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一等奖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5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课,课上借助情境图,通过数数与动手摆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依据乘法有意义列出乘法算式。通过学习,进一步为学生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是第一次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用数学内容。虽然学生是初次接触,但对乘法意义知识的理解学生并不陌生。相对比较学生在观察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前面的乘加乘减图文应用题还简单一些。学生们感到学习困难的应该是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虽然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但也只是通过情境图去感悟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列算式。本节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想法(思路)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孙悟空突然灵机一动,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新知讲解
(一)编口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很多漂亮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把漂亮的小伞.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是怎么摆的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1)哪位小朋友起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摆这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5根)出示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板书5
2、那是几个5?我们用乘法算式该怎样表示?(15=551=5)出示
得出两个乘法算式15=5或者51=5,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得5,5乘1也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齐读一遍)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
3、观察你和同桌一共摆了几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25=10或者52=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5加5等于10,或有的同学用口诀)板书5+5=10
同学在计算乘法的时候,都是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在积的位置上。
25=10或者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
4、如果再添一般小伞,也就是三把小伞是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来的呢?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35=1553=15)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5的?
35=15或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三五十五)
5、小组讨论:那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每句差5,也就说第一个因数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积也一个比一个多一。)
6、那根据我们找出的规律,摆四把这样的小伞要用多少根小棒?(20根小棒)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能编出口诀么?(四五二十)
7、那5把小伞呢,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能编出他们的口诀吗?(五五二十五)
现在我们把5的乘法口诀学完了,要注意:①在编口诀时,如果积不满十,要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字。②口诀要用汉字书写。
(二)、记口诀
1、刚才我们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2、跟老师对口令。(教材52页第三题。)
一五()三五()五五()
四五()二五()
3、根据第2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4、看乘法算式说口诀。
(1)53=15(2)15=5(3)52=10
(4)45=20(5)55=25
从上面的题目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都会又对又快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完成做一做。
你能从图看出什么信息?果盘里面装有西红柿,每一盘有几个,那有几盘呢?如何用乘法表示?口诀呢?
从这到题目可以看出生活中有5的乘法口诀。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呢?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等等。
2、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首大家已经学过的古诗《春晓》,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读一遍?你能计算出这首诗有多少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你是怎样计算的?(每一行有5个字,共有4行,所以有20个)
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3、游戏:
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5、10。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老师念口诀,大家来表示。
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下面就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一会儿来黑板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1、学了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①在编口诀时,如果积不满十,要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字。
②口诀要用汉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1、5的乘法口诀抄写一遍,并熟记。
2、第7题。
选作题: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1025=10二五一十52=10
1535=15三五十五53=15
2045=20四五二十54=20
2555=25五五二十五
2、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5的乘法口诀》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课,课上借助情境图,通过数数与动手摆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依据乘法有意义列出乘法算式。通过学习,进一步为学生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是第一次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用数学内容。虽然学生是初次接触,但对乘法意义知识的理解学生并不陌生。相对比较学生在观察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前面的乘加乘减图文应用题还简单一些。学生们感到学习困难的应该是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虽然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但也只是通过情境图去感悟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列算式。本节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想法(思路)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孙悟空突然灵机一动,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新知讲解
(一)编口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很多漂亮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把漂亮的小伞.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是怎么摆的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1)哪位小朋友起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摆这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5根)出示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板书5
2、那是几个5?我们用乘法算式该怎样表示?(15=551=5)出示
得出两个乘法算式15=5或者51=5,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得5,5乘1也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齐读一遍)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
3、观察你和同桌一共摆了几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25=10或者52=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5加5等于10,或有的同学用口诀)板书5+5=10
同学在计算乘法的时候,都是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在积的位置上。
25=10或者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
4、如果再添一般小伞,也就是三把小伞是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来的呢?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35=1553=15)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5的?
35=15或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三五十五)
5、小组讨论:那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每句差5,也就说第一个因数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积也一个比一个多一。)
6、那根据我们找出的规律,摆四把这样的小伞要用多少根小棒?(20根小棒)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能编出口诀么?(四五二十)
7、那5把小伞呢,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能编出他们的口诀吗?(五五二十五)
现在我们把5的乘法口诀学完了,要注意:①在编口诀时,如果积不满十,要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字。②口诀要用汉字书写。
(二)、记口诀
1、刚才我们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2、跟老师对口令。(教材52页第三题。)
一五()三五()五五()
四五()二五()
3、根据第2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4、看乘法算式说口诀。
(1)53=15(2)15=5(3)52=10
(4)45=20(5)55=25
从上面的题目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都会又对又快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完成做一做。
你能从图看出什么信息?果盘里面装有西红柿,每一盘有几个,那有几盘呢?如何用乘法表示?口诀呢?
从这到题目可以看出生活中有5的乘法口诀。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呢?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等等。
2、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首大家已经学过的古诗《春晓》,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读一遍?你能计算出这首诗有多少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你是怎样计算的?(每一行有5个字,共有4行,所以有20个)
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3、游戏:
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5、10。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老师念口诀,大家来表示。
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下面就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一会儿来黑板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1、学了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①在编口诀时,如果积不满十,要在积的前面加一个得字。
②口诀要用汉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1、5的乘法口诀抄写一遍,并熟记。
2、第7题。
选作题: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六、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1025=10二五一十52=10
1535=15三五十五53=15
2045=20四五二十54=20
2555=25五五二十五
3、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xx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施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4+4+4+4+4=?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施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的判断题中,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施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4、9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做端午节,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
一条龙舟上有九人,九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9的乘法口诀,学了之后,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我们先来看看袋鼠跳格。
(二)自主探究
1、瞧,小袋鼠在数轴上是怎样跳的?(出示课本第84页的袋鼠跳格图)问:它第一步落到了9,第二步落到了18,你们能发现袋鼠跳格的规律吗?按照这样的规律袋鼠第三步应跳到几呢?你是怎样想的?你们能帮助袋鼠跳完格吗?打开书84页,填在书上。(学生自己算)师:我请一名学生汇报:9,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1个9)18,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27,袋鼠跳了几格?是几个9
师: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27是3个9相加的和,36是4个9相加的和学生齐回答。
2、编制口诀:谈话:这些得数就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得数来编9的乘法口诀。
(1)师:根据1个9是9,编一句口诀:一九得九(板书)2个9相加是18,谁来编?(板书:二九十八)
师:同学们会编吗?打开书第84页,将编制的口诀填到书上。(学生填书)
(2)学生汇报,教师同步板书。提问:五九四十五
(3)全班读口诀,读两遍。
3、探索9的口诀的规律
小组里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充分的交流,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规律。
4、记忆口诀:
谈话: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吗?就藏在我们灵巧的十个手指上。教师边演示边指导:
①双手手心朝上,平放在桌子上;
②从左起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第几个手指就代表几个9;
③弯曲左起第一个手指,代表1个9,弯曲手指的右边,数一数有几个手指?(9个)这就是得数;口诀:一九得九。
④弯曲左起第二个手指,代表2个9,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十位;右边代表个位,得数是多少?(18)口诀:二九十八。
尝试练习: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试一试其他的口诀。
5、背诵口诀
齐背,小组背,男女生背,指名背,各种形式背诵比赛
(三)课堂检测
1、大转盘,抢答,巩固9的口诀
2、补充口诀
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多向吸取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提出问题并解决
(五)拓展思路
写出积是18和36的乘法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六)鉴赏评价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为什么?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91=9一九得九
92=18二九十八
93=27三九二十七
94=36四九三十六
95=45五九四十五
96=54六九五十四
97=63七九六十三
98=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5、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七巧板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学)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海底看一看,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海底各种各样的鱼类),这些鱼美丽吗?我们用七巧板也可以拼组成。
师:用几块呢?同学们一起数一数。
生:7块
师:如果拼成两条鱼,四条鱼,七条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拼1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拼2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你能像这样自己填完这个表格吗?(书72页)
2.观察表格,说发现
师:师生一起完成表格,引导学生说出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4个7是28,5个7是35,6个7是42,7个7是49,你们填对了吗?
3.合作探究,编制口诀:
1).学编口诀
师:拼一条鱼用了几块拼板?是几个几?
生:1个7
师:1个7是多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生:17=771=7
师:你能试着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生:一七得七,齐读一遍。
师:想一想:表示2个7,3个7,7个7的乘法算式大家会写吗?每填一道乘法算式就想一想,可以编出什么口诀?请自己试着编写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并思考:7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每句口诀中的积依次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指出:在7的乘法口诀中,后一句的得数是前一句得数加7得到的,所以后一句口诀的积比前一句多7。
3)、学生说,教师板书,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4)、导出课题:7的乘法口诀。
引导观察,一句口诀可以列几道乘法算式?哪一句口诀只可以列一道乘法算式?为什么?(因数相同)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他们独立、自主地编制口诀,在编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
4、发现规律,记忆口诀
1)读口诀。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编出了7的全部乘法口诀,那就赶快读一读吧。然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2)、课件出示动画片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3)、观察口诀,谈发现。
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生: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4)、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闭上眼睛一起背一背。之后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发现规律,同时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三、巩固口诀,灵活运用
我们已经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下面就用这些口诀来解决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口算比赛
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再说出口诀。
3、计算天数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听清要求:
师说要求。(一个同学提问,全班回答,然后第二个同学接着提问,全班回答,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提问)。
问题是:一个星期有多少天?
4对口令比赛,男女生对比,师生对答
4、编儿歌,七个小矮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如对口令、口算、计算天数编儿歌等游戏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活动中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的乘法口诀?大家学得开心吗?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请小朋友说一说。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6、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师:指名反馈,做对的小朋友朝老师挥挥手。
师:恩,不错,师指着表格让全班学生轻声齐读1个6是6、2个6是126个6是36,3个6是18、5个6是30、4个6是24。
参考上面的统计表,写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1个6是6,写成乘法算式应该怎么写?还可以怎么写?谁能给它编一句乘法口诀?(16=6一六得六61=6)
师:2个6是12,写成乘法算式应该怎么写?还可以怎么写?口诀呢?(26=12二六十二62=12)
师:那么3个6、4个6、5个6、6个6写成乘法算式又该怎么写,乘法口诀又分别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P61,把这些算式和口诀填写完整。
师:指名上台展示,其他小朋友评价订正。
师:学生看屏幕轻声齐读,师输入.对的小朋友向老师点点头。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谁能给它取个题目:指着课题学生齐读:6的乘法口诀。
三、记忆6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口诀我们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记住它们呢?
师:请你们当一回小数学家,仔细观察这些乘法口诀;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观察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生:(1)6的乘法口诀有6句。
(2)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口诀第一个字表示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得数比前一句多6。
师: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
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生: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师:根据这些规律自由记忆乘法口诀。
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开火车背。
(3)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四、巩固练习、反馈应用。
1、课件中的同步练习和拓展练习。
2、帮小白兔解决蘑菇的问题。
A、一只小白兔采6个蘑菇;
B、5只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30个),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乘法口决?56=30,五六三十;
C、兔妈妈和小白兔们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36个)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乘法口决?66=36,六六三十六。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小白兔很高兴,它们还想听听,咱们在这节课中都学到哪些本领,请你们告诉它们好吗?
生: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
生:我知道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6句。
生:我知道一句乘法口决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生:我学会了怎么又对又快记住口诀。
生:我觉得乘法口决的作用可真大。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它们。在课后仔细体会,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用到6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共同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看到这句口诀,你能编出什么乘法算式?
师:学完今天的内容,如果你是小老师的话,会出什么题目考考大家呢?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62页的第1--3题:
2、复习学习过的口诀。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十二62=12
36=18三六十八63=18
46=24四六二十四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66=36六六三十六
7、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做家务
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2
知道了二五一十,再加一个2,就知道二六十二。
8、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做家务
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2x4=8二四得八
2x5=10二五一十
2x6=12二六十二
2x7=14二七十四
2x8=16二八十六
2x9=18二九十八
9、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数松果练一练4.填一填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数松果练一练答案
4.填一填
10、《2-5的乘法口诀》数松果,算一算,说一说。
x5=20四五二十
5x5=25五五二十五
5x6=30五六三十
5x7=35五七三十五
5x8=40五八四十
5x9=45五九四十五
11、你能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需要几个轮子
你能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
3x4=12三四十二
3x5=15三五十五
3x6=18三六十八
3x7=21三七二十一
3x8=24三八二十四
3x9=27三九二十七
12、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评课稿听课记录反思
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义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玲玲的心情变化,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你读我诵》的代入,课后名言的拓展,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量。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生字词复习时课件有点多,有点语病,这还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我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以至于学生在读啪时读错了,老师没有及时纠正。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13、有关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关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有关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口算和笔算
1、口算
203=42=33=
203=402=303=
2021=4002=3003=
2、笔算
723=932=6117=1922=
3、不计算,快速说出下列哪个算式的得数大?为什么?
1+2+3+4+5+6+7+8+9+0
1234567890
【设计意图】因数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乘法的算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更顺利地借助旧知进行有效迁移。
(二)、揭示课题
1.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6048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604接近600,6008=4800,座位应该比4800个多一点。
(4)课件指名上黑板,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
①说说这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
②以前因数中间没有0,是怎么计算的?现在因数中间有0,要不要分别相乘呢?如果不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5)小练习:
1023(不进位)1093(一次进位)4093(两次进位)
【设计意图】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为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的小练习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计算,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问题: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是什么问题?(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3)列式:2803
(4)你能估一估吗?
280接近300,3003=900,需要的钱数比900少一些。
(5)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6)汇报。
(7)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借助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你更喜欢哪一种?
(8)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一是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小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估算是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在任何不能口算的计算前都要有所体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记录讨论的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十四第6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何简便计算。
3.练习十四第5题。
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说说理由。
4.练习十四第3题。
(1)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2)说说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设计意图】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分别有关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继续巩固有关计算的法则。第(三)题通过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快速进行得数大小的判断,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第(四)题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达到快速区分的目的。
(四)谈收获
说一说您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1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
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我是这样想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再通过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探究新知里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采取尝试性教学,让学生体验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接着以生活例子,直接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然后再请4个同学汇报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用连加的方法1:12+12+12=36、口算的方法2:12可以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笔算的方法(列竖式)等。计算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归纳概括,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具体表现为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笔算乘法要注意的几点后再让他们说出计算的思维过程,当他们说到笔算乘法时
方法3:12因数12
3因数3
36积623
30103
36
通过质疑:6写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3写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们都能讲出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当学生发现竖式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写的时候,教师可以马上明确指出笔算乘法的算理,当讲到十位上的3时,班上的庄仲迎同学就马上说:在3的后面还可以写上0,表示3个十就是30,对于这个发现,为本节课增加了色彩,比老师讲出来效果好很多。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练习太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二、获取计算方法时,算理讲解不清楚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但算理还是讲解不清楚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42之后,再加深难度.
15、笔算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课题:《笔算乘法》(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难点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填一填
356里,6在()位,表示()个();5在()位,表示()个();3在()位,表示()个()。
2、过河
53948532
10265510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这看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学生发言)
师:那123等于几,你会算吗?
好,现在你们同桌讨论,看看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
(三)探究算法,初步认知。
1、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师: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口算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能用口算来计算,那假如数字再大一点,数位再多一些,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疑问,想想看。
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那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同桌可以互相商量,尝试着列竖式算一算。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乘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再进行讲解,出示课件
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3。
师:同学们,比一比,看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12前多了一个数字,那竖式又怎么列呢?(学生板演)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及时练习。
课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板演第1题,教师课件演示第2题。
师:算好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
师:做了这么多题,谁来说说列竖式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连一连
322336
112348
12469
23364
2、我是小法官
师:说一说小猪、小猴列的竖式哪里出错了。
看了小动物们做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小游戏:猜一猜
提高练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课后作业:
1、课本63页练习十三第1题。
想:5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为例2进位的学习做下铺垫)
(七)谈收获。
师:1、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2、说一说,在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23=36(枝)
1212312
333
62336936
30103
36
六、课后反思
16、四年级数学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三单元《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1.竖式计算
①多位数乘法法则: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法则:
因数末尾若有0,写在后面先不乘,
乘完积后再补0,有几个0补几个。
2.估算
①估算的方法:一般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过程用连接。
②注意事项: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3.乘法规律
①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②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a倍,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b倍,
积就扩大(或缩小)ab倍。
③如果两个乘数的和相等,这两个乘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当这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这两个乘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二)计算器
1.功能键:ON/C开机/清屏键,OFF关机键,CE清除键,M+储存键,M-减少储存键,
MR显示储存键,MC消除储存键,SET设定键,DATE显示日期,CLOCK显示时间,
TIMER计时器,AVG求平均数,R取余除法。
2.计算操作:如计算254,先输入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就能得出计算的结果了。
3.计数法: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17、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
教材分析:
文章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是谁?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风唤雨?指名一生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控制大自然,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相机板书: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
二、全文初探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师板书:()世纪,()靠()呼风唤雨。
[评:通过这一填空,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便于他们浏览自学课文。]
2.交流,填空。
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问)
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说到总起段、中心段)师引导: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引导为开头点题)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同时也注意了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学过开头点题,但联系旧知,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后,便把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由篇末点题悟得开头点题。]
三、精读文章三、四自然段。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
[评:填空的设计,不单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感悟20世纪以前的百万年中,人们的生活是如何单调寂寞,艰难贫困。
不足之处:写20世纪前的百万年,还是为了反衬20世纪的百年,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强调的还不够。教学中应该在抓住幻想这个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幻想能看到远方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幻想能飞上月亮,看看那轮皎洁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种快于骡马的交通工具)
2.过渡: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但是,在20世纪,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中,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6.过渡: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可提示: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板书:发现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发现: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
8.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提示生: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出示:
有了()这一(),(),()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
[评:以上理解发明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样几个层次:
A、出示分句引导发现,总结词语。
B、根据分句理解词语。
C、举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环节中,学生开始的发言并不到位,提到发明,他们只想到了那些探月卫星、电子蛙眼、雷达等等,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此时,教师引导:不单这些,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纪的新发明?这一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于是他们马上说出了如手机、电视、冰箱之类的日用品,这些都属于20世纪的新发明。
D、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两个分句其实照应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第二自然段同样是文章的总起段,此处教师总结时可以引读句子。]
9.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10.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11.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提示喜悦之情,齐读。
12.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3.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
14.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出示:这是()的一百年
四、回归课题
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引读课题。
[评: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他是满怀着自豪、激动之情写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其实百万年和百年之间,是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如果没有那百万年的积累,也肯定没有20世纪100年中飞跃。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世纪的战争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年中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20世纪的疾病瘟疫爆发,也超过以往任何世纪。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但也带来了一种虚浮的繁华。教师授课时如果能把这些也传达给学生,就会引发他们更深刻的思考,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理性。]
附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发明发现
18、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xx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xx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xx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xx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林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xx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出了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xx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xx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xx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第二篇:
日前,我听了xx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上,xx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的短片播放,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心灵的震撼。
听xx老师的课,总是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条理,一板一眼的引导语言,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xx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
在这节课中,xx老师抓住了圆明园的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愤慨两个要点带动学生感情,使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感受的更深。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在一上课,她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由一张圆明园的照片开始,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阅读课文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的部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的美。xx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2、追忆昔日辉煌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在这部分里,xx老师仅设置了三个问题和大量的视频短片儿引导学生在读和看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也充分地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二十一中物理高二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物理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惠来一中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张掖市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楚雄市古城二中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重点初中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安溪六中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成都市重点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霍邱一中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苏州市存量房买卖合同
- 文艺清新PPT模板 (148)
- 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
- 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 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ppt
-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 纯燃高炉煤气锅炉吸热特点及运行
- 酒驾私了协议书——范本
- 森林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304不锈钢冷轧剥片缺陷分析及控制
- 立体停车库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