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毫米、分米认识课型新授设计者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

厘米=10毫米。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筋的能力,提高集体合作的

意识。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能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难点建立1毫米的概念,掌握单位间换算的思考方法。

关键

教学准备格尺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米、1

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学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一边移动灯片,一边说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

计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

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

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引入新课:

量数学书的长宽,先估计是多少厘米,再量。想一想:在测

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怎么办?揭示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三、新课: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格表示多

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

(3)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计(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

样看出来的?(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3)1大格有几亳米?

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小结:所以1厘米是()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

度量法相同。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5页1、2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

1米是多少分米

五、作业:5页3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

板书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设计

课后

札记

2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设计者

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换算,会借助分米

教学目标测量物体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的逻辑性。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能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难点强化1分米的概念,掌握单位间换算的思考方法。

关键

教学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课时分配第二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比一比大约有多长。说-说这

它们之间的关系。

米厘米毫米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里的新朋友一一分米。

二、新课探究:

1,课桌的长和宽

学学生先估测,准确测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多数学生都会用尺子分儿次来量)

计大家都是分几次来量,为什么量的次数不一样呢?

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量的次数都有•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

统一的长度单位:分米2、分米

和其它长度单位一起排队,分米应该排在哪啊?

分米和其它长度单位有关系吗?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判断。)

3

一次备

二次备课

3、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记录课桌的长和宽。

(以分米为单位,可以记成分米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测量长度:

教文具盒、美术书、品德书、凳子等。

先估测再准确测量。

2、练习一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小测试:

设5分米=()厘米

43毫米+17毫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计60米=()厘米

22分米+8分米=()分米=()米

30厘米=()毫米

90毫米=()厘米

45分米-36分米=()分米=()厘米

86厘米-46厘米=()厘米=()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板书分米的认识

设计1分米=10厘米

课后

札记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设计者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初步

教学目标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重点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初步

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关键

教学准备卷尺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准备。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

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A参观车站,看看

汽车、火车里程票价表。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

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

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C测量操场

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儿圈(或直几个来

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

学解。

二、复习

设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

于几毫米,1米等于儿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三、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

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

5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

吗?

(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

教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学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

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

吗?

设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C熟记进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

中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计四、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

();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3、带领学生观察: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

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问学生: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四、总结(略)作业

第72页练习十八第1、2题。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板书思考填写:

设计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

笔尖长4()。

课后

札记

6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设计者

在学生初步认识千米的基础上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使

教学目标学生会正确的思考方法。

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千米的基础上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使

难点学生会正确的思考方法。

关键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分配第二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前,和老师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一、复习

1、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4、口答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应选用什么单位?

铅笔长18______大头针长25____________讲台

高8___________楼房高2()______________

学5、口答(并说一说推理过程):

8米=()分米80厘米=()分米

设4分米=()厘米30毫米=()厘米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出示例5:

3千米=()米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1千米是多少米?(1000%,

3千米是几个1000米?93个1000米),是多少米?(3000

米)

4、教学5000米=()千米

提问:多少米是1千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有几

7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个1000米?(有5个1000米)5000米是几千米?(5000)

米是5千米)

让学生说一说5000米=5千米的思考过程。

5、练一练(要说出思考过程):

(1)4000米=()千米8000米=()千米

教(2)在O里填上或“="

2600米03千米

9千米09000米

学6990米07千米

(3)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全课小结

设今天学习了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特别要弄懂换算的推

理过程。换算一定要先看清要求,再思考如何推算。推算的

结果虽然数值和单位不同了,但是它所表示的实际长度没有

计改变。(如3千米和3000米、5000米和5千米的距离相等。)

四、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做第9页练习二第3、4、5题在书上,然

后批改。(要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继续做第6-9题。

五、总结

六、作业

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板书例1:3千米=()米例2:5000米=()千米

设计想:1千米是1000米,想:1000米是1千米,

3千米就是3000米。5000米就是5千米。

课后

札记

8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设计者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教学目标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

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

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学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

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

计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o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

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

么?

(3)汇报

9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教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设2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

四题。

计4、填上合适的单位:

卡车载重5()。王老师体重()。一块橡皮的重量

是6()。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吨的认识

板书2吨=()千克3000克=()千克

设计4千克=()克3000千克=()吨

课后

札记

10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测量复习课型复习设计者

复习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学生心中形深刻

教学目标的印象。

重点认识本单元教学的长度单位、重量单位,能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难点正确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概念,掌握单位间换算的思考方法。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基本知识回忆:

说…说本单元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二、基本练习: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用这些单位填写下面的空吗?

1米=()分米=()厘米

教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写字台的高度是()厘米。

2、小测试:

设5分米=()厘米

43毫米+17毫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60米=()厘米

22分米+8分米=()分米=()米

30厘米=()毫米

90毫米=()厘米

45分米-36分米=()分米=()厘米

86厘米-46厘米=()厘米=()分米

11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1千=()米

3千米=()1000米

3、我们学过了哪些重量单位?

尝试:

1000千克=()吨

1吨=()千克

4000克=()千克

学5000克=()吨

8吨=()千克

6千克=()克

设4、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4(),,

一支钢笔长14(),重30()o

计教室长8(),宽6()。

一辆卡车可载货物5000(),合()吨。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146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

长2313()。

一只母鸡重3000(),合()千克。

三、质疑总结

四、作业

复习

一个西瓜重4()。

一支钢笔长14(),重30()。

板书

教室长8(),宽6(

设计

一辆卡车可载货物5000(),合()吨。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146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2313()。

一只母鸡重3000(),合()千克。

课后

札记

12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加1法(一)课型新授设计者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确计

算。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重点

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新授

1、出示主题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这些珍贵的动物正濒临

灭绝的危险,让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表。

中国特有动物的种类统计表

教鸟类98

爬行类25

2、学生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设3、学生展示算法。

估算:98+25=130(种)

口算:98+25=123(种)想:98+20=118118+5=123

笔算:98从哪位算起?

+25十位上得几?为什么不是1?

123百位上的1是怎样得来的?

4、揭示课题。

5,完成“做一做”的练习1,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注意点。

13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7、计算:59+7383+3856+74

68+5286+7758+94

二、反馈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三、买一个地球仪的价格是85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是

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4、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生看图,然后提出问题

(1)公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77+85=165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85=144

(3)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224

(4)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85—77=8

(5)母鸡比小鸡少多少只?85—59=26

(6)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77—59=18

三、全课小结

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

育。

四、作业

加法(一)

中国特有鸟类的种数

鸟类98

板书爬行类25

设计98+25=_____(种)

98

+25

123

课后

札记

14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活动设计者

5、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

教学目标之间的进率。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难点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入: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愿意

再给大家讲一讲。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

教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设(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三、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活动一

出示教材第14页的情境图1——载重8吨。

1、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说说8吨到底是多少千克吗?

活动二

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2——乘电梯

1、图上的数学信息是什么?

1000千克是多重?为什么还要写13人呢?

15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活动三

出示教材14页情境图——公路上

1、说一说从图上你看见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解释一下闲速11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

3、110千米又是多长呢?

教活动四

出示教材14页情境图——站牌前

1、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的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板书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

3、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自己尝试列出算式,并和

设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4、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活动五

计组织小组内的找一找活动。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记录员作好记录。

3、汇报小组内的活动情况

四、练习

五、作业

生活中的数学

汽车载重8吨。

板书电梯的载重是1000千克,13人。

设计列车时刻表。(略)

课后

札记

16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设计者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

法则准确地计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

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三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

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

教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

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

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设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

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匕下两个加

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

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

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

来。

405+233596+87456+381

338+451242+655369+279

教846638683648897789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

在哪里。

学七、536、915、351、85、464、208、6

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ooo?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八、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去寄信,买书,买东西,然后再

回家。小君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

(图见21页)

计九、型用彗字8组斗五个薯,口入工面,方框,使等式成立。

+++|__|+]=1000

十、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O8O

+ADO

△UO«

万以内加法练习

O8O

板书+ADO

设计

△口。8

课后

札记

18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

内容课型新授设计者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

教学目标确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

能力。

重点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难点

连续进位加。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二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

60+4536+6789+52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学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

们来了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出示统计图)

爬行类376

计两栖类284

你能算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估算:376+284=700(种)

笔算:376+284=660(种)

376从哪位算起?

+284十位上得几?为什么不是5?

19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284十位上得几?为什么不是5?

660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3、与98+25对比计算上的相同点,引出课题。

4、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

5、“做一做”:

教165+78409+394237+565549+867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先估算再讲评。

学6、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

(-)巩固新知

设1、笔算

638+93697+235475+126

532+407169+450986+114

计2、填表

加数64586934297926

加数28512467850383

2、解决第3、题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376+284=660(种)

板书376

设计+2&4

660

课后

札记

20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

内容课型新授设计者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教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设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

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

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

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

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

方?

21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

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

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

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教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学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

设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

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

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计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

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

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

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三、总结、作业

减法

517-348=_____(千米)

板书517

设计—348

一—9

课后

札记

22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万以内笔算减法课型新授设计者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

法则准确地计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

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复习:

笔算:594-129610-456705-245

305-187900-325643-57

二、听故事:

唐僧四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这一日,来到一个镇上,天气

教炎热,唐僧拿出500文钱,让孙悟空去买西瓜,八戒眼珠一

转,抢上前来说:“师傅,还是让我去吧,这等体力活,怎能

劳驾猴哥!”唐僧明白他的用意,但想也是锻炼他的好时候,

设于是就让他去了。

不一会,八戒高高兴兴的捧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

孙悟空问道:“师弟辛苦了,还剩多少钱呢?"八戒说:“花

了185文,这花了多少钱,我还真得算算!”

同学们,你能帮助八戒算算吗?

提问:怎样计算500-185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看谁的方法好。

2、汇报: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第一种:500-100=400400-85=315

第二种: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23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3、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4、小结:在减法中,可以利用数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

凑正,拆分等,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1、找朋友:405-228556-379528-89

教352-135259-180208-129

737-520669-458217-109

2、小明家、小强家和学校在同条路匕

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四、总结

五、作业

万以内减法(二)

500-185

板书第一种:500-100=400400-85=315

设计第二种: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课后

札记

24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万以内加减法验算课型新授设计者

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

教学目标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准备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教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新课

学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

和运动鞋。

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幅图画。

计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

(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

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

25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力口、减法的验算。

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

元?

135+48=183(元)135

+418

183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

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

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

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

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

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

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

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

的方法验算。

四、总结、作业

板书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设计

课后

札记

26

三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曰

内容万以内加减法验算课型新授设计者

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

教学目标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难点掌握验算的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关键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计算并验算:

483+274254+530139+682725+538

二、新授:

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共要183元,付了200

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1、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内交流方法

学3、自己尝试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呢?

设小组内尝试独立完成。

可以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可以用17力口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4、小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二、练习巩固

1、计算并验算:

359-136408-57

345-114254-127

2、做--做:有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