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六班级数学教案1

学习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开展图。

2、让同学经受探究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同学观测、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过程。

3、养成细致的观测习惯和肯定的空间想像技能。

教学重点:

理解掌控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开展式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具预备:

PPT,剪刀,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圆柱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

同学:长方体和正方体

老师出示:岗亭等,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形如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你能举几个吗?

同学:圆形的柱子、罐头等

老师:你们举得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直直的、圆的'、上下一样粗细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直直的、圆的、上下一样粗细的物体。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

板书:圆柱的认识

一、认识圆柱各部分(摸一摸)

1、老师:同学们,谈谈圆柱.你喜爱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爱圆柱的理由。

同学:美观、有用、安全、可滚动

2、老师:请各个小组拿出你们桌上的圆柱体,摸一摸说说发觉了什么?

各小组沟通汇报,老师补充

同学:有3个面

老师: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老师: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

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呢?

同学:量一量直径,把两个底面剪下来比一比

老师:看看这个侧面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它是一个弯曲的,光滑的面。

老师:我们这个弯曲的,光滑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老师补充: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一个侧面(是曲面)

2.圆柱高的含义。(量一量)

老师:请各个小组量一量,找一找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同学指)

老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

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同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到处相等,也就是说圆柱有很多条高。

老师补充: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很多条高。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指出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圆柱的侧面开展(例2)(剪一剪)

1、老师: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侧面开展后是什么外形呢?

同学:想知道

动手操作:老师:请各小组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测商标纸的外形.

同学大胆猜想:不同的剪法会有哪些外形呢?

各小组分别发言

(1)沿着高剪开,(长方形)

(2)斜斜的剪开,(平行四边形)

(3)任意乱剪开,(不规章的图形)

老师指出:①争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非常的长方形.

同学:当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圆柱的高时,圆柱的侧面开展图就是一个正方形。

老师小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斜斜的剪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乱剪开是一个不规章的图形。

三、寻求发觉.圆柱侧面开展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操作概括)

老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的什么有关?

同学: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1、老师:

①师生一起把开展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开展,在重复操作中观测。

②同学再观测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沟通后说出自己的发觉: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老师补充:圆柱的侧面开展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这个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3)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2、填空

1、一个圆柱的侧面开展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2、一个圆柱的侧面开展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开展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厘米,高是()厘米。

五、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六、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班级数学教案2

稍繁复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同学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控分数乘法应用题

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控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繁复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娴熟地解答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育并提高同学的分析、判断、探究技能及初步的规律思维技能。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同学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同学画出线段图。

2、同学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同学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的详细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径直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当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同学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同学依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千克。

*-*=15

2、教学例2

(1)出例如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同学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3)同学试画出线段图。

(4)依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5)依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6)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三、课堂小结

1、今日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日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索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繁复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第4、12、14题。

同学独立完成,老师巡回指引,有困难的同学实时请教优秀同学,做到“一帮一、兵强兵”。

设计意图:

继续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以方便同学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后记

六班级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同学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同学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开展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基础上,掌控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表面积”的算法。

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同学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涌现部分同学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楚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老师可以引导同学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争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及求法。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掌控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胜利的收获,体会小组合作探究胜利过程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老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开展是什么图形?

2、圆面积怎样求?

3、长方形的面积呢?

二、创设情境,引起爱好:

出示一顶厨师帽,让同学观测,做着肯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能解决吗?老师借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三、自主探究,发觉问题:

1、分组,争论:

〔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你发觉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剪开发觉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假如沿着高开展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

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假如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

〔3〕小结:小组争论,将公式延伸。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Ch+2πr2

=πdh+2πr2

2、知识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

〔1〕出例如题:

例2:假如一顶厨师的帽子,高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用进一法结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独立试做。

〔3〕集体讲评。

〔4〕讲解进一法。

3、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六班级数学教案4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同学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表达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索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同学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预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详细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产生学习的爱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同学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同学状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班级同学,由于二班级同学以形象思维技能为主,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留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老师应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控。但是,二班级同学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老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1、在详细的情景中,让同学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育同学动手操作的技能。

六班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同学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依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依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以下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分?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例如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认真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留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留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假如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同学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同学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同学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同学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六班级数学教案6

学情分析

掌控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学习目标

11、掌控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受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育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技能。

导学策略

导学法、尝试法

教学预备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导学流程设计:

老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分。

二、同学实践活动

1、请同学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同学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同学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同学独立完成,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三.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同学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同学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同学与自己的同伴争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同学在班内沟通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援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状况。

让同学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状况,要求同学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同学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认真观测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状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五.作业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六班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控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

求倒数方法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日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索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争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需要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索: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同学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六班级数学教案8

本学期总第7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折扣的含义,能娴熟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合理、敏捷地选择方法,熬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敏捷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沟通,合作探究

教学预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假如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假如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认真观测,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同学动手操作、计算、争论,找出规律: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同学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同学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同学独立依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沟通。依据同学的汇报,板书: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廉价了多少钱?

①导同学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同学试算,独立列式。

③全班沟通。依据同学的汇报并板书。

3、提高运用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末剩下的个,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末的几商品售价多少元?

引导同学分析,同学独立完成,再集体沟通,让同学明确:“折上折”相当于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班级数学教案9

难点名称:理解“满100减50”与“五折”的区分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打折销售与同学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同学并不感到生疏,但在促销活动中选择最正确消费方式,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有肯定的难度。

从同学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如打五折实惠;假如总价是整百元的,那两种促销的方式特惠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得出这种结论,对于同学来说有肯定难度,需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去分析、沟通、比较才能解决。

难点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先让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受去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然后依据实际状况进行表述,再引导同学体会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要由同学独立完成两种购买方式所要支付的钱,并通过比较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全部的特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

3、购物中特惠的形式有许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出例如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依据这些信息,同学提问题。

老师板书: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哪个商场省钱?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1〕结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关键的?

〔2〕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办?

3、独立思索,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索,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沟通并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同学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说明。

5、启发思索,辨析缘由。

〔1〕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特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什么情況下两种特惠是一样的呢?

6、小结:在今日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特惠的形式有许多种,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留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分:

〔1〕“满100减50”,就是够100才能减50,不够那么不减。

〔2〕打五折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50%计算。

〔3〕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特惠结果才是一样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技能。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预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小结:

同学们,在今日学习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形式的特惠有许多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留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分。

六班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约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肯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同学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试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状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状况?

结果:肯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觉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同学不难发觉: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索,判断正误。

〔2〕同学沟通,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假如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六班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和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精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约的猜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详细含义,培育同学认真观测的习惯。

教具预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日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沟通,总结规律

1、小组研讨、沟通。

依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依据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沟通、争论。同学可能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局部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局部那么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抵触。

2、引导释疑。

在同学争论沟通的基础上,老师提问:请大家认真观测,说说统计图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同学分别说说“其他”的详细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引导同学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肯定要认真观测,留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动身,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六班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控计算公式。

2.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培育同学探究意识恒文观测、操作、分析和概括技能,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探究数学神秘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控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非常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控计算公式,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下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都相等,高也相等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之上。老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3、引发思索: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假如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同学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同学分组边操作边争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同学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老师适时加以鼓舞〕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认真观测: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改变?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依据同学的观测、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同学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敏捷应用

闯关1.

1、填表。〔课件〕

2、一根圆柱形钢材,横截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同学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假如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假如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假如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呢?

同学争论、沟通、汇报。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闯关3.

1、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分成很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它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高就是〔〕的高,由于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乘〔〕,用字母表示是〔〕。

2、圆柱底面半径为r厘米,高为h厘米,体积v=〔〕立方厘米

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3、我是小法官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相等,他们体积也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3.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4.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5.假如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2倍.()

4、填空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积〔〕。

2.一根横截面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拓展:把一根圆柱形木材横截成2段,表面积增加1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假如这根木材长2.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迷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三第1-4题。

六班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数学第十册第73~75页。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控分数的读写方法。

2.培育初步的观测技能、动手操作技能、抽象概括技能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创设猜谜情境。

师:用以下成语各打一个数。

一分为二〔1/2〕百里挑一〔1/100〕

忐忑不安〔7/8〕万无一失〔9/10〕

[反思:以有趣的猜谜引入,增加了教学情趣,拓宽了同学视域,表达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2.查找认知起点。

师:〔指1/2、1/100、7/8、9/10〕这些都是什么数?除了这几个分数,你还知道其他的分数吗?请你在纸上写一个分数,并读给同桌听。

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大多数同学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且会读、写分数,有的同学还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真分数和假分数。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依据同学发言,揭示今日学习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反思:通过简短的师生对话,摸清了同学的已有阅历和知识基础,找准了教学的现实起点。]

二、合作沟通,探究意义

1.操作。

师:1/2可以表示什么?为了便于大家讨论,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动手操作的材料:〔一个圆片、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图、8朵花图等〕请每人用拿到的材料来表示1/2。

同学操作后,小组沟通,老师巡察并参加、指导小组争论。

[反思:从同学的学习实际出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尊敬了同学的差异,做到了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让同学在小组内沟通,保证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个体参加落到了实处。同时,同学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老师参加争论,可以了解小组争论的真实状况,便于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调控教学进程。]

2.沟通。

师:哪一组情愿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这个圆片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运用对折方法表示1/2的?

每组的1号、2号、3号同学都把材料举了起来。

生:3只熊猫是6只熊猫的1/2。

生:4朵花是8朵花的1/2。

师:〔指4号同学〕你是怎样表示一盒水彩笔的1/2的?

生:一盒水彩笔有12枝,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枝,6枝是这盒水彩笔的1/2。

师:每盒水彩笔的1/2都是6枝吗?为什么?

生:我用9枝表示这盒水彩笔的1/2,由于这盒水彩笔共有18枝。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表示了1/2,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用图表示出来〔出示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在每份中都写上1/2〕。是不是这样?

[反思:面对各个小组众多的合作学习成果,选取一组作中心发言,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把不同材料表示的1/2用直观图表示出来,有利于同学把握1/2的.本质。]

3.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2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平均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的材料不同〕

师:有的是一个圆片,也就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也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如1米长的绳子,〔板书:一个计量单位〕还有的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如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8朵花,我们称它们为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吗?

生:一个班级。

生:一摞本子。

……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上用彩色粉笔掩盖板书:单位“1”〕

师:既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那么我们刚才表示1/2的过程就可以概括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2〔板书〕。1/2还可以表示什么?

……

师: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反思:对操作过程的回溯、反思、归纳、推演,使同学认识并理解了分数意义中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均分和单位“1”。]

4.拓展。

〔1〕出示:

师:红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1/3〕黄色部分、蓝色部分呢?

生:都可以用1/3表示。

师:为什么都用1/3表示?

生:由于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师: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共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2/3〕

〔2〕出示:○○○●●●

师:请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

生:1/2。

生:3/6。

师:为什么同样是3个红色的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分数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2份,3个红色的圆是1份,占1/2。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6份,3个红色的圆是3份,占3/6。

[反思:从1/2扩展到几分之一,从几分之一扩展到几分之几,同学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变得更加丰富、厚实。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既有利于同学体会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之间的关系,又为后继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了铺垫。]

5.概括。

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表示了1/2,并且能依据图意说出相应的分数。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那么,究竟什么是分数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他说得完整吗?谁来补充?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打开书第74页,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还有什么问题?

[反思:在同学对分数形成了丰富体验的基础上,老师通过问题及板书的引导,实时让同学概括分数的意义,教材的规律意义胜利地转化为同学的心理意义。]

6.说明。

师:〔指1/100、7/8、9/10〕依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同学回答〕

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1/100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1/100?7/8、9/10呢?

指名回答后,同桌相互沟通自己写的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是什么。

[反思:在同学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同学由抽象回到详细,结合详细的分数说明意义,能深化同学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同学进一步感悟了分子、分母的意义。让同学同桌之间沟通自己写的分数和分数单位,扩大了参加面,增加了练习量。]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1.书面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其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3表示。让同学猜想,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并利用教科书第74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形,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反思:这样处理,一方面用活教材,使分散的习题成为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使同学体会到有时表面上没有平均分的图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进而用分数表示,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育了思维的深刻性。]

2.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1〕请发过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找一个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问: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在改变?

〔3〕现在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改变了?

[反思: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课堂学习状况的调查,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升华。由于问题来自于同学的学习实际,既能有效地激发同学参加学习活动的热忱,又对部分发言不够积极的同学进行了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四、课堂总结〔略〕

六班级数学教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