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_第1页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_第2页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_第3页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_第4页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数除法

单元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2、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学数学科周议题姓名:

议题内容:在评课中,寻找上课的有效方法,更新观念:

师:请把从家里带来的小闹钟放在桌上,我们上课了,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很多同学大叫:我知道,我知道,是闹钟。

师:坐好,坐好,知道了不能吵,人家还不知道呢!听好了:我有一个好帮手,滴滴答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们说,这是什么?

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们七嘴八舌,有说钟,有说钟面,有说闹钟。

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仔细观察你的小闹钟,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秒

师:(秒字刚出口,师连忙制止)停,我们一起来数数这12个数字。

师生一起从1数到12。

师:还有什么?

生:有3根针。

生:有2根针。

生:有4根针。

师:一般钟面都有3根针,谁认识?

生:时针、分针、秒针

生:(一人很着急地站起来叫道)老师,有的钟面上有4根针的。

师:是吗?你真聪明!大家说,这3根针中哪根是时针?

请各位老师写出你对本教学片断的评述。

3、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情景导入,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几个陌生的老师来我们一(2)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不要紧张,这些老师给我们带了很多好东西,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

学生齐答:想.

教师展示箱子里面的物品,并让学生一起说出物品的名字.

二、新授互动

师: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同桌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好,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分一分!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那么大家来说一说这四种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拿出你们带来的物品观察一下.每一名学生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品观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我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

小组汇报,学生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第一小组汇报: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相同的.

第二小组汇报: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

第三小组汇报: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

第四小组汇报:球是圆圆的,能滚动.

师: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生: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六个面不一样大.

(教师板书)

师:非常棒,大家一起来齐读。学生齐读。

三、猜谜游戏

教师板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看谁说得又准又快)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圆)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实践活动

出示图片:课本P71练一练

第1题: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

第2题: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

第3题:搭一撘小小建筑师

指导学生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挑选一些拿到讲台上展示,并且告诉大家里面都用了哪些图形。

五、小结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找一找生活中是这些形状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或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六、布置作业: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球

八、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我把复习旧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猜一猜从箱子中中依次拿出四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让学生来猜猜它们都是那些数学朋友,猜对了我就用课件展示它们,再人人动手、动脑,通过摸,初步感受物体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同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3、感受数学之美。在学习了新知之后,学生很兴奋,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形他们都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别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等我讲到下面的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导不够明确,使少部分学生在操作时无目地,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4、二年级数学分一分与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以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一条主线。综观整节课,赵老师始终注重强调学生学的过程,而淡化教师教的痕迹。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让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

教材内容的呈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充分运用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学习知识,感悟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

充分运用课本现有资源,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从而感悟新知,老师的作用只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顾问,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评价。

**老师的课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理解0的除法,老师舍得花时间,在学生分了好多东西以后,出示一个空盒子,并打开让每位学生目睹一下盒子里是空的这一场景,再让学生把里面的东西分一分,从而使学生形象的理解0的除法。在此之后再让学生课后去整理有关0的加、减、乘法。初步培养学生整理、归类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一分与除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除法,理解包含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因此我觉得最好将等分除和有零的除法放到下一个教时。

5、二年级数学变化的图形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通过折、画、剪等操作活动,得到所需的图案

教学准备:

PPT、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

然飞来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跟我捣乱!

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

儿的!蜻蜓更生气: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

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

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中,不仅蝴蝶蜻蜓是一家,

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二、探究新知

1、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

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2、PPT演示

淘气和笑笑也带来了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图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你想剪这样的图形吗?

剪一件小衣服,想想是怎么剪的?师演示步骤,巡回检查指导。

剪一片树叶,你是怎样剪的?

4、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拓展

1、练一练第1题,照样子做一做

2、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下面的图案(练一练第2题)

3、连一连。

4、看一看,做一做。

5、欣赏对称图案。

四、作业设计

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6、三年级数学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本单元把乘法的教学编写成四段:第70~75页着重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第76~79页着重教学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第80~83页着重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是单元复习。为了有利于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第70~75页教材的编写特点。

(1)先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扩展创造条件。

第70页例题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自己完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应该口算,思路是灵活、开放的,教材中呈现了学生热烈交流自己算法的场景。在鼓励算法多样的前提下,教材希望学生从表内乘法类推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积,想想做做第1题作了这种引导。如从23=6想到2003=600,口算250和2500都可以想25。

教材十分注意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因为这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想想做做第2题的练习容量很大,能帮助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口算的程度。第3题把整百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需要进位的)结合起来练习。第4、5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其中第4题还能让学生体会数量关系:每包纸的张数包数=一共有纸的张数。第5题复习了正方形周长的算法。第6题的解题策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口算232=64或602=30知道60个车轮不够装32辆车。这些策略与口算,学生都已经掌握,教学的作用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并积极参加交流。

(2)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72页例题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让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自己探索。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依次乘一位数后还要继续算什么?积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试一试仍然让学生独立计算,体会乘的过程中的连续进位。例题里乘得的积是三位数,试一试乘法的积仍是三位数,想想做做第1、2题里的积大多是四位数。这样,学生就比较完整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第3题让学生算一算,看看积是几位数,引导学生注意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时是三位数、有时是四位数,并初步研究原因,为估算作准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四位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位数里的几百乘一位数后,结果已经超过一千;另一种是三位数里的几百乘一位数得数不满一千,加十位上进位的数后积才是四位数。对此,教材是有控制的,习题里都只出现前一种情况,不出现后一种情况,这是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学要求作出的规定。

(3)练习七突出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练习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和笔算的综合练习。在计算方面加强估算,仍然是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安排在第6题。这是在想想做做第3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只要根据三位数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即对几百乘一位数的得数满不满一千作出判断。这里仍然不出现几百乘一位数的得数不满一千,加上十位进的数才满一千的情况。第5题通过题组渗透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在计算后发现20042的结果与2008的积是相等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列式和计算并不困难。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解题继续理解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如第3题里的绕一周要的时间绕的周数=一共要的时间、第4题里的每包克数包数=一共的克数。另一个内容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在前面已经学过。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解题,巩固已有的解题思路,要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7、三年级数学乘与除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乘与除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今后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丰收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小树有多少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并掌握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钱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同样为了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多种计算的方法。丰收了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植树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基础,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算理,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3.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节: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の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の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の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の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の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の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の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の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の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の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の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の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の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の钱都是相等の。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の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の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の格式。(板书)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の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20-34(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の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の两步计算の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の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の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の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の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の情景来叙述算式の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の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该付18元。

第二节:买文具

教学内容:P5~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の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の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の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の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の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の习惯,体验合作学习の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の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の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①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②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の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の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の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の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の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の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节:过河

教学内容: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の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の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の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の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の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の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の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の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の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の。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の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の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の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の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の。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の算式の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の混合运算)

(29+25)9读作:29与25の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练习一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の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の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の,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の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の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の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の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の顺序是怎样の?(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の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3-126

=3-3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の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9、四年级数学线与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二单元《线与角》

①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可以测量。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和射线不能比较长短。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②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能作一条。)

(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无数条。)

两平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相等。(即: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画法:一找,二合,三画,四标。(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作一条。)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

同一条直线的所有垂线互相平行。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④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长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四组邻边互相垂直;

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四组邻边互相垂直,且一组对角线也互相垂直。

⑤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0o锐角90o直角=90o90o钝角180o平角=180o周角=360o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1个平角=2个直角

⑥量角:量角要用量角器。

(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o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o)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点重合);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线边重合)。

一看是指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看刻度)。(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

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角的张口向左看外圈刻度,角的张口向右看内圈刻度。)

⑦画角:画角可以用量角器或三角板。

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好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

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的角有:(注意:这12个能用三角板画出的角度都是15的倍数。)

15o30o45o60o75o90o105o120o135o150o165o180o

(45o-30o)(30o+45o)(45o+60o)(30o+90o)(45o+90o)(60o+90o)180o-(45o-30o)

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

10、笔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明确除的顺序,理解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问题,经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除的顺序、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里最大能填几?

30()<8540()<18050()<251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出示: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有92本连环画,每班要分30本,求能分给几个班,就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应该用除法解答。

(2)估算解决。

预设:求92里面有几个30,用除法解决。92接近90,92除以30可以转化为90除以30,可以分给3个班。

(3)探究笔算。

①借助小棒图解决求商问题。

教师:怎么笔算解决呢?请同学们利用小棒,先分一分、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预设: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

教师:商写在哪位上?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预设:因为除到个位,所以商写在个位上。(笔算过程课件展示)

②商和除数的乘积为什么是90?(是3个30的乘积)

③试一试。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课件出示:例2我们学校共有176名学生,每30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

可以组成多少组?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么做呢?先让学生列式在进行思考怎样计算?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该怎么办呢?商应该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为什么?

学生思考解答:

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是十七个十除以3个十,17030。

然后想(5)30接近170且小于176,所以商5。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笔算过程。教师再用课件展示笔算过程让学生再看一遍和自己做的进行对比。

(三)知识应用

P732.做一做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解决问题。

要运走48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590吨呢?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用除法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算一算,体验除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呢?

教师帮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成歌谣: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小了商就对。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1-7题。

(六)板书设计

11、口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通过交流探索,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

2.通过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题,学习基本的口算、估算方法。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师:学校四年级举行联谊活动,买了很多彩旗,现在正准备分彩旗呢!我们起去看看吧。

课件显示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你会怎样列式?为什么?(引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师:口算802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8个十里面有几个2个十?即用8:24,所以8020=4

生答:4个20是80,所以8020=4师: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的题目,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3010=2021=6030=5010=4020=8020=

师:掌握了方法之后,同学们口算得真是又快又准。这里有两道估算题,你们能想出办法估算吗?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83208019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二、自主探究,发展新知

出示例2:15050=

师:你会怎样口算15050呢?

生: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因为155=3,所以15050=3

生: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师:估算1223012028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把12230中的122看成12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把12028中的28看成30,因为12030=4,所以120284。

师:你们发现今天所做的题有什么共同点吗?

师:对,我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三、综合运用,深化认识

1.师:比比谁口算、估算学得好,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6020=9030=8040=

622093308038

一组一组地出示,并让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的联系。

2.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算和估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8020=4例2:15050=3

83204122304

80194120284

12、五年级难忘的一课评课稿听课记录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篇课文处在第七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本组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并学习是怎样在叙述内容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句话。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把学习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计划三个课时授完本课,并设计了下面七个教学环节:

(一)简介背景,揭题入手。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背景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文,体会表达的真情实感,所以,我就以介绍背景入手,把学生引入情境。

一上课,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这样引题简介:今天,我们学习《难忘的一课》,讲的是发生在台湾的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发生了一场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这是由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海陆军挑衅引起的。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方面遭到失败。1895年,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等,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中国。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是田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着重描写了哪两个主要场面?可分几段?只要引导学生找出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文章的层次自然就清楚了,这时我就让学生分段并说说备段大意。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次出现这句话,是怎样具体叙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导入第四个教学步骤。

(四)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1.讲读课文第36节。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具体叙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的有关语句,然后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受。这里,我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于难理解的重点句如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则利用幻灯出示,抓住关键词语真挚的理解,让学生边品词品句,边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后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并要求学生会运用真挚这个词。

至此,学生已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体会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时地进行小结,使学生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我是这样说的:这部分,抓住了他在台湾乡村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学习这部分时,运用了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

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712节。

2.导读理解课文712节。

首先,老师范读、学生分组接读课文后,思考: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②师生们看到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最后,我再让学生按和台湾师生当时教学的情景那样大声地、整齐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还要求学生注意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与第一次出现时的读法有何不同,使、编者、教者、读者之心聚在一起,并引起共鸣。

3.自读理解课文第1316节。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所以,教学第1316节时,我要求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带着我设计的几个思考题自读理解课文:

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②看到中国伟人像,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③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然后,我逐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一个学生说不准或不全面,我再让其他同学起来纠正或补充),教师只是适时点拔。我估计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会感到比较困难,学生能够说出:因为很激动或感动而流泪,但为什么激动的理由不充足。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读台湾教师所说的那段话,再启发:为什么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台湾人民可以干什么了呢?学生就能领会到:现在光复了,终于能画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激动得眼睛湿润了。这既是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伟人有更深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我还出示了几个中国伟人像,指名学生向大家作介绍。(当然,课前得先布置学生看看有关的课外书。)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中安排这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养成问一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六)总结课文。

(七)课堂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经验。因此,结合教材,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填空:本文抓住了生活中____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了人物的____。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自己的感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估计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感到范围太大,不好写。因此,我给他们设计了几点提示,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①台湾人民有诚挚的爱国热情;②日本占领台湾之后,不准台湾人民讲国语;③台湾被日本统治时期,学校里画的都是日本伟人,不准中国孩子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伟人;④光复后,台湾人民认真地学习祖国文字。

写完后,全班进行交流,然后自己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个特色。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3、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数除法

单元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14、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操作开始的,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

1.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说一说,你拼成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y1]的?

2.它们的面积怎么求[y2]?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y3]?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我们同安进修学校附小有一块草坪(如下图)。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y4]有多大吗?

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y5]?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y6],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y7]

1.计算下图的面积,选择正确的方法。

2.下面是我们学校的一块绿色实践基地,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3.学校要把这块绿色实践基地分配给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请你帮忙设计方案,并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实践基地面积。

4.下面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面积是64平方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思路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学的,本课教学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践、思考问题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亲身经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设计,力求有效渗透转化、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终身受用。

15、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

近期,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统计,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上不用数学的占70%。那么为什么还要全民学习数学?那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地使用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更多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并贯穿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教数学关键是要教数学思想、学数学核心是在学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丁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转化策略的运用还是猜想验证方法的实施,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的成长。

二、随学而教不若随学而导引导的时机很重要

丁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对算理有了初步的感悟。而在交流例题的算法时适时地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地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然后把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两者的联系,接着再问: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得以解决。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比起形式化说算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真正的内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本节课的一点个人想法:

小数乘小数,虽然是新知识,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就很好。而本节课的学案安排的猜想验证有点形式化,可略去。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6、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了解说明对象松鼠的特征与习性,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体会科学小品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我通过完成填空、自我介绍的环节,先对松鼠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与习性。再通过你说我猜的环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完课内的知识点之后,学会迁移和灵活运用。

2、在梳理完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松鼠》一文运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在学生答出逻辑顺序后,带领学生明确逻辑顺序的概念,同时简单复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以达到第二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文章是如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比较辞海词条和课文《松鼠》第二自然段对松鼠的不同说明,来体会《松鼠》一文语言的生动性。在对比阅读后,学生表示更喜欢课文第二自然段对松鼠的说明,因为辞海词条的语言平实,对于学生来说稍显枯燥,《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说明文的语言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准确。在辞海词条中,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松鼠的体长。在《松鼠》一文中,经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我利用板书将文章的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作业布置方面,学生在当堂练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如果能补充介绍小动物习性或其他方面的特点,就能写成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小品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