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分类赏析古诗词鉴赏专题内容分类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5.赠友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9.山水田园诗9.思妇闺情诗10.论道说理诗01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词鉴赏赏析方法步骤一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步骤二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步骤三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客船等。特征:秋夜幽寂凄冷。感情:写出羁旅者的孤独、愁绪满怀和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景物特征:孤寂表达技巧:拟人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人格的高洁清傲。诗中景物有什么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流水、白云(1)本曲前四句运用三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02念天地之悠悠即事感怀类诗词鉴赏赏析要点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2.赏析“事”与“怀”的结合。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赏析要点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3仔细体察物关情托物言志诗词鉴赏赏析要点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等)。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拟人、比喻等。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作者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注),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咏物】: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由物到人】。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用蝉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注】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之。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物的特点1.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2.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人的特点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所言之志本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之。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本诗表达了出世归隐思想。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04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词鉴赏赏析要点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1.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2.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3.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怀古诗感情大致有以下几种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用对比手法以强烈的反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反衬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05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类诗词鉴赏主要特点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赏析要点1.了解时代背景;2.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3.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2.第一句怨战事频繁;第二句“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怨气候酷寒;第四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06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类诗词鉴赏鉴赏要点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情感基调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艺术手法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鉴赏要点古人送别的习俗:1.折柳送别;2.唱歌送别;3.饮酒饯别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季节时间地点景物送别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驿站码头等杨柳月亮酒等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折柳送别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地名。)唱歌送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鉴赏方法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等。鉴赏提示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鉴赏提示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劳劳亭歌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鉴赏提示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灞陵行送别(节选)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诗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1.景物:“猿啼”“暮江”“孤舟”。2.情:“客散”“伤心”“逐臣更远”。3.艺术手法:“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谢亭送别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07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类诗词鉴赏鉴赏要点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忽,悔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3.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凫: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08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类诗词鉴赏鉴赏方法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内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常用语言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式微式微,胡不归?”出自《诗经》。“式微”一词是诗歌中表“归隐”的意象。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09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类诗词鉴赏鉴赏要点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赏析示范考题原文赏析要点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10横看成岭侧成峰论道说理类诗词鉴赏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这类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鉴赏提示鉴赏提示有些诗有多层含义。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有两层理解:首先,落在一个“楼”字上,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借助外部条件,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第二,落在一个“登”字上,世界是无限的,天外有天,要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努力登上险峰才有无限风光。鉴赏要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又要蕴含着深刻哲理。鉴赏要点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存量房委托交易合同协议
- 家电零售合伙人合同协议
- 家居收纳采购合同协议
- 广告合同长期协议
- 完美兑店合同协议
- 光电工程师证书考试常识点梳理试题及答案
- 家装好物租房合同协议
- 家用木材出售合同协议
- 委托制作奖章合同协议
- 店面租领合同协议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新版规则
- 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军事科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比较大小练习100题及答案
- DB21-T 3031-2018北方寒区闸坝混凝土病害诊断、修补与防护技术规程
- JJF(新) 116-2023 微机盐含量测定仪校准规范
- 创伤性硬膜下出血的健康教育
- 光电编码器课件
- 马原演讲之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类征服的故事》读后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