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2_第1页
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2_第2页
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2_第3页
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2_第4页
汽车行业年度分析报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上篇:汽车行业分析提要 1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1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3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3二、行业规模分析 3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3四、行业效率分析 4五、盈利能力分析 4六、营运能力分析 4七、偿债能力分析 4八、发展能力分析 4九、成本结构分析 5十、贷款建议 6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8一、风险揭示 8二、政策分析 10三、负面信息 10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2一、行业运行情况 12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12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13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4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14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4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 16下篇:汽车行业分析说明 18I行业分析 18一、2003年汽车行业运行分析 18二、汽车行业政策分析 24背景资料:2003年出台及2004年将要出台的政策 31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36四、上下游行业影响 41五、世界汽车市场分析 43六、行业发展趋势 46II企业分析 53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53二、主要企业分析 53三、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 57III市场产品分析 69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69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70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73四、主要产品库存情况 75IV区域热点分析 77一、广州白云崛起汽车零部件研发高地 77二、十堰成立我国首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78三、上海大众销量再次占据头把交椅 79四、上海大众可能引进帕萨特B6 79五、上海宝钢和武汉东风汽车达成战略同盟 81六、上海汽车专卖店将超过150家 82上篇:汽车行业分析提要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1\*ROMAN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指标数量同比增减供给生产能力2001年233万辆13%2002年325万辆39%2002年比2001年新增生产能力92万辆-2003年1~11月份实际生产量(万辆)400.53万辆35.04%本期市场库存结余8.78万辆-2003年1~11月份汽车(含底盘)进口(辆)155639辆38.9%需求2003年1~11月份销售(万辆)391.75万辆31.25%2003年1~11月份汽车(含底盘)进口(辆)116499辆199.5%趋势预测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1.汽车主要产品中轿车增长最为迅猛,载货车和客车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稳固;3.轿车及主要成用车降价趋势明显,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4.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5.汽车商品进出口同比均保持较高增长,进口汽车尚未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有效冲击。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2004年是入世之后对汽车保护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总的来看,汽车市场发展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私人消费仍然积极踊跃,车型选择范围继续扩大。但是由于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发展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简要结论目前,轿车市场形势演变来看,大量企业形成的产能将陆续进入市场兑现,这已经使得从去年开始全面供不应求的轿车市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转变,并已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的局面。企业指标参考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单位为千元,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单位为千元,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净资产(千元)利润(千元)自然排序法较好值22608.002502.00中间值5993.00480.00较差值1806.0012.00算术平均法较好值541612.83135073.43中间值71516.8512391.75较差值8485.58-218.65=2\*ROMAN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平均利润率与全行业比较与top10比较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行业8.7210.691.98top1012.661.4512.88全部工业行业4.400.500.341二、行业规模分析(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78725736.801648013687.604.78利润6860973.8072516479.809.46销售收入74219180.901245785800.805.96从业人数1698435.0056524091.003.00(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总资产利润销售收入从业人数全行业78725736.86860973.80742191811698435Top1024185447.13062458.5026136946198078三、行业集中度分析Top10(%)销售集中度35.22资产集中度30.72利润集中度44.64四、行业效率分析单位:元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每万元资产利润871.50440.02198.06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3657.801126.77324.63人均利润40395.8612829.30314.87五、盈利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净资产收益率(%)13.107.24181.03总资产报酬率(%)9.405.55169.22销售利润率(%)0.187.052.48成本费用利润率(%)10.236.28162.96六、营运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周转率(次)0.940.76124.71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781.74101.86应收账款周转率(次)7.486.57113.73七、偿债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产负债率(%)55.4259.2593.53已获利息倍数13.764.81285.80八、发展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本积累率2.611.851.51销售增长率31.7527.291.37总资产增长率5.2611.82758.62九、成本结构分析(一)成本费用结构比例(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2003年1~11月59880110.702316600.904301881.10537739.7067036332.40去年同期42924810.541691690.453783536.59548378.2448948415.81同比增长(%)39.5036.9413.70-1.9436.95(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2003年1~11月去年同期同比增减(%)成本费用67036332.4048948415.8136.95其中:销售成本59880110.7042924810.5439.50销售费用2316600.901691690.4536.94管理费用4301881.103783536.5913.70财务费用537739.70548378.24-1.94销售收入74219180.9052990990.2240.06利润6860973.804203951.6063.20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本行业A全部工业企业B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成本费用/利润9.7715.9261.37成本费用/销售收入0.900.9397.46利润/销售收入0.090.06158.81十、贷款建议行业资金流向流入利润水平可接受度较高建议开发热点区域上海、北京、广州等产品轿车企业1.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3.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4.一汽天津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5.广州本田汽车公司6.神龙汽车有限公司7.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9.风神汽车有限公司10.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主要风险政策风险国务院拟近期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加强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准入制度,规范竞争秩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市场风险目前,全国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调查,今后5年各地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到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需求。经营风险昌河公司由于该企业所生产的车型正处于新老交替过程之中,老车型正逐步从市场退出,而新车型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因而企业的产量和销量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减少,1~10月该企业的产量和销量同比各下降了21.17%和17.52%。=3\*ROMAN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一、风险揭示全国目前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据最近调查,今后五年各地在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些拟新增能力得以实现,届时市场上一些汽车品种将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可能造成产品积压,能力放空,企业恶性竞争,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资源浪费,投资难以回收等不,良后果,甚至引发职工下岗、银行采坏帐等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二)在投资中“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明显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低,核心竞争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畅销的高利润产品基本都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品牌,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各地的投资规划中,大都以整车为主,发展基础零部件的项目少;在技术来源上也都倾向于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直接利用国外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和车型,尽快推出产品。有些企业在并不具有完整生产工艺的情况下,通过与外商合作,大量进口汽车总成和散件进行组装,以求快速占领市场。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和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更难于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三)汽车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竞争秩序混乱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具有汽车产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转让、出卖产品合格证,违规建立联营企业,为非法拼装推波助澜;一些企业不按照国家批准的车型生产,载货车“大吨小标”久禁不止,“一车多证”问题也很突出。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汽车生产企业难以实现优胜劣汰,加剧了产业散、乱的落后状况,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集约化的提高,也对道路设施造成破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四)投资的分散性对尽快改善汽车行业散、乱、弱的状况不利全国主要省区都对投资和发展汽车十分积极,但是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发展条件,盲目进入汽车领域,所建生产能力水平低下,产品重复,使汽车生产厂点增加,布局分散,能力难以向优势企业集中,对改变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弱的状况带来不利影响。(五)部分投资项目未能按现行规定程序进行报批部分地区和企业建立了新的汽车整车生产线,或开发了新的不同类别的车型,投资额度很大,已经开工建设甚至已经建成,却没有履行报批程序,违反了国家项目管理规定。(六)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扩大将对燃油供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新的矛盾我国原油资源不足,三分之一的消费量需要进口,随着汽车生产量和保有量的迅速扩大,燃油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部分大中城市交通及泊车设施不配套,造成交通堵塞,停车困难,并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等新问题。协调、持续发展应是汽车产业认真研究的课题。二、政策分析某些汽车产品将遭到限制和淘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以加强其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据了解,《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在现行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工商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等国家有关鼓励、限制、淘汰目录的基础上组织制订的。其目标是为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整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口、资源、环境给与了极高的重视,力求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均有涉及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条目,这些内容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以及对汽车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视。三、负面信息汽车业在2004年会面临一些更多的新难题,一些过去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会在2004年得到集中体现。原材料涨价势头短期内不会消除。钢材是汽车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2002~2003年,各类品种钢材价格不断上扬,其中汽车使用较多的钢板价格平均涨幅为16.5%,一些种类的汽车用钢材价格暴涨了70%,令国内汽车厂家都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不过,据说,2003年一些轿车厂家对钢材涨价还满不在乎,因为毕竟轿车消耗的钢材量比较小,钢材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低。但不在乎的前提是因为有丰厚的利润在撑着,当不断的降价削薄了利润时,对用钢成本的上升应加以注意。据权威机构预计,2004年全球可能面临钢材短缺,第一季度发生钢材短缺的可能性为85%。其中特别提到,钢材之所以短缺,是因为中国需求量巨大。在这种形势下,用钢量巨大的中国卡车企业,受到的不利影响会更大些,考验也更大。石油是汽车的“血液”,但现在,“供血不足”趋势越来越明显,石油价格开始攀高。2003年12月6日,北京市93号汽油从原先的3.02元/升调整为3.20元/升,上调了0.18元。据有关专家预计,2004年我国对国际市场原油依存度将高达35%,国内石油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中国正和日本争夺俄远东石油和天然气,结果如何尚且不论,但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2004年我国汽车用油价格估计只会向上走,这可能会打击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此外,2003年年末,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电力不足现象开始严重,电力价格将上调,这对汽车业也将有间接影响。=4\*ROMAN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一、行业运行情况运行特点1.汽车产销整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是月度波动较大;2.汽车主要产品中轿车增长最为迅猛,载货车和客车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3.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稳固;4.轿车及主要成用车降价趋势明显,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5.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6.汽车商品进出口同比均保持较高增长,进口汽车尚未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有效冲击。主要产品变动载货车和客车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及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特别是自身产品技术水平更新改造能力欠缺的制约,产销增长远不如轿车,其中微型、中型载货汽车和中型客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大型客车和重型载货车产销增长也不高。存在问题载货车和客车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及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特别是自身产品技术水平更新改造能力欠缺的制约,产销增长远不如轿车。上下游变动汽油、钢材价格上升。国际市场变动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汽车领域的步伐加快。行业前景预测目前,全国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据最近调查,今后五年各地在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需求。业内对策建议高度关注国家出台的行业政策,注意行业运行情况,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信息。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强势汽车工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产销均大幅增长,此外,行业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弱势1.未来5年各地汽车生产能力的规划设想超过国内市场需求;2.在投资中“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名显;3.汽车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竞争秩序混乱。机会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汽车行业投资回报较高。风险目前,轿车市场形势演变来看,大量企业形成的产能将陆续进入市场兑现,这已经使得从去年开始全面供不应求的轿车市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转变,并已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的局面。由于我国轿车生产企业抗打击能力仍十分脆弱,无法承受新车上市失败的风险,使得企业向外资快速引进成熟车型以实现自身资本积累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倾向愈演愈烈。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本行业A同比增长%全部工业企业Ba/b%总产值(变价)75629965.238.3512532601786.03总产值(不变价)80536176.939.2111391181367.07产品销售收入74219180.940.0612457858015.96利润总额6860973.863.2072516479.89.46税金总额4167822.437.1364904114.56.42应收账款9926670.83265.24产成品4543258.928.0184078455.65.40=5\*ROMAN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单位:千元/人排名销售收入资产利润从业人数1489514566691892729177628255424798141236098627660946213200344144950223044605849060679843181785622948829742373640915207644433726908521000314200462049560197493313667695316871367432012044040785620153378127825304609280318740149609104624101557841018943097101010294477143334827630496256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地区1~11月份累计企业数(个)1~11月份亏损企业数(个)1~11月份累计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504310832910610-27.33北京51.29天津市20356342176-68.99河北9.09山西省346658953.16内蒙188679413.40辽宁33.53吉林省2226111549617.09黑龙江省562198621-17.26上海市40544123021-27.32江苏省495692707482.27浙江省722433776369.50安徽省1323149386-31.52福建省157232916515.70江西省752515212-21.73山东省36144969762.64河南省1453818886-3.49湖北省37110521395679.67湖南省1624467879-9.59广东省2847639294926.94广西10733156781.73海南省171012389-6.72重庆市1442370486-17.60四川省1774443549-0.88贵州省452398184-30.73云南省422969296-4.43陕西省431628316130.51甘肃省34162393863.14青海省1121210-76.76宁夏311132635.06新疆26131931211.08详细分规模企业分布情况参见下篇企业分析部分=6\*ROMAN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一、上汽在上海临港新城投巨资发展汽车产业2003年11月30日,在上海临港新城一期工程开工仪式上,上海汽车集团与新城建设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根据协议,上海汽车集团将在这里重点发展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高新技术装备等现代制造业,最终将形成产值6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群落。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也于同日挂牌成立。据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上海南汇区东海岸边的上海临港新城规划范围为:北至大治河,西至上海A30-A2高速公路和南汇、奉贤区界,东、南均至东海之滨。新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总面积29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达80万。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面积约35.6平方公里。二、年产26万辆轿车的“江南风光”项目启动江南汽车湘潭风光汽车工业园项目18日在湖南湘潭正式签约,标志着占地3000亩、总投资28亿元、年产26万辆轿车的“江南风光”项目开始启动。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去年通过资产重组后,以“军工企业,铃木技术”推出技术平台较为成熟的“江南奥拓”,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在今年7月份首次实现出口。今年10月份,“江南奥拓”基本型又以2.98万元的惊人低价改写中国轿车的价格底线。江南汽车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始打造江南风光汽车工业园。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是开发生产排量为1.8升的“江南风光”等中高档轿车和商务车系列,总投资为28亿元,计划在2006年年底前形成13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到2008年最终建成年产26万辆的大型汽车制造基地。三、三菱汽车发动机在浑南建生产线沈阳航天三菱公司新型换代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近日在21世纪大厦签约,日本三菱公司总经理只井喜信与浑南新区管委会领导在合作文本上签字。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为福建东南、湖南长丰、沈阳金杯、北京吉普、上海奇瑞等近10个厂家十几种车型提供发动机等核心配件。这次该公司在浑南新区建厂,将建设新型换代发动机生产线,同时引进生产先进的可变气门发动机生产线,扩产10万台汽车发动机。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2004年3月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约为18亿元,利税2.8亿元。下篇:汽车行业分析说明=1\*ROMANI行业分析一、2003年汽车行业运行分析(一)2003年汽车行业产销情况2003年1~11月,汽车工业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增长态势,产销量均已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期。此外,行业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共生产汽车400.53万辆,同比增长35.04%,其中轿车共生产180.11万辆,同比增长83.74%,载货汽车共生产112.86万辆,同比增长8.43%,客车共生产107.57万辆,同比增长13.83%。分车型销售情况:本月载货汽车共销售10.47万辆,比上月增长6.57%,同比增长20.10%。在载货汽车各品种中,与上月相比销售增长率最高的为微型载货汽车,本月共销售1.34万辆,比上月增长17.45%,同比增长42.81%。重型载货汽车排在第二位,本月共销售1.88万辆,比上月增长13.72%,同比增长5.28%。排在第三位的是轻型载货汽车,本月销售6.09万辆,比上月增长4.81%,同比增长24.68%。中型载货汽车本月再次呈现下降趋势,本月销售1.17万辆,比上月下降4.80%,同比增长4.74%。

2003年1~11月,全国共销售汽车391.75万辆,同比增长31.25%,其重点企业(集团)情况:本月销售前五名的汽车企业(集团)依次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销量分别为7.75万辆、7.62万辆、3.93万辆、3.56万辆和3.32万辆,分(二)2003年汽车行业发展特征1.汽车产销整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月度波动较大2003年1~11月,累计生产汽车400.53万辆,同比增长35.04%,销售汽车391.75万辆,同比增长31.25%。1~11月,汽车产销与上年相比虽然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是,产销增长趋势在各月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在2002年汽车工业高速增长趋势的带动下,2003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再次表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1~3月汽车累计产销101.97万辆和9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71%和51.71%。然而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汽车产销在2003年3月达到一个增长高点后,开始回落,5月产销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17.81%和16.85%,为上半年汽车产销月度增长率的最低值。进入6月以后,随着非典影响的逐渐减弱,产销开始加快回升,9月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分别为41.71万辆和39.50万辆。进入10月以后,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继续下调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银行开始加强对汽车贷款的清理整顿,不仅提高了首付的比例,而且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审批更加严格,有些地区甚至还暂时停止办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受这些因素影响,10月份汽车产销增长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当月产销分别比上月下降13.25%和8.75%。11月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产销快速回升,11月汽车销量已经超过9月,达到40.58万辆,产销比上月分别增长12.78%和11.44%。2.轿车增长最为迅猛,载货车和客车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1~11月,轿车产销180.11万辆和173.17万辆,同比增长83.74%和69.95%;载货车产销112.86万辆和110.49万辆,同比增长8.43%和8.44%;客车产销107.57万辆和108.09万辆,同比增长13.83%和14.14%。从1~11月各车型产销增长贡献度来看,轿车占据了榜首的位置,其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为78.98%和76.42%,增长贡献度远远高于其他车型。载货车和客车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及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特别是自身产品技术水平更新改造能力欠缺的制约,产销增长贡献度远不如轿车,其中微型、中型载货汽车和中型客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大型客车和重型载货车产销增长贡献度也不高,分别为0.21%、0.20%和0.74%、0.86%。轻型客车和轻型载货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虽然相对于其它车型来说较高,但和轿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销售增长贡献度分别比轿车低66.10和64.06个百分点。3.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依然稳固2003年1~11月,随着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品生产规模,使得汽车行业内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止11月底,中型载货汽车前三家生产企业集中度为85.88%,其次为微型载货汽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78.46%,排在第三位的是重型载货汽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78.39%,大型和轻型客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相对低一些,但也达到了41.16%和37.60%。轿车市场由于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生产集中度还不太高,1~11月轿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44.29%,排名相对靠后。

2003年1~11月,第一汽车集团共生产汽车79.16万辆,同比增长31.45%,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共生产汽车71.37万辆,同比增长46.92%,东风汽车集团共生产汽车44.09万辆,同比增长14.54%。截止11月底,三大集团累计生产汽车194.63万辆,约占汽车生产总量的48.59%。2003年1~11月,第一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76.06万辆,同比增长23.41%,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共销售汽车69.72万辆,同比增长36.80%,东风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43.30万辆,同比增长13.68%。截止11月底,三大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89.08万辆,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48.26%。2003年1~11月,三大集团累计产销载货汽车45.50万辆和44.71万辆,约占载货车产销总量的40.32%和40.47%,累计产销客车26.46万辆和26.62万辆,约占客车产销总量的24.60%和24.63%,累计产销轿车122.67万辆和117.74万辆,约占轿车产销总量的68.11%和67.99%。4.轿车及主要乘用车降价趋势明显,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从2003年初开始,轿车降价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截止11月底,全国轿车市场上大约有70余个轿车产品相继宣布下调价格,最高降幅将近两万余元,和2002年相比,轿车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2%左右。其中,2003年许多新上市的轿车品种也放弃了高价策略,其售价开始逐渐接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奇瑞QQ、本田飞度等经济型轿车的上市更是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激情。1~11月前十家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共产销轿车142.72万辆和139.52万辆,约占轿车产销总量的79.24%和80.57%。其中大众旗下的品牌桑塔纳、捷达和帕萨特销售量仍然位居前三位,1~11月分别销售19.67万辆、12.49万辆和10.93万辆。此外,2003年新上市的轿车新品种销售增长速度也很快,在2003年新上市的大约30余个轿车新品种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凯越、马自达6、奇瑞QQ和本田飞度等产品1~11月累计销量分别为2.80万辆、2.12万辆、1.78万辆和0.96万辆。受轿车品种产销增长的刺激,其他主要乘用车如MPV、SUV系列频频推出新产品,如,别克GL8、江淮瑞风、海南普力马、本田奥德赛、东风风行以及长丰猎豹、华泰特拉卡、郑州日产帕拉丁、江铃陆风、金杯雪佛兰开拓者、长城赛弗等产品在性价比上开始和轿车接近,其销量及市场占有率也逐渐上升。据中汽协会和轿车市场联谊会统计的数据,2003年1~11月MPV系列主要品种共销售7.67万辆,同比增长74.18%。SUV系列主要品种共销售12.18万辆,同比增长211.51%。5.全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良性运行,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据对汽车行业内五千余家企业统计,1~10月,汽车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8258.23亿元,同比增长37.84%;产品销售收入7435.49亿元,同比增长38.31%;利润总额645.35亿元,同比增长70.47%。2003年1~10月,汽车行业15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461.58亿元,同比增长47.55%,约占全行业的54.03%;产品销售收入3838亿元,同比增长41.26%,约占全行业的51.62%;利润总额361.73亿元,同比增长76.93%,约占全行业的55.97%。6.汽车商品进出口同比均保持较高增长,进口车目前还尚未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有效的冲击据海关数据统计,2003年1~10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253.86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13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0.86%,出口总值1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49.79%。贸易逆差约为14亿美元。2003年1~10月,全国共进口各类汽车(含底盘)14.08万辆,同比增长39.93%,累计进口金额42.21亿美元,同比增长65.67%。其中轿车共进口8.37万辆,同比增长48.45%,约占汽车进口总量的59.45%,越野车共进口3.49万辆,同比增长43.18%,约占汽车进口总量的24.79%。1~10月汽车发动机共进口28.36万台,同比增长122.97%,累计进口金额5.75亿美元,同比增长62.06%。累计进口汽车车身及零部件约56.04亿美元,同比增长80.41%。2003年1~10月,汽车整车(含底盘)累计出口3.57万辆,同比增长94.17%,累计出口金额2.97亿美元,同比增长56.97%。其中,载货车累计出口2.01万辆,同比增长134.40%,累计出口金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11%。截止10月底,汽车零部件及车身累计出口金额2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6%,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出口金额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30.48%。虽然2003年汽车关税较上年又进一步下降,而进口配额又比上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一方面由于目前进口车价格依然偏高,据测算,1~10月汽车整车进口平均CIF价(到岸价)约为3万美元,加上关税及其他手续费每辆进口车平均单价接近人民币40余万元,因而进口车价格远远高于消费者的预期,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在与国外汽车生产强国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在2003年也纷纷加大了产品生产和开发力度,从而使国内制造的汽车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逐渐开始和国际接轨,据统计1~10月汽车销量为347.88万辆,而进口车约为14.08万辆,国产汽车销量比进口汽车高出近25倍,其中轿车销量为150.74万辆,轿车进口量仅为8.37万辆,国产轿车销量比进口轿车高出近18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进口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形成太大的冲击。二、汽车行业政策分析(一)当前汽车行业投资发展情况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形势下,国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增长,高额的投资回报,以及汽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直接激发了对汽车的投资积极性。部分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能力,力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企业做大做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积极进入汽车领域的机遇,引进资金和现代管理机制,以求新发展;部分地方政府把汽车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改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前来投资发展汽车。汽车工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投资发展的热点。一是投资促进了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企业推出新产品节奏加快,几乎每个星期有一款新车上市。两年中轿车产品的价格整体上降低了20~30%,形成了生产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二是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汽车领域的步伐加快。中国汽车市场的兴旺和巨大潜力,以及出于自身转移生产能力的需要,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的热情增高,步伐加快。到目前,世界主要汽车跨国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范围涵盖了主要产品品种。三是汽车企业的大规模重组加速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国内汽车企业正在通过联合、兼并和收购等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带动了汽车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一汽、东风和上汽集团都把联合、兼并相关汽车企业作为重要发展举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重组。一汽公司重组天津汽车和四川丰田,东风公司参股江苏悦达起亚公司,上汽通用重组柳州五菱和烟台大宇。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对抑制汽车工业散乱,调整企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国内民间资本正在积极进入汽车领域。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及国有企业的改制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机遇,一些民营资本以收购、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或受让股权等方式正在进入汽车行业。除吉利汽车公司外,比亚迪公司收购了原秦川公司主要股权;德龙公司通过收购湘火炬,已控股陕汽、川汽;一些国内家电巨头也拟介入汽车行业。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当前的汽车投资行为,伴随出现了投资结构改变,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等有利趋势,这些变化与我们多年来着力贯彻执行的汽车产业政策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汽车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企业投资热情高涨的形势下,由于我国投融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局部地区和企业投资存在一定盲目性,有过热倾向。同时一些社会环境和部分资源条件对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尚不协调,不适应,也将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是未来五年各地对汽车生产能力的规划设想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全国目前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据最近调查,今后五年各地在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些拟新增能力得以实现,届时市场上一些汽车品种将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可能造成产品积压,能力放空,企业恶性竞争,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资源浪费,投资难以回收等不,良后果,甚至引发职工下岗、银行采坏帐等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二是在投资中“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明显。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低,核心竞争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畅销的高利润产品基本都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品牌,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各地的投资规划中,大都以整车为主,发展基础零部件的项目少;在技术来源上也都倾向于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直接利用国外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和车型,尽快推出产品。有些企业在并不具有完整生产工艺的情况下,通过与外商合作,大量进口汽车总成和散件进行组装,以求快速占领市场。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和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更难于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三是汽车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竞争秩序混乱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具有汽车产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转让、出卖产品合格证,违规建立联营企业,为非法拼装推波助澜;一些企业不按照国家批准的车型生产,载货车“大吨小标”久禁不止,“一车多证”问题也很突出。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汽车生产企业难以实现优胜劣汰,加剧了产业散、乱的落后状况,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集约化的提高,也对道路设施造成破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四是投资的分散性对尽快改善汽车行业散、乱、弱的状况不利。全国主要省区都对投资和发展汽车十分积极,但是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发展条件,盲目进入汽车领域,所建生产能力水平低下,产品重复,使汽车生产厂点增加,布局分散,能力难以向优势企业集中,对改变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弱的状况带来不利影响。五是部分投资项目未能按现行规定程序进行报批。部分地区和企业建立了新的汽车整车生产线,或开发了新的不同类别的车型,投资额度很大,已经开工建设甚至已经建成,却没有履行报批程序,违反了国家项目管理规定。六是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扩大将对燃油供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新的矛盾。我国原油资源不足,三分之一的消费量需要进口,随着汽车生产量和保有量的迅速扩大,燃油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部分大中城市交通及泊车设施不配套,造成交通堵塞,停车困难,并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等新问题。协调、持续发展应是汽车产业认真研究的课题。(二)我国汽车行业有关规范措施的建议汽车产业对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扩大社会消费、拉动相关行业增长、缓解就业问题、以及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按引导好、调控好、发展好的原则,积极引导汽车产业抓住机遇,健康发展。国务院拟近期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各地要认真结合贯彻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准入制度,规范竞争秩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立足国内市场基础上,不断扩大全球汽车市场份额,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1.规范汽车生产秩序严厉打击汽车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违规行为,创造公平、规范竞争市场环境,加快优胜劣汰。对现有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转让、出卖产品合格证、一车多证、载货车大吨小标、擅自生产超限车的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给予撤消产品公告、撤消企业车辆生产资格等处罚;现有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设立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生产联营企业、或吸收各类资本对本企业兼并、重组生产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的,一律要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对已发生尚未报批的上述行为,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组织企业进行清理,清理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今后,凡未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擅自进行上述改制操作的,撤销企业车辆产品土产资格。2.国家建立统一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对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分类设定企业和产品生产准入条件,对生产企业和产品实行动态管理。生产准入条件中要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设施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能力、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当前,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摩托车生产准入工作,加快制定汽车、农用运输车的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通过严格的企业和产品的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企业提高设计开发能力,改善汽车产品安全、环保、节能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3.加快提高汽车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提高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是确保我国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遵循世贸组织规范的原则下,国家尽快制定支持企业设计开发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经依法判决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企业,给以撤消产品公告或撤消企业车辆产品生产资格的处罚。要对新建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汽车生产企业要大力提高设计开发能力,对不具备相应设计开发能力的现有整车生产企业,要确定期限进行改进和提高,逾期不能达到要求的,限期退出整车制造领域。严格限制没有技术的各类资本进入汽车领域控股汽车企业进行组装。4.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支持现有汽车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和重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创造自主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有骨干汽车企业的重组和对某一地区汽车企业进行全面重组和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国家和地方应予以政策支持;限制没有技术来源的社会资本与已不具备汽车生产条件的现有汽车企业进行组合,坚决抑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禁“买壳、卖壳”行为;鼓励现有汽车企业生产专用汽车或转产零部件,支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融入国际汽车生产配套体系,支持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实现规模经营,禁止利用散件进行简单组装。各地有关政府部门要认真做好本地区汽车行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强治散治乱,着力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的成长和发展。5.加强汽车生产投资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即将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的有关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做好投资项目管理工作。各有关企业要严格遵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各级政府不得使用财政资金用于新建、扩建汽车项目。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未按规定程序申报和审批的投资项目,商业银行一律不得贷款。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汽车企业用地管理,新建、扩建汽车企业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6.加强行业信息的发布和引导建立和完善汽车产业信息发布和引导制度,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汽车产品市场需求、生产、销售、技术和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到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促进投资者准确判断,合理定位,科学决策,减少投资的盲目性。背景资料:2003年出台及2004年将要出台的政策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政策调整势在必行。2003年,是汽车行业政策变化最大的一年,汽车产业出台的相关政策多达数种,内容涉及金融、生产、交通等诸多方面。一、2003年年出台的政策及措施主要内容:车险制度改革后,各保险公司不再使用原先统一的险种和费率,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及对保险市场的认识和判断,按照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条款,保险公司可考察车辆的风险、车险市场状况、行驶员的安全记录等自行制定费率,保单也将由各公司依据自身特色设计印刷。影响:车险改革率先打破了条款和费率的坚冰,使得各家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制订险种与费率,车险行业也从简单的价格战开始走向服务与品牌的竞争,真正体现了市场经济下更成熟的竞争原则。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根据自身车型、车况、地区、需求选取不同的条款,给自己以更大的选择余地。不足:所批准的新条款在一定基础上还是沿袭了旧条款,改动的幅度不算很大,各公司新条款的差异性并不明显。保险业要想真正的改革,惟有从体制方面入手,加强内部的管理和约束,加强整体行业规范化,中国保险业才会整体形成机制的良性运作。(二)《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实行时间:11月12日)名词解释:汽车金融机构,是指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提供贷款并从事相关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资、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的汽车金融机构。主要内容:《办法》对汽车金融机构的业务与资质做了明确规定,申请开办汽车金融机构的公司设定了“高门槛”——总资产不低于80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连续3年盈利;其中,非金融机构年末净资产不低于全部资产的30%;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另外,新设立的汽车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影响:《办法》允许了国外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汽车金融业务,意味着中国汽车金融向外资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消费者申请贷款的选择面拓宽,从而得到的实惠也更多。(三)关税——汽车关税降至43.3%(实行时间:1月1日)主要内容:进口汽车(载人)的关税从2002年的52.5%降至43.3%,同时对进口汽车的配额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影响:汽车关税降低直接引发进口车整体价格下降,但2003年非关税的因素对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影响,使进口车价格并未如人们预期下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车离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近。主要内容:30条便民措施涉及了户籍、交通、出入境、消防等四方面内容。交通方面主要是放宽了免检车辆的范围,对考取小型车驾照人员的年龄也从60岁放宽至70岁、增加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推行办理车辆牌证“一站式”服务等。影响:条款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涉及到消费者买车、用车的诸多实际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五)汽车“3C”认证(实行时间:8月1日)主要内容:“3C”取代了原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CCIB)和安全认证合格证书(CCEE),是对过去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存在的对内、对外两套认证管理体系的统一。按照有关规定,凡列入3C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并加盖认证标志的,不得进口、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影响:实施国家强制认证制度是进一步确保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商品达到安全、环保的规定,更好地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实行该制度以来,96%的进口车都已获得“3C”,而且相当一部分高档车型也处于办理“3C”的过程中,仅有极少数进口车受“3C”影响而退出中国市场。二、2004年出台及实行的政策(一)《道路交通安全法》主要内容:新法更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首次将“保护人身安全”列为立法目的,赋予行人在人行道上的绝对优先权。新法还提高了部分违章行为的处罚幅度,并授予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一定的强制措施权。影响:新法进一步保障了行人的权利,同时加大了对违章司机的处罚力度,有利于解决当前汽车增多之后道路变得越来越拥堵的现象,对于规范交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二)《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新《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更注重个人汽车贷款,并将明确规定借款人系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而非企业法人。同时,新《办法》将对汽车贷款总额做明确规定,如汽车贷款总额为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款项(不含各种附加税、费及保费等),从而避免“捆绑式”贷款。对于首付比例的规定也更加严格,对个人汽车贷款最长期限做明确规定,另还规定办理与个人汽车贷款相关的保险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贷款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借款人办理汽车贷款相关保险。影响:我国消费者贷款购车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个人汽车贷款大有可为。《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出台无疑会打破对汽车信贷市场的制约,促进汽车消费潜力的实现。(三)《汽车召回制度》主要内容:国家质检总局近日起草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是解决由于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在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同一缺陷,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产品的制造者,对其生产和销售的含有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合理危险的缺陷产品,通过通知有关消费者和有关责任方知晓,并通过采用修理等处理措施,纠正和消除该产品在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产生的缺陷,消除缺陷产品对公共安全产生的威胁。影响:由于没有汽车召回制度,中国消费者多次发生汽车发生质量问题而不被重视的事情,召回制度的出现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汽车生产厂商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但同时对国内汽车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主要内容:汽车产业政策将对依赖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汽车进行限制,对进口散件装车构成整车按整车纳税,提高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标准,对汽车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对企业新产品技术来源进行相应的审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影响:自主开发汽车的能力和速度仍是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该政策将进一步调整中国汽车工业结构,生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抑制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汽车产业的投资理性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低能耗汽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排放标准,引导汽车工业更健康地发展。(五)其他值得关注的政策及措施--许可证一次发放主要内容:曾经炙手可热的进口车许可证在年末面临一路缩水的局面,加上关税在明年还将降低5%,使进口车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消息称许可证明年增加15%,并可能在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一次性下发,如消息属实,进口车价格将有望大幅调整。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一)我国客车专用桥制造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我国客车专用桥制造技术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安凯福田曙光车桥公司最近在安徽合肥捧出国际金牌——德国凯斯鲍尔客车专用桥,受到国内客车企业的一致认可。这表明我国的客车专用桥已经走进世界先进行列。专家认为,凯斯鲍尔客车专用桥的问世,将给中国客车尤其是高档豪华客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凯斯鲍尔客车作为世界客车最尖端的产品,在国际客车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1993年,安凯引进凯斯鲍尔客车制造技术,生产国内最高档的客车,引导我国客车的技术创新,但关键零部件技术并没有实现自主开发的能力。去年安凯在与德国奔驰公司进行二次技术合作时,将凯斯鲍尔客车的ZF客车车桥技术同时引进,以推动中国客车关键零部件走进世界先进行列。经过半年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这一国际先进产品终于实现自主开发,明年将全面推向市场。凯斯鲍尔客车专用桥是德国ZF公司专门为SETRA客车设计的专用车桥产品,不仅匹配先进,设计理念独到,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是处于国际最领先的地位,目前国内只是依靠进口。随着安凯的凯斯鲍尔车桥的开发成功,将极大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安凯车桥公司是我国重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专用桥的生产企业,1989年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引进斯太尔车桥的全套技术,先后开发出斯太尔系列重型车专用桥。经过十年的技术创新,该公司的斯太尔车桥技术已趋成熟,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该公司根据客车市场的发展需要,在斯太尔车桥技术二次创新的基础上,开发斯太尔客车系列车桥的同时,利用德国ZF技术开发凯斯鲍尔客车专用桥,满足国内豪华客车市场的需求,推动中国客车驱动系统的改革。新开发的凯斯鲍尔前桥采用独立悬挂分段式盘式制动装置,后桥桥壳采用埋弧焊和真空电子束焊等先进技术,确保桥壳质量的稳定可靠,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该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上,该公司不仅展示凯斯鲍尔盘式系列客车专用桥产品,而且还展示利用斯太尔技术二次创新和韩国现代技术开发的大中型客车盘式和鼓式制动系列专用桥。据介绍,该公司的斯太尔系列和现代系列的客车专用桥已在安徽安凯、苏州金龙、郑州宇通、江苏牡丹、厦门金旅、常州依维柯等国内客车主要企业使用,效果好。(二)04款富康投放市场,富康改姓东风雪铁龙东风雪铁龙昨天宣布,从2004年1月6日起,东风雪铁龙04款富康正式投放全国市场。在04款富康车身上,“神龙富康”的标志已经完全消失,被“东风雪铁龙”的标识取代。至此,“神龙”品牌已经完全淡出东风集团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合作的全部产品,“神龙富康”成为历史名词。据介绍,此次推出的04款富康与老富康相比,价格与原来售价8.8万元的新自由人基本持平,最大的变化都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如车标、车灯、内饰面料等方面做了改动。在行李箱盖左上方,“东风雪铁龙”代替了以前的“CITORENZX”,中间用雪铁龙双人字形标识代替东风双燕标识;右上方用“富康”或“富康988”取代“神龙富康”或“神龙富康988”。据东风雪铁龙的新闻发言人称,富康品牌标识的变化,表明了中法合作层次的提高,品牌宣传的重点已经从投产初期的“神龙富康”,正式转向“东风雪铁龙”。富康车1992年引进国内,是由东风汽车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共同组建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2002年,东风与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签署了双方扩大合资的协议,共同建立“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两个品牌事业部,现有的和将要投产的车型都要分归这两个品牌部管理。富康以及赛纳、毕加索、爱丽舍等4个品牌均归入了东风雪铁龙品牌旗下,东风标致品牌旗下也将在2003年年内推出标致新车型。在新的合资规划中,神龙汽车的品牌退居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与营销和品牌宣传分割开来。因此,“神龙”的品牌即将随着老富康退出历史舞台。(三)国内首款采用轿车柴油发动机的皮卡登陆广东市场北汽福田汽车公司生产的国内首款装载轿车柴油发动机的皮卡奥铃4D22日前以5.98万元的低价格正式在广东上市。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在相对平静的广东皮卡市场掀起价格风暴,创造中高档皮卡低于6万元的价格新标杆,并使得柴油动力从高端皮卡逐渐走向中端皮卡市场的趋势更加明显。“希望奥铃皮卡在2004年的销量达到2万辆,成为行内第一”,福田汽车这款皮卡将把长城皮卡作为直接对手,主攻广东市场。(四)国产大客新生代投入批量生产华东地区产销量最大的国产客车制造企业——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采用国际领先技术设计的极具竞争力的新一代高速豪华大客车——海格,日前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苏州金龙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建40万平方米的厂房,建有车身制造、底盘生产、零部件装配、检测试车等现代化流水线,主要用于11米、12米海格的生产,以满足全国高速客运市场,特别是华东地区客运、旅游用车市场的需求。作为国内大中型客车主要制造商之一的苏州金龙,近年来把培植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重点,不断推出新品。他们投入巨资进行了高速客运新车型——海格大巴的研制开发,2002年年底研发出11米、12米海格,解决了客车“三高三低”发展趋势与我国用户资金实力相对滞后的矛盾。开创大客车动力先河的海格系列,是以超越现状的精神,创新配置,适合长途高强度运输,价格又能结合地市级客运业资金实力的“新锐动力组合”。该车在造型、配置上有突破创新,并在价格上给客户较大惊喜。2002年底,公司与潍柴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后,客户反应热烈,首批上市的海格主要以其大功率、高档次与经济性兼顾周到,而获得市场青睐,仅在华东地区月销量就达百辆。海格最主要的特点是:使用排放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的斯太尔WD615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全国十大畅销名牌产品,并被选定为驻港部队军车和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用车指定发动机,苏州金龙是目前首家大规模采用斯太尔技术的客车生产商。发动机功率高达320/360马力,整车比功率达到高二级。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过对海格的基本性能试验及可靠性试验,测出海格的最高车速为140km/h,整车高速、加速中储备动力强,而百公里油耗仅26升,拥有强劲动力却不会过多地耗油,使用经济性无庸置疑。在环保方面,除了达到欧Ⅱ低排放标准。海格还采用植物纤维内饰,环保性优于以前的可擦洗吸塑内饰。车身两层隔音设计,加速行驶时车内、车外噪声均低于国家限定标准。海格的底盘由苏州金龙自主设计开发,是经过长期钻研、特别针对国内的道路状况研制的技术成果。“性能价格比”是海格的最大优势,苏州金龙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优势,成功地实现了海格在市场同类产品中的全国最低价格(40多万元)。据悉,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客户的需求,苏州金龙将于5月份完成进口发动机装备12米海格的开发任务。并已在全国组建了28家省级市场部和258家售后服务部作为新车海格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同时出台了批量销售优惠措施,客户有望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务。(五)发改委批准中大生产高档商务车日前,中大集团正式收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中大生产高档商务车的批准公告。2003年9月,中大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级豪华商务车,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大集团研制的豪华商务车配置日本三菱V6发动机和进口安全气囊、ABS、ASR等装置,乘员数7~15人,最高时速达160公里。整车配备真皮三折式沙发,内置DVD、VCD、CD三合一影碟机,传真机及其它现代化通讯装置。同时该车还配有全球定位系统、倒车雷达、车用冰箱及大功率冷暖空调等。整车内部空间宽敞舒适,内饰豪华典雅。各项性能及配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