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习题:法律常识(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1.gif)
![公务员习题:法律常识(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2.gif)
![公务员习题:法律常识(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3.gif)
![公务员习题:法律常识(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4.gif)
![公务员习题:法律常识(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49fa94109255b18cb24a7843ee09fac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51.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自然资源所有权哪一个是专属于国家的权利?
A.林地所有权B.草原所有权
C.矿产资源所有权D.水资源所有权【答案】C
52.如果X光片在本案作为证据,则该证据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何种证据?
A.物证B.书证
C.视听资料D.鉴定结论【答案】C
53.某私营企业受聘的总经理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将本公司的9万余元财物占为己有,直接受
理此案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D.监察机关【答案】:B
54.经营者的下列哪项行为,未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义务?
A、店堂告示"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B、店堂告示“未成年人须由成人陪伴方可入内”
C、顾客购买两条毛巾索要发票,经营者以"小额商品,不开发票”为由加以拒绝
D、出售蛋类食品的价格经常变化【答案】D
55.李某(17)是甲公司招用的职工,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李某为发泄
对公司的不满,在公司产生的饮料中放入了污物。请判断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李某与公司之间成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B.甲公司可以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C.李某与甲公司之间成立的劳动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
D.在试用期内,公司不能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答案】B
56.我国刑诉法中的取保候审是要被取保候审人()
A.只能交纳保证金
B.只能提出保证人
C.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D.必须既提出保证人又交纳保证金【答案】C
57.下列合同中一定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是()
A.合同履行中显失公平的合同B.因受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C.因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D.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答案】D
可变更、■撤销的合同的种类有: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②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③一方以欺诈、
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
机构变更或撤销。
无效合同仃: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二者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58.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以前,其效力为()
A.有效B,效力待定
C.部分有效,部分无效D.无效【答案】A
59.下列有诉讼代理人的离婚案件,当事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况是指其()
A.生病住院的B.因公出差的
C.出国考查的D.不能表达意志的【答案】D
60.王某户籍所在地是甲市A区,工作单位所在地是甲市B区。2002年1月王某在乙市出
差时因涉嫌嫖娼被乙市A区公安分局传唤,后被该公安分局以嫖娼为由处以罚款500元在
被处罚以前,王某被留置于乙市B区两天。经复议王某对罚款和留置措施提起行政诉讼。下
列哪一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A.甲市A区人民法院
B.甲市B区人民法院
C.乙市A区人民法院
D.乙市B区人民法院【答案】B
61、关于公务员降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降职不属于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B降职是公务员制度中的一种行政处分.
C公务员被降职使用的在•定期限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
D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答
案】D
62.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项不
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D.县人民政府【答案】D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是指这一级政权在国家
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也就是说最低一层的位置。按照这样的解释,基层政权,顾名思义就是指设
在最低一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政权。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
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农村,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是指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一级。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
从组织机构上说,我国的基层政权是指乡、镇、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以及市(不设区
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不属于基层政权!
63.经营者的下列哪个行为没有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A.商家在商场内多处设置监控录像设备,其中包括服装销售区的试衣间
B.商场的出租柜台更换了承租商户,新商户进场后,未更换原商户设置的名称标牌
C.顾客以所购商品的价格高于同城其他商店的同类商品的售价为由要求退货,商家予
以拒绝
D.餐馆规定,顾客用餐结账时,餐费低于5元的不开发票【答案】C
64、.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
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
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
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
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
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
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答案】C
65.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臼然人单独实施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答案】八
67.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
示威自由的权利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答案】D
撤销假释,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68.关于故意杀人罪,下列哪•选项是正确的?
A.甲意欲使乙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乙清晨在马路上跑步,乙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
被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意欲使乙遭雷击死亡,便劝乙雨天到树林散步,因为下雨时在树林中行走容易遭
雷击。乙果真雨天在树林中散步时遭雷击身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对乙有仇,意图致乙死亡。甲仿照乙的模样捏小面人,写上乙的姓名,在小面人
身上扎针并诅咒49天。到第50天,乙因车祸身亡。甲的行为不可能致人死亡,所以不构
成故意杀人罪
D.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
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C
69.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
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进
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
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
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
费2万元的欠条。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并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
【答案】B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巨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70.聋哑被告人张某开庭审理前要求其懂哑语的妹妹担任他的辩护人和翻译。对于张某的要
求,法院应当作出哪种决定?
A.准予担任辩护人
B.不准担任辩护人
C.准予担任翻译人员
D.既准予担任翻译人员,也准予担任辩护人【答案】A
71.甲在犯罪时不满18周岁,开庭审理时已满18周岁。法庭应如何确定审理的形式?
A.应当公开审理
B.应当不公开审理
C.可以不公开审理
D.可以公开审理【答案】B
《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款、第3款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律不公开审
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犷
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1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
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72.2005年4月5日,县交通局执法人员甲在整顿客运市场秩序的执法活动中,滥用职
权致使乘坐在非法营运车辆上的孕妇乙重伤,检察机关对甲提起公诉。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
益,乙的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44.A.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甲承担民
事赔偿责任
B.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甲所在行政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C.提起刑事附带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甲所在行政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D.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甲及其所在的行政机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答W】B
73.下列哪种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
49.A.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层
次任职
B.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中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D.某地环保局办事员齐某对在定期考核中被定为基本称职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基本称职是不可以申诉的,只有降级等才可以)
【答案】B
74.甲欠内8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并对甲说:“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甲称将
来一定奉还。事后甲还了乙500元。后二人交恶,乙要求甲偿还余款300元,甲则以乙己送
自己800元为由要求乙退回5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应再还300元
B.乙应退回500元
C.乙不必退回甲500元,甲也不必再还乙300元
D.乙应退还甲500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答案】A
75.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家10岁的女儿刘某呼叫邻居救火,并取自家衣物参与扑
火。在救火过程中,刘某手部烧伤,花去医疗费200元,衣物损失1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
正确的?
A.陈某应偿付刘某100元
B.陈某应偿付刘某200元
C.陈某应偿付刘某300元
D.陈某无须补偿刘某【答案】C
76.甲县居民刘某与乙县大江房地产公司在内县售房处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大江公司
在丁县所建住房1套。双方约定合同发生纠纷后,可以向甲县法院或者丙县法院起诉。后因
房屋面积发生争议,刘某欲向法院起诉。下列关于管辖权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县和丙县法院有管辖权
B.只有丁县法院有管辖权
C.乙县和丁县法院有管辖权
D.丙县和丁县法院有管辖权【答案】B
77.网名"我心飞飞"的21岁女子甲与网名"我行我素”的25岁男子乙在网上聊天后产生好
感,乙秘密将甲裸聊的镜头复制保存。后乙要求与甲结婚,甲不同意。乙威胁要公布其裸聊
镜头,甲只好同意结婚并办理了登记。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可以自婚姻登记之日起1年内请求撤销该婚姻
B.甲可以在婚姻登记后以没有感情基础为由起诉要求离婚
C.甲有权主张该婚姻无效
D.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答案】c
78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答案】八
79.2001年4月1日,范某从曹某处借款2万元,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2003年3月
22日,曹某通知范某还款,并留给其10天准备时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若曹某于2003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B.若曹某于2005年3月2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C.若曹某于2005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驳回其起诉
D.若曹某于2005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答案】
D
80.张某1岁时被王某收养并一直共同生活。张某成年后,将年老多病的生父母接到自
己家中悉心照顾。2000年,王某、张某的生父母相继去世。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张某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生父母的财产
B.张某有权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生父母的财产
C.张某无权继承养父王某的财产
D.张某可适当分得生父母的财产【答案】D
81、调任是公务员交流的方式之一,请问其交流的正确方式是:
A在机关内部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B是机关外部与机关内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C是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方式.
D只是机关外部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内部的交流方式.【答案】D
82、下列哪项属于公务员范围
A.工会职工.B.消协工作人员.
C.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D.中国民主同盟机关的工作人员.【答案】D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范围包括党委、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机
关、审判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这七大机关
83.根据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争议的规定,下列哪•说法是正确的?
A.企业与职工就劳动争议达成和解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再申请仲裁或诉讼
B.劳动争议发生后6个月内,企业或者职工任何一方均可依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C.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只能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
D.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自送达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答案】C
A、不正确。可以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服,可以诉讼。
B、不正确。60日内仲裁。
C、正确。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
D、不正确。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生效。15日后才生效。
15日内对方可以到法院起诉。
8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
的?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答案】B
解析:在不成文宪法国家,没有统的宪法典,没有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只存在部门
法意义上的宪法(般包括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其宪法
性法律与其他法律的效力完全相同。因此,选项A错误。根据《宪法》序言第IV自然段第一句和第5条
第3款,选项B正确。宪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以保隙人权,因此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
于对国家机关的行为约束。据此,选项C错误。宪法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当然具仃国家
强制性。据此,选项D错误。
85.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
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
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答案】D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立法》第86条第1款第: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
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适当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
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86.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宪法界定公民资格的依据?
A.出生地主义原则
B.血统主义原则
C.国籍
D.以血统主义为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答案】C
87.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
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
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答案】B
【详解】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苻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
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
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
88.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答案】B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
用缓刑
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所以A项正确。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可以宣告缓刑。由于刑法中各种减轻、免除处罚规定的存在,数罪并罚和故意杀人罪培后的宣告刑都有可
能为3年以下,所以两者都有能够适用缓刑的可能,CD均正确。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
罪分子不可适用缓刑,所以B项错误。本题为选小题,应当选B
89.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
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甲催乙送其前去
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乙打电话给120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
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
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B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交
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仃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乙违章超速驾驶,应对事故负仝部或主要责任,造成一人死亡、
一人重伤的严重后果,后又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另根据该解糅第5条第2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
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在肇事后因甲对乙的“阻
止”和“催促”,使甲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因此甲和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这两个不是共同犯罪,而是两个人各成独M的犯罪。乙因违章撞人而获罪,甲因指示逃逸而获罪。这两个
不属于同•犯罪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90.甲使用暴力将乙扣押在某废弃的建筑物内,强行从乙身上搜出现金3000元和1张
只有少量金额的信用卡,甲逼迫乙向该信用卡中打入人民币10万元。乙便给其妻子打电话,
谎称自己开车撞伤他人,让其立即向自己的信用卡打入10万元救治伤员并赔偿。乙妻信以
为真,便向乙的信用卡中打入10万元,被甲取走,甲在得款后将乙释放。对甲的行为应当
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定罪?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被绑架者和勒索对象是分开的
C,抢劫罪合在一起的
D.抢劫罪和绑架罪【答案】C
抢劫罪,抢劫罪(刑法第263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
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对财物的所仃人、管理人、占有人的人身
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致使被害人不能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等。
不能构成绑架神。抢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财物的所有人、经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
手段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或者当场将其财物劫走;绑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财物的所有人(不排
斥财物所有人)、经管人的亲属使用暴力、胁迫或麻醉手段,将其劫持,利用被绑架人的亲属或者其他有关
人员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迫使被绑架人的亲属或者其他人交出•定的财物,换取被绑架人的人身安全,
因此财物不是当场取得,而是在以后的特定的时间、地点取得:不是由被绑架人百接交出财物,而是由被
绑架人的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交出。
91.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
张购物卡,并告知其购物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1个月。甲收下购物卡后忘记使用,
导致购物卡过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原单位。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
的?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罪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罪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罪【答案】B
92.甲的汽车被盗。第二日,甲发现乙开的是自己的汽车(虽然更换了汽车号牌仍可认出),
遂前去拦车。在询问时,乙突然将车开走。甲追了一段路未追上,遂向公安机关陈述了这一
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乙的法律责任。甲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A.报案
B.控告
C.举报
D.扭送【答案】B
就报案和控告两者的区别而言,一般认为,只陈述案件事实而没有具体对象的属于报案,陈述内容既有案
件事实乂有具体对象的则属于控告。如果本题中甲陈述的内容是车被盗了,要求公安机关追究盗车人的刑
事责任,那是典型的报案.但题干中既然明确指出甲要求公安机关追究乙的法律责任,显然应该选B.
93.关于被害人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有权申请回避
C.无权参与刑事部分的法庭调查和辩论,只能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审理活动
I).对刑事判决部分不能提起上诉【答案】C
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申请回避权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利
(四)举报、控告权
(五)获知鉴定结论的权利
(六)审查起诉阶段向检察机关陈述意见的权利
(七)对不起诉决定进行申诉、起诉的权利
(八)平等参加庭审的权利
(九)提请公诉机关抗诉的权利
(十)申请再审的权利
94.甲村与乙村相邻,甲村认为乙村侵犯了本村已取得的林地所有权,遂向省林业局申请
裁决。省林业局裁决该林地所有权归乙村所有,甲村不服。按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
讼法》规定,关于甲村寻求救济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只能申请行政复议
B.既可申请行政复议,也可提起行政诉讼
C.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才能够提起行政诉讼
D.只能提起行政诉讼【答案】B
《行政复议法》30条规定的9种行政确认行为是复议前置的,就是不经过复议是不允许提起行政诉讼的。
第三十条【复议前置事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
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仃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
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95.法院在审理某药品行政处罚案时查明,药由繇督管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拒绝听取被
处罚人甲的陈述申辩。下列关于法院判决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判决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并判令被告重新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B.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程序瑕疵,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C.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判决确认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D.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判决确认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答
案】C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本法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
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但在行诉法中规定此种情况应判决确认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96.因甲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贷款银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2004年6月7日,银行
在诉讼中得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于2004年4月6日根据申请,将某小区住宅项目的建
设业主由甲公司变更为乙公司。后银行认为行政机关的变更行为侵犯了其合法债权,于2006
年1月9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变更行为违法。下列关于
起诉期限的哪种说法符合法律规定?
A.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5年内提起行政诉讼
B.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0年内提起行政诉讼
C.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年内提起行政诉讼
D.原告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答案】D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
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7.甲涉嫌过失致人重伤。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遂作出不起诉决定。
如果被害人时不起诉决定不服,依法不可以采取下列哪种诉讼行为?
A.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起申诉
B.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C.向法院起诉后,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
D.向法院起诉后,可以请求法院调解【答案】D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才可以用调解和和解结案。
被害人认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不立案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不能适用
调解和和解结案。
98.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撤销、撤回、注销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行政许可的撤销和撤回都涉及到被许可人实体权利
B.规章的修改可以作为行政机关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的理由
C.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授予的行政许可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应予赔偿
D.注销是行政许可被撤销和撤回后的法定程序【答案】C
C《行政许可法》第8条、第69条都规定了这样的原则:己生效的行政许可变更、撤销、撤回,损
害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的,被许可人可以获得补偿或赔偿,由此可以看出行政许可的撤销和撤回都涉及到
被许可人的实体权利,A正确。
第8条规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
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B正确。
第69条规定,行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
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
可决定的:……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C中间缺少”被许可人合法
权益受到损害”的条件,即在行政机关和当事人都存在过错时,对于相对人非法获得的利益,不予保护。C
错误。
第70条第(四)项规定,仃下列情形之的,行政机关应”1依法办理仃美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四)
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DiE确。
99.经张某申请并缴纳了相应费用后,某县土地局和某乡政府将一土地(实为已被征用
的土地)批准同意由张某建房。某县土地局和某乡政府还向张某发放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和建设工程许可证。后市规划局认定张某建房违法,责令立即停工。张某不听,继续施工。
市规划局申请法院将张某所建房屋拆除,张某要求赔偿。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某县土地局、某乡政府和市规划局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B.某县土地局和某乡政府向张某发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行为系超越职权
的行为
C.市规划局有权撤销张某的规划许可证
D.对张某继续施工造成的损失,国家不承担赔偿责【答案】A
本题考查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行政赔偿范围和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某县土地局和某乡政府向张某发
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行使了本该由规划机关和建设机关行使的职权,明显超越了职
权范围。因此,选项B的说法正确。根据《国家赔偿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本题中,只有某县土
地局和某乡政府共同实施了行政行为,市规划局没有参与它们的行为,因此某县土地局和某乡政府才能成
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故选项A的说法错误。市规划局作为规划管理主:管机关,对违法取得的规划许可,
享有监督和查处的职责,对张某取得的规划许可证有权撤销。故选项C说法正确。张某继续施工造成的损
失,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根据《国家赔偿法》第5条第2项的规定,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选项D的说法正确.
100.某县工商局以某厂擅自使用专利申请号用于产品包装广告进行宣传、销售为由,向
某厂发出扣押封存该厂胶片带成品通知书。该厂不服,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某县工商局的扣
押财物通知书,并提出下列赔偿要求:返还扣押财物、赔偿该厂不能履行合同损失100万元、
该厂名誉损失和因扣押财物造成该厂停产损失100万元。后法院认定某县工商局的扣押通知
书违法,该厂提出的下列何种请求事项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A.返还扣押财物
B.某厂不能履行合同损失100万元
C.某厂名誉损
1).某厂停产损失100万元【答案】A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
(成文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确
定的罪刑法定)。”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2010年卷二单选第1题)
A.事前一一成文一一确定一—严格
B.事前一-确定一・成文一一严格
C.事前一一严格一一成文一—确定
D.事前一一成文一—严格一f定
「答案」D
「考点」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为:(1)溯及既往的禁止,即事前的罪刑法定。犯罪及其刑罚必须在行
为前预先规定,刑法不得在对其公布、施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2)排斥习惯法,即成文的罪刑法定。
犯罪与刑罚必须由立法者通过特定程序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卜来,刑事司法应以成文法为准,而不能适用习
惯法。(3)合理解群刑法,禁止类推,即严格的罪刑法定。类推解释是对事先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予以处
罚的行为进行处罚,属于司法恣意对国民的行为进行压制,这是不允许的。(4)刑罚法规的适当,即确定
的罪刑法定。同时,刑罚法规的适当还包括刑法的明确性、禁止处罚不当处罚的行为、禁止不确定刑:方
面内容。
☆2.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
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2题)
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
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
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D.乙不构成脱逃罪
「答案」A
「考点」犯罪主观要件、共犯
「解析」选项A正确。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导致乙趁机逃走,并非甲故意将乙放走,因此,甲主
观上是过失;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出于脱逃的故意,实施脱逃的行为,因此,乙主观上是故意。
选项B错误。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其中一人为过失的,不构成共犯。因
此,甲乙不成立共犯。
选项C错误。私放在押人员罪的主二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此罪,本题中甲主:观上是过失,不是故意,
因此不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选项D错误。只要实施脱逃的行为即成W既遂,本题中,乙虽然最终被抓问,但仍然构成脱逃罪。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3题)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
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
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
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考点J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解析」选项A错误。根据因果关系认定的条件说,当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
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选项A中,甲开枪射击乙,乙躲闪而击中乙身后的丙。虽然甲不存在
杀害或者伤由丙的故意,但如果没有甲开枪的行为,则不会出现丙被射中的后果,因此甲的行为与丙死亡
的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选项B错误。作为原因的行为必须具有危害结果发生的实在可能性,即指某种行为存在使危害结果发
生的客观依据,这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选项B中,甲追赶小偷乙,甲的行为具备
正当性,不具备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仃因果关系。
选项C错误。一个危害结果由数个危害行为造成的,在认定某种行为是某种危害结果的原因时,不能
轻易否认其他行为同时也是该结果发生的原因。选项C中,甲、乙的行为均可导致丙的死亡,因此,甲、
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
选项D正确。根据因果关系认定的条件说,与前“条件”无关的后条件直接导致结果发生,而且即使没
有前"条件”也将发生结果时,前“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选项D中,丙开枪射击“条件”的介入直
接导致了乙的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甲(十五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2010年卷二单选第4题)
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
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
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
「答案」B
「考点」刑事责任年龄
(■解析:选项A、C错误。《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己满卜四周岁不满卜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晶、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选项A属丁失火行为。选项C属了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15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上述两种行为均不承担刑
事责任。
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法
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规定,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
对手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
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据此可知,选项B中甲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
伤,甲应对造成他人垂伤的结果应承担刑事责任,构成故意伤害罪。选项D4、甲的行为仅造成被害人轻
伤,不构成犯罪。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
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卷二单选第5题)
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B
「考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r解析j《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刑法将预
备行为规定为两类,即准备匚具与制造条件。准备工具事实上也是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只因是最
常见的预备行为,故刑法予以特别规定。准备工具,即准备实行犯罪的T.具,主要表现为:购买某种物品
作为犯罪工具;制造犯罪工具;改装物品使之适应犯罪需要;租借他人物品作为犯罪工具:盗窃他人物品
作为犯罪工具等.制造条件,是指除准备工具以外的一切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如调杳犯罪场
所与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或者守候被古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场所,等等。本题中,
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甫药拌入菜中的行为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之后乙放弃犯罪并积极阻止危害结果
的发生,构成犯罪中止.因此,乙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6题)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
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C
「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选项A错误。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各个共犯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过失的,不构
成共同犯罪。虽然选项A中甲乙不成立共同过失犯罪,但是不妨碍根据甲乙各自过失犯罪情况分别定罪量
刑。
选项B错误。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以及事前无通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
不成立共犯。如果事前有通谋,则成立相关犯罪的共犯。选项B中,甲乙事前没有通谋行为,不成立共同
犯罪。
选项C正确。《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
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选项C中,甲作为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
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选项D错误。《刑法》第417条规定,有杏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
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据此可知,选项D中甲构成帮
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而不与乙成立共同犯罪。
☆甲乙两家有仇。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打斗
中乙持刀砍伤甲小臂,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7题)
A.属于正当防卫
B.属于紧急避险
C.属于防卫过当
D.属于故意杀人
「答案」D
「考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解析」本题中,甲乙两人参与的是聚众斗殴,在相互斗殴中甲乙两人对有伤害对方的故意,不存在
防卫或避险的意图,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8题)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
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
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答案」B
「考点J累犯
「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I: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前款规
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起计算。选项A错误。累犯的5年期限从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开始计算,徒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的执行.选项C错误。《刑法》第66条规定,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
处。据此可知,特殊累犯要求前后两个罪都必须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选项C中后罪是杀人罪不是危害
国家安全的犯罪,不成立特殊累犯,超过5年也不成立一般累犯。选项D错误。累犯是应当从重处罚,不
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
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9题)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答案」A
「考点」不适用死刑的情况
(■解析」《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卜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
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1998年)。
该批爱规定,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
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据此叮知,本题中甲女在羁押期间流产,应视为“审判的时候怀
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另外,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不适用死刑意味着也不适用死缓。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10题)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
「答案」C
I■考点」减刑
「解析J选项A错误。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选项A中遗漏了被判处“管制”的情况,同时多了一个被判处“死缓”的情况。选
项B借误。《刑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中并没有对减刑的次数进行限制。选项C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卜问题的规定》第8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
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其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据此可知,被判处无期徒刑
的罪犯减刑后可能实际执行的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选项D错误。《刑法》第79条规定,对于犯罪分
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
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据此可知,没有报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相
关规定。
11.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
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11
题)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D
「考点J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解析J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此属于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理;甲
取出部分淋泗了农药的稻米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的此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
毒有害食品罪,因此甲同时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仃害食乩罪。
12.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
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
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12题)
A.(间接)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谎报安全事故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答案」D
「考点」重大责任事故罪
「解析J选项A错误。刘某主观上是过失,没仃杀人的故意,因此,不成立故意杀人.选项B错误,
选项D正确。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
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题中,操作工刘某未注意卜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
挤压身亡。刘某的行为属于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构成
重大责任事故罪.另外,重大责任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适用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
原则,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选项C错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
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
职责的人员“,即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负责经营的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成立.本罪还要求因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鼠本题中,虽然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
了自己按卜启动按钮的事实,但此时危害结果已经发生,并没有因为谎报而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因
此刘某不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13.关于货币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13题)
A.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属于变造货币
B.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属于变造货币
C.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
D.运输假币并使用假币的,按运输假币罪从重处罚
「答案」C
「考点」货币犯罪
「解析」选项A、B错误。伪造货币是指没有货币发行权的人,非法制造外观上足以使•般人误认为
是货币的假货币,妨害货币的公共信用的行为。变造货币是指非法对真正的货币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使
其变为面额、含量不同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I:述定义可知,伪造是模仿真实的货币,即存在与
所造的假币相对应的真货币,也可能是行为人自行设计制作足以使•般人误认为是货币的假币;变造则是
对真正的货币本身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改变其面值、含量的行为。以其货币为材料,制作成丧失真货币
外观的假币的行为,应认定为伪造货币罪。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行为,
属「伪造货币。因此,选项A、B中的情况都属「伪造货币的行为,而不属丁变造货币的行为.
选项C正确。使用假币罪中的“使用”是指将假币作为真货币而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
假币,如购买商品、兑换另•货币、存入银行、赠与他人,或者将假币用于交纳罚款或者罚金等,也可以
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货币,如将假币用于赌博。因此,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丁•使用假币的行为。
选项D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笫2条第2款
规定,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依照刑法第7I条、第172条的规定,
实行数罪并罚。因此运输假币并使用假币的,应当以运输假币罪与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14.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张某与何某根据
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PCA输液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结构型包装用蜂窝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自主最后一英里送货机器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可见光超透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钣金冲焊型液力变矩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教育行业CRM软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艾氏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卡车液力变矩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钴铁合金软磁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RDF制粒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