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辉县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三12月考试语文模拟试题06_第1页
河南辉县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三12月考试语文模拟试题06_第2页
河南辉县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三12月考试语文模拟试题06_第3页
河南辉县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三12月考试语文模拟试题06_第4页
河南辉县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三12月考试语文模拟试题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辉县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三12月考试语文试题06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瘾”是不是病?我们耳闻目睹有很多人由于沉迷于上网而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会凭直觉认为这是心理有病,但是为什么有些心理学专家反对把网瘾当成一种心理疾病呢?一个理由是,沉迷于某种活动并不等于就是一种病态行为。比如,有很多人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也会因此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是不是该认为这些人得了“电视瘾”,必须加以治疗呢?另一个理由说,有网瘾的人往往有其他心理疾病:青少年沉迷于上网,可能是由于有严重的心理发育问题,例如患有注意力缺乏症(即俗称的多动症)或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忧郁症或焦虑症患者把上网聊天作为一种释放心理紧张的手段;有人上网赌博难以自拔是由于有赌瘾,等等。上网过度是这些疾病的表现,但是其本身不是病。对这些患者,应该针对他们患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沉迷于上网赌博的患者,应该让他们戒掉赌瘾,而不是试图去戒掉网瘾,否则他们即使不上网,也会在网下继续赌博。既然学术界目前对有没有网瘾这种心理疾病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并没有权威的诊断标准,又根据什么判定某人是否患有网瘾需要治疗,如何治疗,治疗的效果又是如何呢?提起网瘾,人们很容易想到毒瘾、酒瘾、烟瘾、赌瘾。但是网瘾和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毒品、酒精、香烟和赌博都有害无益,戒除它们的目标是做到彻底告别它们,而不是减少使用。例如,酗酒者在戒酒时,往往要记录自己已有多少天滴酒不沾,如果某一天又开喝了就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开始戒。但是互联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通讯工具,戒除网瘾的目标显然不是要完全放弃上网,否则反而会对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便。何况对许多人来说,上网是其谋生手段,整天泡在网上是常态,排斥上网反而不正常。有一项研究认为,大部分沉迷于上网的人在一年后都自觉减少了上网时间,表明这是一种可以自我纠正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自己上网过度,主动寻求心理治疗,当然这也是其权利。但是这样的治疗都带着试验性质,所以医院应该遵循医学临床试验的规范和伦理,对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作恰当的评估。国外治疗网瘾的方法和治疗酒瘾的类似,比如提供心理辅导和采用认知行为群体疗法。这些疗法至少不会对寻求帮助的人造成伤害,符合“首先要无害”的医学伦理。国内一度采用电击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瘾,便违反了医学伦理。电击疗法被用来治疗心理疾病,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也是最有争议的疗法,并有显著的副作用。目前电击只被用以治疗少数几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用以治疗严重的忧郁症,经临床试验研究认为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其机理至今不明,但已知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网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般人认为,网瘾是指由于沉迷于上网,整天坐在电脑前消磨时间,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的行为。 B.有不少的心理学家认为,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患有此病的人应该根据其患病的程度,到医院接受临床治疗。 C.青少年沉迷于上网,可能是由于其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患有注意力缺乏症或缺乏交往能力。 D.网瘾和毒瘾、酒瘾、赌瘾有着显著的不同,后者的治疗目标在于完全戒除,而前者则不能完全放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很多人来说,上网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果完全放弃上网,则会对其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便。 B.某些患者忧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把上网作为一种释放心理紧张的手段,对这些人应该针对其所患心理疾病进行治疗。 C.有些认为自己上网过度的网瘾患者,自己主动到医院去寻求心理治疗,这是其权利,别人不应加以干涉。 D.虽然采用电击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瘾违背了医学伦理,但到目前为止,电击疗法仍然是治疗青少年网瘾的一种最有效的疗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沉迷于某种活动并不等于就是一种病态行为,所以不少心理学专家反对把网瘾当作是一种心理疾病。 B.尽管有一些患有网瘾的患者自己主动要求到医院进行治疗,但医院仍应遵循医学临床试验的规范和伦理。 C.经临床医学试验研究证明,电击疗法对于治疗网瘾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如果患者同意可以采用这种疗法治疗。 D.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这种疗法对青少年的危害可能比网瘾还要大得多。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不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庚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 C.及夕,各引去 引:退却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 故:缘故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3分) ()A.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B.累征俚獠,所在有功创愈,辞请还葬厚加馈遗而遣之 C.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D.文育身被九创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足钱便可,谁望公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要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瘐岭时听信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译文:(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①辛夷:木兰树8.一、二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作简要分析。(5分)答:9.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4)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老子》)乙选考题(25分)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想讨一本书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姐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所——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着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方先生一下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乞丐接过,连声谢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你想要一些什么书呢?”“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迎了过来,将支票送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全部采用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D.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2)根据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本段的作用有哪三个?(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3)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写出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时方先生“惊奇”、“羞愧”和“窘迫”的两点原因。(6分)(4)请设想方先生在听了书店小姐转告经理的话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你设想的理由是什么?(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他在风中长眠一个人一辈子尝遍三种极端,对普通人来说,可慕也可畏。有人就曾经历过,他就是改革中国画的先驱、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林风眠。他曾说:“老虎、神仙和狗,我都做过了。”林风眠的一生有一种早熟的辉煌。不满20岁便受蔡元培之召唤,负笈欧罗巴6年,又由蔡元培力荐,26岁即被聘为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和学生年龄几乎相当,就统帅中国艺术界的最高学府,这样的经历在今人看来,是决然不可想见的。可不久后,就因为军阀阻挠艺术运动的开展,他被迫南下。南下后,林风眠又受蔡元培之邀创办了现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杭州国立艺专。他留法的同学和外籍教师纷纷前来任教,使学校的师资力量变得相当雄厚。林风眠要学生打破画种界限,凭借创作需来要选取画法,他认为,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无谓派别,无谓中西。后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颇有名望的李可染、艾青、赵无极、朱德郡、吴冠中、席德进等人,都出自林风眠的门下。而今人也许不能想象,从1939年到1942年间,林风眠都独自一个在嘉陵江边过着一种隐居生活。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抗战流亡期间林风眠不堪北平与杭州国立艺专两校合并的人事繁剧。他开创中国现代艺术的理想,再次受挫。没有了容纳他高远志向的校园,没有了听他宣呈艺术主张的学生,林风眠转身,闭门,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中国艺术的新路。在仓库里,他从早到晚不停地画画,有时甚至一天可以画九十多张。他仍满怀抱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他要为古老的中国创造现代艺术。泥墙上贴满的画作,似乎在提醒来访的客人,这位身着布衣的主人,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大画家、中国最年轻的国立艺专校长。这种“隐”和“独”,尝到个中乐趣的人,亦能算半个神仙了。“文革”来了。听闻好友傅雷夫妇双双自尽,他不愿相信。在确认消息后,他首先将自己数十年的画作,撕碎,浸入浴缸中,等待画纸湿透,再捣成纸浆,最后一勺勺地舀入抽水马桶。当年抗战胜利时,他从重庆返回杭州家中,扔掉所有行李,只为上飞机时能带回所有的画作。但如今,他却亲手毁掉它们。可就算毁掉了画作,1968年夏天,林风眠还是因被诬陷成日本特务,被关押进上海第一看守所,一关就是四年半。林风眠,这位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在苦难的旧中国,曾想率领黄金阵容,用美育唤醒中国这沉睡之龙,进而改变国民本性。可不幸的是,他的人生就很快就走完了这一段路程,转而进入长达五十年之久的自我探索时期。他把所有的忧患,都渗透在每一张画纸上。他活了三遍,老虎、神仙和狗都做过了,可时代还是比他走得慢。林风眠,在风中长眠。(选自《读者》,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林风眠作为改革中国画的先驱、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一生当中尝遍了三种极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艺术水平处于时代的前列。B.林风眠不满20岁便受蔡元培之召唤去欧洲留学,又由蔡元培力荐,26岁即被聘为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说明蔡元培与林风眠的私人感情非常好。C.因为林风眠提倡打破画种界限、绘画无谓派别、绘画无谓中西的画法,所以出现了李可染、艾青等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颇有名望的大师。D.林风眠在嘉陵江边过隐居生活,但仍满怀抱负,进行辛勤地创作,走上了一条自我探索中国艺术的新路。E.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林风眠在苦难的旧中国用美育改变国民本性的想法当时并没有付诸现实。(2)请结合原文,分析并简要概括“老虎、神仙和狗”分别指代什么。(6分)(3)文章的题目是“他在风中长眠”,结尾是“林风眠,在风中长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4)在“文革”期间,林风眠为什么亲手毁掉了自己珍藏的数十年的画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季老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时夹杂些所引资料的数种语言文字,使那些外语和文史基础差的学生有点不知所云。 C.开放性作文题目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答题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D.会展期间,龙大师技艺精湛的现场表演引人注目,展台前,观众对他巧夺天工的木雕船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参加这次考试前,我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万一若在考试中失利,决不气馁,更不会放弃。 B.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C.新来的语文老师给人的感觉,并不像原来的语文老师那样,严厉而不敢接近。 D.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16.按照下面文字的思路,扩展画横线语句的内容,要求与上文的句式一致,不少于20字(5分)老百姓说谁“做人不像人”,是对这个人的厌恶和咒骂;要是说谁“当官不像官”则往往是喜爱和赞扬。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做人不像人”是说,这个人为人狡猾,心地不纯,阳奉阴违,见利忘义,少廉寡耻;“做官不像官”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做题。(6分)这是特别的时刻,12月15日上午9时,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首都机场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正式启动。过去,一封台北寄向北京的平信,需辗转三地,经五至七天才能送达,两岸直接通邮后,邮寄时间预计可缩短两天。(1)用生动的文学语言拟一个标题,用上一种修辞手法。(10字以内)(2)用平实直白的语言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六、写作(60分)18.用下面的标题作文,可记叙,可议论,不得写成诗歌,要求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三、11.(1)C3分B2分A1分(C深刻揭示了主题,B概括了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A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和行为动作描写,不是全部。D、E两项于文无根据)(2)设置典型环境,展示人物身份,推动情节发展(6分)(3)直接原因:方先生认为乞丐只会讨饭,没想到他会要书,方先生没书给他,在小姐面前丢了脸。深层原因:他认为只要有钱就行,书只是用来装门面的,不读书又死要面子。(6分,每点3分)(4)表现:悔改或顽固理由:根据文意,言之成理即可。(8分)四、12.(1)A3分D2分E1分(B项,从原文中并不能看出“蔡元培与林风眠的私人感情非常好”,蔡元培对林风眠的栽培是基于林风眠的才华。C项,由原文可知,林风眠提出的画法与出现大师并无直接因果关系。E,由原文可知,没有完全付诸现实)(2)“老虎”指林风眠的一生有一种早熟的辉煌,年轻有为,成绩卓越;“神仙”指林风眠过着隐居的生活,探索艺术之路,独享乐趣;“狗”指林风眠在“文革”期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6分)(3)题目巧妙地化用了林风眠的名字,显得别致新颖;从林风眠的经历来看,他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体现出了其艺术探索与贡献具有永久之美;从结构看,结尾与题目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6分)(4)(1)在“文革”期间,众多文学家、艺术家遭到迫害,他们的作品被毁坏,林风眠为了保护自己的画作,不使它们被玷污,只好亲手毁掉它们。(2)林风眠亲手毁掉画作,是不想“文革”浪潮波及自己。(言之有理即可)(8分)五、13.B(“不知所云”形容内心感动、悲伤,难于表达。多用于自谦,不用于对方或他人)14.D(A“万一”和“若”重复,B语序不当,应为“深思——猛醒——奋进”,C表意不明,“严厉而不敢接近”指谁?)15.C(注意⑥,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先说文化,再说历史,然后转折)16.这个人清正廉洁、公而忘私、心系百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意思对即可﹚17.(1)从此鸿雁不辗转(2)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六、18略参考译文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人。(周文育)少年时父死家贫,原先家住在新安寿昌县,本姓项,名叫猛奴。(周文育)十一岁时,能够在河里来来回回游泳几里远,能跳五六尺高,和很多孩子在一起游戏,没有人能够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认为他很出众,便召来同他交谈。周文育说:“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长大了,赋役负担使我们生活困苦。”周荟很同情他,便随周文育到家里,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让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母亲便把他给了周荟。等到周荟做官的任期满了,便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带他去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周舍给他起个名字,周舍便给他起名叫周文育,字景德。周荟让哥哥的儿子周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对弘让说:“谁能学这些东?要得到富贵只有长矛就行了。”周弘让认为周文育有雄心壮志,便教他骑马射箭,周文育很高兴。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是同郡人,平日相互交好,起用周荟做前军军主。一次陈庆之派周荟带领五百人到新蔡县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然后把他送给魏,事情被发觉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全军第一。周荟在阵前战死,周文育驰马夺回周荟的尸体,贼兵不敢逼近。到夜里,双方各自退兵。周文育身上九处受伤,伤好后,请求回乡送葬,陈庆之赞赏周文育的节义,赠给他很多丧葬费用送他回乡。安葬完了,恰好赶上庐安兴担任南江督护,他起用周文育和他同行。周文育多次征讨俚獠,所到之处都立有战功,授官为南海令。庐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攻打广州,被高祖击败,高祖释放了他们,详情记载在《杜僧明传》里。后来监州王劢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