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六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六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六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六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六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重创(chuāng)百舸(kě)漫溯(suó)曲径通幽(qū)B.脂膏(zhī)遒劲(jìn)吐哺(pǔ)羽扇纶巾(guān)C.跬步(kuǐ)须臾(yú)跻身(jī)锲而不舍(qiè)D.脊髓(suí)驽马(nú)慰藉(jiè)蓦然回首(m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舸”应读gě,“溯”应读sù。B项,“遒劲”的“劲”应读jìng,“哺”应读bǔ。D项,“髓”应读suǐ,“蓦”应读mò。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喧羁绊橘子洲灸手可热B.赡养苍茫怅寥廓鸦雀无声C.洪涛溃乏万户候明察秋毫D.幅射砥砺竞自由以逸代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A项,寒喧——寒暄,灸手可热——炙手可热;C项,溃乏——匮乏,万户候——万户侯;D项,幅射——辐射,以逸代劳——以逸待劳。故选B。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之中。譬如松竹梅,因其耐寒的品性而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松树居于三友之首。A.追忆只有血脉 B.追忆一旦脉搏C.追溯只有脉搏 D.追溯一旦血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追忆,回忆往事;追溯,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语境是说探寻源头,应使用“追溯”。第二处,只有,①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②唯有、仅有。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由语境来看,此处含有预设意味,应使用“一旦”。第三处,血脉,指血统,人体内流通血液的脉络;脉搏,动脉的搏动,借喻一种动态或情势。由“浸入”可知,此处是说融入脉络之中,应使用“血脉”。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的国庆节与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恰好是同一天,全国人民弹冠相庆这个喜庆的日子。B.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就是要在学习时心无旁骛,自觉抵抗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干扰。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D.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贬义词。语境是形容全国人民欢庆国庆,是褒义的语境,褒贬错误。C项,“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日子,褒义词,语境是贬义语境,褒贬错误。D项,“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形容幼儿园的小孩,属于对象不当。B项,“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使用正确。故选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B.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C.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细致,但却是我们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D.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的意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并列不当,可以把“和”改为“等”;B项,“培养……水平”搭配不当,“培养”和“水平”不能搭配;C项,结构混乱中的偷换主语,前一句主语是“工作”,后一句的主语应是“中小学教师”。故选D。6.下列各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就内容而言也属于新诗。B.《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战国后的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死水》等,历史剧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郭沫若……《死水》”错误,《死水》是闻一多的作品。故选D。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①②⑥③④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⑥④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按照六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说它不比电子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也是先说算盘再说口读,然后说使用价值,但主要问题是③④的位置不合适,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适合用来说珠算口诀,④的“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更适合用来说算盘;B项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适,且②若与①相接语意比较松散,①的后面宜用句号断开;D项的排列虽与C项不同,但问题是一样的。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劝学》(节选)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千金市骨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清洁的官。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踮起脚后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活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B.吾尝终日而思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D.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B.善于运用比喻、借代,以喻代议,是本文突出的特点。C.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D.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派遣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款D.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规定日期12.下列翻译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翻译:有人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很多年都没有买到B.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翻译:马已经死了,买它首先要付五百金C.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翻译: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是能够购买马的人D.千里之马至者三翻译:得到了很多千里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答案】8.D9.C10.B11.B12.B13.(1)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3)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想要的是活马,你哪里用得着为了(一匹)死马而花了五百两黄金呢?”【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D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生”通“性”,资质,禀赋。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那里”;句末语气词,了。B项,“而”,表修饰关系,不译;表假设关系,如果。C项,“也”,都作句末语气词,表陈述,不译。D项,“之”,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结构助词,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B项,“善于运用比喻、借代”错。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论证手法,如作者在第一节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善用比喻是本文突出的特点,但是文章没有运用借代手法。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A项,“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的意思是(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请求”,请让我去寻求。C项,“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的意思是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捐”,丢掉,白白花费,此处当“买”将。D项,“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的意思是不超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期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满一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B项,“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意思是(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头颅。句中的“首”作名词,头颅。选项当作副词“首先”讲,译错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故”,所以;“跬”,半步;“无以”,没有办法用来;“小流”,细小的流水。第二句关键点:“爪牙之利”,锋利的爪牙;“筋骨之强”,坚强的筋骨;“上”,向上;“埃土”,泥土;“黄泉”,地下水;“下”,向下;“用”,因为;“一”,专一。第三句关键点:“生”,活的;“安”,哪里,怎么;“捐”,花费。【点睛】翻译口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助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参考译文:(一)《劝学》(节选)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二)千金市骨古代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的国君,(寻求)了三年也没有得到。(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国君派遣他做这件事,三个月后寻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两黄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头颅,返回向国君报告。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马,怎么用五百两黄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着的千里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超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书生意气,_______。(2)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挥斥方遒(2).青青子衿(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金就砺则利(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鼓瑟吹笙【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注意“遒”“衿”“峥嵘”“稠”“砺”“瑟”“笙”等字词的书写。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5.下列对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人此时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窘,本诗道出了作者漂泊的沧桑和无限的辛酸。B.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C.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既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又表达老当益壮的情怀,前后矛盾。D.诗歌景色既凄凉又开阔,既表现出漂泊的冷清,又暗含老当益壮的乐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6.诗中二、三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借以表达怎样的情感?17.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指出使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答案】15.C16.作者选取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情景交融,既流露出作者孤寂、凄凉(漂泊无依)的心境,又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17.尾联用典(“老马识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比“老马”,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存,仍能有所作为,抒发了老当益壮、报国思忧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C项,“前后矛盾”错误,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展现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所以并不矛盾。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诗中二、三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借以表达怎样的情感。第一问,浏览二、三联,找出意象“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主要写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第二问,考生要结合意象的特点来品味诗歌的情感。这四句中,诗人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孤月独照,渲染了一种冷清意境,流露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慨叹自己飘泊无依。“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品味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赏析诗歌尾联,指出使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然后分析使用了什么手法。由“老马”“途”可知,这里使用老马识途的典故,属于用典,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借助典故,委婉含蓄,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民工父亲的“幸福”(1)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2)“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3)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4)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5)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6)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7)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8)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9)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10)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11)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12)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18.民工父亲的“幸福”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19.“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20.请简要梳理那位孩子参观“我”房子时的情感变化过程。21.请理解并举例分析“父亲”这一人物性格特点。【答案】18.幸福一:民工父亲的工作得到儿子的首肯和钦佩;幸福二: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城里人家的温暖;幸福三:自己儿子的懂事、上进。19.“自豪和骄傲”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认真仔细工作的钦佩;“直”可以看出父亲在得到儿子的信任后,内心充满喜悦和自信。20.初进入房间的胆怯对父亲工作的自豪和骄傲对城市生活羡慕和向往对未来过上美好生活的自信21.向“我”乞求带孩子参观房子,以便让孩子能感受其在城里工作的情景,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关爱;砌墙时做到心细、手细、眼细,没有丝毫的偏差,表现出父亲工作认真仔细;通过参观城里人的房子让孩子得到感悟,可见父亲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民工父亲的“幸福”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民工父亲“幸福”的表现,然后结合前后的情节分析让民工父亲幸福的内容。如第九段提到民工父亲“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句话本身就点明让民工父亲感到幸福的内容,即“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民工父亲为自己能够进入城里人的家中,感受到城里人的温暖而感到幸福;结合第八段“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可以看出,儿子看到爸爸的“作品”,为父亲感到自豪,民工父亲接收到儿子的肯定,他为此而感到幸福;结合第十二段儿子的一番话“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出民工儿子的懂事上进,这也是民工父亲幸福的来源。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概括。【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品味句子含义的能力。“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这是一段人物描写,有动作,有神态。先写儿子的动作和神态,当民工父亲对儿子讲述这楼房的时候,儿子眼睛里流露着“自豪和骄傲的神色”,结合民工父亲所讲述的内容“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来看,儿子的神态表现出对父亲工作认真仔细的钦佩;后写父亲的动作,当接收到来自儿子的肯定时,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父亲腰板挺直来自于儿子的肯定,由此可以知道,民工父亲在得到儿子肯定时内心是喜悦的,是自信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梳理那位孩子参观“我”房子时的情感变化过程。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节以及人物的表现来体会感情变化。如刚到“我”家的时候,“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此时男孩应该是胆怯的;当听到父亲介绍自己是如何盖这些楼房的时候,男孩“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这时候的男孩对父亲的工作是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离开“我”家之后,男孩“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此时的男孩对城市生活是羡慕的,是向往的;当父亲告诉他不可能的时候,男孩“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时候的男孩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信心的。【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理解并举例分析“父亲”这一人物性格特点。首先确定人物的角色,比如本文主要注重人物两个角色,即“父亲”和“民工”。先看作为父亲,人物的表现,如父亲为了让儿子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而找了多家房主,“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我问了好几家”,这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如父亲“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所以决定带儿子到城里人家中实地看看,同时通过参观城里人的房子让儿子得到感悟,可以看出父亲是善于教育自己的儿子的。再看作为民工的表现,如文中父亲对儿子介绍自己的“成果”时说“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这是一个工作认真,追求上进的人。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进行概括。五、语言应用(2分)22.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例: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答案】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这道题属于话题仿写。首先看懂例子,所给的三个例子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对事物或褒扬或贬低,要写出事物的内涵,句子还要有哲理性。如,抓住“骆驼”是“沙漠之舟”,赞美骆驼“心中要有绿洲”,“放大镜”能够放大事物这一特性,“枪”既有正义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所以,仿写的句子也要有一定的内涵,有一定的哲理。注意内容不可低俗。如“冰”的特点是坚硬,改变了水的柔弱;或抓住“冰”遇到阳光易融化的特点,写它是“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书”具有增长知识、开启智慧的功能,“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春天在哪里,燕子就会到哪里,“柳枝”既具有倒着插也照样能长成大树的顽强生命力,也有随风飘拂、没有主见的一面。考生从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即可,写时可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六、作文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的一生当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机会、选择、困难、金钱、死亡……这其中或喜或悲,有人物、有故事、更有思索。你能将你所经历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写下来吗?要求:1、将作文题目《面临……》补足充完整,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另选某个方面进行写作;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面临选择灼热的阳光肆意烘烤着万物,他又一次来到拉萨河。依旧湛蓝的天飘着稀疏的云。河岸上逗留的黑颈鹤,依旧晃着脑袋,警惕地观望四周。微风轻抚,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一刻,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第一次来西藏是高中的暑假,他只身来到这神秘的地方。既观望过高耸的雪山,也在大昭寺前的广场上晒过太阳。怀着美好的记忆,他又回到了学业的战场。数月后,平日里成绩优异的他却在高考失利。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放弃,或是复读。尽管朋友们都劝他复读,但他不愿再面对,便投身于工作。又是几月,工作找了辞,辞了找。合适的虽有,但总觉得无趣,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可是,他想要的是什么呢?百无聊赖之际,他又想起了西藏,不知冬季的西藏是怎样一番景致。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他背起行囊,再次踏上去西藏的路。冬日的西藏,阳光依旧灿烂,但空气中散发着阵阵寒意。人也不多,空气尤为清新。远离嘈杂,他来到了山峦脚下。远望,数十只岩羊在陡岩上觅食。上蹿下跳,如履平地。环顾四周,他瞧见了一个人,捧着相机,专心致志地盯着岩羊。待其拍去身上的尘,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时,他上前与其交谈,并提出要看看作品。照片中,在灰褐色的岩壁或洁白的雪地上,一只只灵动的生物仿佛带着神秘的色彩……离开西藏,他买了台相机。尽管前路未卜,但他毅然选择了摄影这条道路。他细心,且耐心地注视每一个瞬间,踏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也许是一朵花绽放的瞬间,也许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