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_第1页
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_第2页
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_第3页
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_第4页
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政法学院 2007年---2008学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论文《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学生姓名:马笑天学号:0620401416系别班级:国际经济法 0644授课老师:岳平时间:2008年12月14日1上海政法学院 2007年---2008学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论文论贫穷与犯罪的关系[内容提要]本文试图探讨贫穷与犯罪的关系,认为贫穷是犯罪最大的基础与原因。本文将贫穷分为绝对贫穷与相对贫穷,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证明绝对贫穷的人会犯罪是因为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相对贫穷的人则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犯罪,而这些需求往往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需求。从理论上证明观点后,又从实践上有了数据证明。[关键词]绝对贫穷;相对贫穷。[正文]在论述两者关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贫穷何为犯罪。“贫穷”是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p975);“犯罪”是指做出犯法的,应受处罚的事。(《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p351)。那么,贫穷与犯罪之间有何关系呢?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还是原因之一呢?所谓“基础”是指事物发生的根本或起点(《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p585),那么如果说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就是说犯罪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基于贫穷发生的,贫穷是犯罪发生的最大根本或起源。所谓“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时间发生的条件(《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p1549),那么如果说贫穷是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说贫穷是造成犯罪的条件,是它引起犯罪的发生。就个人而言,并不认为探讨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还是原因之一有何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为什么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或者说是原因之一?我所理解的贫穷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贫穷,并不是单单指绝对贫穷的人,即那些没经济来源生活贫困的人,而是除了这些人还包括那些相对贫穷的人,即能养活自己但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经济收入,希望能有更多的财产供自己花费的人。我们说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或者说是原因之一的这一观点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一、理论分析(一)、绝对贫穷者绝对贫穷的人是指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对他们而言如果说良心的谴责是沉痛的话,肚子挨饿的感觉倒更实在一些。人也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前提下,良心的谴责又算什么呢?很自然的,我们肚子饿的时候会想要吃东西,可是绝对贫穷的人甚至没钱去买东西吃,怎么办?有人选择去乞讨,所以街上就有了乞丐,他用别人的同情心来养活自己;2上海政法学院 2007年---2008学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论文还有人去打工做苦力,讨口饭吃;还有一部分人就会选择去犯罪,用偷,用抢的方式来养活自己,就这部分人而言,他们的犯罪虽说也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但其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穷,他不偷不抢就会饿死。对绝对贫穷的人而言到底是良心重要还是肚子重要,他们每天都不得不面对频繁的取舍与抉择之间,他们疲于取舍,疲于抉择,一不留神,正义与善良就被不知不觉地出卖掉了。接着他们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他们犯罪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一部分社会因素,国家并不能保证国民能吃饱喝足,而他们的犯罪是处于不饿肚子的需要,虽然他们选择吃饱的方式并不合法,但就深层次说他们的内心其实也不想犯罪的。因此,就绝对贫穷者而言,他们犯罪是因为吃不饱喝不足,而有些人认为人们犯罪是因为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我并不赞同,每个国家都有所谓的贫富差距,但每个国家的犯罪率都不同,贫富差距并不是犯罪的原因,贫富差距小,那么穷人的数量就会少,而运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就可知道穷人数量少了,那么为了生存而犯罪的绝对贫穷者就会少,绝对贫穷者犯罪率就会低。如果说贫富差距是犯罪的原因,那么对于绝对贫穷者而言,他们犯罪是因为贫富差距吗?显然不是,贫富差距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的东西,就绝对贫穷者来说,生活都不能保证了,又何必去管什么贫富差距呢?他们犯罪就是为了吃饱,而不是为了表示对富人的不满,对国家的不满。(二)、相对贫穷者相对贫穷者是指那些能养活自己但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经济收入,希望能有更多的财产供自己花费的人。他们并不穷,只是人的贪婪本性使然,钱是属于多多益善的范畴的,没有人会闲钱多的。这种人中,有些人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充电,使自己能有更高的价值,从而拥有更多的财富;有些人选择做生意,在经济社会中发展自我;而另外一些人则选择了犯罪,而这种犯罪又不同于我们在上面所阐述的绝对贫穷者为了生存而犯的罪行,相对贫穷者的犯罪一般为经济犯罪,如挪用公款等罪,而不是绝对贫穷者的偷偷抢抢,小偷小摸。相对贫穷者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但他们不知足,想要有比别人更多的财富,而获取财富的方式有很多,可是他们选择的犯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来“增加”自己的财富,他们犯罪是虚荣心使然,是本性使然。相对贫穷者的犯罪原因不能简单的归结到社会问题,而应从社会和个人这两方面来看,从社会上来看,相对贫穷者的犯罪中最典型的就是贪污,为什么呢?因为有条件,他们有这种便利条件,这是客观的条件,主观条件就是他们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因为整体素质不高,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犯罪。因此,就相对贫穷者而言,他们犯罪是因为内心的需要,人的永不满足性,而有些人认为他们犯罪是因为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我不赞同,如果说绝对贫穷者会因为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犯罪还有它的一定的道理,虽然个人不这么认为,那么相对贫穷者会因为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去犯罪吗?他们有理由吗?他们难道会因为自己的财富而心里不平衡吗?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逻辑,他们有自己的财富,并不用为了吃饭而发愁。综上,我认为相对贫穷者会犯罪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穷”,即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或者说是原因之一。3上海政法学院 2007年---2008学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论文二、实践分析下面我们用实践中的数据来说明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前提:我们是以外来犯罪人口的数量来作为绝对贫穷与相对贫穷的犯罪人数量的参照物的)①(1)1997-2006年外来人口犯罪类型归纳(单位:人)(a)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方面的犯罪: 犯故意伤害罪的人数:840;犯强奸罪的人数:186;犯非法拘禁罪的人数:162;犯绑架罪的人数:47;犯故意杀人罪的人数:4;犯猥亵妇女、儿童罪的人数29;犯拐卖儿童罪的人数5;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人数5。侵犯财产权利方面的犯罪:犯盗窃罪的人数:3935;犯抢劫罪的人数:1473;犯窝赃、销赃、转移赃物类罪的人数:220;犯诈骗类犯罪的人数:281;犯敲诈勒索罪的人数:149;犯抢夺罪的人数:177;犯侵占类犯罪的人数:7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人数:120;犯假币类犯罪的人数:101;犯虚开增值税发票的人数:65;犯假冒注册商标的人数:29;犯非法经营罪的人数:21;犯受贿罪的人数: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寻衅滋事罪的人数:514;犯毒品类犯罪的人数:206;犯组织、介绍、容留、强迫卖淫罪的人数:97;犯聚众斗殴罪的人数:90;犯淫秽物品类犯罪的人数:45;犯伪造印章、证件类犯罪的人数:33;犯非法行医类犯罪的人数:21;犯枪支类犯罪的人数:26;犯妨碍公务罪的人数:86;犯重婚罪的人数:11;犯挪用资金罪的人数:30;犯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的人数:2;犯非法组织卖血罪的人数:4;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人数:3;犯赌博罪的人数:6;犯流氓/寻衅滋事罪的人数:14;犯脱逃罪的人数:2。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电力设备的人数:181;犯交通肇事罪的人数:155;犯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类犯罪的人数:7;犯纵火罪的人数:4;犯爆炸罪的人数:2。从上面的各类犯罪类型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盗窃犯罪的数量在所有类型的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3935人,而这部分大多为绝对贫穷者,为了生活才去犯罪的,相反像受贿这种相对贫穷者所犯的罪数量就少了很多。2)1997-2006年外来人口犯罪人数②1997---493人;1998---587人;1999---592人;2000---564人;2001---552人;①课题组成员:韩伟清 潘丙林 黄擘凌莉 钱华 周波 黄红红 徐军 张悦;执笔:张悦:《1997---2006外来人员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 ,2008-06-12,上海法院网站/fyitw/gweb/xxnr_view.jsp?pa=aaWQ9NzI1MTQmeGg9MQPdcssPdcssz②课题组成员:韩伟清 潘丙林 黄擘凌莉 钱华 周波 黄红红 徐军 张悦;执笔:张悦:《1997---2006外来人员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2008-06-12,上海法院网站/fyitw/gweb/xxnr_view.jsp?pa=aaWQ9NzI1MTQmeGg9MQPdcssPdcssz4上海政法学院 2007年---2008学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论文2002---697人;2003---853人;2004---1082人;2005---1380人;2006---1971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外来人口的犯罪人数逐年增长。(3)2002-2006外来人员犯罪人数所占比例(外来人员犯罪人数 /总犯罪人数)③2002年---697/932;2003年---853/1177;2004年---1082/1417;2005年---1380/1727;2006年---1971/258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犯罪总数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外来人员犯罪人数也在不断升高,也就是说,正因为外来人员犯罪人数不断升高导致犯罪总人数的上升是显而易见的。4)2002-2006上海户籍与外来人口犯罪人数(为有更直观的说明这里用图表说明)④从图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外来人口的犯罪数的上升趋势要比上海户籍的人口快得多,究其原因上海户籍的额人口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他们不用为了生活而烦恼,但外来人口的生活就不像城市人口,他们没有基本生活保障,有时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偷东西,去犯罪,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来人口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犯罪数也就越来越高了。到2006年外来人口犯罪数已达到2000了。5)2003-2006外来人口学历总表⑤③课题组成员:韩伟清 潘丙林 黄擘凌莉 钱华 周波 黄红红 徐军 张悦;执笔:张悦:《1997---2006外来人员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 ,2008-06-12,上海法院网站/fyitw/gweb/xxnr_view.jsp?pa=aaWQ9NzI1MTQmeGg9MQPdcssPdcssz④课题组成员:韩伟清 潘丙林 黄擘凌莉 钱华 周波 黄红红 徐军 张悦;执笔:张悦:《1997---2006外来人员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 ,2008-06-12,上海法院网站/fyitw/gweb/xxnr_view.jsp?pa=aaWQ9NzI1MTQmeGg9MQPdcssPdcssz⑤课题组成员:韩伟清 潘丙林 黄擘凌莉 钱华 周波 黄红红 徐军 张悦;执笔:张悦:《1997---2006外来人员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 ,2008-06-12,上海法院网站/fyitw/gweb/xxnr_view.jsp?pa=aaWQ9NzI1MTQmeGg9MQPdcssPdcssz5上海政法学院 2007年---2008学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论文文盲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3.34%;小学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29.07%;初中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57.52%;中技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0.28%;中专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2.38%;高中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5.56%;大学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0.62%。就教育程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出外来人口的教育程度平均水平并不高,而这点也是造成他们犯罪的原因之一,没有知识就没有发展空间和前途,直接后果就是一直贫穷,而为什么会有这种教育水平低的原因就在于贫穷,因此从教育这点可以说明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如果国家能对国民普及教育,让国民都有一定的知识做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那么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6)2006年外来人口的身份情况⑥农民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83.07%;无业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8.11%;工人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0.2%;学生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0.56%;其他从业占外来人口总人数的8.06%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外来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农民 ,他们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但是没有学历的事实使他们没有能力找到足以谋生的工作而这也是造成他们犯罪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 ,也就是贫穷。因此,贫穷是犯罪的最大基础。7)我国2005年犯罪数据:⑦公安部1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05年全国共立刑事案件464.8万起,同比下降1.5%,其中爆炸、杀人、放火、强奸等几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幅度明显。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盗窃案件315.9万起,同比下降1.7%,其中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0.4%,扒窃案件下降9.8%;所立抢劫案件下降2.8%,抢夺案件下降9.5%。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5941起,死亡2496人,受伤2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2005年妨害公务、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增多,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此类犯罪案件8.7万起,同比上升6.6%。⑥课题组成员:韩伟清 潘丙林 黄擘凌莉 钱华 周波 黄红红 徐军 张悦;执笔:张悦:《1997---2006外来人员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2008-06-12,上海法院网站/fyitw/gweb/xxnr_view.jsp?pa=aaWQ9NzI1MTQmeGg9MQPdcssPdcssz⑦《公安部召开发布会 通报我国 2005 年犯罪数据》,2006-01-23 08:48:55,广东省公安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