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1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2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3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4页
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每日一句格言: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对青一中学校高中部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李伟学案编号:001授课教师课题李伟授课时间2023.3.30课型学生姓名新课班级课时2《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比喻显明、善用排比、对偶加强文章其实的特点,提高把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重点1、重点在于文言知识点的积累;难点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学法诵读法质疑法指导探讨法探究法知识链一、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擅长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猛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规律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二、创作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猛烈动乱。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过去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白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终止: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1-

温馨提醒: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每日一句格言: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接小组预习方案问题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刻画了特性显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又妄想称霸的齐宣王;对平日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表现出高明的论辩艺术。a.擅长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攻。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探讨,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其三是擅长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他的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毫无牵强造作之感。有的用寓言故事来喻,有的用事物来喻;有的用三言两语,有的是一个小故事,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第四是语言明白晓畅,浅显自然,通俗易懂,明快畅达,精炼确凿。有口语特点,又带有猛烈的感情和气势。根据所学章节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预习问题,指导学习方法。1、了解、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级)2、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B级)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B级)4、梳理总结通假字、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别句式。(B级)5、探究本文论证特点(C级)以及孟子“仁政〞思想(D级)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级)2、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B级)3、提高把握古汉语与质疑问难的能力本课时重难点:1、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2、词类活用与特别句式一、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积累:(A级)(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移其粟()(2)弃甲曳()兵..(3)涂有饿piǎo()(4)鸡豚()狗彘()之畜()...(5)数()罟()不入wū()池(6)谨庠()序之教...(7)养生丧死()(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申之以孝tì()之义(二)字词释义①河内凶②邻国之民不加少..③填然鼓之④兵刃既接...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⑥谷不可胜食也..-2-

学生笔记栏(各组可视状况参与疑难字词)温馨提醒: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每日一句格言: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导学⑦树之以桑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然而不王者..(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3)王无罪岁.二、再读课文,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B级)(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认真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温馨提醒: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3-

每日一句格言: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温馨提醒: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4-每日一句格言: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其次课时本课时目标:梳理文言知识;学习本文比喻显明、善用排比、对偶加强文章其实的特点,提高把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本课时重难点:文言现象归类;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孟子“仁政〞思想三、文言知识梳理(B级)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特别句式(四)重点句子翻译(B级)?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