mpa2.6.2桥涵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桥涵地基承载力可根据地质勘测,原位测试,野外荷载试验以及邻近旧桥涵调查对比,有经验和理论公式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推荐的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对地质和结构复杂的桥涵地基应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本项目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推荐的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2.6.3桥涵设计要求桥梁、涵洞布置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水系分布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于地基较好的地段,前后与原水系顺接,甚至开沟排出。在填挖分界处和地质变化大处应设沉降缝。2.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2.7.1、护栏1.设计原则1)根据边坡坡率的不同,路基挖方段及填土高度小于4m(边坡坡率为1:1.5)且路侧安全净区内无任何障碍物的路段不设置护栏;2)其余段落均按规范要求设置C级护栏防撞护栏。3)应注意在填方边坡大于10m的段落及处于急弯的段落应注意护栏加密以提升防撞等级。4)考虑到护栏连续性及道路连续性,对于两处护栏波形梁间距离小于24m的路段,护栏拉通设置。2.技术及施工要求1)护栏应按《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17)的要求进行施工。护栏立柱采用打桩直埋法安装时,护栏段路肩填土应该在立柱打入前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规定95%的压实度要求,以确保路侧护栏的抵抗能力;如果路侧路基土压实度不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对路基路床压实度的要求,或路侧护栏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厚度小于25cm,要设置310mm×200mm×10mm的加强钢板,加强钢板可与护栏立柱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路缘石顶面或路面以下50mm的立柱外侧,与交通流前进方向成5º~15º夹角,施工时要固定好加强钢板后,再整体打入土中,以提高护栏的防撞承载能力。2)所有钢构件均要进行防腐处理,满足现行《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的规定。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和连接件在防腐处理后,必须清理螺纹或进行离心分离处理。3)波形梁、立柱、端头、支承架及连接螺栓等所用钢材为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要求要符合《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GB∕T33083-2016)的有关规定。4)波形梁护栏的拼接螺栓采用优质碳素钢,即45号钢或20MnTiB钢,并符合《结构用扭剪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3632~3633-2008)的规定,螺母采用45#钢,并要符合《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GB∕T33083-2016)的有关规定。5)波形梁护栏的防锈采用镀锌处理,并要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17)的有关规定。6)波形梁护栏的加工制作,必须按照交通部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2.8平面交叉交叉口往往是道路网的瓶颈所在,交叉口的处理好坏对于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叉口交通设计涉及的内容很多,设计的对象往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既要考虑区域交通条件、交叉口空间几何特征、交通流特征,又要考虑安全、效率、可靠、可控等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交叉口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进出口道的空间分配、交叉口的渠化设计、过镇段交叉口行人过街横道的设计、交叉口控制方案的设计等。2.8.1、设计原则1、按照交通部颁布相关标准进行布置与设计。2、满足拟建公路及被交叉道路的适用功能,有利于完善趋于交通网络,发挥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作用。3、不影响和违反其他交通运输形式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4、平面交叉处的标志、标牌及标线等齐全,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工程造价。5、对现状路网及规划路网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合理确定近、远期平面交叉路口渠化形式,妥善解决好各种交通对该路的要求,使其满足区域交通功能的需要。6、合理选用平面交叉渠化设计的技术指标,保证行车安全。7、综合考虑相交道路等级、设计车速、用地范围等因素,与交叉道路要重点解决直行以及转弯交通流,并处理好道路的交通组织。8、交叉口设计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以节约工程投资。9、平面交叉选型应选用主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的畅通、冲突点少、冲突区小且冲突区分散的型式。2.8.2、道路交叉设计(1)与县、乡等重要道路交叉口设计本项目与县、乡等重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采取加铺转角式处理。交叉口范围内路面结构形式与主线相同。(2)与沿线其他道路交叉口设计与这些交叉口设计采取顺接处理,主线与被交叉路高差大的,延长被交叉路接线长度,使被交叉路纵坡控制在2%以内。(3)视距要求为减少行车隐患,平交口范围内不得有高的建筑物或植物,以满足行车三角视距。2.8.3、有待说明的其他问题(1)有条件的交叉口路面内缘半径一般采用5-8m,由于本项目穿过部分乡镇和部分交叉口受现有建筑物限制,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缩小了交角半径。(2)与集镇道路的交叉口应在施工前先查明现状管线的预埋情况,必要时开槽刨验,以确定管线埋设的准确位置,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现状管线的破坏,引发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3)交叉口范围内路基、路面施工的各项技术标准应按照路基、路面设计要求实施。2.8.4、施工注意事项1、平面交叉施工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做好施工场地排水,防止散排乱排或堵水现象。2、注意控制施工噪音,尽量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影响。3、施工中注意与被交路的顺接,若设计与实际有出入,可酌情进行适当的调整。2.9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将对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破坏性,因此要求施工期间必须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影响降低要最低程度。2.9.1文物的保护公路工程施工时如发现文物古迹,不得移动和收藏,施工单位应及时保护好现场,防止文物流失,并暂时停止作业,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监理工程师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主管部门未结束处理前,不得重新进行作业。土方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借土、弃土时,发现取土场或弃土场有文物遗址,施工单位应采取避让的原则进行地点的从新选择。2.9.2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措施现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噪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施工噪声符合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要求。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2)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3)将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施工范围线的位置,减少噪音对施工范围线外的影响。(4)对噪音较大的机械,在中午(12时至14时)及夜间((20时至次日7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村民休息。(5)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加工厂、轧石厂等距居民区不宜小于300mm,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2.9.3施工期间扬尘的污染防治措施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车辆行驶会引起尘土飞扬,使附近的总悬浮颗粒物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了注重环保保护工作,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为了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以保证将汽车行走施工道路的粉尘(扬尘)控制在最低限度。(2)定时派人清扫施工便道路面,减少尘土量。(3)对可能扬尘的施工场地定时洒水,并为在场的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用劳保用品。对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散料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亦应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4)汽车进入施工场地应减速行驶,避免扬尘。2.9.4施工期间振动污染的防治措施(1)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量选用振动小的施工艺及施工机械。(2)将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运离施工红线的位置,减少对施工红线外振动的影响。(3)对振动较大的施工机械,在中午(12时~14时)及夜间(20时~次日7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2.9.5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1)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防止机械使用的油类渗漏进入地下水中。(2)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治污染水源,厕所需设化粪池。(3)冲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他措施,使沉淀物不超过施工前河流、湖泊的随水排入的沉淀物量。(4)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2.9.6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1)注意环境卫生,施工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应倾倒至围墙内的指定堆放点,不得在围墙外堆放或随意倾倒,最后交环保部门集中处理。(2)对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定点堆放,分类处理。(3)施工期间产生的废钢材、木材,塑料等固体废料应予回收利用。(4)严禁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料。2.9.7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防水排水(1)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的排水状态,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2)因施工单位未设置足够的排水设施致使土方工程遭受破坏时,其责任由施工单位自负,并进行修复处理。(3)雨季填筑路堤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使不积水。冲刷与淤积(1)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2)施工中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从本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溉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3)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4)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的功能,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5)施工单位不管出于任何需要不得干扰河道、水道或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以免导致冲刷与淤积的发生。废料、废方的处理(1)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堆放地以外的地方化倾倒。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对弃土进行整治利用。(2)当设置弃土堆时,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的相关规定执行。(3)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应在工程完工时即时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4)挖方工程的大型弃方场地,应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a、废方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b、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c、尽可能对弃土方整平用作耕地;2.9.8控制扬尘(1)为了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在施工区域内应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降尘。(2)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应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3)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站(场)、大型轧石机场等投料器均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4)如果施工单位预防措施不力,并已对邻近的河流、湖泊、池塘、农田或卫生环境造成了危害,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及后果,应有施工单位负责。2.9.9保护绿色植被(1)施工单位应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应负责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2)要保护公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即使处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有可能时也要尽量设法保护。(3)施工期间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应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应再发生其它形式的人为破坏。2.9.10土地资源的保护(1)妥善处理废方,山坡弃土应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沿河弃土应避免壅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2)应重视弃土堆的复垦,有条件时,宜在弃土堆顶面绿化,或整平成为耕地。(3)取土坑应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应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3)在多年的经济作物区或重要的绿化带,不得设置取土坑。(4)在河、沟床采砂砾材料时,必须注意防止对河流状态的改变,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即:“在行洪、排涝河流和航道范围内开采砂石、砂金,必须经河道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开采,涉及航道的,由河道主管部门会同般道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5)采石场的位置,应结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其中包括噪声、爆破引起的地下振动、公共安全问题等。采石场的位置,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环境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办理必要的手续。(6)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植物的教育,在雇用合同中规定严禁偷猎和随意砍伐树木。2.9.11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1)对于受本工程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施工单位应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2)靠近公用设施(如国土、地震等部门设置的各类装置)的开挖作业,施工单位应通知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部门代表在施工时到场。2.9.12其他环保措施(1)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主管,成员由专业骨干组成,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并建立环保管理资料。(2)建立健全环境工作管理条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相应环保内容。(3)对地下管线应妥善保护,特别是村民饮用水管,不明管线应事先探明,不允许野蛮施工作业。(4)建立公众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5)施工期间应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废料石的处理,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方法及措施路基土方施工方法及措施(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基线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基本控制点、基线、水准点等基本数据及其客观存在有关要求开展施工测量,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放测,力争放样定位准确,并随时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复测,保证测量成果误差控制在规定的精度要求之内。(2)路基土方开挖、运输: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与推土机相结合挖掘,自卸车运土。开挖的任务是按照设计对土质的要求,全部清除表层的石块、淤泥、腐植土、杂土及杂物等,直到符合要求的土壤层。(3)路基基层清理与处理:严格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清理范围包括铺盖、压载的基面,清理边界延伸到设计基面边线以外。(4)自检及验收:本工序完成后及时组织本工序验收工作,按照设计及建设单位的要求,逐条逐项自检,自检合格后填报分段工程项目验收单向建设单位、监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组织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项目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路基土方填筑施工法路基土方填筑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有关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实施,具体施工操作方法如下:(1)碎石铺填填方地段应先清除表土及积水,采用沿线开挖的石渣进行逐层碾压回填。(2)对填料取样试验,测定其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以控制填方压实度。(3)填方作业按路面平行线水平分层摊铺。填筑前选取可行地段做1000m2的填料压实试验段,现场技术员记录好填料的松铺厚度、含水量、压路机类型、最佳组织方式、碾实速度、碾压遍数和最终压实度,并依此控制填筑时的松铺厚度。试验结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4)一般最大松铺厚度,土方不超过30cm,土石混填不大于40cm,石方不大于50cm。(5)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6)路基填土路段分段作业时,两个相邻的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的,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两段同时施工时,要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衔接长度不小于2m。(7)为保证路堤边缘的密实度,每侧填土应超出路基设计宽度30cm以上,在填筑结束修整边坡时予以挖除。(8)路基整个施工期间,每层填料顶面要形成1%单向排水横坡,每隔20-30m在土路梗处开口,并在边坡处设临时泄水槽,引水流入坡脚临时排水沟,排至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地点。路基碾压施工方法及措施(1)路基填筑应以重型压实机械为主,再辅以少量中轻型压路机,桥台背、涵台背和涵管施工配备大于等于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2)土路堤压实:碾压前及时测定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3)填料碾压时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轻振二遍,使其获得一个均匀初压,然后重振至压实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最后再静压一遍,表面上应没有明显轮迹。(4)接缝处理对于平面施工段,尽量做到作业面均衡上升,极力减少施工接缝。对于垂直堤轴线方向的接缝采用斜面相接,坡度采用1:5,高差大时则采用缓坡(坡度根据现场情况定夺)。水泥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措施施工方法(1)测量放样检查基层平面尺寸、标高,横坡,达到规范要求后,测设路面中心线,设立水准点;每10m断面测定设计标高值,给水沟立模提供依据。(2)模板安装模板采用钢模,模板安装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确保施工中不变形。模板的安装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而定,模板安装在水沟边缘上,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模板的平顺性和垂直度,模板与基层接触面不得有缝隙,然后涂脱模剂。通过试铺确定以下内容,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a、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比例、水灰比及拌和时间。b、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c、确定钢模脱模剂及用量,确定模板固定方式及弯曲度(弯道)、垂直度等,确定拆模、抹光、压纹、切缝时间。d、严格组织拌和、运输、振捣、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3)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a、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随时检测砂、石含水量以便于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出机时测定坍落度并制定试件。每台班拌第一罐混合料时,增加10Kg~15Kg水泥及相应的水与砂,以防止粘罐损失一部分砂浆,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b、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避免车辆颠簸,造成混凝土离析。c、混凝土振捣前进一步检查模板合格后,然后浇筑、振捣。振捣采用扦入式振捣棒、平板振捣器共同作业的方式,振捣过程中,辅以人工找平。随时检查模板有无松动,上升或沉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振捣棒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振动时应把握尺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以彻底捣实混凝土,但时间不能太久,以至造成离析。振动梁运行过程中不得有空洞、凸起,保证平整度。浇捣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模板变形及漏浆,有发生现象应立即纠正。混凝土捣实后24小时之间,不得受到振动。(4)接缝①横向缩缝a、横向缩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并符合图纸要求。b、缩缝的切缝应根据当地昼夜温差,参照上表选用适宜的切缝方式、时间与深度,切缝时间应以切缝时不啃边为开始切缝的最佳时机,并以铺筑第二天及施工初期元断板为控制原则。c、面板及混凝土路肩切缝的距离为4~6m,面板单块面积不超过25m²。②、胀缝a、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并符合要求。c、胀缝的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筑填缝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③、横向施工缝a、每天工作结束或浇筑工序中断超过30min混凝土已初凝时,应设置平接横向施工缝。b、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设计位置吻合,与路面中心线垂直。④、填缝a、混凝土面板所有接缝凹槽都应按图纸规定,用填缝料填缝。填缝材料和填缝方法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b、缝槽应在混凝土养生期满后及时填缝,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干燥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填缝前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c、填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其灌注深度宜为缝宽的2倍,当深度大于30-40mm时,可填入多孔柔性衬底材料。在夏季应使填缝料灌至与板面齐平,在冬季则应稍低于板面。d、在开放交通前,填缝料应有充分的时间硬结。(5)做面、压槽a、振捣完成收浆后用粗抹光机抹光,将凸出石子或不光之处抹平。最后用靠尺板检查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铁抹子人工抹光。合格后进行表面横向纹处理,压纹时应掌握好砼表面的干湿度,现场检查可用手试摁砼,确定适当后,在两侧模板上搁置一根槽钢,提供压纹器过往轨道。采用压槽的方式,制作防滑道,并通过加大上部荷载改变压槽效果。b、压槽完成后设置围档,以防人踩、破坏路面。混凝土浇注完成12小时后,拆模养生。拆模时应小心,不得损边掉角。养生方法:应湿润混凝土,然后人工覆盖薄膜。在7天内加强保湿养生,15天内常规养生。养生期应封闭交通,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工艺措施(1)严格按技术规范标准和监理程序选择性准备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严格执行合同规范和监理程序,做到前道工序未经检查认可,后道工序不施工。施工过程中,成立专职的质检机构,严格按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自检。(3)混凝土制备时要准确地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出机时检查坍落度等,每班制作试件保证混凝土质量。(4)模板安装结实牢固,混凝土振捣时要防止侧力过大,挤倒侧模板。混凝土板周边加强振捣,严防石料集中,确保周边表面砂浆充实饱满,便于密封。(5)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保证质量的措施组织实施,确保水泥混凝土面板施工质量。(6)对已成型的段落的混凝土抗折强度、厚度、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纵坡坡度、宽度、横坡度进行抽检。桥涵施工方法及措施(1)施工准备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涵洞位置、方向、基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定位。当涵底设计高程、涵位、角度等与实际不符时,经报请设计单位、监理同意后,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2)涵洞施工a、全路段涵洞均按路线线形布设,施工时应加强现场放样和检测。b、施工时应结合本路段涵洞设计图实施,施工单位应仔细阅读施工规范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验证,编制安全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c、圆管涵施工时,应根据涵洞的填土高度,按施工设计图实施。d、涵洞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泥石流等情况,合理调整涵位,或者对涵洞进出口型式作必要的调整,但应注意进出口与路基排水系统及原沟渠的协调处理。e、平曲线内的构造物,在施工前应注意按图核查,并准确放样。f、涵洞施工中,必须注意其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全段的涵洞基底标高可视开挖后的具体情况,在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酌情调整基底标高。凡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作换填处理,换填处理后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g、位于挡土墙上的涵洞,墙身在挡土墙段与非挡土墙段之间应注意设置沉降缝,用沥青麻絮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h、其它未尽事宜按JTJ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标准图集和《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位置选择应结合路线平、纵面和水文、地形、地质条件,以及道路、灌溉系统等要求综合确定。挡土墙施工(1)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工作,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得全段开挖,以免在挡土墙完工以前发生土体坍滑,必须采用跳槽开挖、及时分段浇筑的办法施工。基坑开挖后应夯实、清除孤石。(2)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基础与设计要求有出入,应根据情况调整设计。(3)墙址处的基坑在墙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4)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逐层填筑,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挖台阶,然后再回填。(5)考虑路肩基座的连接美观和施工难度,路肩护栏形式根据情况应在一个自然段落内一致。(6)挡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片石应选用坚实、未风化、无裂缝、洁净的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7)当连接物为斜交时,应调整挡墙起止桩号与结构物接顺。(8)除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外,未尽事项请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要求执行。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时,纵坡和平面半径达不到设计规范的地段必须进行修改,达到设计要求。(2)施工前应做好环境防护措施,严禁对沿线水土污染、噪声、空气污染。还应做好生物保护和文物保护。(3)施工时前对现场作业人员组织施工安全教育,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4)施工平交路口时,应注意主路路面与原有相接路面之间的衔接,对竖曲线调平,以及排水。(5)沿线纵坡和回头弯的处理,建议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结合重庆农村公路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6)沿线涵洞和挡墙的设置,可由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根据实地情况,现场确定设置平面位置,长度或高度。(7)边坡开挖和路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沿线房屋、大型结构物不能对其有所影响。施工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研究稳妥可靠的施工方法,尤其在路基边坡较高路段施工时,要作好必要的防护工作,确保施工安全。(8)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可由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根据实地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以避免拆迁和减少工程规模。(9)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采用相应机器设备进行施工。(10)加强交通管制,必要时采用分段施工,确保施工期间车辆,行人安全通行。(11)施工中应严格制定可行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12)未尽事宜,应参照交通部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执行。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应熟知并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劳动安全保护用品严防高处坠落异物打击,触电,淹弱或其它机械的人为伤害事故。(2)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施工。(3)手持式电动工具,应按国标《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3787—2006)的规定,根据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类别和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加设漏电保护器。雨季施工安全措施雨期施工总要求(1)施工队要根据工程进度,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将雨季施工措施列入单位工程施工方案中,以利于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2)确保信息畅通。搞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夏季施工暴雨等恶劣天气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对破坏程度难以进行预测,需要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控制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防范。(3)雨季施工要做好物资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加强现场调度工作。添置必需的防雨设施,不得中断的施工部位必须搭设防雨棚,备好机具,修整道路和完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4)加强计划、调度管理工作,组织安排好雨季施工作业计划并切实贯彻实施,避免因雨天施工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失。

(5)全面的防护施工现场涉及面较广,包括各部分现场和临时设施的安全防护以及全部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时一定要全面细致周到,不可因事小而不为,以留有隐患,带来损失。(6)科学组织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雨期施工的特点,将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后安排,根据天气合理搞好室内外作业安排,风雨天气尽量安排在室内施工作业,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较大的暴风雨天气应停止施工。(7)快速反应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准备,在雨期施工时,各种防护措施要进一步加固,对高边坡、脚手架以及仓库、防护棚、临时设施等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确保抢险救灾物资人员到位,发生险情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雨季施工准备措施(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向两端压缩,避开中午的高温,气温超过37℃时,停止室外作业,在洞内作业时应有通风降温措施。遇较大的暴风雨天气应停止所有的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方。(2)做好现场与道路排水。①根据施工现场地形,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无阻。②雨季施工现场临近高地,应在高地边挖好截水沟与排水沟,处理好危石防止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③保证道路畅通,路面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硬化或加铺沙砾、炉渣或其它材料,并按要求加高起拱。④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护。对材料库全面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做到通风、不漏雨渗水、仓库周围排水畅通,墙基坚固,确保材料的质量安全。⑤水泥要采取防潮措施,应储存在仓库内,且不能直接堆放在地上,应垫木板或预制板,离地面至少30cm。施工现场使用水泥随用随拉并要有防雨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