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油粕年报:吐故纳新砥砺前行_第1页
2018年油粕年报:吐故纳新砥砺前行_第2页
2018年油粕年报:吐故纳新砥砺前行_第3页
2018年油粕年报:吐故纳新砥砺前行_第4页
2018年油粕年报:吐故纳新砥砺前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油粕年报:吐故纳新,砥砺前行徽商期货伍正兴摘要:本文首先系统地剖析了2016/2017年度CBOT大豆走势以及DCE豆粕走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过去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其次,从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探析2018年美豆种植成本及相关品种种植效益对比,从源头上测算面积及产量供应;第三,对美豆与连粕的相关性做了定量分析,发现二者显著相关,且考虑到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故而阐述了美豆市场供求关系;第四,对国内豆粕市场供需关系进行了深度挖掘;第五,基于上述分析,进行全面总结并给出了相关投资建议。一、行情述评1、2016/2017年度CBOT大豆走势回顾2016/2017年度之中,美豆期价经历了上一年度的反弹结束后的颓势期,在美豆丰产和全球经济走势前景不乐观的压力下,价格一度下行至900.2美分/蒲,单边下跌时间持续5个月之久。之后在6月底由于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持续干旱的条件下,为市场提供了难得强劲的炒作题材,美豆期价在短短不足两个月出现了一波过山车似行情。整一作物种植年度走势,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图1CBOT大豆主力价格走势数据来源:wind第一阶段:2016年10月初至17年1月中旬的震荡上扬阶段自2016年10月伊始,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意外中性偏多,亩产并未出现上调而是下调0.4蒲至49。5蒲。由于此前受美豆丰产悲观情绪笼罩,故报告的利多无疑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美豆期价强势反弹一直延续到10月底。由于基本面突破动力不足,加之美元处于加息周期走势强劲,技术面也存回调压力,因此美豆回调至975.2美分/蒲的阶段性低位。而后南美巴西天气炒作逐步展开,加之美国政府宣布2017年使用生物燃料油,、和市场对美豆丰产利空消化殆尽,由此对美豆带来叠加利多动能,短期回调后又开始展开反弹,美豆期价逐步反弹一路至1月中旬年末高点1080美分/蒲。由于基本面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善,本轮反弹至10月开始延续的季度大反弹结束,市场情绪依旧较为低迷。第二阶段:1月中旬至6月底的单边下跌阶段1月中旬后,一方面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销售数据涨跌互现,但出现一定程度的出口压力,此外南美巴西大豆作物生长环境良好;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经历了将近一年的牛市,也出现了首次大规模的回调,商品市场热情明显有所转淡,资金面也趋于紧张.基本面也奠定了新作利空的基调,同时期南美大豆主产区出现历史上难得的好环境,令巴西大豆产量达创历史记录的1.01亿吨,进一步拖累美豆下行,最终在6月底触及年内地点900.2美分/蒲后探底回升。第三阶段:6月底到8月中旬的过山车行情阶段本阶段美豆期价振幅剧烈,短期波动很大。首先在此前几个月中,美豆期价连番大幅下挫,在6月底触及年内低点900.2美分/蒲冰点价后探底回升,基本面南美大豆的丰产利空已基本出尽,技术方面触及年内低点接近种植成本价几乎跌无可跌;所以在6月底7月初美豆生长的关键期间,美国天气干燥的因素的影响被迅速放大,市场最终迎来短暂的炒作良机,在短短11个交易日美豆期价从900。2一举冲到年内高点1047美分/蒲,涨幅高达16。3%。由于基本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美国天气状况逐步改善后,期价见顶后迅速回落,在8月中旬后震荡盘整稳住,而后以震荡为主基调。2、2016/2017年度连粕走势回顾回顾2016/17年度连粕主力走势,无论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的震荡走势,还是2017年2月伊始的震荡下行阶段,又或是2017年6月的低位反弹以及7月过后的震荡下跌走势,均与美豆走势十分贴近。主要是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高达87%,CBOT大豆价格直接和我国进口大豆成本相关,我国连粕价格与美豆具有高度一致性.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方面,整体和连粕走势大致保持一致。现货价格在2016年12月中下旬开始急跌,主要由于港口和油厂大豆供应充足,油厂继续满负荷开机生产,豆粕库存逐渐回升。同时年前生猪陆续出栏,饲料企业春节备货基本结束,下游需求有所转弱。2017年5月现货价格再次大幅下跌,主要因外盘价格大跌,对豆粕市场形成压力,除此之外,油厂大豆压榨保持高位,而需求增长有限,加上下游观望为主,导致在国内豆粕库存连续攀升。豆粕价格也加速下跌,并且多地油厂出现胀库现象,山东等市场甚至出现了负基差的状况。负基差现象一直延续到8月初.豆粕成交方面,2016/2017年度前半年成交要好于后半年。前半年成交较好主要受11月成交放量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从10月以来市场现货紧张,下游企业为提前锁定货源,远月基差采购积极,11月份采购更为活跃,当月油厂豆粕成交达到惊人的558万吨,创下纪录高位,其中远月基差成交达到210万吨;其二,在美豆出口表现强劲的带动下,CBOT大豆很快企稳回升,刺激下游需求,成交急速放量;其三,由于春节在1月底,考虑运输上的“限超限载",下游企业的备货提前。另外,从基差成交占比来看,2016/17年的基差成交占比增至46%,大幅高于去年的34%,豆粕市场运用基差趋于普遍。ﻬ图2豆粕基差数据二、2018年美豆种植成本及相关品种种植效益对比分析1、美豆与连粕走势关联性分析我们知道,美豆与国内豆粕、菜粕的联动性是显著的,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高达87%。从定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内的豆粕主要是依靠进口大豆压榨而来;从定量的角度来看,根据对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上市以来的连续收盘价与CBOT大豆连续收盘价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商所豆粕主连与美豆主连价格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04517,这表明美豆价格走势与大商所豆粕走势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如下图3所示:豆粕美豆豆粕1美豆0。9045171从豆粕上市至今,豆粕主连与美豆主连回归分析如下:SUMMARYOUTPUT回归统计MultipleR0。904517RSquare0。818151AdjustedRSquare0.818107标准误差298.5167观测值4090方差分析dfSSMSFSignificanceF回归分析11.64E+091.64E+0918392.230残差40883。64E+0889112.21总计40892E+09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StatP—valueLower95%Upper95%下限95。0%上限95.0%Intercept1032.98913.8788374。4291201005。7791060.1991005.7791060.199XVariable11。8955010.013977135。61801.8680991.9229031.8680991.922903“RSquare”=0.818151,“AdjustedRSquare"=0.818107,拟合优度较高以CBOT大豆主连收盘价为自变量,以大商所豆粕主连收盘价为因变量,对这两者做回归分析发现,其回归方程:Y=1。895501X+1032.989,Y代表豆粕主连,X代表美豆主连。这两者之间的拟合系数R2=0.818151,调整后的拟合系数=0.818107,表明这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高.此外,常数项和系数的p值=0,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该回归方程中常数项和系数高度显著,从而整个回归方程也是高度显著的。这一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阐明美豆主连价格与豆粕主连价格的变动关系。所以,在分析大连豆粕、郑州菜粕等品种的未来价格走势时,对美豆进行相关的研究是必要的。2、美豆种植成本ﻬ图5美豆近年的种植成本数据数据来源:USDA图5是美国大豆2011年至2018年的大豆成本变化表,2018年的种植成本是2017年5月份美国农业部根据2016年的实际成本评估而来的。2018年美国大豆种植成本预估在453.9美元/英亩。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2014年的美豆种植成本是比较高的,为477美元/英亩,具体统计数据及图表如图6、图7所示。数据来源:USDA数据来源:USDA,其中2018年为预估数据3、美豆、玉米、小麦种植效益对比分析美豆、玉米、小麦种植效益数据是来源于2017年5月份美国农业部进行的2018年各品种种植成本的评估,单产采用美国农业部11月份报告中单产评估,期货价格是2017年12月7日当日的CBOT价格进行的评估所得。数据来源:USDA通过上述数据对比分析,大豆的种植效益在83美分/蒲式耳,玉米为-19蒲式耳/英亩,小麦为—237蒲式耳/英亩。现在看大豆的种植效益还是最好的,如果从种植效益这个角度来分析,明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至少会保持现在的种植面积9020万英亩,前一年是8340万英亩,去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就大幅增加680万英亩的超高增幅水平。而目前美豆如此高的种植效益,因此美豆2018的面积稳中有长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纵观美豆的种植面积数据,通常在大幅增加面积的随后几年,通常保持相对的稳定,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美豆历年种植面积走势规律所反映出的,也就是说不用过分担心种植面积的增加对美豆未来价格走势形成大的冲击。图10各大豆主产国种植面积走势数据来源:wind,徽商期货研究所4、从国际大豆季节性规律挖掘连粕核心市场变量豆粕是大豆压榨而来的,全球大豆主产国分别为美国、巴西以及阿根廷,因此分析大豆的季节性因素对豆粕而言是很有意义的.下图11是一年中大豆生产的不同周期,要定性2018年国内豆粕走势就要从国际大豆价格走势的定调开始。国际大豆价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基本的影响因素是基本面定调,技术分析决定进场时机。所以在分析大豆走势时,不可依赖某一种方法,所以总结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关注的核心市场变量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图11大豆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数据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通常而言,不同时间段市场关注的焦点因素或者说存在炒作主题的因素如下:2-3月,巴西豆收获,大豆产量前景定性,收割进度是否顺利,美豆讨论2018/19年度大豆种植前景;4月份,阿根廷大豆收割、天气、产量等,南美大豆减产的预期能否实现;5月份,美豆种植、天气、面积、趋势单产评估等;6月份,美豆种植完成,6月底的种植确认报告及季度库存报告;这期间汇率变化,带给美豆与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体现、罢工、天气等;7—9月份是美豆生长期,大豆优良率、天气、产量预期、机构考察报告等;10-11月份,美新豆上市,产量进一步确认;12-1月份为美豆主销售期,出口销售报告,南美大豆播种期。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季节性规律,对于我们在相应的时期分析大豆、豆粕乃至菜粕等品种的价格走势是很有裨益的。美豆炒作因素每年大体相同,但行情走势却年年不同.我们对于2018年美豆价格走势的预测是上涨概率大于下跌,大体的策略思路是逢回落买入,国内豆粕亦是如此。三、美豆市场供求关系分析1、供应整体依旧呈现增长趋势现阶段市场最关心的非美豆新作产量莫属,而种植面积是奠定2016/2017年度美豆产量的第一块基石,回头来看2017年3月,USDA将种植面积上调至8340万英亩,较去年实际面积8270万英亩仅仅上调约70万英亩,本次面积上调幅度略小主要源于当时市场依据正常的作物轮作以及当时玉米相对于大豆价格上涨,在2月份,大豆玉米期约的价格比回落至2。57,低于此前12月的高点2.7,故市场预期对种植面积的上调幅度略小。然而在6月份的USDA报告中,却将种植面积大幅调高至8950万英亩,较3月预期增加610万英亩,为有史以来大豆种植面积的最高水平。时间进入到2017年9月,2016/2017年度的作物周期基本完结,加之种植面积基本确定,市场上主要的目光转移到新作的单产数据上来。根据历次USDA报告中的单产数据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去年的美豆生长状况环境极佳,降水丰沛,因此单产最高达到创历史记录52。5.所以在今年4月份之前的市场心态整体相对乐观维持在52.1,而后到了夏季期间,经过了夏季干燥天气的影响,对大豆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加之上一年度的作物生长环境可谓绝佳,所以不急预期调低至48.最后在今年收割期间美豆单产定格至49。5左右,虽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也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对大豆的供应造成一个较为宽松的局面。数据来源:USDA2、美豆出口数据强劲,大豆需求向好对于美豆而言,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其中国内消费主要集中表现在压榨上。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压榨占国内消费比值一直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自2006/2007年度以来,消费需求比都是保持在90%以上。就算是在今年美豆创纪录丰产事情,消费比较上一年度有所回落但依旧在93.5%,不可谓不好的水平线上。图13美国大豆压榨量及国内消费需求数据来源:wind而出口方面,下半年南美的出库数量将逐步减少,而北美的出口需求将迎来高峰.但是由于今年南美巴西产量创历史纪录,在下半年仍存一定数量的大豆待出口,从而对美豆构成了潜在的竞争。美豆今年从五月份出口数量就出现明显的增加,收益于美元从4月到9月的持续走弱,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出口。主要明显的两次增加量高潮分别是4月到5月的55。11到58.51百万吨和7月到8月的58.51到60.56百万吨;增幅分别为6%和3.5%。ﻬ图14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船量数据来源:wind尽管在种植效率不断提高的支撑下,全球总产量日益增加,可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却从2015/16年度开始开始呈现下降走势,据美国11月农业部发布的供需报告来看,2015/16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7753万吨,2016/17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7713万吨,库存总量小幅下降0.5%。从库存消费比来看,近两年的全球大豆的库存消费比环比下降,2016/2017年度库存消费比仅为24.52%,较上一年度环比下降1.16%。这给我国豆粕市场的绝对价格带来利多影响。造成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压榨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出口需求的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年度最后1个月的库存库存消费比在将来如能继续下降的话,则对来年开局将是一个有利利多局面。图15全球大豆期末库存数据来源:wind四、国内豆粕市场供需关系分析1、国内进口预期不减,压榨行业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知道,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为3%,大豆出口关税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同比增长28.8%。2011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264万吨,累计数量同比下降3.9%。2012年累计进口量5838万吨,数量同比增加11.2%,金额同比增加17.6%。2013年全年累计进口6338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加8.6%,累计金额同比增加8.6%。2014年累计进口大豆7140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加12.7%,金额同比增加5.0%。2015年累计进口大豆8169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长14.4%,金额同比下降12.8%。2016年累计进口大豆839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累计数量同比增加2。7%,累计美元金额同比下降2.3%。2017年1月进口大豆766万吨,2月进口大豆554万吨,3月进口大豆633万吨,4月进口大豆802万吨,5月进口大豆959万吨,6月进口大豆769万吨,7月进口大豆1008万吨,8月进口大豆845万吨,9月进口大豆810万吨,10月进口大豆586万吨,11月进口大豆868万吨,1—11月累计进口8599万吨,数量同比增长14。8%.另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中国累计进口大豆9258万吨,年增幅11。2%。美国农业部11月9日公布的11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7/18年度大豆进口预估为9700万吨。图16我国进口大豆年度数据走势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备注:2018年为预测数据据海关总署显示,9月份和10月份的中国大豆进口量合计1396万吨,比去年同期高12。58%,占2017/2018年度预计量的14.4%,进口力度大于去年同期的13。4%。因此,我们对新年度国内市场进口大豆量符合预期水平怀有一定信心.2015/16年度全国主要油厂压榨总量约8065。94万吨,全国平均开机率约约为61。87%,回看已是历史高值,但截止9月1日,在来港支持下,2016/17年度主要油厂压榨总量已达8589。13万吨,高于上年度整年压榨总量,同比增幅6。49%,而2016/17年度中国进口大豆为9258万吨。整体而言,2017/18年度国内大豆供应宽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的供需报告中将中国2017/18年大豆压榨总量上调700万吨至9400万吨的历史新高,如要完成这一预期,我国油脂压榨企业2017/2018年度需将平均开机率上调至67%以上,这对油脂压榨企业来说将是一大挑战。2、生猪产能落地,豆粕需求预增2016/17年度,我国蛋白粕生产量预计为867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31万吨;进口量预计为10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3万吨。该年度蛋白粕饲用消费量预计为828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72万吨,增幅为4.7%;出口量预计为218万吨,较上年增加5万吨;年度蛋白粕结余量预计为10万吨。2017年度国产菜粕以及进口DDGS的供应量总体下降,菜粕和DDGS之间的价差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从猪周期来看,第四季度至明年的养殖需求值得期待,母猪存栏量偏低但生产效率随规模化养殖增加而提高,禽类市场养殖利润将有所恢复,需求相比去年或将持平或略降.但从全年来看,我国蛋白饲料需求料维持4-5%增长,豆粕则能维持7%-8%左右增长.且过去数年豆粕供应增长持续增加,规模养殖扩张,和某些阶段的高养殖利润,2018年我国饲料中豆粕的添加比例增幅或难以持续较大,但也不会出现明显下调,而养殖行业经过2017年环保压力调整,有望在2018年筑底并缓慢增长,豆粕需求或好于2017年。图17国内豆粕消费及总消费量走势数据来源:wind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份菜籽累计进口量为36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96万吨增加24%.另外,由于进口菜粕具有价格优势,今年以来菜粕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根据市场最新统计显示,预计10-12月菜籽进口量在107万吨,预计今年全年菜籽进口量为470万吨左右。今年澳大利亚菜籽减产或将增加我国菜籽进口的竞争压力,但加拿大菜籽的增产保障了我国菜籽进口的来源,国产菜籽产量预计稳中有增,但增幅比较有限.总体来看,2018年菜粕供需或将处于偏紧平衡状态。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份DDGS累计进口量为37.54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69.84万吨大幅缩减86.2%。主要是受到今年受双反政策的影响,我国DDGS进口量偏低,港口库存也长期维持低位,而国内DDGS产能即使全开,也无法弥补进口的缺口。数据来源:wind国内豆粕价格同其他蛋白原料相比,使用价值优势明显,在饲料配方中一直保持较高添加水平。由于两粕均是基差定价原因,资金买涨导致菜粕单位蛋白比豆粕贵3-5块,中小型饲料厂下调菜粕添加比例。以淡水鱼料看,去年5月份菜粕添加比例为12%,今年跌至7-8%,菜粕需求受到抑制.高额的“双反”惩罚性关税和高企的出口报价,导致我国进口DDGS成本与国内现货大幅倒挂,中国买家兴趣寥寥。进口DDGS价格较国产并无价格优势,DDGS进口仍维持低位。同时因国家玉米去库存政策影响,国内酒精厂开工率提升,国产DDGS供应充足,但依然在饲料里面占比较小。图19豆粕、DDGS及菜粕现货价格走势数据来源:wind2017年二季度猪肉消费疲弱,生猪价格持续下滑,生猪养殖利润明显缩减,2017年5月底外购仔猪养殖利润由盈转亏,6月23日当周养殖利润为181元/头,较年初的648元/头暴跌467元/头.养殖利润下滑,加上环保政策施压,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受到阻碍,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经历2017年2-4月份的暂时止跌维稳后,5月份再度下滑至3604万头,环比下滑0.8%,同比下降4。1%,继续刷新历史最低,生猪行业恢复缓慢,5月生猪存栏为35556头,依旧是历史同期最低水平。我国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运输,短期市场供应相对偏紧,7—8月份生猪价格小幅回升,再加上养殖户需为春节前出栏做准备,7-8月份生猪存栏小幅回升,令下半年生猪饲料需求较二季度有所回温。图2022省市生猪价格及猪粮比走势数据来源:wind鸡蛋价格的下跌从2014年9月开始,养殖业饱受H7N9禽流感困扰,再加上环保施压,导致家庭及工业需求下滑,需要去产能来匹配下滑的需求,但当时的高养殖利润下,再度有起色的供应及低迷的需求综合作用下,将价格拉回到历年上行趋势线以下。而2015年玉米、豆粕等原料去库存全面展开,原料市场的市场崩盘,导致养殖利润再度被动回升,鸡蛋存栏再度跟随被动回升,再加上近年禽流感疫情不断,国家暂停不少活禽市场,影响高龄蛋鸡淘汰,蛋鸡产能没有很迅速的有效降下来,呈现反复去化的过程,价格随之被动下跌。2017年上半年一直缓速下跌,8月之后有所回升.2017年5月全国蛋鸡总存栏量为15。81亿只,同比减少4。51%.去年11月迄今,我国蛋鸡存栏量呈现下滑趋势,同比数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