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教师和学生第1页/共64页主要内容教师学生师生关系123第2页/共64页一、教师(一)教师的内涵1.教师的概念(1)教师的传统描述《周礼》:“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荀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的功能或作用描述“教师”第3页/共64页(2)教师的现代描述《教育大辞典》:“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师为:“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的专职人员”。——规定了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领域、基本任务第4页/共64页(3)教师的科学界定工作场地的学校性:以所在的学校/课堂为工作场地、场所;职业分工的社会性:教师职业工作是一种社会分工、一种社会职业;工作关系的稳定性:教师与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活动任务的特殊性: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工作任务、内容;——“教师”是在学校中以对学生施加特定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第5页/共64页(4)教师的职业发展第一步:非形式化教育中的“巫”——即人类产生后,产生了非形式化的教育:庠、序、校、学(非专职教师:会者为师、能者为师:巫);第二步:教育形式化中的“师”——即劳动人民的非学校教育;统治阶级的形式化的学校教育(“巫”中分化学校中的“师”----专职教师出现);第6页/共64页第三步:教育制度化中的“师”——近代普及义务教育,对教师的大规模需求,导致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的产生:师范教育成为建制。第四步:教师专业化中的“师”——即在教师培养的多元中,促进了对教师从职业到专业的认识转变----“教师”成为专业:依托综合大学培养专业化的教师。
总结“教师”的发展:
巫---师---教师职业----教师专业第7页/共64页2.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是一种综合性脑力劳动。(2)劳动内容的再创性、重组性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3)劳动手段的示范性、多样性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4)劳动效果的迟效性、长效性人才成长周期第8页/共64页系统地揭示教师工作特点:目的:教育-发展性;对象:未成熟性;内容:综合有机性;性质:高智能性;方法:示范-模仿性;心态:表演-自控性;效果:或然-迟效性。第9页/共64页在你的学习生涯中,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第10页/共64页(二)教师素质1.教师素质的含义素质:人以先天生理特征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相对稳定而巩固的特性。(金维才,2010:9)第11页/共64页(二)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它是教师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身心特点的总和。第12页/共64页2.教师素质的构成教师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厚德博智强能身心素质健康身心第13页/共64页(1)职业道德定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职业情操和品质。内容: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教师与自我第14页/共64页(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历史——现实——未来学科历史:学科知识的发现、发展史(知识的源流、发展的线索与方法)基本范畴:基本概念与事实、原理(学科当前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前沿趋势:学科当前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新的观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第15页/共64页(2)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教育学:教育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统计、教育测评、教育管理学等;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人类学、教育历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如人类学、文化学、生理学等,以及通识性知识。第16页/共64页(2)专业知识实践知识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课堂管理教育实践研究教学经验的积累第17页/共64页(3)专业能力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第18页/共64页(4)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广义)基本要求:健康个性品质:公平、正直、热情、关怀、乐观等审美情趣:仪表、鉴赏、评论第19页/共64页学生们希望的教师是:信任学生、诚实、谦虚、细致、耐心、温柔、善良和喜欢鼓舞人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温柔是教师关爱的特征,并且是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Stronge等,转引自谢安邦等,2007:4)第20页/共64页(三)教师角色什么是教师角色?教师在与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思考:教师已有的角色有哪些?第21页/共64页1.已有的教师角色授业解惑者: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就是授业、解惑,从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传道卫道者:受社会的“雇用”而必需宣传、维系特定社会/政府/领导集团的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道”;人格示范者:教师作为学生人格发展的示范者、矫正者;第22页/共64页1.已有的教师角色教学组织者:教育工作的具体形式(课堂内、外的教学)依靠教师去组织、引导、调节、控制;忘年交往者:成熟的教师与不成熟的学生作为两个“异质”文化主体而共同生活于学校,学生视教师为忘年朋友;教学研究者:以专业研究、教学研究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身上的多种角色折射出教师的的复杂性、多面性。第23页/共64页2.教师角色的挑战(1)终身教育的要求终身教育:人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教育不再是一种工具,也不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而是人的内在需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支持者。教师的四个责任:P125第24页/共64页2.教师角色的挑战(2)网络消解教师权威①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教育权威:知识:教师比较学生多;智力:教师比学生发达;经验:教师比学生丰富;自律:教师较学生自律。----这些构成了教师对学生天然的、客观、必要的教育权威。第25页/共64页2.教师角色的挑战对社会的知识权威——教师作为的知识与真理的重要代表: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社会的良知、良性(神龛:天、地、君、亲、师)。②网络的消解作用:网络对知识普遍、接受渠道的扩大引起教育观念、内容、手段、过程等方面的变化教师一元化权威——教师与网络分析的多元化权威第26页/共64页2.教师角色的挑战(3)知识观的变迁知识观:人们对知识的内涵、外延、类型、作用以及获得方式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客观主义知识观:知识是静态经验积累的结果,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等;“壶”与“杯”的关系;以知识为中心。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是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二建构生成的,所有知识有待于检验和反驳;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第27页/共64页2.教师角色的挑战(4)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目标和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造和突破,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对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第28页/共64页3.教师角色的定位(1)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从而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2)教师作为对话者应具有对话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对话不是课堂问答第29页/共64页3.教师角色的定位(3)教师是课程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参与课程开发,参与课程编制、改编和评价,创造性地实施课程。(4)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关注人的发展,重视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上来。促进者的特征:P129第30页/共64页(四)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概述概念: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第31页/共64页历程:P130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1986年《明天的教师》、《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把教师专业为作为教师队伍建业的目标,及提出专业化的内容等。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历程:1994年《教师法》,2001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第32页/共64页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三阶段论代表:伯顿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理论:求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2)四阶段论代表:富勒教学前关注阶段,早起生存关注阶段,教学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第33页/共64页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3)五阶段论代表:司德菲人文发展模式: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第34页/共64页3.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1)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资格证书制度是传统职业专业化的必然措施和必经途径。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艺术,加强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有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1803年,法国最早开始实施。中国2000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第35页/共64页3.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2)加强教师培训的客观要求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根据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教师发展学校培训: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系或学院合作,融合教师职前培训、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第36页/共64页3.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3)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以奖惩为根本目的的教师评价:盛行于20世纪50-80年代。通过评价,作出解聘、晋升、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模式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广受批评。第37页/共64页发展性教师评价指一系列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的总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为目标。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评价双方互信的基础上。5个基本理念:着眼于教师的未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注重动态、纵向的形成性评价;把交流、协商、研讨贯穿于评价全过程;重视评价的基础性。两种模式:英国的表现管理;美国教学档案袋评价。第38页/共64页3.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4)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第39页/共64页二、学生(一)学生的内涵1.学生的概念广义学生: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仅关注受教育这一事实,而不计教育的提供、形式等要素)狭义学生:各种教育机关受教育的人(强调教育的形式性存在)特狭义学生: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强调教育的机构形式性、活动主体的目的性)。第40页/共64页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主体性是指学生具有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自在/自为性、自觉/能动性、自主/选择性、独立/创造性。表现: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学习的独立性;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创造性。要求: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提倡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第41页/共64页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发展性是指:学生不断变化/发展、具有发展潜力、还不成熟。表现: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心智具有开发空间;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要求:用发展的思维设计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指导依赖中促进独立;允许失误及给予改错机会。第42页/共64页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3)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人具有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能力,教育要将这些潜能有效地化为个人能力。表现:丰富性、隐藏性、个别差异性,可开发性。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第43页/共64页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4)学生是完整性的人人的生命的整体性:人的生命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心理、社会、物质、精神、行为、认知、价值、信仰等。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要求:完整的人的教育,知识、人格、情感等,全面发展。第44页/共64页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5)学生是个性化的人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啊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特征的总和。教育不断要养成共性,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成为个性与共性和谐发展的人。第45页/共64页(二)学生观分析1.外塑论与内发论(1)外塑论下的学生观代表人物:洛克“白板说”,赫尔巴特;观点: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视作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优点: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及学生有效掌握系统知识。弊端:无视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先天差异;夸大了教育和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第46页/共64页(2)内塑论下的学生观代表人物:杜威、卢梭观点:儿童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和兴趣。教师是教育的协助者和咨询者意义:否定了教师、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调动儿童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缺陷: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第47页/共64页2.学生观在中国从我国教育历史和现实来看,基本上是一种“外塑论”学生观。工具主义教育取向:教师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学生是教育批量加工出来的产品,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8页/共64页(三)学生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内涵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理解并认同社会规范,参与社会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本质是个体由自然存在转为社会存在的过程,即个体通过习得社会文化(特别包括社会各种规章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而成为“社会人”(形成一定的社会性,特别是包括遵守社会规则)的过程;是一个包括人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第49页/共64页“个体的社会化”----学生适应于社会社要求,以形成社会所需素质的过程,也即个体接受社会要求的过程。“社会的个体化”----社会共认的素质(政治要求、经济模式、文化意识、社会道德、性别角色定位)转变为学生个人品质,以形成社会人。——结果:形成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社会人”第50页/共64页2.学生的社会化学生的社会化:学生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社会知识、获得价值规范、掌握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行为、发展自我、获得个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养成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形成胶质观念;认可角色定位;掌握职业技能。第51页/共64页英克尔斯的“现代人”特征1.有接受经验的能力,对革新与变化有先见;2.对各种问题持有自己的观点;3.面向目前和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4.把计划和组织信念看成处理生活的方式5.根据自我的发展来掌握环境;6.信赖别人,有积极合作品质;7.作风民主、尊重他人;8.摈弃迷信,信仰科学技术;9.相信社会正义与分配公正。第52页/共64页网络世代的特征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提出“网络世代”概念:第一、独立自主,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较高;第二,包容心强、反权威,追求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第三、具备终身学习、全球联系观念;第四、早熟而敏感,好奇心、尝试心浓厚。第53页/共64页社会化的失败过分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偏重于社会个体化、极度地被共性化、简单甚至盲目地认同社会规范(过分听话、“小绵羊”)。反社会化----否认社会个体化,简单认同个体社会化,偏重于个体的社会影响、甚至把自己个性强加于社会,形成与社会相反的个人品质(不听话、反社会人格)。第54页/共64页三、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1.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基本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师教、学生学所共同形成的工作关系;扩展关系:在师生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扩展出的关系有:人际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第55页/共64页师生关系的本质:师生关系的社会性:作为教师职业工作与学生学习工作的共同体,它社会关系的教育反映,师生关系本质是社会关系;师生关系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反映到教育中形成不同师生关系——现代社会的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人格关系反映到教育中成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56页/共64页2.师生关系的内容(1)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参与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拉萨写招股协议书范文的公司
- 异地工作室合伙协议书范文模板
- 游乐园转让出售协议书范文
- 《供应链管理》课件 第9章 供应链金融管理
-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六 考点10 修辞(1)(含答案)
- 吉林师范大学《素描人体技法解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计量地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体育协会赛事管理制度
- 生态修复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
-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准备方案
- 《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系列概(估)算编制规定》(2022版 )
- 2024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XX银行关于开展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等行规行约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口哨与小狗》说课稿
- 2024巴黎奥运会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艺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21-2025)
- 工业用地开发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万花筒》说课稿
- 《丝绸服饰文化》课件-第一讲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护理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