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_第1页
2010年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_第2页
2010年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_第3页
2010年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_第4页
2010年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2010春南阳市八中校本课程讲座《红楼梦》之“香菱学诗”探微

主讲;徐沛

香菱学诗曹雪芹《红楼梦》中描写香菱的主要回目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红楼梦》之“香菱学诗”探微主讲提纲一,千万里我追寻找你------《红楼梦》概述1,倩谁记去作奇传------曹雪芹的家世,生平2,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思想意蕴解读3,淡极始知花更艳--------《红楼梦》语言艺术漫谈二,难掩精华美香菱-------香菱学诗1,菱荇花香淡淡风-------香菱其人2,菱花空对雪澌凘------香菱之呆3,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学诗三,想说爱你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诗歌体裁漫谈四,附录《红楼梦》部分章回1,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六年曹家被抄金陵十二钗: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2,从雍正六年至乾隆十八年3,从乾隆十九年至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去世程伟元【约1745-------1819】高鹗【1763-----1815】曹氏家族世系曹锡远-----曹振彦------曹玺-----曹寅-------曹顒-------曹雪芹【名,霑;字,天佑】一,千万里我追寻找你------《红楼梦》概述1,倩谁记去作奇传------曹雪芹的家世,生平2,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思想意蕴解读【1】、木石前盟金玉良缘【2】金玉良缘在贾府占优势的原因【利益需要、改造宝玉、礼法要求】【3】宝黛之心【4】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油灯将尽------树倒猢狲【5】绝世情痴做主人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啊......二首《西江月》的描写:

角度:作者插入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三个异名。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

《红楼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去品味。《红楼梦》之“香菱学诗”探微主讲

提纲一,千万里我追寻找你------《红楼梦》概述1,倩谁记去作奇传------曹雪芹的家世,生平2,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思想意蕴解读3,淡极始知花更艳--------《红楼梦》语言艺术漫谈二,难掩精华美香菱-------香菱学诗1,菱荇花香淡淡风-------香菱其人2,菱花空对雪澌凘------香菱之呆3,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学诗三,想说爱你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诗歌体裁漫谈四,附录《红楼梦》部分章回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香菱——《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粉妆玉琢”

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后来在园子里,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的人?”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了。”香菱身世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但后来薛蟠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香菱身世

《红楼梦》塑造了一群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曲折而不幸的遭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学习本课要理解香菱为什么那样执著地学诗,要认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本文相关联的故事情节: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天下霸王一般呆-------薛潘”呆”中有”霸”未经幻化的元石------石呆子之”呆”香菱学诗为何舍近求远找黛玉?林黛玉是如何循循善诱指导香菱的?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样热心和不厌其烦。请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黛玉为人的主流是实在、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香菱学诗三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林黛玉香菱

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学诗拜师初作再作三作黛玉教诗“不以辞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不像吟月——不扣题)呆疯魔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借鉴作用延伸阅读、探究思考首先,要多读。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其次,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习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大胆创作,敢于想象,不怕失败。

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香菱写的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写的第二首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非似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

思考、讨论: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