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_第1页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_第2页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_第3页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_第4页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黄晓宇04920211067摘要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领域,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其是在中国进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所以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历史使命。对于它,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基尼系数与教育培养的关系。通过对北京市市属高校、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以及各用人单位发放问卷以及走访进行调查和收集的数据,总结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前人研究此类似问题的基础上,力图对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和总结出来的问题对我校——北京城市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趋势、教育培养、课程设定、入世、比较一、导言(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人才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强,资源共享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国加入WTO,刺激最大的就是国内的经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厂商把眼光投向了中国这个有着一三亿人口的亚洲大国,它们发现了这里的潜在市场,利用和国内厂家的贸易往来搭建良好的经济平台,而构建这个平台的主要因素也是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严格。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键是人才。中国“入世”后,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专家认为,从需求的角度看,主要是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了解国际惯例、符合需要的外语人才,尤其是专业外语人才;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从专家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着综合素质的复合性人才有着强大的需求市场。那么什么又与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呢?当然是教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会加快进入经济全球化行列,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态势更加现实和紧迫。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1吴洁《如何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这种趋势表现为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交往日益频繁。各国教育都在向国际社会开放,在教育开放中彼此合作,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其明显特征是教育开放的全球指向性和教育交流的全球合作性。其实质目的是通过国际教育的开放和交流,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匹配和充分的利用,以便各国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在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并对各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尽快培养出涉外经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1吴洁《如何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二)研究意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在中国进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所以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历史使命。入世后,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处于探索和创新的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就更是如此,在这样承前启后的阶段如何培养有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何才能使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供求达到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机遇和挑战也是并存的。加入WTO,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外国产品将进入我国,同时我国很多企业和产品也将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经营的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伴随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将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业务将越来越多,拥有外贸自主权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报关也将越来越多,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为了给人才市场更好的输运人才,全国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两年,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各高校的普及,人才市场逐渐出现了供求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不同院校相同专业人才专业水平高低不均以及不同院校相同专业人才就业喜忧参半等现象,这样现象的不断涌出,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怎样尽快缩短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与世界先进国家间的差距,及时与世界接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是首都,也是众多高校的聚集地,他每年都为全国全社会培养着提供着最优秀的人才,而这次选题所针对的就是北京市市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很有典型性,也很有实际意义。此文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高校-社会-学生等三方面来进行数据及问题的采集,并结合网络和高校中搜集的数据及资讯。利用专业、科学的综合分析法,配合图样解析来说明问题、客观推理、总结结论。力图对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和总结出来的问题对我校——北京城市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二、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相关理论分析(一)教育—人力资本—科技—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辩证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教育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最重要的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教育,劳动者的素质得以提高,人力资本得以增值,这是最为主要的一点,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人力资本所引起的人力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日益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是教育在推动人力资本增值的同时,也推动着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下,教育对经济增长本身起着一种“外溢”的影响,也就是罗默所说的知识外溢作用,教育是知识创新的直接推动力,在知识外溢效应下,教育本身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内生因素,教育本身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推动力,同时经济增长也推动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所带来的知识外溢效应下,人力资源的投入、科技的投入呈现出边际生产力递增的现象。4叶茂林前沿管理论丛1《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设,摘自此书第二章从这个教育—人力资本—科技—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辩证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三个要素的命运。同样,WTO作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本身就是全球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贸易则是市场经济的龙头,而此时涌现出产生于市场经济、依附于市场经济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5曹声良《入世后职业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定位及走向》上海卢湾职业教育中心,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专业,它作为国内科技发展的一个标识,带动了整个人才市场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热潮,它所提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知不觉中其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4叶茂林前沿管理论丛1《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设,摘自此书第二章5曹声良《入世后职业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定位及走向》上海卢湾职业教育中心(二)教育基尼系数教育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教育机会分布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它通过两个步骤计算出来。首先,根据接受各层次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以及每个层次教育程度所需的年数,绘制劳伦兹曲线,该曲线显示出各种比例人口接受教育的累计年数。然后,计算劳伦兹曲线和45度线(理想的社会公平线)之间的面积同整个三角形之间的比率,这个比率即是教育基尼系数。教育基尼系数的另外一个定义是,一国中可能的个人组合受教育程度绝对差异总和的一半与平均受教育程度之间的比率。教育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教育分配越不公平;反之,则表示越公平。通过具体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这样一个相互关系,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教育基尼系数呈下降的趋势,教育的分布更加趋于公平;反之,教育分布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二者之间相互促进。6叶茂林前沿管理论丛1《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设,摘自此书第五章为了深入的了解中国教育基尼系数,笔者参见了近几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基尼指数逐年呈下降趋势,可以说教育的不平等状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得到了明显。可是相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友好邻国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应该说相对还是比较高的,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可教育不平等状况则会制约这些因素的发展,其直接影响教育增长的质量,也间接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效率。在中国,高等院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公共资源。但如何发挥这一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益,是我们在发展教育事业中尤其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色彩。仿若每个专业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个很有典型性的例子,尽管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仍然遭受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制约,这个主要表现在招生计划的制定、分配以及专业设置上,其仍然采取审批制,学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限也极其有限。该专业往往是若干年一贯制,培养方式毫无特色。以致使得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一方面有大量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专业严重的供过于求而不能及时的找到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一些相关的外贸行业因为难以招到能力与学识同样优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结果是两败俱伤,既造成了人才6叶茂林前沿管理论丛1《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设,摘自此书第五章三、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产生的背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历史比较长久。建国初期,我国部分高校就设置了国际贸易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从事外贸工作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工作长期没有受到应的有重视,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往往只是国家对外创汇的手段,因此,相应的外贸高级人才的培养规模也比较小。1979年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搞活的需要,一些高校陆续设置了国际经济、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工业,这些专业很快成为热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急需的人才。88新浪教育频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领域,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自2021年中国入世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到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进出口总额多达1.一五47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9刘建江《我校培养有特色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必要性与措施》价值中国网,这标志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并巩固,9刘建江《我校培养有特色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必要性与措施》价值中国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教育部经济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带有“国际”字号的本科生专业之一。国家教育部2021年调整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后,将原来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和工业外贸四个专业合并后成立的新专业。这使得专业方向更加明确,专业适应性更强。许多高校根据原国家教委的新目录,规范了本校的专业设置。该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复合型涉外专业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因此该专业重视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以及利用基本理论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的基本技能,熟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培养的学生既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有较强的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和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政府机关、各类经济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涉外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相关的实际工作、教学、研究等工作。1010贾金思教授《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服务站目前,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国际经贸方面的高级人才也已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兴起,联合培养的人才由于兼有中外文化背景,合格者可以同时获得中外大学的学位,因此更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创建了国际学院,目前在大学预科教育、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预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上都已初具规模。另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类专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目前也有长足的发展,大部分综合类及财经类的高校都专门招收经济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许多研究方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等。一些高校还专设有国际贸易硕士点及博士点,如对外经贸大学。这为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1111新浪教育频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数据统计对于调查数据的收集,笔者大多是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了全面掌握、深入分析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笔者特意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置了不同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三大部分:一是北京市市属高校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二是各用人单位;三是北京市市属高校。为了确保调查的全面与真实性,笔者分别进入北京市市属高校、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所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75份,均为有效问卷。在设置调查问卷前,笔者走访了一些用人单位以及北京部分市属高校,并参阅了一些网络论坛,分别对于现今用人单位和面临毕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搜集,经过和老师以及同学的商榷,笔者确定了问卷上所涉及的问题,应该说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足以代表社会人才需求以及高校专业培养的现状,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十分有实际意义。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以下三个群体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归纳出来的具体数据,来着重反映北京市市属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以及现今社会对贸易人才需求的状况。1、北京市市属高校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两年的往届毕业生(详细数据出处请见附录一)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学生。学生是知识的受用者,也是知识的反馈者,而学校对于学生专业上的培养和知识教授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学生回报社会的多少。为了清晰的反映学生对就业状况和学校专业教学上的意见,笔者就以下问题展开调查,共发放65份问卷,回收50份,经核对,均为有效问卷,并得到以下结论:通过对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注意的是专业就业形势的好坏以及专业是否热门,排在其后的则是父母的意愿,而真正出于学生本身主动去选择专业的人却为少数。因此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学生的抉择专业起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社会和家庭的牵制,现在学生在高校专业选报时则很少自主选择,大部分的同学对于选报的专业毫无了解,更谈不上兴趣,这样的选择难免给人们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详见图一)您当初选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想法图一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在经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大部分同学对此专业的喜好程度还是持中立态度的,而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占少数,这说明通过后天的学习,专业兴趣还是可以培养的,这个还是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以及学校方的引导。(详见图二)图二通过学习,您喜欢现在就读的专业吗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学校方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了解,大部分学生反映学校的课程安排存在问题以及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对于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所提及的主要问题,笔者也做了相应的统计,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与学生加强互动以及沟通。(详见图表三、四、五)您觉得学校安排的专业课课时是否合理?图三:现在学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安排图四:学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安排,您有何意见学得专业课深浅不一,老师教课没有重点3人英语课程专业性不强、单一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好5人师资力量存在一些问题,考试缺乏实际意义4人课程安排得过于松紧不一,使得课余时间难以把握,经常占用周末时间,影响学习效果3人应该扩展课外知识,最好辅助提供英文版教材1人专业课顾量不顾质,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2人课程安排顺序不明确,最好是先基础后专业,这样才便于学生掌握知识3人学校需要适时开设与工作实践相关的课程2人英语实践性不强,尤其是口语教学,缺少语境,所学知识过于陈旧,和现实生活脱节2人假期实践经常不对口,需要学校联系单位,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4人表五问卷中,可以反映出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对于自己就业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些了解也单单是来自于媒体以及报纸、杂志,对于就业带来的困惑大多数同学也都是模糊的概念,对此学校也并未适时的给予开导与讲解。对于学校的专业设置,绝大多数同学反映所学课程相对比较枯燥,缺乏时代气息,所用的教材也比较陈旧,所学与现今社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相对脱节,而学生对于高校应当提高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上的培养上的建议,笔者也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从中不难发现,学生十分重视自己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相对说明了在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也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在现阶段如何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用何形式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上需要的外贸人才,已经成为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难题。(详见表六)面对社会上对国贸人才的要求,您觉得学校要提高对学生的哪部分素质的培养需要提高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培养,至少要与现实联系紧密8人需要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要结合时代背景设置课程7人需要调整知识构成,最好有一定的递进性,现在所学课程缺乏连贯性1人需要加设有实际应用动手能力的学科,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8人需要重视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应提供一些调研机会,让学生与社会接触3人需要提高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语,应设置良好语言环境3人在选择专业英语时,一定要选取典型性、实用的英语类型4人需要培养学生团体意识,以便于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2人需要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机会,如多开设讲座,以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4人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知识和能力辅助抓,不应顾此失彼3人需要增设与他国历史与地理相关的科目,便于了解世界1人需要开设相应知识讲座,让同学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有所了解2人需要学校开设相应的就业动员和就业辅导,以让学生就业心理得到平衡2人需要学校给学生配置和世界接轨的时代性专业教材,便于学生了解当今世界2人表六笔者在搜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为校方提出建议的同时,也从学生的角度入手,了解了他们自身所欠缺的各方面能力,试图以此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给予一定程度的启示。从中可以看出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与上表类似,即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身英语水平需要提高,欠缺综合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这说明对于自身和社会需求存在哪些差距,学生都有所了解,只是苦于没有解决的途径,那么这就需要学校方正确的引导。也只有真正的把表七和表八的问题消化解决了,才是真正的找到了问题的突破点。(详见表七)去社会上实习或工作,觉得自己欠缺什么样能力,和社会上对国贸人才需求有哪些差距欠缺英语的沟通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3人专业知识不全面,欠缺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交能力6人英语水平需要提高,欠缺综合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10人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欠缺英语沟通能力1人语言表达能力不高和知识面较窄,欠缺与人沟通能力8人需要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欠缺社会实践4人社会知识掌握较少,欠缺英语实际操作能力1人与人沟通能力有限,欠缺综合能力3人与社会接触机会不多,欠缺专业知识2人英语水平不高、待人接物能力不强,缺乏社会实践4人取得证书多少成为就业的一个压力,欠缺与人沟通的能力2人实际操作专业知识的能力不强,欠缺与人沟通能力以及英语表达能力2人对于外贸工作基本只能不了解,欠缺社会实践能力4人表七同时,通过调查,笔者也发现四、六级证书的取得以及欠缺社会实际能力已经成为了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极大的就业困扰,由于现在各高校还是以是否取得四级证作为是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的标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毕业生就业受到影响。近两年,随着四、六级考试改革创新的浪潮,往届的毕业生将不能在社会中参加四、六级考试,这样一来,无疑又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负担和压力,因此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是否让四、六级考试与颁发学士学位证脱钩已经成为了学生和学校间需要共同经营和协调的问题。另外,现在各高校教学的重点几乎也都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对于学生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的确是疏于关心,因此就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从问卷中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担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是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所在。(详见图八)面临毕业您所欠缺的是哪部分能力?图八通过做详细的问卷,笔者发现面临毕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由于毕业生对社会缺乏一定的了解以及对自己本专业所从事职业比较茫然,因此就业心理很忐忑不安,在就业方面也存在相当的盲目性。另外,由于北京市市属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与社会人才的需求严重失衡,这就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了不浪费人才资源,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贸易人才不得已在社会其他途径寻求工作,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外流,以致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校方的极大重视。通过走访,广大毕业生反映对于就业,学校缺乏引导和信息的提供,因此可以看出要想真正的做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单单是知识的辅导还是不够,同时还需要校方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介绍,最大程度的解答毕业生的疑惑,以减少学生寻找工作时的茫然与无措,这应该提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日程上来。(详见表九、图十)面临毕业,您的压力来源于专业知识不全面实践能力不强来自于各大专业院校的人才竞争社会上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要求的苛刻性表九图十2.北京市市属高校(详细数据出处请见附录三)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可以说学生能否成才,很大程度是依赖学校的教育。学校就像是一片净土,而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学校培育着一批批学生成长,时时刻刻向社会输送着优秀的人才。而北京市市属高校就更是这样,北京是首都,它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卓越的,教育更是如此,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都齐聚这里,因此每年北京市市属高校都向北京的各个领域提供着知识扎实、能力强、高素质的人才。而这次调查研究则是在入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因此笔者选择了10所不同类型的市属高校,其中包括综合类大学5所和专业类大学5所,虽然在高校部分设置的调查问卷不多,可是所选取的高校都比较的有典型性,因此调查数据也可以保证真实、可信和客观。此次高校问卷10份,均为有效问卷。并得到以下结论: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几乎所有的北京市各市属高校均以97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来作为设置课程的基础,这说明一成不变的章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发展。当然,通过高校对其他几项的选择,笔者也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都已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完全按97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则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的原则,而且为了制定合理的专业模式都在做不同的尝试,笔者就此参见了各高校设置的课程,也发现各校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也要看到学校与学生之间欠缺足够的交流,很少有高校询问学生的意见或者调查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很大程度的挫伤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加强北京市市属高校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沟通已成为了各高校都应当关注的问题。(详见表十一)您校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时是根据教育部要求100%社会需求80%学生的求知欲望40%其他50%表十一通过图表,笔者可以一目了然北京市市属高校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最重视学生哪一部分的能力培养,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市属高校还是延续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大多数高校是把实践类型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自行选择或者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外资企业、贸易公司实习。而对于这些实践性质的课程学校在进行考察的时候也比较的宽松,所以很难引起学生和提供实践机会的单位或者企业公司的重视,这样也无法使学生真正的得到锻炼,更不要谈将他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了。因此,在目前,高校最实际的问题就是适时的调整课程设置,结合社会对与外贸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单一性质的理论式教学,重视实践性的课程安排,努力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其们真正的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详见图十二)您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时重视哪方面的培养?图十二对于现在目前学生困扰最大的四、六级考试,笔者也做了相应的调查,从问卷中可以看到,北京市市属高校还是以是否通过四级考试作为能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的主要标准,因为毕竟高校毕业英语要过关,这也是社会对于外贸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市属高校四级通过率参差不齐的状况,各学校也要按照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努力方向,并在教学上有所侧重,也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或班级,最大程度的给予学生学业上的帮助。总之,在不耽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如何使得学生的英语得到有效的提高锻炼,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证已经成为了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难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就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毕业找工作造成障碍,也会导致人才供求失衡的问题加剧。另外,对于高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笔者也进行了调查,最后发现高校对于专业英语所设置的课时要多于基础英语。而所涉及的专业英语也存在专业知识不强、应用性差的特点,这样悬殊的课时安排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重心发生转移。因此,对于基础英语的关心不够,也是造成了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对此,高校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教学课时,协调好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详见表十三)您校四、六级考试与学士学位证脱钩了吗是20%没有80%表十三通过调查,笔者不难发现利用名师教学已经成为了北京市市属院校的基本承诺,可能对于专业课和选修课老师的选择上会有所调整,给一些新老师实践的机会,不过对于此类老师的表现各市属高校也都定期会从学生那里收集反馈意见,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建议高校应该加强对于新老师的教学考核,并定期对其所在班级进行听课,以确保教学质量。同时,笔者发现在各高校多多少少的存在上课氛围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的现象,这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教学,因此学校可以对于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加强其教课的应变能力,而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学校也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约束,以避免教师的教课情绪及教课进度受到影响。(详见图十四)您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专业师资的来源?图十四3.用人单位(详细数据出处见附录二)在目前,对于应届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就业,通过走访和调查,就会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自己将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如何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到底用人单位喜欢用什么类型的专业人才等基本概念含糊不清。所以,为了更加及时、清晰的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心态,并为市属高校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启示,以便学校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更有效的为社会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的调查。此部分问卷针对的是各企事单位,包括:国家机关、贸促会以及外贸公司等,其中一个公司不同部门都有发放,所以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共发放问卷25份,收回一五份,均有效。通过调查,笔者看到现在北京市市属高校分为专业类和综合类两大类院校,不同类别高校培养出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也有所不同,而面临竞争激烈的贸易人才市场,企、事业单位与外贸公司的由于工作性质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上也略有不同,往往企事业单位爱选择综合类高校毕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大都是在机关里,所以不要求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机关面对理论知识方面的工作比较多,而且综合类院校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可以应付一些非专业的工作。而外贸公司则相对重视工作的灵活性,在人才的选择上偏向于有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性人才,而从北京市各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就具备这样的优势,对于以后日常的工作也比较容易上手。不过笔者也发现,虽然现在社会上看重是工作能力,可是用人单位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对于同种类市属高校同专业的学生,学历高的毕业生被录取的几率也相应大一些。(详见表十五、十六)您所招收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在院校方面的选择,多为综合类院校40%专业类院校40%无所谓20%表十五您所招收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在学历上的要求应届大学本科生20%应届大学研究生以上60%应届大学毕业生20%表十六随着中国进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与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传统的用人机制,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用人单位追求的热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语四、六级水平的高低仍然是单位或公司考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的一个手段。而第二被重视的就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21世纪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多累积知识,不要总是沉浸于书本的学习,应该在平时活学活用,并将理论上的东西落实到实践中,也只这样才能抵抗得住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考验。(详见图表十七)您所招收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有四、六级证书,口语交流能力强、沟通清晰流畅一三人86.7%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强6人40%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强(如填制单证、报关单~)7人46.7%各方面综合素质要高10人66.7%其他2人一三.3%表十七 图十七近些年社会中对于大学生高分低能的评论此起彼伏。对此,笔者也在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针对以往就业单位对录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回馈意见,就不难发现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与现在市场上的规则理解有误差等现象。走访的工作单位,均诚恳的呼吁北京市市属高校要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上的锻炼,针对外贸公司的应用英语一定要过关,所以应当加强专业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教学,这样才可以节省就业单位的工作流程,提高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所以,由此可以反映出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单单是输送人才和接收人才那么简单,同时学校也应当与用人单位及时的沟通,了解现在用人单位都具体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质的学生,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增减教课内容很有必要。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平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详见表十八)根据以往的经验,您觉得应届毕业生缺少哪方面的素质(可多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80%贸易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60%基本外贸单据的填制40%表十八当然,调查中还存在着一些更实际的问题,笔者就现已毕业的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笔者发现现实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不对口,据用人单位反应,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进行行业内部调整也为常事,已被录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很有可能不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而另外一方面的能力突出,为了更合理的应用人才,所以让这样的毕业生从事了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不同用人信息在学校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并为学生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具备更多的知识,这样也便于学生毕业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可以让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以达到减少就业负担的目的。(详见表十九)您所招收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是否与其专业对口对口70%不对口30%表十九四、对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提出的启示与建议(一)北京市市属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把高校-社会-学生之间进行细分,并结合相应的图表进行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北京市各市属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存在的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这足以引起北京市市属高校的重视:第一,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多次表明现在对于北京市市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困难最大,最难应付的就是外语。对于外贸人才,外语是极其的关键,要是外语不好影响交流,还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因此,在学校如何学好外语就至关重要。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行双语教学,各市属高校也分别在进行尝试,但效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为:一方面,英文教学材料不充分,缺少现成的双语教材,因为水平和文化的差异,教师对于所用材料所进行的翻译与英文原味存在出入,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也只有由高校尽早编写出双语教材,才能利于双于教学改革,满足双语教学人员的迫切需要;再者,专业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还要求其能够把传授专业知识的技巧与经验有机地与英语相结合。因此,双语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及专业水平。多借鉴他人的经验,听课取经,取长补短。学校也应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安排讨论和讲座,安排教师亲身观摩双语教学课;继之,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缺乏双语教学环境,因为学生不能整天处在像母语一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习得英语,而只局限于英语课及双语课等有限的时空,才能接触到英语,这就大大减弱了其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中只要学生能理解,就多用英语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英语表达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参与进来。课后留有一定的思考或作业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保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单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双语教学的外环境。第二,高校缺乏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关心调查表明,北京市市属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上,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仍局限于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无论从就业指导的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有待于拓展。就业指导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逐渐建立起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不应成为忙闲分明的“季节性快餐”。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实践工作的正规化、科学化、系统荷花专业化建设,贴近学生需要,提高学生的使用率和满意率。第三,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与实践脱节目前北京市市属高校仍保持着“填鸭”式、“说教”式的上课方式。另外,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连年扩招,人数众多。教师与学生“讨论式”学习,“平等式”对话根本无法实现,贸易模拟实验之类的训练就会变少,这样学生学习的质量很难提高。通常的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而且高校说选择的教材普遍都相对陈旧,应用性不强,在授课时也比较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脱离,所以很容易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所以高校在教授功课的时候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在平时多讲些案例,也就是把科学的大道理通俗化,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而且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否则,再好的理论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第四,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在笔者调查中,这个问题也反映得比较突出,由于传统模式的影响,在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是以专业性质出发,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社会上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学生往往在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自己的的专业以后能做什么,现在所学将来有什么用却不甚了解,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适当的指导,而且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人才市场的要求严重脱节,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少有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受到影响。虽然各市属高校也规定了学生的实习期,但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受就业压力的驱动,这种实习制度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许多外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因业务的压力和对学生缺乏工作能力的不满,对学生的实习缺乏热情、疏于督导。这样以来,学生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效果,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日后学生工作后无法马上适应工作,很难得心应手地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所以,各高属高校应该适当性的调正学习计划,把实践课列入必修课的行列,并制定相应的规定对学生予以督促,并为学生就业前景开讲座,让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工作等社会常识有所了解,这也有利于学生合理支配学习时间。第五,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与现实脱节当前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以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为载体,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能力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果,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而是过于强调课程的专业化,忽略语言艺术、商务英语、演讲与口才、经济应用写作等写作课程开设,即便有,但在如何落实和提高应用型人才说、写能力的具体做法上,尚欠深入。这样最终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自己的工作,因为对于社会要求欠缺了解,所以在面对工作和社会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第六,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简单以往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实践能力提高较慢,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没有经过具体操作的贸易工作学生对贸易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这样难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后,束手无策,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第七,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配备不完善现在北京市市属高校所聘请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课老师都是名校名师,这些老师都比较擅长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所讲知识应用知识性不强,所以高校在聘请老师时也应当注意,适当结合专业从用人单位请来老师,结合理论讲些实际操作性强一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理论和实践知识出现失衡的状况。第八,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意志薄弱,重视程度不高由于北京市市属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很多学生没有压力,从而放松了对实践课的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即使指导老师再尽力,其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二)对北京城市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建议在调查中,笔者把北京市市属高校分为了综合类高校和专业类高校,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尽管在专业设置和能力培养上,各校存在很大的不同点,但笔者发现高校所存在的问题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统观问题,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予学校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就比较的有实际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对于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老师、同学批评指正: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概括起来说是必须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基础宽厚、专业熟练,具有适应能力与创新才能综合素质的高级外经贸人才。课程设置要体现“厚”—基础理论宽厚;“精”—精选少开;“实”—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把最新的知识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的四大特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做到三个淡化和三个强化,即淡化课程的独立性,强化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淡化期终考试,强化平时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淡化实务课程的课堂讲授,强化其实践模拟演练。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说一下:首先,要区别其他北京市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就要树立本校的特色教学,学校可以以教委所颁发的规章作为基础,并做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一方面联系用人单位,来确切了解现在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来了解现在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外贸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并将本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细分,调整专业设置,定位不同的发展方向,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选择。同时,学校应对于选报此专业的学生进行入学前的专业辅导,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对所学的专业、就业趋势、发展前景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所设定的不同发展的专业定位也给予说明,并在此后发放调查问卷,来按学生兴趣让其们自由选择专业,这也可以避免学生选择国贸专业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其次,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课程设置的教材选择,也一定要做社会调查,询问一些教育部的专业人士对教材选择进行指导,尽量选取与时代相关,比较有现代感的专业教材,以避免陈旧教材因为陈旧的教材中规中矩,只重理论,缺乏时代气息,缺少实例说明,不便于学生培养起学习和阅读的兴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订阅一些时下比较有权威和价值的经济类书刊,以培养起同学自学的能力和补充他们专业知识外的课余知识。结合课程设置情况调正教学内容,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作适当的增减,分清理论层次和轻重缓急。对于教材,教师要充分熟悉把握,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结合目前国际贸易发展和时事热点问题及时调正教学内容以及调整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针对学校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教学的定位,有规模的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选取比较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要是缺乏现成的教材,也可以找专业人士针对现实社会状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制符合学生阅读特点的教材,只有这样才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才会有效果。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现在英语口语上学生的困扰比较大,所以,学校一定要为其设置良好的语境,并找有外贸经验的外教来对学生进行辅导。用这样的老师,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语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便日后学生在工作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再次,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与用人单位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当然,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不应当建立在人情关系方面,应当建立在一种自觉自愿、利益互补的机制上,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缺少利益支撑的关系不是长久的关系,学习要从用人单位中受益就必须满足公司在某些方面的利益要求。例如,人才培养,优质互补的利益,自愿共享的利益等等,学校必须创造条件,满足用人单位及其成员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使双方利益得到保障,只有这样,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写作协作才能保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才能有可持续性。同时,可以让企业单位及外贸公司有经验的人来搞讲座,让学生丰富课余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专业兴趣,让学生对社会有深入的了解,也便于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另外,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前,学校应当给予就业辅导,对于如何面试,如何处理好毕业生心态,为学生介绍现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学校也应当给予引导,也只有这样也才能避免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的盲目性。最后,笔者还认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学校也应拓宽教学思路,与外国的高等院校建立并保持相关学术合作。第一,可以把他国他校专业优势和经验引入我校,便于专业设置与世界接轨,保证专业知识的适时度,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也可借鉴他校经验。第二,可将本校与他校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语境,也是提高贸易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手段。第三,可参考他校学习模式,以改善一成不变的课堂式教学,变向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可定期邀请他国他校老师来校进行教学调研,这样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语境,以培养其们更好的适应性。和其他的北京市各市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相比,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才刚刚起步不久,因此,应该说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校比他校年轻,在教学体制上受到的束缚要小得多,而且在发展近几年,我校都比较重视实践人才的培养,因此比较有先见性,这都是我校的优势。所以,相信,在日后,北京城市学院的发展会很远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也会呈乐观发展的趋势。只要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紧抓创新,把高校-社会-学生的关系给调整好,与时代和贸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作为目标,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实用型的外贸人才作为己任,那就一定会在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远的进步,笔者坚信这一点。参考文献:[1]寻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21,(3).

[2]王娟涓,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21,(3).

[3]王娟涓,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之比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4]赵银德,屠立峰.高校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21,(11).

[5]艾洪德,徐明圣.适应开放形势改革传统金融教育模式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1).[6]谈敏.国外MBA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来自哈佛商学院的调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2).

[7]崔大伟,陈昌贵.对外开放与中国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21,(1).[8]王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21,(6).

[9]王克春,冯军,任志宇.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1,(3).

[10]高自非.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1,(3).

[11]李岳云,袁靖宇.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特点与外贸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HYPERLINK"/grid2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pykm*year*issue&Value=YZDG*2021*04&NaviLink=%e6%89%ac%e5%b7%9e%e5%a4%a7%e5%ad%a6%e5%ad%a6%e6%8a%a5(%e9%ab%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