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德国史学的发展从保守派到批判社会史学派引言梅尼克和里特尔之所以因其所持的历史主义立场被称作保守派,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们所持的历史主义的立场,削弱了对1933-1945年纳粹政权的批判力度。他们对纳粹政权虽然同样持批评态度,但同时又把这段历史与德国的传统孤立起来或分离开来,过分强调其特殊性,在自由民主派的思想家看来,他们无疑在历史反思方面不够彻底。可以质问他们的是:既然梅尼克和里特尔更多把纳粹的上台归结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归结为启蒙理性和法国大革命,归结为历史进化论,那么为什么纳粹的暴行没有出现在法国、英国或美国?而德国却成了重灾区呢?由此可见,纯粹以历史的偶然来解释纳粹的历史具有片面性。梅尼克和里特尔更多是在思想文化领域为纳粹的兴起寻找根源,他们的历史“中断论”也受到不少的批判,特别是来自“激进派”和自由派的批判。菲舍尔是汉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代表着更为激进的历史理念,他主张“同过去的全面决裂”。1961年,他出版了《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该书一面世就引发激烈争论,书评、论文和相关著作相继问世。“菲舍尔大辩论”标志着德国史学的转折点。菲舍尔所使用的方法并没有太多新意。他与传统历史学家一样,从档案文献入手,在此过程中,他着力对1914年9月9日有关贝特曼-霍尔维格首次制定德国战争目标的备忘录进行研究。保守主义历史学家曾有意忽略这份关键文献。菲舍尔提出的几点主张引发了争议:第一,在保守派历史学家看来,德国无发动战争的罪责,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根本没有改变欧洲边界和称霸世界的计划。但菲舍尔认为,德国是毫无疑问有意识地利用了1914年7月萨拉热窝事件,挑起对俄法两国的冲突。德国当局对战争的爆发当负有全面的责任。第二,在保守派历史学家看来,德国政府及其总理贝特曼-霍尔维格奉行的是温和的战争目标政策,与泛德意志主义极端派的政策截然不同。而菲舍尔则论证了从多数派社会民主党到极右派在内的德国公众舆论都一致主张在欧洲和海外实行吞并政策。第三,在保守派历史学家看来,纳粹与普鲁士传统并没有任何历史联系,而菲舍尔则推翻了纳粹是德国历史中断的观点,认为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的历史具有连续性,如德国在1914-1918年奉行的吞并政策有其历史渊源,它并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突然出现的,而是体现在战争之前,深深植根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中,同时又表明这种政策一直到1945年的德国历史中仍保持着它的有效性。1969年,菲舍尔出版了另一部重要的著作《幻想的战争》,论证了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阶级利益是威廉二世扩张政策和反动内政的主要原因,指出德国统治集团早就认为德国应当动用武力摆脱同盟者,开辟通向世界霸权的道路。在后来发表的《19、20世纪世界政治中的德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德国的历史形象》中,菲舍尔贯彻和发展了同样的思想。菲舍尔发表的一系列著作引起世界性的反响,他的观点削弱了保守派史学的基本主张,同时也说明了像梅尼克和里特尔那种在思想文化领域去寻找纳粹兴起的根源的历史主义论证模式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虽然菲舍尔在书中没有系统启用新的社会科学的方法,但他无疑指示了应该到威廉二世时代去追溯纳粹政权的根源。另一方面,菲舍尔的著作对促进新自由派史学的兴起也功不可没。随着德国社会的逐步稳定和改革进程的推进,德国大学进行了机制改革,原有历史协会作了人事调整,各种新的历史协会纷纷建立,这些都表明德国史学界自由民主的氛围在扩展,这对历史学家解释历史无疑也会发生影响。埃德曼创办的德国历史教育协会刊物《科学和教育中的历史学》和罗特菲尔德创办的慕尼黑现代史研究所刊物《现代史季刊》对于自由派思想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1957年起,席德尔开始掌管著名的《历史杂志》,自1958年起,罗特菲尔德当选德国历史协会主席。罗特菲尔德是新自由派的创始人,他的《德国的反希特勒派》和《论现代史》奠立了新自由派的基本理念。而他的学生康策、席德尔、埃德曼等人则将罗特菲尔德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借助“工业社会”等概念来给历史分期,并用来分析德国的近现代历史。他们认为,联邦德国的成立,标志着纳粹制度的消亡和“多元开放工业社会”的建立,终于克服了国家和社会的矛盾。在方法论上,新自由派主张多元论、结构史和社会史,虽然极端的观点主张完全抛弃历史主义,但不少学者仍然主张结构史与历史主义的综合。新自由派给予经济结构问题持续的关注,他们强调对工人运动史中国家和工人阶级的调和,这些无疑更有利于他们给联邦德国的政策合法性作说明。新自由派后来也出现了分化。其中大多数人主张需要重视传统的思想、精神和政治史过程,即所谓的转向“新历史主义”:在“事件史”和“结构史”的基础上复兴个别化方法和政治史。而另一派以韦勒和科卡为代表,他们主张与德国传统历史主义的方法彻底决裂,形成了所谓的批判社会史学派。其中,以希尔格鲁贝尔、希尔德布兰、尼佩代和加尔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表明,尽管在德国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史的学派开始兴盛,但传统的历史主义依然非常强大。作为同样从新自由派史学衍生出来的派别,批判社会史学派与新历史主义发生了争执。比如韦勒的著作就受到尼佩代的尖锐批评。而尼佩代所著的《德意志史》论述了自法国大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德国历史,德国历史学界常把该书与韦勒的代表作《德意志社会史》相提并论。当然,社会史的兴起也迫使新历史主义学派进行自我修正。希尔格鲁贝尔与希尔德布兰就提出了“现代政治史”的主张,以区别于传统的典型的政治史,而更加注重借鉴结构史的模式。批判社会史学派与新历史主义学派不同,他们主张对德国的政治发展进程持一种批判的态度。此外,他们更激进地主张彻底消除新自由派中残余的历史主义因子。一方面是历史主义的历史特殊论无法达到社会批判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源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提供了比历史主义大得多的阐释空间,而且这样做也更能把握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剧烈变革的脉动。1975年创办的《历史与社会》杂志,标志着该学派的形成。批判社会史学派的核心人物是韦勒。其主要著作有《俾斯麦与帝国主义》(1969年)和《作为历史社会科学的历史》等。以他为代表的批判社会史学派的基本主张有:批判自己的自由派的老师忠心于德国史学的唯心论传统,只有在不威胁历史主义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接受社会科学的方法。而社会史学派把社会史看作是结合为一定形态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现象的历史,主要课题是研究和描述社会发展过程和结构,它的基本方法论是从跨学科原则出发。批判社会史学派的特点是重视理论,给予历史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因素以空前的重视。韦勒强调,历史连续性和社会政治连续性是统一的,如果不深入研究1866-1871年到1945年的密切联系,拒绝统一和连续的德国史,就可能煽动民族主义,低估了纳粹的根源。科卡是该学派的另一重要成员。他也是著名的“比勒菲尔德学派”的中坚力量。他的主要著作有《1847-1914年西门子公司的企业管理和职员:关于德国工业化中资本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关系问题》、《战争中的阶级社会:1914-1918年的德国社会史》等。科卡对近百年时间里西门子公司白领雇员同资方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他进一步使官僚化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同档案研究结合起来。而在《战争中的阶级社会》中,科卡企图以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但脱离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思辨方面)的冲突论来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治进程。科卡的这一著作超越了菲舍尔及其弟子的研究,也胜于探讨经济利益集团的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上述两派都曾继续依赖按文本解释的传统方法去理解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主要人物的决定,而不是探讨变化本身的社会经济结构。批判的社会史学派极力强调研究社会经济过程,研究权力结构关系,抛弃传统历史主义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就德国自身的特点而言,即使像批判的社会史学派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