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大全7篇)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讨论领域相对微观,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展。以下是我预备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培育同学的分析思维力量和观看力量。

3.通过人类熟悉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同学熟悉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需具有严厉 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加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到处都布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自然 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亲密,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学校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日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四周,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叙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试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依据上述学问,你能设计一套试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同学肯定时间的思索和谈论)

(演示试验)

①展现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同学留意观看操作方法和试验现象后,老师操作。

(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试验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依据同学回答状况进行小结。

(叙述)人类对空气的讨论和熟悉,经受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很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试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敬重试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推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展,科学家才间续发觉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洁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叙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由于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原因。随着科技的进展,人们发觉在肯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肯定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同学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叙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进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殊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峻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大事,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削减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进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爱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别100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别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

③分别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作业)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熟悉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试验及试验分析,把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力量目标

学习通过试验熟悉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试验探究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同学从生活视角观看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熟悉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加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建议

学问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同学依据试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老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试验验证给同学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同学观看,与同学争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详细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行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行燃性和一般状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同学并不生疏。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同学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渐渐上升,什么缘由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夫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消失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同学而言并不生疏。无论呼入的新奇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学问,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同学头脑中已有的学问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学问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同学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熟悉。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同学并不生疏。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同学比较熟识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识的学问激发学习爱好、提高学习信念,挖掘同学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学问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对同学形成学问的重要作用。试验探究对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提高同学学习力量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学问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同学比较熟识的内容,或在学校自然、学校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学问。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在同学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学问的重要作用。利用试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依据学校状况(生源、试验条件)不同,采纳开放程度不同的试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行小组争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同学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试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试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开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同学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悉更清晰。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试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为同学从微观结构的角度熟悉元素,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熟悉统一起来打好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离子》学习中不行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熟悉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发觉史的教育,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学问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肯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化的熟悉,同学在化学学科中的规律思维力量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同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剧烈的奇怪   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纳直观方法指导同学学习。

三、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同学实际状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讲解法、谈话法、指导发觉法。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带领同学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阴离子、阳离子、原子、分子)的关系,并重点强调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是本节学问学习的基础,在开头新课前复习有关原子的内容,加强新旧学问之间的连接,为学问的迁移打好基础。

(二)新授

利用同学熟识的生活中常用的事物、照片或是图片,包括药品(含氟牙膏、加碘盐、葡萄糖酸钙、各种维生素复合剂等)、各种矿泉水和音量、各种食品包装等,通过阅读、比较这些物品给出的信息,让同学体会标识中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等。

比较同学熟识的几种物质,O?、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符号O这种成分,引导同学熟悉它们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我进行讲解阐释。

让同学列举生活中具有类似原子和元素的例子,帮组理解元素的概念。如可以组合很多英文单词的26个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几个积件可以搭建许多不同形式建筑的儿童玩具积木,等等,由此说明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由此引出目前已发觉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丰富多彩、形态万千的物质世界。

同学自己阅读教材图4-4“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得出结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异很大,氧、硅、铝、铁含量相对较多,而与生物关系亲密的氢、氮、钾等相对较少。引导同学有意识的观看记忆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并指出跟生物关系亲密的元素不足,有必要适当施加化学肥料,以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

将同学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71争论题。引导同学分析得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通过此种形式使同学加深对元素概念的了解。

同学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课本75页、76页资料,引入元素符号部分的内容。引导同学议一议:为什么要采纳元素符号?它的书写规章是什么?由此让同学体会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练习、记忆元素符号的书写,并强调元素符号书写时的留意事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做预备。

由超市中物品的分类引出元素周期表,同学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表中各个数字的意义、了解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贡献,了解化学周期表对于化学讨论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完成课本76页的活动1来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觉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学探究史,通过呈现补充材料、引导同学争论的形式使同学熟悉到科学探究还要应讲究科学诚信。

材料如下:新华社20__年7月15日电,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公开承认,该试验室1999年发觉的两种超重元素(即118号元素和116号元素)的试验数据是“捏造”的,有关讨论人员从事了“不正值科学行为”,造假者已被开除。这项被列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的成果,德国、法国和日本的讨论小组却无法重复其试验,而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他们自己重复做该试验时,也制造不出这种元素。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发觉试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因此他们撤回了3年前的讨论结论。

本题可从不同角度引导同学多方面地了解科学。详细来讲,该大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使同学更好的理解科学本质,提升同学的科学素养。

(1)科学家也是人。引导同学从多元角度看待科学讨论的过程、局限性以及所涉及的问题,有助于同学脱离那种对科学的简洁化熟悉,使他们熟悉到,虽然科学家为人类的进展作出了贡献,科学家们在从事科学工作时,仍旧具有人的本性,不完全是客观的、理性的,科学家也会犯错。

(2)科学是动态的“求真”的过程。“不正值科学行为”告知我们,科学讨论的成果始终不断地接受检验。科学不是永久不犯错误,但正是由于科学最终必需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有自我纠错机制,全部欺诈行为终将会被科学界内的同行揭穿而身败名裂,科学的不正值行为还会误导科学家们的讨论工作,危害科学的进展,有的甚至可能损害人类生命,

(3)得出事实的科学试验应当是可重复的。假如不行重复,科学就不能接受它,可重复性是科学最根本的一条准则。通过这种教育能使同学更好地熟悉到科学学习,特殊是试验过程中观看记录、收集证据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科学讨论的理解。

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探究,我赐予指导。让同学观看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额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是否有关系?之后老师进行讲解,使同学明确其中的规律。通过此种形式,加深同学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熟悉及规律的把握。

(三)拓展应用

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同学参观地质博物馆,让同学自己通过观看岩石的标本和各种矿物标本,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另外,可让同学自己查找一些常用药品、食物或生活用品的商标,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分,比较它们在使用后对人体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体会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同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尝试说说实际生活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存在怎样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77页练习题

2、巩固复习本节课所学: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相关学问

六、说板书设计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书写规章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⒈学问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熟悉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熟悉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熟悉合理开采和节省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留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自然 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自然 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阅历,思索: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自然 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简单变化而形成的。使同学联系生活,关怀生活从已有的阅历入手,引出新学问,强调在学习中要留意新、旧学问的联系。让同学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学问拓展

1、煤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同学争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气

3、化学变化,由于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同学争论并回答问题:

1、不行以,由于这样会铺张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当综合利用。

2、混合物,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依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别,是物理变化。

让同学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自然 起在燃烧

引出自然 气

让同学知道:自然 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自然 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简单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行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因此肯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省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同学的环保意识和节省能源,开发新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在熟悉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2、把握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格式,理清解题思路,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初步熟悉定量讨论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

氢气是将来的抱负能源,人们正在探究一种光解反应器,装载入汽车中,可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作为汽车能源。那么,同学们能否计算出加满一桶水18千克,能让汽车跑多远呢?首先应弄清晰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产生多少氢气?

【回顾反思】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__

(2)__

(3)__

【探求新知】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水、氢气、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归纳小结】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与相应乘积之比。

【争论沟通】

1.假如有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2.假如要生成16g氧气需电解多少克水?

【归纳小结】依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解题步骤:__

【实际应用】依据前面你把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通过电解Al2O3制金属铝,反应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假如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电解多少千克Al2O3?

1.氢气是将来抱负的汽车燃料,1kg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气。一桶水大约18kg,请你自编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解答。

自编题目:

解答:

【力量提高】饲养欣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喜爱。空运欣赏鱼是必需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鱼箱的水中投入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鱼箱每天需耗氧气52.8g,则需要投入过氧化钙多少克?

化学素养评价5—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Fe:56C:12Ca:40Cl:35.5Na:23

()1.4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A、38克

B、36克

C、34克

D、240克

()2.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铁,那么铁氧气四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肯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在4A+5B=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8

B.34

C.17

D.5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熟悉到通过化学学问的学习进一步熟悉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爱护自然,熟悉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关系特别亲密。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争论沟通、实践活动等详细探究行为,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同学亲近、喜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同学对化学的奇怪   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同学感受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同学对化学的喜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

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供应给同学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试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同学预备:

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试验展现、争论沟通、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寻(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共性、特色)进行沟通: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究学好化学学问的方法

④你最感爱好的化学前沿学问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觉的化学学问

⑥其它(自拟)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同学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同学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留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育同学“解读图文”的自学力量,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现同学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同学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现等环节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同学“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珍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同学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熟悉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讨论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同学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学问,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熟悉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详细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同学熟悉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打算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依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同学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同学初步熟悉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同学有限的学问基础,可以支配同学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供应便利,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教学预备:

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同学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展现课题: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同学熟识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同学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现实物】供应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老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当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同学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意化学联系生活,乐观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熟悉。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同学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学问”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同学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全部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同学2】把核电荷数为6的全部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分是(B)

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

【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打算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争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同学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同学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

【发觉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争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实行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学问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熟悉我们四周的物质世界,发觉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觉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评析):现阶段需要乐观引导同学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联,熟悉到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则用“原子”,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学问阅历的不断积累,突破两个概念简单混淆的熟悉误区。

三、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熟悉试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熟悉。

【老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同学争论】为了书写和学术沟通的便利,需要采纳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化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评析):以同学简单接受的动漫形式介绍,有利同学从乐于感爱好的话题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这样就便于不同国度的化学界进行学术沟通。

【同学1】书写元素符号应当留意法则:一大二小。

【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同学2】O表示氧元素

【同学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同学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同学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同学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评析):元素符号作为学习化学的第一种化学用语,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同学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为立刻学习的化学式做好预备。

四、开展课外探究,简洁熟悉元素周期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