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_第1页
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_第2页
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_第3页
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新时代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转型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从特征方面看,装配式建筑工艺流程少、施工建设速度快、资源投入小。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建设,既可以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规避传统建筑能耗大、污染大的实际问题。也能够借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加快我国建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在“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新基建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目标之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建筑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使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向着智慧建筑生产建设方向进行升级。本文就装配式建筑设计及施工要点展开探讨。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施工要点引言装配式建筑是将传统建造中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里制作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装配形成整体建筑。这种建造方式从理论上能够起到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是推进绿色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施工难度大、时间周期长、项目成本增加等问题仍然存在,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作为建造过程的上游环节,成熟的技术、精细化的管理,对构件预制的难易程度、施工现场的质量、效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装配式建筑特点装配式建筑“六化一体”的特征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1)设计标准化:对于建筑业而言,产业化实现的重点在于是否可达到工业化生产。其重点在于是否能够标准化设计。在构建设计、模数设定方面,装配式建筑考虑更加全面,可达到“规格少”但“组合多”的成效。(2)生产工厂化: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现浇建筑采取现场浇筑的方式,装配式建筑则是大量预制构件,并在工厂中批量制作这些预制构件,实现工业化生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不仅优化了施工环境,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3)施工装配化:装配式建筑可有效减少现场湿作业及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组装各种垂直、水平、承重及非承重等构件,就好像一个大规模组装车间,这无疑提高了建筑建造效率。(4)装修一体化: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可把水电、消防、装修、暖通等工序提前,例如提前预埋管线、提前贴外墙砖等,可避免现场施工后期出现交叉作业、随意打凿等问题,进而缩短施工时间,避免资源浪费。(5)管理信息化:装配式建筑可采用信息化技术,如5D虚拟建造技术、云端技术、物联网技术、BIM技术等,对整个施工进行可视化管理,进而提高建筑质量与安全。(6)应用智能化:智能化应用则是借助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同智能化建筑相融合,统一协调,如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装配、智能化运维。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2.1拆分、深化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预制构件的设计与预制生产制造密切关联,对于构件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具有严格要求。因而,在预制生产之前,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的拆分设计、深化设计。通常在设计过程中,要求按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部就班完成总体设计。再利用BIM建模的方式,对其中的预制构件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拆分设计、深化设计的全面性、有效性。尤其在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定位、机电预留管线方面,精确性要求达到100%,预防预制环节下料作业、预制产品时的有效性。2.2基于IFC的装配模型建立应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信息化设计时,数据交互标准设置应用IFC标准,可实现数据共享与传递功能。实际使用中先完成相应转换与流程构建,再结合建筑设计内容,运用类型分析方法对设计模型数据相关信息进行要素梳理,同时以构成要素(如构件、材料、设备、环境质量等)为准,建立装配模型。(1)需按照装配特征一装配关系一装配模型的顺序,开展具体的装配模型设计。由于在此设计阶段中存在不连续性,所以,需明确地按照混合、迭代、递归划分出各个设计方面的界限。(2)按照装配层、构件层、零件层,对应地设置装配模型层级分布结构。如在装配层只需明确装配式建筑;在构件层,则可划分出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叠合板、预制剪力墙、门、窗等;零件层主要按照构件再进行细致的分类,如在预制梁方面,主要的零件就包括钢筋、预埋件、混凝土体,而窗构件中又包括了玻璃、锁键、窗框等。2.3BIM正向设计运用建设单位应牵头建立BIM信息管理平台来提高管理效率,规避决策风险。推动设计单位形成BIM正向设计流程和协同机制。实现各专业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统筹考虑设计、生产、施工的各项要求,将生产、施工问题在模拟阶段予以解决,同步积累和构建各专业库,实现设计标准化和模数化。2.4防水设计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外墙、预制楼板,与外界环境接触时间长、接触面积大。当其暴露在自然环境后,应该根据实际的光照因素、雨雪因素、生活用水因素等,针对连接位置进行重点防水处理。例如,在该项目中,采用了封闭型防水设计方案,利用“预制三明治外墙板”达到了防水密封处理要求。实现了外侧密封胶加泡沫棒防护、减压空间橡胶条压紧防护、内侧灌浆防护。起到了较好的防水效果。3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分析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做好预制构件的运输质量控制、堆放安全管理。例如,在运输环节,需要选择低平板车,并利用专用架,对预制构件进行科学固定。通常应该按照竖立方式,对预制剪力墙进行固定。同时,根据平放方式,对预制楼梯、预制底板(叠合板)、预制阳台等进行合理地固定。这样,有利于运输的安全性。再如,在堆放方面,应该以实际施工吊装的便利性为准,选定堆放场地。在完成清理、配套设施设置后,可以将运输进场的预制构件按照编码顺序进行堆放。无论在运输环节、堆放环节,均应做好垫平处理工作,预防倒塌、碰撞事故的发生等。在施工安装环节,要求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按部就班操作。首先,应该先对预制构件在吊装、安装就位、连接施工各环节的误差,进行精准检测、合理控制。其次,要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各项资源配置,通过质量管理小组,全面开展施工前的培训、施工中的指标化评估、指标化监督,做好安装诸环节的质量控制等。结语装配式建筑在经济特征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未来对其的研究必然会有所增加,对应的技术标准也会随之加强,最终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建议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诸环节,引入全要素分析方法与指标化管理方法。既有利于设计与施工要素的清晰化、明确化,也有利于从技术质量指标控制的角度,增强设计效果与施工质量。参考文献褚洪明.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陶瓷,2021,11(3):126-128.袁传铭,朱先禄.装配式建筑在三线城市推行的反思与展望[J].新材料•新装饰,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