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桷坪长江大桥工程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墩基础设计说明PAGE3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依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黄桷坪大桥方案的研究意见》,重庆市规划局,渝规文〔2013〕223号,2013.7.16《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南岸区黄桷坪大桥控规修改方案有关情况的函》,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渝交旅函〔2013〕28号,2013.8.7《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南岸区黄桷坪大桥控规修改方案占用我集团经营性用地相关问题的函》,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渝交旅函〔2013〕35号,2013.8.29《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黄桷坪大桥规划修改意见的函》,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文件,巴南府函〔2013〕290号,2013.10.11《重庆市规划局关于燕尾山隧道、鹿角隧道规划控制方案研究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局,市政字〔2014〕164号,2014.10.28《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黄桷坪长江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前期工作的函》,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渝发改投函〔2015〕129号,2015.4.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重庆市规划局,选字第市政500000201600005号及选字第市政500000201600006号,2016.12.26《四横线分流道暨黄桷坪长江大桥方案研究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局,市政字〔2017〕72号,2017.7.7《黄桷坪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线路提高标准方案研究会纪要》,重庆市规划局,市政字〔2017〕81号,2017.8.8《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四横线分流道黄鹿段等五个市政道路工程与轨道交通线路相互影响段轨道交通设计条件研究专题会议纪要》,重庆市城乡建委办公室,第70号,2017.6.19《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黄桷坪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方案审〔2017〕59号,2017.9.14重庆市人民政府对《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黄桷坪过江通道桥隧方案比选的意见》的批示,市政府办公厅,2017.8.29《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关于黄桷坪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南岸府函〔2017〕98号,2017.9.22《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黄桷坪大桥及鹿角隧道方案设计相关意见的复函》,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巴南府函〔2017〕405号,2017.10.9《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南岸区白洋滩水厂取水口迁建方案专题研究会纪要》,重庆市城乡建委办公室,第86号,2017.8.10《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船舶码头污染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渝府办〔2017〕16号,2017.6.28重庆市人民政府对《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白洋滩水厂取水口搬迁有关问题的意见》的批示,市政府办公厅,4002,2017.7.5《市规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156次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2017-19,2017.10.26《交通运输部关于重庆黄桷坪长江大桥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的审核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水函〔2017〕804号,2017.10.19《四横线分流道白市驿隧道至鹿角隧道段工程管理用房方案审查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局办公室,市政字〔2017〕130号,2017.11.8《四横线分流道东延伸至绕城段、四横线东延伸至绕城段、重庆东站东联络道规划控制方案研究市级部门暨专家审查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局,市政字〔2017〕108号,2017.9《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渝(市)环准〔2017〕035号,2017.12.22《黄桷坪大桥工程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渝规南岸方案函〔2018〕0001号,2018.1.3《黄桷坪长江大桥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初勘)报告》(重庆市勘察院)《黄桷坪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设计合同黄桷坪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系列专题报告及相关评审、批复意见上阶段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1、补充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如《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等。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设计说明中已补充相应设计规范及标准。2、完善设计依据,如设计合同、工程可研的批复、与工程有关的专项研究报告(防洪、通航、水利、地震评价等)。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设计说明中已补充设计合同、专项研究报告(防洪、通航、地震评价等)。3、“设计使用年限: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应修改为“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桥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设计说明中已完成相应调整。4、“荷载标准:城市-1级”应修改为“汽车荷载为城一A级”并补充列车荷载。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设计说明中已完成相应调整,汽车荷载已修改为城-A级;列车荷载为:地铁As型车,8辆编组,最大轴重150kN。5、完成超限深基坑、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工作。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完成相关的支护方案,并已通过专项论证评估。6、桥式布置图增加墩RW’、RE'桥梁横断面图,表达与主缆的尺寸关系。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主桥桥式布置图中已完成相应调整。7、増加《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CJ242-2016);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设计说明中已补充该规范。8、桥塔基础从材料分析来看工程量省,承台高度低,基础开挖深度浅;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结合一般桥塔都应设置塔座进一步分析比较;回复:本桥桥塔底面较宽,承台仅比塔底宽约6米,且承台为角桩抗冲切控制,设置塔座对承台高度的减少作用有限。鉴于本桥主塔根部设有连接板,塔底根部截面尺寸较大,能够适应主塔塔底和承台之间的刚度匀顺变化。因此,本桥主塔可以不设置塔座。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1、工程概况黄桷坪长江大桥工程为四横线分流道东接线其中一段,即黄桷坪正街至学府大道西侧段,设计近期标准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全线长约2.9km。设计标准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标准路幅大桥段采用“上层双向6车道、下层6车道辅道+轨道”,二塘段采用双向6车道。跨江主桥长752m(公轨双用桥,边跨101m+主跨550m+边跨101m)。标准路幅大桥段采用“上层双向6车道、下层双向6车道+轨道”,二塘段近期采用双向6车道,远期将大桥上层分离,增加鹿角复线隧道连接内环高架系统,继续向东延伸至规划武隆高速。本项目主要包括特大桥1座(主跨550m),互通式立交2座。全线共设黄桷坪(黄桷坪正街/H2路)、二塘(渝南分流道)2处立交。道路采用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6~43.4m。2、坐标及高程、里程系统坐标系统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里程系统为线路里程系统。3、本册设计内容本分册图纸主要内容为黄桷坪长江大桥Z0#~Z3#塔、墩基础施工图。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1、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车速:60km/h3)车道数:黄桷坪立交主线及跨江大桥为双层布置:上层双向6车道,下层双向6车道+轨道;二塘立交主线采用路基形式,双向6车道。4)路基宽度:36m5)桥梁宽度:标准宽度41.2m图4.1桥梁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6)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7)桥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8)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9)环境类别:I类10)公路荷载标准:城-A级11)轨道标准:地铁As型车,8节编组,最大轴重150KN12)人群荷载:2.5kN/m211)通航标准:①通航等级:大桥按内河I级航道,495m*24m。通航孔桥墩按10000吨单船校核船撞力,其他墩按5000吨级校核船撞力。②通航水位(1985国家高程基准):最高通航水位196.27m,最低通航水位162.97m。12)设计洪水频率:300年13)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g,抗震设防烈度7度,详见《重庆黄桷坪长江大桥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主要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GB/T51234-201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2)铁路规范《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91-2017)《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2017)(3)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特殊结构桥梁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15]69号)《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D65-05-20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15)《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通用技术要求》(JT/T1246-2019)(4)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CJJ242-201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5)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黄桷坪长江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黄桷坪长江大桥项目工程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和侵蚀河谷、堆积阶地地貌区,属长江河谷区(Z0~Z3)。侵蚀河谷、堆积阶地地貌:长江由南流向北,河谷走向较平直,呈壮年期河谷地貌,河谷形态呈不对称“U”形,桥岸坡呈弧线线形,西岸坡相对较陡,地形宏观坡角20°~25°,东岸坡相对较缓,地形宏观坡角10°~15°。两岸岸坡局部因人工改造形成陡坡,坡度40°~55°。2、地层岩性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拟建线路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冲积层(Q4al)、残坡积层(Q4el+dl),侏罗系沙溪庙组(J2s)岩层。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紫褐色、灰褐色、灰黑色,由块(碎)石、粘性土及少量卵石等组成,结构松散~中密状(西侧锚碇区以稍密~中密状为主,东侧锚碇区以松散~稍密状为主),石含量30~80%不等,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000mm以上,岩块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石质呈中等风化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00~5.00m,局部段厚达14.00m以上。西侧锚碇区堆填时间3~10年,局部1~3年;东侧锚碇区堆填时间3~5年。⑵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①砂卵石层(Q4al):灰黄色~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其母岩成分以变质岩及火成岩为主,有少量沉积岩(灰岩、砂岩)石质坚硬,呈圆状~次圆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一般,粒径一般为20~80mm,部分达150mm以上,局部卵石层中夹漂石,漂石粒径200~1200mm。骨卵石量约60~70%,充填物以细粒砂为主。该层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河滩及河流阶地,受地表水流冲蚀影响,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厚度约为0.50~14.00m。局部还夹江北砾石,质硬。②砂卵石层(Q3~4al):分布于长江一级阶地,上部为薄层褐黄色粉质黏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其母岩成分以变质岩及火成岩为主,有少量沉积岩(灰岩、砂岩)石质坚硬,呈圆状~次圆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一般,粒径一般为20~80mm,部分达150mm以上。骨卵石量约40~60%,充填物以粉土为主。厚度约为5~15m。⑶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硬塑。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岩石碎屑,稍有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一般厚度0~3m,在丘顶及斜坡处较薄,丘坡鞍部及冲沟谷地处厚度较大。⑷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①砂岩(J2s):灰色,紫灰色,细~中粒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场地内砂岩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或粉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微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完整,多呈中长柱状,局部含泥质较重,岩质较硬,裂隙不发育~较发育;中风化层与微风化层分界线一般位于中风化层20.00~25.00m以下。②砂质泥岩(J2s):紫褐色,紫红色,以粉砂泥质结构为主,部分为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1.00~3.20m,场地内砂质泥岩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或粉状;中风化层的强度总体较低,岩质较软,裂隙较发育;微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完整,多呈短中柱状,岩石强度相对较好,裂隙不发育~较发育;中风化层与微风化层分界线一般位于中风化层20.00~25.00m以下。拟建大桥沿线的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长江以西的基岩面随地形起伏变化较小,总体倾角3~5°,基岩面埋深约5.0~20.00m,标高约165.0~191.0m;场地长江以东的局部范围为斜坡沟谷,基岩面沿原始地形起伏总体较小,局部较陡,倾角总体5~8°,局部较陡处可达10~35°,基岩面埋深约1.00~10.0m,标高约158.0~232.0m。场地基岩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厚度一般1.00~3.50m;但在局部地形较陡的地段,基岩由于侧向风化的影响,强风化带厚度相对较大,最大可达5.00m以上。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3、地质构造黄桷坪长江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黄桷坪长江大桥项目工程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线路位于重庆向斜的东翼,节理(裂隙)发生与构造运动密相关,以构造节理、层面为主,节理走向NEE~SWW和走向NW~SE两组较发育,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岩体层面的结构面类型为软弱结构面,其结合程度为很差。场地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260~290∠8~16,西锚碇优势产状为290∠8,Z1敦优势产状为275∠9,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90~120,倾角60~75,优势产状为100∠68,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4m,走向方向延伸1.5~3.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很差。该组裂隙主要发育于砂岩中,出露较普遍;J2:倾向190~220,倾角60~70,优势产状为210∠65,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2~10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该组裂隙发育在砂岩和泥岩中。是场地区内主要构造裂隙,出露较普遍。4、气象水文黄桷坪长江大桥及鹿角隧道工程黄桷坪长江大桥项目工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南岸区和巴南区,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经调查,区内对工程有影响的大型地表水体主要为长江,其次为地表的季节性溪沟和水溏。拟建黄桷坪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上游重庆主城区段的三角碛水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约673.3km,桥位上游约3.5km为李家沱大桥,下游约4.3km为鹅公岩长江大桥,桥区河段河势见平面图。桥位上游为李家沱弯道,下游为九龙坡河段,该河段低水位时河道弯曲,中水位九堆子右汊过流成为分汊河段,大洪水江心洲淹没,河段骤然放宽,水流漫滩走直。拟建大桥选址在三角碛水道的黄桷坪河道,处于上下游弯道之间的过渡段,枯水期河道微弯,河宽约为300~500m,洪水期河道较为顺直,河宽约为700~800m左右。桥区河段附近两岸边滩发育,河床组成一般为卵石和基岩,部分河段有基岩出露,凹沱、突嘴、礁石较多,分布有娄溪沟、鸡心碛、三角碛等浅滩。从河床平、纵剖面图来看,则是深潭与浅脊相间,河床高程起伏不平。大桥河段近年东岸滨江路建设,东岸线相对规则。主桥区地表水为长江,据重庆市水利局提供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按黄海高程,三峡水库成库后李家沱断面五年一遇洪水位186.63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90.63m、五十年一遇洪水位192.83m、百年一遇洪水位194.43m。按照满足防洪、排沙、发电、航运的综合要求,三峡水库的运行方式为:每年的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将降至防洪限制水位,整个汛期的6~9月水库水位一般维持在145m低水位运行,仅当入库洪水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水库才拦洪削峰,洪峰过后又将水库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按此调度方案,在整个汛期大桥所处的重庆河道一般接近于天然河道特性,在水库运行初期桥址水位与建库前的天然水位基本一致,对大桥安全无明显影响,水库运行若干年后由于库尾泥沙淤积等原因,从水位抬升、流速变化和桥墩淤积情况看仍对大桥的安全无明显影响5、地质水文条件勘察区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岩性以泥质岩为主,具弱-微透水性,长江为区内地表、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构造剥蚀丘陵区的地表排水条件良好,地下水储存条件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河谷侵蚀、堆积阶地地貌区的松散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好,地势低洼,水文条件复杂。按含水介质和储水形式,拟建场地的地下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在构造剥蚀丘陵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残坡积层和人工填土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总体较小,动态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残积、坡积层中的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度低,对混凝土为微侵蚀性。人工填土层中地下水,化学成分较复杂,与堆填物成分相关,但多数水质较好,对混凝土存在微侵蚀性。在河谷侵蚀、堆积阶地地貌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砂卵石层中,砂卵石层的渗透系数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主要受长江江水的影响:在枯水期,场地地下水位高于江水位,长江水接受地下水补给;在丰水期,长江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接受江水补给。因此,地下水水量及水位受江水涨落的影响显著。6、不良地质经调查和收集资料,在拟建范围及其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未见断层通过,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区内无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素填土,对其分述如下:素填土:主要大规模分布在大桥Z1敦西侧成渝铁路和两锚定区域的民房段。场地内的素填土主要由块(碎)石、粘性土及少量卵石等组成,结构松散~中密状,石含量30~80%不等,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000mm以上,岩块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石质呈中等风化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00~5.00m,局部段厚达14.00m以上。主要材料1、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结构受力及结构部位所处环境类别耐久性要求采用如下:项目标号承台C35封底及垫层C25钻孔桩水下C30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项材料及拌和物的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避免发生碱骨料反应。2、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未经高压穿水处理的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含修订条文),HRB4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HPB300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300MPa,弹性模量Es=2.1×105MPa。HRB400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400MPa,弹性模量Es=2.0×105MPa。文件中光圆钢筋HPB300用“φ”表示,带肋钢筋HRB400用“”表示。3、钢筋接长普通钢筋直径大于22mm采用机械接头,图中未注明的钢筋接头按相关施工规范办理。钢筋机械连接的接头性能应符合建设部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CJ107—2010)的要求,接头等级为I级。接头形式可采用滚轧直螺纹或镦粗直螺纹连接,但同一断面钢筋接头率不超过50%。黄桷坪长江大桥总体设计黄桷坪长江大桥采用主跨550m单跨悬吊钢桁梁空间缆悬索桥,主缆跨度布置(225+550+225)m,主缆竖向垂跨比1/6.875;加劲梁为三跨连续钢桁梁,跨度布置(101+550+101)m,标准段主桁中心距40m,桁高12m;桥塔为门式框架结构,塔底为整体式承台,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锚碇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扩大基础。图6.1主跨550m悬索桥方案总体布置图(单位:m)下部结构设计要点1、Z1号主塔墩基础Z1号主塔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整体式承台,承台平面尺寸为19.5(顺桥向)×56.5m(横桥向),承台厚6.5m,承台角部倒2.25m的圆角。承台设有采用43根直径2.5m的钻孔桩基础,桩间距5m,桩基础均按嵌岩桩设计。2、Z2号主塔墩基础Z2号主塔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整体式承台,承台平面尺寸为19.5(顺桥向)×54.5m(横桥向),承台厚6.5m,承台角部倒2.25m的圆角。承台设有采用43根直径2.5m的钻孔桩基础,桩间距5m,桩基础均按嵌岩桩设计。2、Z0号边墩Z0号边墩三柱式框架墩,承台采用分离式,单柱基础布置4根直径2.2m钻孔灌注桩,桩纵、横向间距均为5.0m,单个承台尺寸为8.7(横)×8.7(纵)×3.5(高)m。3、Z3号边墩Z3号边墩三柱式框架墩,承台采用分离式,单柱基础布置4根直径2.8m钻孔灌注桩,桩纵、横向间距均为6.0m,单个承台尺寸为10.5(横)×10.5(纵)×4.2(高)m。下部结构主要计算原则及计算结果1、设计荷载·下部结构恒载:混凝土容重按26.0KN/m3计;·活载――公路:城—A荷载标准,考虑车道折减;轨道交通:地铁As型车,8节编组,最大轴重150KN·人群荷载:2.5kN/m2·风荷载:按《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2017)取值,W0=500Pa;·支座摩阻力:按支点静荷载的0.05计;·梁的变形温差按30℃计。·上部结构制动力――公路:一个设计车道上由汽车荷载产生的制动力标准值按车道荷载标准值在加载长度上计算的总重力的10%计算,同时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165KN,并根据车道数进行折减。轨道交通:按一列车竖向静活载的15%计算。·列车横向摇摆力:按相邻两节车四个轴重的15%计,以集中力的形式作用于轨顶面处。船撞力:按照横向37500kN,纵向17900kN考虑。2、荷载组合·组合一:恒载+活载+沉降·组合二:恒载+活载+沉降+(温度力+制动力)or摩阻力+纵向有车风·组合三:恒载+活载+沉降+(温度力+制动力)or摩阻力+横向有车风·组合四:恒载+纵向极限风·组合五:恒载+横向极限风·组合六:恒载+活载+船撞·组合七:恒载+地震3、Z0号墩主要计算结果桩基按照嵌岩桩设计,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为21.5Mpa,桩底全截面进入中风化砂岩不小于5m。单桩容许承载力表(单位KN)工况最大桩顶反力最大桩底反力容许承载力主力17954.019379.554981.0主力+附加力22404.923830.465977.24、Z1号墩主要计算结果桩基按照嵌岩桩设计,持力层为中~微风化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为5.1Mpa,桩底全截面进入中~微风化砂质泥岩不小于28m。单桩容许承载力表(单位KN)工况最大桩顶反力最大桩底反力容许承载力主力35896.839074.742827.8主力+附加力40679.843857.755036.85、Z2号墩主要计算结果桩基按照嵌岩桩设计,持力层为中~微风化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为5.5Mpa,桩底全截面进入中~微风化砂质泥岩不小于28m。单桩容许承载力表(单位KN)工况最大桩顶反力最大桩底反力容许承载力主力36695.840116.645231.1主力+附加力41878.845299.656538.96、Z3号墩主要计算结果桩基按照嵌岩桩设计,持力层为中风化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为5.5Mpa,桩底全截面进入中风化砂质泥岩不小于20m。单桩容许承载力表(单位KN)工况最大桩顶反力最大桩底反力容许承载力主力27809.331657.742574.9主力+附加力42911.446759.951089.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为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建筑材料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养护等工艺均应遵照《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8)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包括混凝土最大碱含量),并以此确定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混凝土的骨料及碱含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的《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的规定。除此以外,要求按规定配制的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抗侵入性、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施工等方面做如下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1)选用同厂家、同牌号的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出厂时间不得大于3个月且不得受潮结块。2)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洁净的粗中砂。3)粗骨料应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级配合理的洁净碎石,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选用骨料前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不得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4)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无影响且质量稳定的产品。使用不同的外加剂时,需注意不同品种的外加剂之间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使用早强剂时不得选用氯盐系列的早强剂。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相关规定要求。5)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大于3.0kg/m3。2、混凝土的施工要求1)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精心选择原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应在现场进行试浇筑。2)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的振捣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防排水措施,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控制等。3)应仔细规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与开裂,如承台分层浇筑的施工间隔等。4)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湿养护不得间断,尤其注意初始保湿养护,避免新浇混凝土表面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在结束正常养护后仍宜采取适当措施,能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燥。施工要点1、承台施工1)、根据地质及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基坑开挖及防护方式,并对周围构造物进行合理有效地防护,加强对相邻构造物的监测,保证施工及周围构造物的安全。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基坑回填夯实,恢复原地面。2)、图中封底、垫层混凝土厚度需根据施工时水位或地下水水位进行计算调整。3)、承台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采取温控措施时应进行专门设计。混凝土浇筑期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季施工时不宜低于5℃,且应对混凝土采取适当保温养护措施,其温度控制宜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应采取有效降温措施防止施工中因混凝土水化热过大而引起的开裂,如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加循环水冷却管,对骨料进行覆盖,加强养护等;浇筑期间混凝土与钢模及邻近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之差均不应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4)、承台施工时应注意相关墩塔身钢筋、接地装置的预埋,并保证位置准确,预埋钢筋外漏部分应采取包裹、涂刷防锈材料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临时性防护。5)、桥塔(墩)底部1m范围混凝土需与承台混凝土一起浇筑。6)、Z1承台基坑边坡为土石混合边坡,最大挖方高度约31m,西侧紧邻成渝铁路,因此开展了高边坡防护设计,提出防护方案为:坡顶削方+局部锚索桩板墙+六棱形混凝土块护坡+临时防护,详见Z1桥墩基坑高边坡专项设计。7)、Z2、Z3承台施工建议采用钢套箱或其它有效围水措施施工。2、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1)本桥基础设计为嵌岩桩,桩底持力层为完整的中/微风化砂岩或砂质泥岩,钻孔桩施工时,如发现地质情况与详勘报告不符,应及时通知地质钻探部门和设计单位。2)由于部分墩位缺少详勘地质资料或资料不全,设计时该墩桩长为暂定,待详勘资料补齐后再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确定桩长。桩长未确定之前该墩基础不得施工。3)钻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浇注前,应仔细检查桩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比重,确保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及满足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桩身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完成,不得分段浇筑。钻孔桩成桩48小时后方可在邻近桩位钻孔,以免刚成桩的钻孔桩由于未到一定龄期而受到临近桩位钻孔时土壤扰动而影响桩身质量。4)桩的钢筋骨架应在混凝土灌注前整体放入孔内,在放入钢筋骨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变形。如果混凝土不能在钢筋骨架放入之后立即灌注,则钢筋骨架应从孔内移出。在钢筋骨架重放前,应对钻孔的完整性,包括孔底松散物的出现,重新进行检查。灌注混凝土之时,钢筋骨架顶面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固定,防止钢筋骨架上浮。支承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的倾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