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详解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优选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现在是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菌细胞的构造:一般构造――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特殊构造――

鞭毛,菌毛,性菌毛和糖被(荚膜或粘液层)现在是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细胞壁(1)细胞壁(cell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现在是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胞壁的主要功能维持细胞外形;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与细菌的抗原性、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现在是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特点:厚度大(20-80nm)组成:肽聚糖(占90%)磷壁酸(占10%)现在是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肽聚糖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ptide),胞壁质(murein)或粘质复合物mucocomplex)

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现在是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肽聚糖的结构双糖单位:M、G,溶菌酶作用点四肽侧链(tetrapeptidesidechain):L-ala,D-Glu,L-lys,D-Ala;肽桥(肽间桥,peptideinterbridge):甘氨酸五肽,青霉素作用点G+细菌肽聚糖的立体结构现在是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G+菌细胞壁结构现在是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磷壁酸(teichoicacid):

结合在G+菌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磷壁酸的结构(五种类型)-----

主要为甘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酸两类甘油磷壁酸的结构模式(左)及其单体(虚线范围内)的分子结构(右)现在是1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磷壁酸的种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现在是1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磷壁酸的生理功能结合镁离子(Mg2+),提高胞膜合成酶活力;储藏磷元素;增强细菌与宿主细胞粘连、抗吞噬和抗补体;表面抗原;噬菌体受体;调节胞内自溶酶(autolysin)活力,防自溶。现在是1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2.G-菌细胞壁特点:较薄,层次多,成分较复杂;组成:肽聚糖(2-3nm);

外膜现在是1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G-菌的肽聚糖G-菌的肽聚糖与G+菌肽聚糖的区别:四肽侧链的第三位为二氨基庚二酸(m-DAP)没有肽桥现在是1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外膜

(outermembrane)是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膜蛋白。外膜的组成结构:脂多糖(lypopolysaccharide,LPS):G-菌细胞壁最外层,较厚(8-10nm)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组成;磷脂:脂多糖和脂蛋白之间;脂蛋白:磷脂层与肽聚糖之间。外膜蛋白: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的20多种蛋白,如孔蛋白(porin)

孔蛋白(porin):结构――三聚体跨膜蛋白孔道;功能――控制某些物质进入胞内。现在是1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外膜的主要功能类脂A是G-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与磷壁酸相似,吸附阳离子的功能;与抗原性有关;噬菌体吸附受体;物质交换、屏障功能。现在是1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外膜蛋白:嵌合在LPS和磷脂层外膜上的20多种蛋白,如孔蛋白(porin)孔蛋白(porin):结构――三聚体跨膜蛋白孔道;功能――控制某些物质进入胞内。现在是1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周质空间

(periplasmicspace,periplasm)

又称壁膜间隙。在G-细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宽约12~15nm),呈胶状。存在着多种周质蛋白(periplasmicproteins):

①水解酶类,例如蛋白酶、核酸酶等②合成酶类,例如肽聚糖合成酶③结合蛋白(运送营养物质)④受体蛋白(与细胞的趋化性相关)外膜与内膜间的黏合位点:外膜与内膜间的直接接触现在是1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G

+菌和G-菌生物学特性比较

项目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度厚(20-80nm)薄(8-11nm)层次12肽聚糖厚度厚,层次多薄,一般单层磷壁酸多数含有无外膜(LPS)无有孔蛋白无有脂蛋白无有周质空间无或窄有溶质通透性强弱肽聚糖四肽未中Lys有无四肽尾中m-DAP无有Gly五肽等肽桥有无细胞细胞硬度硬实柔软产芽孢有的产不产鞭毛基体有2个环有4个环对理化因子抗性对机械力抗性强抗性弱青霉素、磺胺敏感较抗链、氯、四较抗敏感阴离子去污剂敏感较抗碱性染料敏感较抗溶菌酶处理后形成原生质体形成圆球体其他产毒素以外毒素为主以内毒素为主现在是1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3.抗酸细菌的细胞壁抗酸细菌(acid-fastbacteria):一类细胞壁中含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acid)等蜡质的特殊革兰氏阳性细菌。因它们被酸性复红染上色后,就不能再被盐酸乙醇脱色,故称抗酸细菌。如:分枝杆菌属的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化学组成:

类脂(分枝菌酸和索状因子)――60%蛋白质(孔蛋白)肽聚糖结构:外壁层――类脂、孔蛋白内壁层――肽聚糖现在是2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抗酸细菌细胞壁的构造现在是2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4.古生菌古生菌(Archaea,又称古细菌Archaebacteria,古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为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和大多数嗜极菌(extremophile)。古生菌的细胞壁:无细胞壁古生菌:只有热原体属(Thermoplasma)细胞壁的组成:多糖(假肽聚糖),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现在是2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假肽聚糖(甲烷杆菌属为例)的结构二糖单位肽尾(3肽)肽桥(L-Glu)

均与真细菌的不同现在是2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5.缺壁细胞缺壁细胞(cellwalldeficietbacteria)缺壁细胞的形成:现在是2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缺壁细胞的种类:A.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

基本概念: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L型细菌的发现:1935年,英国Lister研究所学者发现,念珠状链杆菌;

L型细菌的特点:多形性,对渗透敏感,油煎蛋样小菌落。现在是2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B.原生质体(protoplast)基本概念: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菌。

特点:G+菌易形成,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鞭毛不能运动,细胞不分裂,其他细胞功能正常;意义:细胞融合――杂交育种;遗传学基本原理研究。现在是2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Protoplast

fusionhybridprotoplast(“progeny”)

现在是2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C.球状体(spheroplast):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G-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D.支原体(Mycoplasma):

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细胞大小:很小,直径250nm

(一般150-300nm),光镜勉强可见胞膜:含甾醇,较坚韧胞壁结构和形态:无胞壁,多形性,对渗透压较敏感现在是2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6.革兰氏染色的机制革兰氏染色法:1884年丹麦学者革兰(C.Gram)发明的鉴别染色法(结晶紫-碘-酒精-复红)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结晶紫和碘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CVIdyecomplex)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

G+菌胞壁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乙醇脱水时网孔缩小,更无脂类,不致复合物脱出。

G-菌反之现在是2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二、细胞壁以内的构造――原生质体1.细胞质膜(cellmembrane):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组成:磷脂(20-30%)和蛋白质(50-70%组成,厚约7-8nm。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膜的主要差别:

前者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一般无甾醇(仅枝原体外)现在是3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1)细菌的细胞质膜结构--磷脂双分子层:两极性头分别朝向内外两表面,两非极性端的疏水尾埋入膜的内层

现在是3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磷脂的分子结构

(在极性头的甘油分子C3位上,不同种类微生物具有不同的R基团)现在是3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不同种类微生物具有不同的R基团

G+G-磷脂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常富含磷脂酰肌醇见于若干分支杆菌磷脂酰胆碱-偶尔现在是3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胞膜的结构(续)

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或内嵌蛋白intrinsicprotein):

脂双层中嵌埋着的具运输功能的蛋白质。

周边蛋白(peripheralprotein,或extrinsicprotein):

脂双层表面具酶促作用的蛋白质。

现在是3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物质运输;维持渗透压;生物合成:合成细胞膜及以外的细胞结构成分;产能基地: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酶系;鞭毛运动:鞭毛着生部位,提供鞭毛运动所需能量;趋化性有关。原核生物除支原体外一般不含胆固醇等甾醇,甾醇可增加细胞壁强度。间体(mesosome):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现在是3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四(2)古细菌的细胞质膜:古生菌的细胞质膜: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而单分子层膜多存在于嗜高温古生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