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1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范围拟建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悦来新城“创艺城”城市功能区,重庆市国际博览中心北侧,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设计起点平交悦智路,设计终点顺接E37西侧道路,道路全长约427.291m,该项目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设计速度为40km/h。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起点桩号为K0+712.500,终点桩号为为K1+050.500,上部结构跨径布置为2×30+(55+95+55)+2×30m,其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纵坡为3.895%,桥面为变宽22.7~28.7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箱梁根部高度6.0m,跨中高度2.2m;箱梁高度以及箱梁底板厚度按抛物线变化;引桥为等高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主桥下部结构主桥采用等截面矩形空心墩,基础采用承台桩基础,引桥采用花瓶墩,基础采用承台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接扩大基础。上阶段主要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补充上阶段关于桥梁的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上阶段相关意见,详见设计说明7.1.3节。2、补充桥梁采用较大跨径的控制因素,上阶段主要研究成果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相关研究成果及意见,详见设计说明7.2.4节。3、补充各墩台基础横断面设计图(附地质资料),以确定合理桩长。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各个墩台的横断面设计图,并附地勘断面,详见QH-03桥型总体布置图2-9页中的横断面布置图。意见确认:桥台不宜外露于地面线上,左右桥墩可结合横断面采用不等高桥墩。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桥墩高度。4、补充桥面附属设施设计图,明确桥梁护栏防护等级。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人行道系设计图,并明确隔离护栏等级,详见QH-31图。意见确认:应按照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完善附属设施设计图;桥梁护栏的设置不满足《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的要求,应修改。说明中桥梁标准横断面中间分隔带为双黄线,如设置防撞护栏,应对图中沿纵缝设置方案进行优化。回复:经过与道路专业核实,本桥梁中央分隔带采用双黄线,取消防撞护栏。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宜结合水文等控制因素,优化桥梁跨度;主引桥翼缘板长度宜一致,确保结构外轮廓协调一致。回复:由于引桥采用现浇箱梁,自重较刚构桥轻,翼缘板长度无法保持一致,故维持现设计。意见确认:翼缘板长度与自重无任何关联,一般对于混凝土箱梁,钢筋混凝土翼缘板长度可采用2~3.0米,因本道路对景观有一点要求,主引桥有条件时应注重外观的协调性。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将箱梁悬臂长度调整为与主桥一致。2、跨河桥梁中桥墩宜采用流线型截面,设计洪水位以下不应采用空心桥墩。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将洪水位以下位置改为实心桥墩,详见QH-16图中第3页。3、宜减小边跨托架现浇段长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投资,可先跨中合拢,悬灌不平衡段,再边跨合拢或直接利用挂篮浇筑边跨现浇段。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优化边跨现浇段浇筑方式,采用钢管桩加贝雷梁搭设支架进行边跨现浇段浇筑,以降低施工难度。4、P7桥台基坑开挖深度达13m左右,宜优化基础形式。回复:P7桥台位置具体本次设计范围线较近,故无法增加跨径,12m高度桥台可以满足结构安全,故建议维持现设计。5、桥梁中分隔处防撞护栏不应设置在两幅桥的纵向梁缝上。回复:分隔处防撞护栏分两侧布置,各布置25cm。意见确认:分设是否满防撞要求,下阶段应对核实优化。回复:已取消防撞护栏设置。6、空心墩壁厚在满足桥墩局部稳定要求下,宜取消墩身横隔板,以方便施工。回复:由于墩身较高,为保证横向稳定,故建议保留墩身横隔板。意见确认:横隔板设置能提高整体横向稳定性??请核实。桥墩横向尺寸本身就较大,横向稳定不控制。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取消横隔板。7、主桥连续钢构计算采用的控制值混凝土标号与数量表等文件不一致,应核实。回复:已按专家意见修改计算书中错误内容。8、宜采用加强普通钢筋替代横向和竖向预应力钢筋,以方便施工。回复:采用精轧螺纹钢,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预应力不足,有时竖向预应力筋松动,根本没有张拉力。所以建议维持原设计,采用二次张拉钢绞线。意见确认:为方便施工和降低工程投资,小跨径刚构可根据计算资料取消竖向、横向预应力钢筋,并非要求设置精轧螺纹钢筋。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取消竖向预应力筋,经过计算,横向预应力筋需保留。9、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形状应与结构受力模式一致。回复:按专家意见调整横向预应力钢束形状,详见QH-13图。10、注重桥梁的耐久性设计,桥面铺装应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办理。回复:已在设计说明中补充耐久性设计内容,详见设计说明7.3.14节内容。意见确认:桥型图中横断面图中的桥面铺装设计未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办理。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增加8cm厚桥面现浇层。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优化群桩桩间距,减小承台尺寸。回复:下阶段按专家意见执行。2、优化梁端底板钢束锚固位置或方式,改善梁端拉应力。回复:下阶段按专家意见执行。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设计依据与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20.04);设计规范1、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2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2、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钢筋机械技术连接规程》(JGJ107-2010);《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与桥梁专用设备及材料标准汇编》;3、建设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2008);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行车道数:双向四车道;桥面总宽度:28.7m;设计速度:40km/h;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桥梁车辆荷载:城-A级;桥梁人群荷载:3.5kN/m2;桥下河道是否通航:不通航;设计洪水频率:1/100;环境类别:Ⅰ类环境;最大纵坡:3.895%;最大横坡:人行道2.0%,车行道1.5%;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按7度设防。基本设计资料气象水文桥址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60C,极端最高气温41.70C,极端最低气温-1.80C,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周边地表水体主要为嘉陵江及后河。嘉陵江为该区骨干水系,属过境河流。据水文站多年统计资料,嘉陵江在此地段1~3月处于枯水平稳时间,从4月下旬起出现小峰并逐渐进入中高水期,7~9月多为洪水期,11月以后,呈缓慢降落状态。年最低水位常出现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历年最低枯水位168.92m,常年洪水位184.73m,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95.63m,50一遇最高洪水位199.63m,百年一遇洪水位201.33m,水深一般5~20m,江面水宽60~100m,最小流量214×104m3/s,最大流量1060×104m3/s;最大流速3.5m/s。由于工程区为后河汇入嘉陵江段,因此水文情况与嘉陵江一致。地形地貌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大部分为原始地貌,现状地形纵向总体上呈“U”型,纵向总体上呈中间底,两侧高;最低点标高178.00m(河床),最高点位于拟建桥梁起点位置,标高254.84m,相对高差76.84m。后河属山区性河流,工程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河床高程178.00m,河谷宽30m。堤区两岸漫滩零星发育,其地形较平缓,一般小于5°,宽度5-30m,现已开发为后河公园。地质构造清南环路一期(后河二号桥)场地位于悦来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71°∠8º;岩层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3mm,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经过地质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经调查主要发育2组裂隙,经地质调查,发育有构造裂隙二组,二组构造裂隙如下:J1产状为180°∠81°,结构面分离,无胶结、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3mm,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J2产状为277°∠80°,结构面分离,无胶结、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3mm,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GB3①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直径20-60mm,硬质含量10~30%,大多为道路、房建场平施工时机械无序抛填形成,回填时间小于2年。呈零星分布,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②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灰褐色、褐黄色,多为硬~可塑状,局部含有砂岩、泥岩碎块石等,含量不均,一般在5~10%之间。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场区低洼地区域多呈软~可塑状,周边斜坡区域则多呈硬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据调查,分布于斜坡地带,层厚一般小于3m。③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岩屑组成,局部含砂质,相变为砂质泥岩,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强度相对较高,柱状岩芯节长约8~25cm,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砂岩(J2s-Ss):暗灰色~暗紫红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巨厚层块状或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岩屑组成,局部含泥质较重。强风化层呈碎块状或短柱状,质软。中风化呈柱状,强度较高,柱状岩芯节长约8~28cm,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④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2、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3、基岩顶面:由于是山麓斜坡及山谷地带,场区内基岩面没有统一倾斜方向,一般基岩面坡角为5~45°之间。水文地质地表水工程区地处河谷地带,两岸地形较为完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地表径流较发育,有利于雨水排泄。地层岩性及地形地貌决定地下水赋存条件。以丘陵斜坡地貌为主,地形坡度较缓,相对高差较大,区内地表水以后河为最低排泄基准面,地表水多表现为季节性面流散状排泄于后河,靠近支沟区为先排泄入支沟后再汇入后河。地下水工程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工程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及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赋存条件受砂岩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外围同一裂隙含水层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总体顺坡向向后河运移,或遇隔水层后顺层运移,受季节影响不大。地下水径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由于场区横跨后河,场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后河的侧向补给,地下水水位受后河水位控制,随着后河水涨落影响明显。根据拟建场地周边土体的透水性特征:素填土层渗透系数为2.07×10-3(cm/s)(经验值),表明场区素填土为中等透水层。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平均值为0.0685m/d(经验值),表明场区粉质粘土层为弱透水层。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泥岩等软质岩石,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等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导水性。砂岩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其透水性好,泥岩透水性较差。根据当地类似工程经验,砂岩透水率为5~10Lu,属弱透水性;泥岩透水率一般<1Lu,部分为1~5Lu,属微~弱透水性。本次勘察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积水,隔24h后进行水位观测,场地内大部分钻孔未见地下水位。勘察期间,仅临近后河钻孔存在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后河水,为承压水。水位标高与勘察期间后河水位一致(280.10m)。综上:拟建场地内,后河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水的腐蚀性评价水样选取后河水样,经分析本区地下水及地表水类型均属HCO3-Ca型,水质条件较好,各项腐蚀性指标均属规范最低级;由于本区雨水充沛,覆盖层较浅,地下水位高,环境水与土体离子交换作用强,对本区土体腐蚀性评价与环境水相同。根据水质分析成果:PH值>6.5,为微腐蚀;侵蚀性CO2含量<15mg/L,为微腐蚀;HCO3-含量>1.0mmol/L,为微腐蚀;Mg2+含量<1000mg/L,为微腐蚀;SO42-含量<200mg/L,为微腐蚀;Cl-含量<100mg/L,对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综上所述: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环境水腐蚀性评价的标准判定,工程区地表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勘察区原始地貌地区,大部分人类活动较弱。拟建桥梁终点位置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抛填入场地内大量填土,形成了多处填方边坡,填方厚,最大厚度达14m,填土工程性质较差,部分边坡岩土交界面较陡,边坡稳定性较差,因此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危岩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其中,勘察范围内,K0+740-K0+820零星分布的少量孤石,主要成因为上部修建道路滚落的块石和人工局部开采后的散落岩石,最终形成孤石。因此,建议对该段的散落孤石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清除,以预防施工期间孤石的滚落对施工造成安全影响。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土体参数计算及建议根据野外鉴别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资料,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详见下表: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重度γ(KN/m3)天然土体抗剪强度建议值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天然饱和天然C(kPa)天然(°)饱和C(kPa)饱和(°)粉质粘土*19.8*20.024.6*15.4*17.3*10.7*10*/0.25*素填土20.0*20.5*6*32*4*26*12*1600.30*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经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50kpa。粉质粘土天然土体抗剪强度建议值按地区经验取值。岩体参数计算及建议本次勘察裂隙面抗剪强度及基底摩擦系数和锚杆砼与岩石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结合地区建筑经验提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下表:基岩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重度γ(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中风化基岩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强风化Kpa中风化KpaKpaMN/m3kPa砂岩24.5*24.6*30.421.74008593.220000.45*420*1200*泥岩24.7*24.9*7.274.473002877.64400.40*61*420*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项目抗剪强度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岩土体名称C(kpa)φ(°)kpaMpaMpa中等风化泥岩71325.318711209870.33中等风化砂岩208031.9776384348160.251、表中带*的为查表或经验值;2、后期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λ≥0.9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实测压实系数及荷载试验确定;3、根据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2.8节、14.2.9节和14.2.10节规定:岩体抗拉强度按0.40折减;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岩体完整性折减系数0.90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30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4、场地泥岩变形模量建议值为1120Mpa(由岩石指标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7),弹性模量987MPa(由岩石指标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7),泊松比0.32(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砂岩变形模量建议值为3843Mpa(由岩石指标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7),弹性模量4816MPa(由岩石指标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7),泊松比0.23(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5、依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确定。6、中风化泥岩岩体破裂角取45°+φ/2=57.65°;中风化砂岩岩体破裂角取45°+φ/2=60.95°。7、边坡临时放坡坡率建议值见下表: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岩土体名称临时放坡坡率(土质边坡)岩质边坡H<5m5m≤HH<8m8m≤H<15m15m≤H<25m素填土1:1.51:2.5粉质粘土1:1.51:1.75中风化砂岩1:0.51:0.61:0.75中风化泥岩1:0.751:11:0.75若遇外倾结构面按外倾结构面倾角与上述建议值的小值处理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4.3.1取值,由于本场地层面(271°∠8°)较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取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20kPa,内摩擦角φ=12°。结构面编号结构面产状(倾向°∠倾角°)结构面粘聚力(kPa)结构面摩擦角(度)岩石层面271°∠8º2012裂隙J1180°∠81°5018裂隙J2277°∠80°5018粉质黏土与基岩结合的基岩面抗剪强度按天然和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值0.90折减系数取值,天然粘聚力标准值为c=22.1kPa,内摩擦角φ=13.9°。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c=15.6kPa,内摩擦角φ=9.6°。素填土与地面线抗剪参数建议取值为:粘聚力标准值为c=0kPa,内摩擦角φ=25°。桥梁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桥位区地形呈阶梯状,阶梯自然坡度较陡,自然坡角30°~50°,阶梯下平台地形平缓,自然坡角3°~15°。桥位区最低点标高178.00m(河床),最高点位于拟建桥梁起点位置,标高254.84m,相对高差76.84m。桥位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271°,岩层倾角8°。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区地处沟谷地带(后河)呈“U”型,两岸地形较为完整且较陡,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地表径流较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径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由于场区穿越后河,场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后河溪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水位受后河溪水水位控制,随着溪水涨落影响明显。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根据拟建场地周边土体的透水性特征:素填土层渗透系数为2.07×10-3(cm/s)(经验值),表明场区素填土为中等透水层。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平均值为0.0685m/d(经验值),表明场区粉质粘土层为弱透水层。桥墩、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①A0#桥台(A、2剖面):A0#桥台位置相对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4~0.60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根据设计方案,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建议采用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桥台开挖后会形成桥台基坑边坡,土质边坡垂直开挖易垮塌,建议采用放坡处理。基坑边坡最高为3.5m,为岩质边坡,主要由强风化基岩组成。建议临时放坡坡率采用1:1.50,将基底开挖成台阶状,阶面设置反坡平台,台阶高度、阶面宽度及坡度应满足规范及桥台抗滑稳定要求。桥台基坑开挖后岩土界面平缓,倾角为8°,因此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掉块或小规模滑塌,应及时清除松动土体,加强支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易形成基坑积水,应采取排水措施,开挖后采取护壁措施。工程区局部地段地形坡度较大,弃土易失稳、雨季易形成泥石流,禁止在工程区堆积施工弃土,施工弃土应及时转运出施工场地,防止其失稳,威胁构筑物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桥台基坑开挖过程中应进行基坑边坡变形监测预报。②P1#桥墩(A、3剖面)P1#桥墩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80~1.2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③P2#桥墩(A、4剖面)P2#桥墩纵向地形坡度较陡。地表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1.60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④P3#桥墩(A、5、6、7剖面)P3#桥墩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为人工堆积素填土(厚度约3.4m)、粉质粘土(厚度约1.50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⑤P4#桥墩(A、8、9、10剖面)P4#桥墩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为人工堆积素填土(厚度约0.8~3.0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⑥P5#桥墩(A、11剖面)P5#桥墩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8~1.2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⑦P6#桥墩(A、12剖面)P6#桥墩地形坡度较缓。地表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厚度约1.3~3.4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⑨A7#桥台(A、13、14、15剖面)A7#桥台地形坡度较陡,且处于填方上。地表覆盖层为素填土,厚度约4.7~10.5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根据设计方案,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初步建议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桩基础,建议桩基础以下部中风化泥岩或砂岩做桩基持力层。施工时,并做好孔壁支护措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选择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风化砂岩取8593.2kpa;中风化泥岩取2877.6kpa。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因重力式桥台采用桩基础,桥台的修建不会开挖形成新的挖方基坑边坡,但桥台左右两侧的填方路基最大填方厚度约16.0m,填方路基与桥台间形成的边坡需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建议台后填方路基采用锥形放坡处理,边坡坡率允许值取1:1.75,锥坡表层采取浆砌条石护面。桩基评价桩基类型的选择桩基础的形式虽然有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等多种桩基础形式,但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根据《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本场地优先采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施工成孔后,验收浇筑前需对孔口作好防护措施,防止坠井伤忘事故出现。根据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桥台桩基设计参数按统计成果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综合确定本场地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参数见下表。桩基参数建议值表成因类型风化状态岩土名称承载力特征值fa0(kPa)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钻(冲)孔灌注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kPa)Q4el+dl粉质粘土150/60J2s强风化泥岩300/160砂岩400/180中风化泥岩2877.67.27砂岩8593.221.7桩基持力层的选择根据场地及拟建物实际情况,拟建物应选用中等风化泥岩、砂岩作基础持力层。桩基施工可能性分析钻(冲)孔灌注桩因其是以机械成孔,噪音大,费用高,设备投入量大,大量的泥浆排放困难。同时因孔底沉渣的存在将较大的影响桩端阻力的发挥。其优点是可以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成孔,不需降水就可以施工,对土层厚度较大段,采用护壁措施后,成孔危险度小。人工挖孔桩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可大面积展开),噪音小,易于清底,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桩底岩层观察验槽工作易于进行等优点,但在土层厚度大及含有地下水场地,其施工过程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因场地未来填土层未压实呈松散状,局部厚度较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容易出现塌孔现象,严重可造成周边土体发生沉降下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造成严重损失。建议机械成孔采用护壁式成孔工艺,及时对孔壁进行护壁,防止塌孔。桥台、桥墩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1)场地施工及临时边坡坡率值按上述章节取值。2)基坑开挖过程中第四系覆盖层和强风化岩体可能会发生滑塌或掉块,应及时清除松动土体及岩块,加强对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及强风化段的护壁,避免对施工及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以保证施工安全。由于场地临近既有道路,施工对道路影响较大,建议采用支护、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施工对道路不产生影响。3)场内应修建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场内积水。桩底进入持力层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进行持力层检验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以避免孔底持力层遇水浸泡而导致强度骤减。建议施工时避开雨季。4)桩基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应注意桩端持力层的鉴别及桩底沉渣的清除,确保桩基质量。5)加强桩端持力层的鉴定工作,加强桩底软弱层的检验工作。6)场地内已有的人工填土及未来整平时的填土,建议进行压实处理,作为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地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λc≥0.97,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给拟建工程带来不良影响。主要材料混凝土C55混凝土:主桥箱梁;C50混凝土:引桥箱梁、伸缩缝槽后浇段、封锚混凝土、梁底楔块等;C50防水混凝土:桥面铺装;C40混凝土:支座垫石、挡块、桥墩墩身、桥台台帽;C35混凝土:桥墩承台;C35水下混凝土:桥墩桩基;C30混凝土:桥台台身及扩大基础;C20混凝土:承台垫层。普通钢筋HPB300钢筋: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规定要求。HRB400钢筋: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规定要求。钢筋连接:钢筋直径≥16mm的HRB400钢筋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且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预应力钢筋及锚具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的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0mm,抗拉标准强度1860MPa,弹性模量1.95×105MPa。锚具均采用Ⅰ类优质锚具,采用规格为15-13、15-15、15-22和BM15-3型锚具,锚固体系技术性能应符合《后张预应力体系验收和应用建议》(FIP-93)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的要求,锚固效率系数大于95%。塑料波纹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材料应满足GB/T11116的要求。波纹管外观应光滑,色泽均匀,内外壁不允许有隔体破裂、气泡、裂口、硬块及影响使用的划伤。波纹管环刚度应不小于6kN/m2,用于15-13、15-15、15-22的波纹管壁厚不小于2.5mm,内外径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要求。竖向预应力采用低回缩锚固预应力钢绞线,管道成孔采用φ外=60mm,壁厚2.5mm的直缝钢管,焊管材质为Q235C。钢筋机械连接器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5mm采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接长(Ⅱ级接头),且同一截面内主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全部主筋数量的50%。连接器技术标准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的有关规定。钢筋直径小于25mm按35倍钢筋直径的搭接长度绑扎、搭接。型钢和钢板Q235c及Q345c级板材、型钢要求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的规定。支座、伸缩缝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的选用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T391-2009)的要求,支座安装应按厂家要求进行。采用GQF-C-80、SSFB-160浅埋式型钢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桥面铺装本工程中桥梁采用为8cm混凝土现浇层+10cm等厚沥青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4cm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上面层6cm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道桥聚氨酯型防水涂料(2道),厚度≥1.5mm防水层8cm厚C50防水混凝土现浇层设计要点设计计算计算软件采用桥梁结构通用计算程序midas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恒载:一期恒载包括主梁、横梁等自重。主梁自重按实际断面计,容重26.0kN/m3,横隔板按集中荷载考虑。二期恒载包括防撞护栏、人行道系、管线、桥面铺装等,按75kN/m计。活载:城-A,半幅桥按2车道折减取值,纵向折减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规定取值,主梁偏载放大系数1.15。温度:混凝土主梁体系升温25℃,体系降温-25℃。温度梯度参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取值。基础变位(不均匀沉降):按照各墩沉降1cm。收缩徐变影响力:相对湿度取平均相对湿度0.8。风荷载:活载风速25m/s,极限风速31.3m/s。顺桥向风荷载为横桥向风荷载的0.25。荷载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除对施工阶段进行控制计算外,使用阶段按以下4种工况组合:Ⅰ.恒载+沉降+汽车Ⅱ.恒载+沉降+汽车+温度Ⅲ.恒载+沉降+汽车+温度+活载风Ⅳ.恒载+沉降+极限风桥梁结构结构设计总体设计本桥分三联布置,桥梁全长338m,第一联和第三联采用2×30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二联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径组合为(55+95+55)m,上下行分幅布置,箱梁顶面设1.5%横坡,箱底水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桥(第二联)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径组合为(55+95+55)m。上部结构设计主梁细部尺寸箱梁宽:顶板13.35m,底板6.0m;梁高:根部6.0m,高跨比1/15.8;跨中2.2m,高跨比为1/43.2;梁底变化曲线:1.8次抛物线箱内顶板厚度:30cm。腹板厚度:70cm~50cm底板厚度:根部70cm,跨中30cm。预应力布置主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纵向预应力:顶板束:T1~T13、T1'~T13'号束均采用15-15型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腹板束:W1~W9均采用15-22型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边跨合拢束:顶板合拢束ST1~ST2采用15-22型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锚固在边跨箱梁梁端和内侧顶板齿板;底板合拢束SB1~SB6采用15-13型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分别对称锚固在箱梁内侧底板齿板上。预应力管道采用波纹管成孔。体内备用预应力钢束按图纸要求实施,防止施工出现塞孔现象,其孔道在施工中必须预留,未经设计同意不得使用。横向预应力:箱梁横向预应力采用15-3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纵向布置间距0.5m,内外侧交错张拉,管道成孔采用扁形塑料波纹管,固定端采用P锚。竖向预应力:箱梁竖向预应力采用低回缩锚固预应力钢束15-3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纵向布置变高段间距0.5m,等高段间距1m;横断面每个腹板内布2根,锚垫板下设置螺旋筋,管道成孔采用φ外=60mm,壁厚2.5mm的直缝钢管。竖向预应力采用二次张拉,以消除第一次张拉钢绞线产生的锚具放张回缩量。在施工中,如竖向预应力布置与腹板下弯束锚下螺旋筋有冲突,可适当调整竖向预应力筋纵向布置。构造钢筋为了提高箱梁整体性,在腹板中采用Φ20闭合箍筋,标准段箍筋标准间距为15cm,单个腹板为2肢箍,靠近中支点位置的0~4节段箍筋加密为10cm,单个腹板为4肢箍;顶板横向钢筋采用Φ20、悬臂下缘横向钢筋采用Φ16、倒角钢筋采用Φ20、底板上缘横向钢筋采用Φ16(正弯矩区部分梁段采用Φ20)、底板下缘横向钢筋采用Φ20;顶板纵向钢筋采用Φ16、底板上缘纵向钢筋采用Φ16(负弯矩区部分梁段采用Φ20)、底板下缘纵向钢筋采用Φ20(部分梁段采用Φ16)。腹板和底板梅花形密布Φ12勾筋,间距30cm。为了防止由于张拉预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在预应力弯曲部分设置防崩钢筋。腹板束曲线部分设置间距10cm、规格为Φ20的防崩钢筋,抵抗腹板束弯曲产生的径向力,防止腹板混凝土开裂。在中跨、边跨底板束曲线部分设置间距25cm、规格为Φ12的防崩钢筋,抵抗抛物线底板束产生的径向力,预防底板混凝土开裂。下部结构设计桥墩设计主墩采用矩形空心薄壁墩,桥向宽度为6m,顺桥向宽度为3m,壁厚为50cm。过渡墩采用花瓶墩设计,花瓶式板墩顶部与箱梁底板同宽,下部宽度为3.5m,厚度为2.2m;空心薄壁墩横桥向宽度为6m。基础设计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单幅桩基布置为6根直径1.6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距为3.4m;承台为矩形,平面尺寸为9.4m(横桥向)×6.0m(顺桥向),承台厚3.0m。过渡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单幅桩基布置为4根直径1.6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距为3.4m;承台为矩形,平面尺寸为6.0m(横桥向)×6.0m(顺桥向),承台厚2.5m。桥梁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采用机械成孔;要求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少于3倍的桩基直径,持力层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7.27MPa。施工方案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悬浇施工;下部结构桥墩、台身采用搭架现浇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钻(冲)孔桩。其它伸缩装置:两侧过渡墩处的伸缩缝皆为SSFB-160浅埋式型钢伸缩缝。支座及泄水管:详见相关图纸。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引桥(第一、三联)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采用2×30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部结构引桥采用2×30m8.2.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设计为1.8m,箱梁结构悬臂长2.675m,标准段顶板厚度均为0.3m,底板厚度为0.25m,腹板厚50cm。在墩顶与梁端处,腹板由50cm加宽至80cm,顶板增厚到60cm,底板增厚到55cm。下部结构引桥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单幅桩基布置为4根直径1.6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距为3.4m;承台为矩形,平面尺寸为6.0m(横桥向)×6.0m(顺桥向),承台厚2.5m。桥梁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采用机械成孔;要求嵌入中风化岩层不少于3倍的桩基直径,持力层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7.27MPa。桥台均采用扩大基础重力式桥台,要求基底嵌入中风化基岩不得少于0.5m。施工方案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下部结构桥墩、台身采用搭架现浇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钻(冲)孔桩。其它伸缩装置:两侧桥台处伸缩缝采用GQF-C-80浅埋式型钢伸缩缝,过渡墩与主桥衔接处采用SSFB-160浅埋式型钢伸缩缝。支座及泄水管:详见相关图纸。耐久性设计要点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原则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执行。本桥所处的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为提高结构防腐蚀耐久性,对混凝土及钢结构的原材料、施工等方面做如下要求: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型良好的洁净骨料;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应作为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的引气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型要求;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且胶凝材料的总量也不能过高。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为275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30%以及最大碱含量3.0kg/m3,预应力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350kg/m3;大桥和特大桥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宜降至1.8kg/m3。抗渗要求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规定,进场骨料须做碱活性检测。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结合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精心选择原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应在现场进行试浇筑。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控制。应仔细规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与开裂,如墩、梁、板分段分块浇筑的施工缝间隔等。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截头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腐蚀能力和强度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为保证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混凝土的搅拌宜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不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或立轴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物的振捣必须做到均匀密实。用插入式振捣变换插点时,应快插后向上缓慢拔出,不得沿拌和物表层平拖。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湿养护不得间断,尤其注意初始保湿养护,避免新浇表面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在结束正常养护后仍宜采取适当措施,能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燥。混凝土防腐涂装为了封闭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表面空隙,增强混凝土外表面的抗水性、抗腐蚀行,增强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桥梁结构外侧的美观,在箱梁、桥墩、桥台外表面涂刷外保护涂装,外表面保护涂装技术要求如下:要求混凝土表面涂装使用年限≥20年。混凝土外表面采用的涂装体系如下表所示:混凝土结构外露面防护涂层厚度表涂层编号配套涂料名称涂层厚度(μm)备注S2.08环氧封闭漆50工地涂装环氧树脂漆100工地涂装面漆(氟碳漆)60工地涂装面漆颜色采用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主城区城市桥梁容貌整治方案》中规定的RAL国际色卡7047号“灰色”。材料要求:含有无机硅酸盐(水泥基)成分的丙烯酸类混凝土保护涂料,颜料为无机颜料。功能要求防水,有效阻止氯盐侵蚀抗碳化能力强耐酸碱腐蚀与基层材料的粘结力强透气性好,不影响混凝土的只有“呼吸”成膜时间短,成膜坚硬、光滑,易清洗无毒,环保。须对各涂层进行检查、检测、检验。涂层的各项性能检验、性能测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应符合《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钢构件防腐设计人行栏杆、防撞护栏及其他钢结构附属设施涂层涂料种类干膜厚度(μm)底漆环氧富锌底漆60中间漆环氧(云铁)漆120面漆丙烯酸脂肪族聚氨脂面漆80以上涂装体系未包含车间底漆。工地焊接接头区域等未列部位涂装体系,根据所属部位采用以上所列相应涂装,超出所列范围未提及部分参照《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执行。涂层的各项性能检验、性能测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应符合《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及相关规范要求。支座、伸缩缝、栏杆要满足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耐久性也很重要,设计从结构、材料、防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墩顶留有足够的起顶空间,定时检查,必要时应立即更换支座,确保结构安全;对伸缩缝、栏杆等附属构建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对其进行更换。结构使用运营阶段维修、养护对结构在使用年限内作出详细的养护、维修、检测规划及相应监控措施,必要时应委托有一定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结构的正常使用。施工要点测量与监控施工准备阶段,应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同等级复测。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加密。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复测,对结构变形过程进行随时监测和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监理和设计单位。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相关结构变形进行监控,保证结构变形量在相关规范的要求范围内,以保证结构安全。主梁0号梁段的施工当主桥墩完成后,可在桥墩墩顶预埋牛腿支承的托架上施工,预埋牛腿及托架施工方应认真验算。牛腿及托架设计应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应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托架必须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预压重量不少于箱梁恒载的1.1倍。由于0号梁段混凝土方量较大,且管道、钢筋密集,为减轻托架负载和保证混凝土浇筑,竖向可分层浇筑,但必须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质量,同时加强养护。当采用竖向分层浇筑并考虑底板与托架共同受力时,应验算底板钢筋应力及托架变形,必要时予以加强。有关报告应上报设计单位确认。箱梁的悬臂施工主桥最大悬臂长度46.5m,分11个梁段,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浇筑。挂篮在确保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轻型化和行走方便。悬浇挂篮在0号梁段上安装完毕后进行预压测试,并记录预压时的弹性变形曲线,以尽可能消除非弹性变形和获得标高控制数据。标准梁段悬浇过程为:移动挂篮、定位立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纵、横、竖预应力束、脱模。要求两幅桥同时施工,浇筑梁段数相差不宜超过1~2个梁段;每幅桥的两个单T同时施工,浇筑梁段数相差不宜超过1~2个梁段;每个单T各悬臂施工梁段要求一次浇筑完成,无论在浇筑阶段、挂篮移动或拆除阶段,均需保持对称平衡,容许不对称重量不得大于一个梁段底板的重量。要重视箱梁的施工观测和控制,按有关要求与科研试验项目紧密配合,做好各项参数和数据的采集,做到准确的控制分析和调整,确保箱梁受力状态和线型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为稳妥起见,单T长悬臂应避开台风期;随时注意气象预报,6级以上风速时不得移动挂篮,且必须保证挂篮与主梁连接牢固、可靠。边跨现浇段的施工支架应进行预压,压重不少于1.1倍梁重,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并按实测的弹性变形量和施工控制要求,确定底模标高和预拱度。现浇段底模安装时应按要求在边墩墩顶安放支座。在张拉边跨底板预应力钢束时,应保证箱梁与支架间在纵桥向自由变形。现浇段梁端部预应力钢束张拉净空如有困难,应考虑盖梁顶引桥侧高出部分混凝土后浇,但必须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质量。箱梁合龙段的施工箱梁的合龙,即体系转换,是控制全桥受力状况和线形的关键工序,因此箱梁的合龙顺序、合龙温度和工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中跨合龙。箱梁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并应注意混凝土颜色一致,建议采用同一厂家相同品种的水泥。应严格控制箱梁的轮廓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为防止箱梁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模。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箱梁顶面应进行凿毛处理,以保证与桥面找平层混凝土的结合质量。箱梁顶面严禁被油污、浮浆等污染。预应力钢筋施工预应力钢绞线及预应力锚具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在使用前必须对其强度、伸长量、弹性模量、外形尺寸等进行严格检验、测试,锚具必须质量可靠并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管道必须按给定的坐标准确定位,直线段每1m设一道定位筋,曲线段每0.5m设一道定位筋,所有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按设计图定位准确牢固。纵向预应力短束、横向预应力扁形波纹管安装时一定要防止水平和竖直急弯,严禁人踩和挤压。预应力管道接头处不得有毛刺、卷边、折角等现象,接头处要封严,不得漏浆,浇筑混凝土后应及时通孔清孔,发现阻塞及时处理。竖向预应力管道下端要封严,防止漏浆,上端应封闭,防止水和杂物进入管道。混凝土纵向预应力张拉龄期至少保证6天,同时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值的90%以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应严格按照本设计提供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应力进行,所有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三向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先纵向、再横向、最后竖向。其中纵向钢束张拉顺序:顶板束→腹板束→底板束;横向束张拉顺序则对称于墩中心向两侧逐束进行;竖向预应力筋横桥向对称于桥中心线,在梁顶单端张拉。应采用千斤顶进行竖向预应力的张拉,在第一次张拉完成后两周时间应进行复验及二次复拉,这些措施应详细记录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后报监理、设计单位确认。纵向预应力钢束应采用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双控。伸长量误差在±6%以内。实测引伸量应扣除非弹性变形,具体办法如下:张拉到15%设计张拉吨位开始测量引伸量,张拉到设计张拉吨位后测得引伸量Δ1,则实际引伸量Δ=Δ1/0.85-δ,δ为夹片回缩值,由实测确定。张拉步骤为:张拉到15%张拉控制吨位→持荷3分钟→开始量测引伸量→张拉到控制吨位→持荷3分钟→量测引伸量→回油→量测引伸量。若为两端张拉则一端先回油顶锚,然后另一端持荷1分钟再回油顶锚,以降低锚具回缩的损失。保证张拉到控制吨位量测的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