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1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考情分析】考纲点击2019年2020年2021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以及“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五项基本原则(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全国Ⅰ,41)冷战期间的中德关系与冷战后的中德关系对比(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本专题虽近三年只出一个材料题,但复习时应引起重视,以前考查侧重于选择题题型,单一考点较少,新中国的政治建构、共和国的外交风云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复习备考时,一方面,要沿着历史长河的演变梳理中国的政治建设,将古代、晚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古今,以认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意义,为当下时代的抉择做出历史注脚;另一方面,要理解共和国外交从小外交走向大外交,从小舞台走向大舞台,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明确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致力于做负责任的大国,继续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基本线索】1、本专题主要讲述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2、新中国成立之初创制中国特色的政治架构;“文革”时期,中国民主进程断裂;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创建“一国两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3、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中国外交走向成熟;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4、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9—1954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独裁统治,建立起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到1954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2)第二阶段:创建时期(1954—1966年)1954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并逐步走向完善。(3)第三阶段:遭遇挫折、受到重创的时期(1966—1976年)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和人民付出艰辛努力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4)第四阶段:发展完善时期(1978年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发展时期。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的决议,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些重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顺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逐步走向完善。【规律总结】(1)新中国政治建设是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2)两岸关系经历了从对峙到缓和再到交流频繁的历程。(3)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从革命型外交到国家型外交的转变。(4)中美关系经历了敌视→缓和→建交→正常的曲折发展;中苏(俄)关系经历了兄弟之谊→关系恶化→重新建交→战略伙伴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考点分析】考点一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典例精析】例1、(2020·江苏卷)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解题思路】由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材料表明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没有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表明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C项;建国初期,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但没有全面建立,排除D项。[备考方向]本考点属于新中国政治的热点问题,高考试题对本考向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主干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是考查重点,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曲折则较少涉及。在复习备考时要重点掌握此时的三大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经过、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等。【图析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思维升华】1、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制度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好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效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问题,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2、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本质(1)特点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2)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3、认清“依法治国”内涵及本质(1)内涵: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2)本质: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正确认识当前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原因:封建专制意识残余长期存在。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不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现成的答案。5、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主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概括为:(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法制的阶级性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2)民主法制建设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服务。(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要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好立法、司法、普法、执法与守法的每一环节,同时把民主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5)立足中国国情,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变式训练】1、(2020.浙江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2、(2021·重庆三模)下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3、(2021·海南海口二模)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4、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2017年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些举措()A.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C.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D.标志着我国开始依法治国考点二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祖国统一【典例精析】例2、(2015·北京高考)下边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解题思路】①据“跃进”可以判断发生在“大跃进”时期(1958年开始),②“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时间是1966~1976年,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为③①②④。[备考方向]本考点与祖国统一的热点联系紧密,必将在高考中成为命题的热点。在备考中重点把握“一国两制”的形成、内涵、实践和意义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的具体史实。【图析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实践【思维升华】1.怎样认识“一国两制”的构想?(1)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为各方所能够接受。(2)“一国两制”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问题引起的国际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3)“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4)“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多角度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1)从基础上看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从实行的制度上看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从行政区域管理角度看实行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自治。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从实行的方式看是通过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行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3、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1)两者的关系(2)两者的区别【变式训练】5、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6、(2019北京卷)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7、1999年至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至2018年底,特区累计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分别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回归以来,澳门本地居民失业率从6.3%降至1.8%,就业人口月收入从4920澳门元增至16000澳门元。这体现了()A.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B.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C.澳门本身社会制度的优势D.“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考点三从历史演变和大国关系角度命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典例精析】例3、(2016·全国Ⅰ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备考方向]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重大的政治活动,与现实联系密切,是高考命题专家关注的焦点。在复习备考时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还要从背景、政策、成就、特征等层面把握外交关系及其成就。同时注意比较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的发展及其原因。【图析考点】新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升华】1、如何总体把握新中国外交?(1)一个政策和宗旨: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2)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____”方针,形成万隆精神。(3)三个时期和特点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拓展时期(20世纪____年代):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____。(4)四个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特点: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我们得到哪些启示?(1)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2)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3)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是我国的基本政策。5、新中国各个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主要活动及作用阶段特点原因主要活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使新中国在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一大片”,反对美苏争霸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外交环境恶化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积极创造经济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需要。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20世纪80年代起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2001年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如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地位举足轻重,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变式训练】8、(2021·山东泰安模拟)1949年2月27日,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关于停止外国记者活动的通令》,限令外国记者即日起停止一切活动。市公安局遵照市委和市军管会的指示对其他外侨活动也予以种种限制,如外侨出入城要凭颁发的通行证、外出要办旅行证和通行证。这表明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治外法权B.新政权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9、(2018全国Ⅰ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10、(2018年江苏卷,12,3分)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11、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12、(2018浙江选考)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13、(2021·江西抚州高三模拟)1989年到1990年,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的“制裁”,同时又要应对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的重大变化,中国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A.坚决反击,睦邻友好B.坚持原则,扩大开放C.争取同情,避免对抗D.深化改革,开拓市场14、(2021·山东临沂二模)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15、(2021·福建福州模拟)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单位:亿美元),它反映了()2000年2006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中国对中亚出口额7.752.3165.3185.8213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10.535135.8210.2246.4270.3A.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额呈上升趋势B.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C.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合作效果良好D.多边贸易稳定世界经济秩序16、(2021·湖南怀化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为民主而战”,提出“十四点计划”,包含了一系列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