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三宝_第1页
中国奥运三宝_第2页
中国奥运三宝_第3页
中国奥运三宝_第4页
中国奥运三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奥运三宝奥运三宝中国奥运三宝,分别是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1936年的奥运药箱和1948年的中国奥运锦旗。三件传世国宝见证了整个中国奥运的近代史,是无价之宝。统称为3宝。一、内容介绍中国奥运三宝是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1936年的奥运药箱和1948年的中国奥运锦旗。中国奥运三宝见证了整个中国奥运的近代史,奥运三宝串起了中国奥运史的整个脉络,如果没有这奥运三宝,那中国在1949年前所参加的3次奥运会将失去了实物见证。中国奥运三宝目前被“中国奥运收藏第一人”赵晓凯收藏。二、奥运药箱1936年的奥运药箱是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唯一物证,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的奥运会,当时中国派出了60多人的代表团,但没有拿到任何奖牌,1936年的奥运药箱是目前仅存的中国代表团用品。2007年6月,第13届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在京举行,国际奥委会特地为这个药箱开设一个特展厅。药箱收藏者赵晓凯得以和萨马兰奇第一次会面,萨马兰奇特地为药箱题词:致以奥林匹克的祝贺。后来,国际奥委会两次提出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要收藏这个药箱,但这个药箱是中国的国宝,被收藏者赵晓凯拒绝了。舒鸿其人舒鸿1919年留学美国,进春田大学读书。这所大学是篮球的摇篮,篮球发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并亲自带领校篮球队。舒鸿在上海读中学时就喜欢篮球,进了春田大学后,很快就被吸收进校篮球队。后来,他进入克拉克大学,获得医疗卫生硕士学位后回国。在国内的比赛中,他常常又当裁判又当医生。这个药箱是他使用了好几年的私人物品,由上海当地商人制造,是地道的国货。三、奥运锦旗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获赠锦旗,上面有“中国出席世运篮球赛”的字样,而“世运”正是当时对奥运会的称呼。经考证,这是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赴新加坡等地义演筹集路费时,途经福建,当地组织赠送的锦旗。年代久远的锦旗上“为灾”两个字已经剥落了,但还是能看出“为祖国争光,(为灾)黎请命”的句子。这面锦旗是中国人曲折奥运路的一个见证。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由52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经费严重不足,每位运动员只发给上衣一件,领带一条。不要说生活费,就连飞机票也不能全部解决。为筹集路费,足球队和篮球队提前两个月,双双采取先赴南洋表演比赛的办法,靠门票收入解决路费。1948年6月18日,福州遭逢百年来最大的水灾,灾黎遍野。中国世运篮球队(即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当时称“世运会”)经过新加坡,被邀请与新加坡联队进行义赛,共筹得赈灾款6万余元,送回福州灾区直接发放,同时运回上万件寒衣发给难民。这面锦旗就是福州会馆为感谢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参加义赛,制作并赠送给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的。四、刘长春手稿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翔实记录了1932年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前后后,为中国奥运史提供了大量重要史料。刘长春是中国现代体育史上的传奇人物,出生于大连,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专科。曾两度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保持100米10秒7的全国纪录长达25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1983年病逝,享年74岁。这沓手稿字迹清晰,文字工整,手稿第一页是1979年12月4日刘长春写给时任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的信。手稿的第二和第三页是“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照片说明”。从第四页开始是手稿正文,标题为“中国首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始末”。正文共44页,详细披露了刘长春参赛的坎坷经历。不过遗憾的是,手稿中关于比赛的内容已缺失。据手稿记载,当时国际奥委会给中华体育协会发了邀请函,刘长春决定自己参加奥运会,费用是由张学良赞助的。刘长春利用别的乘客吃茶点的时间跑步、做操。船上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位中国人外,全是“洋人”,他们盛气凌人,经常投以鄙夷的目光,而他和教练则以冷眼相还。后来这份手稿得以出版,但在20个世纪70年代发行特别少,并且那个时候人们对奥运的关注热情不像现在这样高。手稿还描述了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途经日本时的巧妙周旋。据记载,他们乘坐的“威尔逊总统号”在某天下午六时到达日本神户,很快就有日本记者上船询问刘长春参加何种运动项目,过去成绩如何。“最后又发怪问,我二人代表中国乎?抑代表‘满洲国’乎?”,刘长春当即严重声明,他们代表的是大中华民国,对方有些不悦地离去。事后刘长春关照服务生,无论何人来问,都要回答说他和教练上岸游览去了。之后又接连有诸如日本体育会致电给“满洲国”参加世界运动会代表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刘长春在手稿中写道,“日本人处处用他手段,令人防不胜防,照预定方针,明日船到横滨,仍照神户办法不上岸,不见新闻记者”。辗转历史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这份记载了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始末的珍贵历史资料,在20个世纪70年代,曾险些被人当成垃圾扔掉,幸亏被中国著名收藏家和体育工作者谷丙夫慧眼识得。谷丙夫先生曾任职于国家体育总局,他在清理档案时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