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1页
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2页
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3页
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4页
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学习体会第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从2002年各课程标准颁布,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课改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11年底颁布了中小学各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第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要求(一)课标修订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

1.巩固课改成果,坚持育人为本的方向,坚持课改的基本经验,推广课改成果

2.深入分析,积极回应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3.按《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对课程作全面梳理,科学设置难度,确定各学科的核心内容第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1.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2.坚持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3.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4.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新内容5.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内容和难度第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修订背景

(一)十年课改给小学品德课带来的变化

1.“教学范式”的转变学生不再只从课本上、从教师嘴里学习道德知识和社会常识。调查、实验、交流、讨论、表现和汇报成果正在成为品德课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正在成为教师们教育行为的指南。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和追求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注重通过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开展教学。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思考。

第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教材观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正在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多数老师上课不再是讲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活动的线索。

——“教育唯有忠实于对象,才是教育重要的真谛”。

第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学生的变化

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由过去“静态地听”转变为“动态地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分享经验,感受不同的思考结果。这样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交流分享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4.教研方式的变化

校本教研:成为常态、共享资源、分享经验网络式教研:学科教研网页,“品德课QQ群的多个功能,使教研员的服务也变得省时、高效、快捷。群及时发布信息;“共享”上传的文本和图片资源,及时反馈信息,针对话题开展讨论,“聊天”使教研员及时了解个体需求,及时回复。参与式教研:教研活动中对课例的研究不是重在评优劣,而是重引起思维上的火花,让上课老师轻松上课,听课教师自由发表意见第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十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

1.价值多元化已成为社会事实

十年来,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明显,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先进与落后交织,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主流价值”之外的价值世界色彩缤纷,既是进步也是挑战。进步是因为价值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态比我们的前辈更丰富和更具有活力;挑战是指由于有不同观念的角逐,这个时代是一个旧有的强制灌输的德育无以为继的时代。价值多元化不仅仅是趋势而是一种社会事实。学校德育既要接受这个事实,更要接受这个挑战。第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社会道德失落植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心灵世界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争论……“我爸是李刚”

……

一些成年人价值观的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阅历浅,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会有手足无措的困惑。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如药家鑫事件……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第1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3.新兴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着正负面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国际互联网的信息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中小学生。

第1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新情况、新问题,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来说,是绕不过的弯,需要有勇气去面对,正面回应新的挑战。当前,关于人类共处、民族共处、国家共处、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共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任。第1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作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课程,在修订课程标准时,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更全面准确地体现国家对未来公民各方素质的基本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研究和摸索有效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公民教育的水平?从教育主题、内容、实施等方面,怎样适应时代的要求,贴近儿童社会生活世界,帮助儿童理解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道德观念、实践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如何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真正成为具有时代感的课程?如何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增强课程对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

第1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十年来国家政策的新要求

2002年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中央近年来颁发了一系列加强德育工作的文件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第1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第1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010年7月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十年的德育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1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十年来道德学习理论新成果

近年来教育学的重要命题是:“不被受教育者所需要的教育是无效的”。因此,德育工作是否满足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来,德育工作在思考:为什么德育老是在感叹实效性差?我国德育是否存在着被非理性德育思维绑架的危险?第1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道德学习理论关注的问题

德育课程该如何教与学?道德学习有哪些与其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不同的规律与特点?基于对传统道德学习多采用强制灌输而实效性偏低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在儿童如何学习道德或怎样的道德学习才是有效的?

第1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我们道德教育最大的误区就在于,为道德树立了一个过于狭隘和僵化的标准,从而忽视了道德本身的成长性。道德需要一个逐渐成长、发育的时间和空间,而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最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而不是板起面孔告诉你‘就该这样’。”

“再高的道德标杆,如果失去真实也会变得可疑和虚妄,而有了真实,道德才有底线,一切才有可能。”

——《春城晚报》2012年4月20日

第1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五)十年课改仍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达成不够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晰,老师不能很好地将课程目标转换为课堂教学目标,再分解为教学环节目标。往往把三个层面的问题纠结在一起。第2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不能正确领会教科书传达的意图教师解读教科书支离破碎、断章取义,不能了解课题与课题、课题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甚至不同年级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3.儿童生活与儿童视角缺失

(1)学生“被生活”课堂貌似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但是,教学中充斥着成人视角、成人思维,老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每每使得学生“被生活”。课堂教学往往迷失了学生的生活,不能调动起儿童已有的经验和体验

第2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儿童生活存在着空壳现象困扰着品德课课堂。应试教育将儿童的生活缩减为单一的学习生活,造成儿童的生活经验非常单一、贫乏,他们的生活经验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经验,就是家庭生活经验也以学习经验为主,在学校以外,与他人包括同龄伙伴的交往很少。第2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4.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偏差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动起来,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在活动中触发学生的体验,否则,课堂教学活动也势必热热闹闹而走过场,为了活动而活动。很多教师对该课程活动性的认识又是浅表性的,造成了当课堂上学生“动”起来的时候,教学目标流失或失控。

第2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5.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评价“你真棒!”的滥用,表现出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反馈的空洞、不具体学生期末学业评价仍以试卷考试为主要形式第2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6.教师还缺乏实施本课程应有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

教师由于自身精力、能力以及设施和外部条件等主客观原因,不能很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教师缺乏了解儿童的基本功,特别是观察、分析、倾听、解读儿童的能力和根据儿童的反馈灵活地调整教学的能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显然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指导儿童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对本课程中经常使用的如小组讨论、调查等学习方式,缺乏指导应对的能力。第2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标》

解读第2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该课程所体现的先进课程理念,其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学习观以及课程呈现方式、教与学方式等等,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该课程以小学低年级儿童为对象,其目标是——培养行为习惯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第2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课程性质在强调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

课程的生活性体现了对“知性德育”的批判。“知性德育”是将各种道德知识分类组合,按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将其编排在一起,然后再按知识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知性德育以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理性能力为起点,将德育看成智力训练,将道德的学习看成“道德应用题”的解答。最终所带来的结果是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德育课堂被枯燥、抽象、虚假、形式主义等联系起来,足见其实效性差。第2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生活性

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习惯于把别人的生活以及与儿童没有关联的外在生活故事化,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然后抽象出一些道德结论。回归生活的品德课是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而非按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来构建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有效地解决儿童生活中的问题,以儿童在生活中获得真实的发展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第3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活动性

低年级儿童天生好动,教师应给儿童更多动起来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快乐学习和成长。课堂中要让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变“静听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体验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活动是产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活动和体验构建其道德。第3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开放性

一是课程目标的开放,相对于以往知识化德育课程目标的预设性过强、统得过死的弊病,品德与生活课程则强调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结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修正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设计的主题活动体现了生活的多方面联系;三是教学时空的拓展,从一节一节割裂的单位教学以及封闭的课堂讲授走向了更连续、更大的操场游戏、图书室合作探究、社区走访,以及更广阔的大自然体验;四是课程评价的开放,由统一标准的甄别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表现性等质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第3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综合性

一是课程设计思路上的综合,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三条主线”的整合;二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掌握、思维拓展、能力锻炼、价值观引导的整合,从而摆脱了传统德育的片面倾向。三是课程内容上的综合,将以往的思想品德、科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融为一体;四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综合,将传统的讲授、讨论与自主探究、合作、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激发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五是教学活动的综合,将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

第3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价值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4.让教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第3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新课标对“课程理念”的修订

1.理念第一条提出了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这是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原课程标准中“学会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

2.把原来的第三条提到第一条,更加强调了课程的核心价值第3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几个关键词

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儿童的权利德育离不开学生生活

请说说您的理解?

第3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

热爱生活: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鲁洁教授曾深刻指出,“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教人学会一些谋生的工具性知识和本领,它的关注是在使人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在生活中有什么值得去追求,它要帮助人去生成有意义的生活,去过有意义的生活,去形成内在于人的、有道德意义的世界。”第3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学会关心: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关心与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内尔.诺丁斯提出了以“学会关心”为核心组织教育活动的主张,“教育最好围绕关心来组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这个世界,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在学会关心中增强责任感,不断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平和做人的品位。

第3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积极探究: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儿童在与自然和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生活世界。儿童通过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掌握两点:一是到哪里去寻找所需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二是如何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

第3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儿童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是有着自己的发展需要、学习方式、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成长类型和进度的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儿童都有学习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参与的权利、游戏的权利等等。享有童年是儿童最大的权利之一,保卫孩子的童年是成人最大的义务之一。处于童年的孩子一是喜欢玩耍和游戏,二是好奇和喜欢探究。品德与生活课程力求呵护儿童的童年,尊重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努力让每一个儿童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第4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德育离不开儿童生活:有效的德育应该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体验和实践出发,设置生动具体的教育契机,让儿童生发出道德感动,提升为儿童各种道德认识、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外在的道德律令和规范,必须和儿童的生活世界里的各种道德体验相结合,才能生发出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力量。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儿童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第4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第4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请说说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包含的内容?第4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身体发育、良好习惯、生活能力等;

儿童与自然:环境意识、生命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能力等;

儿童与社会:伦理观念、道德观念、集体意识、社会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等。第4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

1.愉快、开朗(悦纳环境、悦纳自己)

2.积极向上(上进心和自觉性)

3.有应对挑战的勇气第4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尊重人,与人友好相处,学会理解别人而不强加于人,学会说服别人而不是教训别人)

2.遵守社会规范(学校规则、社会公德)

3.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1.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

2.设计与制作

3.勤于思考,学习探究。

第4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新课标对“课程设计”的修订

1.强调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将原课中“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第4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增加了疾病预防和灾害方面的知识

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有关活动。

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第4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要从四个维度对课程目标作了表述

情感与态度: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行为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知识与技能:道德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强调儿童在活动中认知、感受、体验、反思、应用的经历,重在儿童的“亲历”;此目标中的“方法”强调探究性方法第4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五)评价建议

在评价的理念上,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评价的实施上,将评价的特点、方法与本课程特结合起来,克服了空洞、泛泛而谈的问题,更加有操作性、指导性。

第5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评价必然是基于生活的,关注儿童在生活中的发展;评价必然是综合的,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收集儿童的各种作品,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和道德体验,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力求准确、全面、综合地评价儿童;评价必然是开放的,关注儿童在学校、家庭、社区等整个生活空间中的表现,关注儿童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有创意的表现;评价必然基于活动过程,关注儿童多样化的、有个性的活动方式,比如儿童在调查、观察、访问、实验、讨论、阅读、制作等活动中的体验、发现、疑虑、困惑等。第5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六)课程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1.“回归儿童生活”误读为“再现生活”[案例1]“我与动物交朋友”教学片段课上,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叫声。顿时,课堂上小猫的叫声、小狗的叫声、狼嚎、狮吼此起彼伏,教师和学生似乎都乐在其中。

第5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2]“怎样才能凉快”教学片段教师课间在教室里与学生玩小游戏,让大家热起来。(夏季,关上教室的门窗、电扇。)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众生:热!热!太热了!师:这时候,我们怎样做可以让自己变得凉快呢?众生:开门窗,开电扇,扇扇子,脱衣服,喝凉白开水……师:在炎热的夏天,你还有什么让自己凉快的好办法?小组交流一下。各组汇报:开空调,吃冷饮,喝冰饮料,游泳,睡凉席……师:看来,消暑纳凉,办法多多。(板书)师: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想去的最凉快的地方?生:肯德基、麦当劳、中央商场,因为有空调……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在炎炎夏日自己动脑筋找到了凉快!

第5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案例1中那位老师认同“回归生活”的理念,却没有真正理解“回归生活”的深层蕴义,将“回归生活”误读为“简单地再现生活”案例2中教师充分调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中儿童呈现、表达了“怎样才能凉快”的经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引导儿童和帮助儿童提炼原有的经验,从而使儿童在此基础上感悟生活的丰富性、提升生活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表现出的生活经验给予赞扬,进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又凉快又健康,并组织学生对一些不健康的做法和行为加以辨析,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身体……”第5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活动化的诉求”演变为“为活动而活动”

老师为了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化诉求”,在一节课内设计了许多活动,活动容量大、活动形式新颖,然而,由于缺乏对活动目的性的审视,有不少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景状。第5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1]“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片段

师:现在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每个人就在教室里做一件好事,好吗?活动:师生共同做好事……师:谁来说说你刚才做了什么好事?生1:我刚才帮XX同学系红领巾。生2:我刚才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生3:我刚才把地上的粉笔捡到粉笔盒里。生4:……小结: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才一会儿功夫就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你们瞧,桌上的书整齐了,地上的纸屑不见了,粉笔也回家了,扫把也站起来了。同学们说说做好事难吗?现在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是的,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的坚持做好事,每天都会有一个好心情的。第5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2]“他们需要关爱”教学片段为了能上学生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便,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残疾人,换位体验。1、体验游戏一:扮演盲人。用方布蒙住眼睛,走上讲台,摸到黑板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2、体验游戏二:扮演缺手的人。把书包内的东西全部倒出,然后右拳紧握,置于胸前,左手整理书包(或让学生单手系红领巾)3、体验游戏三:扮演缺右腿的同学。让学生单腿练习跳绳。此时,教室里一片喧哗,许多孩子像在看热闹一样看着表演的孩子,全然没有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原本严肃的气氛完全被破坏了。

第5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案例1中,为了凸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一主题,执教老师设计了“课堂中师生共同做好事并请儿童说说做了哪些好事”这一活动。从表面看来,这一活动与主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然而,“让儿童现场做一件好事并表扬”有一种形式化的倾向,须知儿童良好的品德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师让‘每个人就在教室里做一件好事’,这容易造成为做事而做好事的效果。第5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案例2中,教师精心地设计和组织儿童活动,以三个体验游戏来唤起对残疾人的关爱。然而,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原本严肃的气氛,关爱主题在这节课上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究其原因,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过多地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儿童与儿童生活。换句话说,“案例2中的儿童游离于活动之外,他们看到的是别人的生活,议论的是别人的生活,参与表演的仍然是别人的生活。在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观众、一个听众、一个表演者,这样的活动没有激发他们内心真正的情感体验。第5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观看《品德与生活》录像课讨论:本节课在哪些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第6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标》

解读第6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品德与社会》课开设10年的实践证明,本课程设计的理念先进、设计思路务实,课程结构合理,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与功效。

课标组在对10年前《品德与社会》课的出台背景,课程构建指导思想,着重解决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做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11版《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第6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鲁洁先生强调了该课程的三个理念以儿童为本以生活为基础有效的道德学习第6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以儿童为本

要尊重儿童,认识儿童,了解儿童!要克服为儿童成长而疯狂的社会现象!

——课程要走近儿童,再走近些!第6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以生活为基础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是以道德内容为主题,而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为主题。让课程中的生活成为儿童的生活,教学时要让“教材中的我”和“教室里的我”交汇。第6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有效的道德学习

能够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学习!学习过程是愉快的,让学生产生快乐的情感!……第6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定位更加明确清晰

1.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第6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1.课程性质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第6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综合性

课程设计的综合: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整合

课程目标的综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整合在一起

课程内容的综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活动的综合:注重生活经验、知识学习、社会参与的渗透和促进,多层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第6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实践性

强调课程学习是知行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强调学生要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

第7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开放性

教学内容开放:及时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

教学空间开放:由课内向学校、家庭、社区扩展

教学评价开放:关注学习起点、学习态度、学习结果和过程、日常行为。第7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课程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第7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的生活价值。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应他们的需要。第7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从四个方面提高实效性

A.学生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B.学习环境的因地制宜

C.真实可信的教学内容

D.学生乐于和适于的学习方式

第7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课程目标

新课标对课程目标表述更加科学和清晰,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知识目标,例如“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或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常常是体验性、过程性的,通常适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无需结果化或是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例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第7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原:自主)、乐观向上、勤劳朴素(原:勤俭节约)的态度。(删掉了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2.爱亲敬长(增加)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原2里一项)

4.热爱家乡(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加),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7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能力与方法目标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增加)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3.学会(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原: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原还有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原还有选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加)5.初步掌握(原学习)搜集、整理(原还有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原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第7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知识目标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增加),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原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增加)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加),了解一些我国的历史常识(增加)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原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增加)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原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第7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课程内容编排更加合理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它全方位地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体现国家意志和要求。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借鉴并采用了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同心圆扩大”的构建方式,即:以不断扩大的学生生活范畴为主线,把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等层面作为主题,沿着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和成长的路线展开、整合课程内容。第7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要求,并参照近10年的实验和实验区的反映意见,本次课标修订对课程内容各部分名称和具体条目做了一些调整。第8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1.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增加了以下内容:

(1)“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爱护国家遗产等内容”;(2)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增加了“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生活;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文明上网”;(3)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加了“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尊重他人权利等内容”;(4)加强传统教育,增加了“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等内容。第8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动词的表述适当降低难度,删减个别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教学的条目。

如:7.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删掉

)3.为使内容结构更加清晰、表述更加一致,对各主题的名称做了微调;为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有助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

4.避免教材编写过于随意和教学深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在每一条内容后都标注了年段建议,适当调整和合并内容的条数,使总条目数量有所减少。第8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修订前后的标题和内容分布的变化情况参见下表

原标题原条数现标题现条数我在成长9我的健康成长8(中2;高1;中/高5)我与家庭6我的家庭生活5(中3;高1;中/高1)我与学校8我们的学校生活7(中5;高1;中/高1)我的家乡(社区)11我们的社区生活11(中6;高1;中/高4)我是中国人)14我们的国家13(中0;高7;中/高6走近世界8我们共同的世界8(中0;高6;中/高2)第8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我的健康成长

这个主题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设计的。主要涉及对己、对人和对事三方面。其中包括的要点有:“对己”的内容——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自信、自尊、自爱,自省,有荣辱感,知道生命的可贵,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积极健康地生活。“对人”的内容——知道他人的长处,诚实守信,感恩,欣赏、宽容、尊重他人。“对事”的内容——能面对困难和问题、尝试解决,体验成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的危害,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知道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第8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我的家庭生活

本主题的内容是围绕着小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应当懂得的伦理规范和遇到的问题设计的,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亲子关系家庭责任分担家庭经济和消费家庭矛盾的处理和解决邻里关系及居住环境的维护

第8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对己”的内容——自理,承担,责任感。“对人”的内容——感恩,尊重,关心他人,和睦相处,沟通,谅解。“对事”的内容——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爱护环境。第8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我们的学校生活

本主题的内容是围绕着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展开的,可以将其归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对学校的认识。包括学校环境、设施,机构组成,人员和工作,历史与今天;二是有关学习和学校生活。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同学交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生活,学校规则等。主要涉及集体生活中的尊重、责任、平等、参与、规则、民主等。三是技能方面的内容。初步的地图技能:辨别方向、认识图例、识图、画图等。第8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学校生活围绕对己、对人和参与集体生活三方面展开,要点包括:“对己”的内容——珍惜时间,独立学习,诚实学习。“对人”的内容——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尊重人的劳动,诚心、平等待人。“参与集体生活”的内容——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责任,遵守规则和纪律。第8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我们的社区生活

这个主题的内容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为目的设计的。课标将“社区”作为一个上位概念来使用,并从多个方面架构了社区的学习内容。包括:空间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历史的发展变化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各行业劳动者和生活的关系商业服务与消费公共交通和公共秩序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民风民俗与文化特殊群体的利益需求与保护第8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本部分围绕对己、对人和参与社区生活三方面展开,要点包括:“对己”的内容——讲文明,有教养,守道德,自我保护。“对人”的内容——尊重人,平等待人,关心、同情弱势群体。“参与社区生活”的内容——认识/保护环境,了解职业/行业劳动,知晓本地社会文化,懂得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参与公益活动。第9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我们的国家

本主题的内容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国家,形成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目的设计的。主题的名称原为“我是中国人”,考虑到各主题标题表述方式的一致性,将其调整为“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的基本常识,包括:国土、疆域,行政区划;地区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民族、文化;古、近、现代历史;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国防、法律第9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我们共同的世界

这个主题的内容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世界,形成国际理解能力和全球意识为目的设计的。主题的名称原为“走近世界”,考虑到各主题标题表述方式的一致性以及作为“世界公民”的视角转换之需求,将其调整为“我们共同的世界”。第9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本主题内容涵盖了有关世界的基本常识,包括:世界地理环境和区域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传统人类文化遗产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组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第9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实施建议更具有操作性

新课标共提出了五条实施建议

1.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长期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综合活动实现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与方法目标,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短期目标):应简洁、清晰、具体,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根据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诚实守信,友爱宽容。不宜作为一节课的目标。

第9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课程目标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当达到的水平或程度。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把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连接在一起。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然处在不同层面,但可以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第9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区别

一是课程目标更为宏观,抽象。它预定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学业水准。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准则,是更为上位的东西。教学目标则微观、具体。它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二是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机构、教材编写者、任课教师和学生,而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三是课程目标是刚性的,具有对课程的导向作用,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改变。而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第9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师运用教学目标时应关注的问题

其一,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教学目标不是死的,不是一经预设就不能改变,而是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表现,特别是根据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可以随时调整的其三,一节课是否有成效,应当由教学目标来检验。第9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制定目标不清晰,目标过大、过空。对学生缺乏明确的分析,教学目标定位脱离学生实际。教师目标意识欠缺,教学过程中目标游离。目标达成取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的接纳、吸纳和消化程度。第9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景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经验与认识,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学生与有不同经验的同伴、教师、其他人交流、讨论和对话第9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第二,教学内容要真实可信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应当是现实的、真实的、具体的和切实的,它既不能是虚构的,也不能是超现实、理想的或抽象的,或是只有正面而没有负面的。第10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遇见了一个难题,大家愿不愿意帮蔡老师解决一下?今天早上我得知了一个消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马上就要结婚了。可是,她现在住在上海,我这工作又挺忙的,抽不出身来去亲自向她表示祝贺。你们帮我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我的心意带到?(学生各抒己见)师:老师真要感谢大家,你们替我想了这么多好的办法,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其实啊,刚才我们谈论到的打电话、寄信件、发邮件等方式都能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通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板书课题)第10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两种形式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

1是学生个体能独立完成的任务。

2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与伙伴的合作学习与探究

1强调发挥群体智慧,共同参与。

2关注实际效果,避免走过场。第10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对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义的理解从学生个体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加工的对象。作为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感受。要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学生发展看,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看,培养有主见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形成创新人格和创新型人才的前提。第10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方法与步骤。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对他人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和回应他人质疑。

第10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具体做法

(1)“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0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例:《秦汉一统》

让学生四人组成一个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秦统一带来的好处。然后,从统一文字入手,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学生们对统一的认识。步骤一:放录音。用不同的方言说同一句话。效果是,为什么同是“中国话”,怎样大家都听不懂呢?步骤二:谈体会,如果大家都只采用方言说话,而没有统一的文字会怎样?步骤三:每个小组都“创造”自己的符号文字,让别的组的同学猜它的意思,情景是个什么样子?步骤四:以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学习主见。

第10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教学中不需教师要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都讲一遍,同学们对统一文字的理解很深刻。所有的同学都认识到,不统一文字就维持不了统一。个别同学,还能够从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等多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10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教师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第10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5:孔子“仁”的学说教学叙事

师:“仁”这个字就像两个人(在黑板上演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两个人相处,还可以是更大的人与人相处。总之,不是一个人,是人与人,这之间有关心、爱护,也包括不理解、甚至冲突。但是“仁”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要互信、要相爱。这样,社会就和谐进步。师出示课本给出的格言,引导学生进行解释。生1:我不同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那要看和什么人在一起。生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我也不太赞成。这个朋友是“好人”当然高兴,要是不值得我喜欢的人,就谈不上高兴了。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很多人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捐献给灾区,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吗?生4:“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不对,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学习好完全可以有更多选择。生5:“见贤思齐焉,见不见而内省焉”这种思想境界不够高,看到不如自己或不好的人和事,不能只是简单地反省自己,而应该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这才是现代的做人态度。

(学生的看法并不是他们否定古人的看法,而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做了新的解释,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第10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4.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本课程学习不限于课堂和学校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紧密结合。不能因为没有考察的条件和资源,把教学局限于课堂传授;避免制作高成本的课件和教具;避免华而不实的社会调查。教师要做有心人,养成读报、收听收看新闻和通过网络搜集信息的习惯,用剪报、摄影的方式积累素材。培养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第11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5.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类型互动性活动:交流、讨论、辩论、……实践性活动:参观、调查、访问、践行、体验……模拟类活动: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操作类活动:小制作、画画、图表及撰写报告……查阅类活动:阅读、查找、搜集资料、多媒体……

第11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学活动的适宜和有效性适宜: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条件选择活动方式。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现实基础相适宜,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和现有能力。与本地的实际条件相适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吻合第11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有效:强调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华而不实。活动有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达到实际效果活动有效率: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好的效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效用,避免多而滥。活动有魅力:学生喜闻乐见,活动过程中有较高的参与度(吸引力、长久的感染力和参与面)第11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重点注意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

(1)体验学习体验是让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观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儿童不是生活在概念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感知世界。体验学习区别于接受性学习,是让儿童在课堂上产生美好体验和感悟,是一种“悟道”的学习。

第11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具体做法

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地进行体验。可借助音乐、图像、语言、活动等,让学生处于身心最活跃的状态中。引导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情感知、以言表之”第11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步骤。必须给学生留够思维和行动的足够空间,不能将过程和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探究学习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第11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

“8.15”日本投降日前,东京某区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做了一次集体性的“自由研究”。研究的题目是:“日本战败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分头拜访当地70岁以上的老人,在孩子们采访了近百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并将采访结果汇总时,孩子们发现,在所有接受采访的老人中,除了3位老人回答说“战败是件坏事,因为失败是件很丢面子的事。”其他所有接受采访的老人都回答说:战败是件好事。

为什么战败了居然是件好事呢?孩子们从老人们那儿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战败了,日本才终于成为了一个民主的国家,才有了现在的经济强国日本;也因为战败,日本人才终于明白和平最重要。第11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3)问题解决学习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第11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案例

问题:一处作为市政府形象形象工程的公共绿地总是遭行人踩踏。调查:引导学生调查绿地被踩踏的实际情况,如:每天有多少人从绿地上走,是什么样的一些人走,朝什么方向走等等。通过观察采访,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发现绿地建设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妨碍了很多人的通行。写提案:思考改进的方法,写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改进方案,找有关部门沟通,使公共设施更加科学并富有人性。第11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解决问题学习作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没有某种固定的体系、顺序,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

第12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4)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

小组组合方式(以4~6人为佳)座位相近或住家相邻的学生组成小组兴趣相同或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不同特长、性格、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学生混编为一组。

教师的职责:应关注学困生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同时指导其他学生接纳和帮助这些同学。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平等讨论,并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交流和汇报,使小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平等民主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的过程。”

第12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小组学习学生需要具备的两种技能

第一,小组成员应具备执行其任务的相应能力(采访技能、阅读技能、处理信息技能……)小组的最终的学习成果是小组合作的结晶,每个成员都应该能够独立承担一部分责任,并对整个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学生与小组合作有关的社会性技能。诸如如何推选小组长,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如何调控和协调和采用多种合作方式等。第12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小组学习能力的培养

成功的小组学习不是立刻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些技能的培养。步骤一:老师给每个学生半分钟时间,在教室里找到一个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同学。步骤二:给两分钟时间,了解朋友的3件事,(1)同伴的姓名,(2)同伴的生日,(3)如果得到100元钱,必须在周六花完,问他会怎么做?步骤三:和同伴与另外一组同伴在一起,组成四人小组,每个人告诉其他三个成员,关于自己同伴的事,(1)同伴的姓名,(2)同伴的生日,(3)如果同伴得到100元钱,必须在周六花完,他会怎么做?步骤四:四人小组和另外四人小组在一起,在八人小组里做四人小组同样的事。每个人要努力记住每个成员的信息。步骤五:八人小组与另外八人小组在一起,组成十六人小组,按同样的程序进行活动。步骤六:三十二个人组成一个大圆圈,用同样的程序进行活动。步骤七:看有谁能提供所有人的3条信息(看谁是今天的记忆冠军)。步骤八:教师提问全班,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在倾听他人讲话时,你学到了什么?在其它情况下,我们可以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东西。第123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种受欢迎的方法课堂辩论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景法合作学习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小组学习第124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课堂辩论法

不同于辩论比赛,小组内学生要为问题两方面做准备,小组成员要在辩论中积极参与。一般是7人小组,3个学生持正方立场,3个学生持反方立场,一个学生起评论家作用。小组内学生每人陈述2分钟,正反方轮流向对方提问,每组3分钟。评论员向正反方提出探索性问题。全班同学投票确定获胜者教师对辩论进行评价,尽可能是肯定性评价。第125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发展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认同其他人的观点,掌握学习内容。程序是:

1.扮演

2.评价

3.再次扮演

4.讨论和总结

第126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模拟情景法

模拟是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世界非常相似的情形中。它是一种更复杂的角色扮演活动。如: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第127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共同学习的方法,其特征是积极依赖,面对面互动、个体责任以及恰当的人际和小组技能。切块拼接法:每个小组完成大的学习任务中的一部分。当一个主题可以有几个部分进行学习和研究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第128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共学式:每个组由兴趣、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任务,进行分工。小组内的角色有:小组管理者、记录员、研究者、解说者、编辑和材料组织者。只有每个人做好了,才能确保整个小组得到好的评价。第129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注意的问题做好学情分析,关注个性差异。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整合多种活动形式,注重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有相对的灵活性、开放性。重视活动环节的连续性和活动的延续性。第130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关于评价的建议

评价内容: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1.教师评价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时增加了“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考察其是否能够落实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并有所进步”第131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言后的评价像及时雨,可以给学生及时的引导和激励。第132页,共1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案例:《秦始皇陵与兵马俑》

片段一:师:同学们,如今国际友人称“秦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们认为恰当吗?能不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呢?生1:我认为秦兵俑可以称之为奇迹,因为它场面大。师:说得很好!生2:我认为秦兵马俩称得上奇迹,不仅因为它场面大,而且占地面积大。师,,很好。生3:兵马俑形体大,每个兵马俑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似。师:说得真棒,大家表扬他(全班同学鼓掌)。生4:兵马俑数量这么多,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兵马俑、战车等8000多件,可称之为奇迹。师:说得不错,你真了不起!生:‘每个兵马俑都刻画得非常精致,栩栩如生。师:你从兵马俩的神态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