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开纯化制备等技术集成。
发酵的本质
1、显微镜观测:微生物2、著名的巴斯德试验:微生物作用3、著名的毕希纳试验:酵素(酶)的作用
本质: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生产的酶的生物催化作用所致。
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产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
二.发酵工业菌种
一、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
1.细菌
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丙酮丁醇梭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常用的细菌:大肠杆菌
应用:对谷氨酸定量分析,生产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乳酸杆菌
应用:乳酸、干酪、奶子酒、发面、泡菜、酸奶等的制作枯草芽孢杆菌
应用:生产淀粉酶
2.酵母菌
种类:酒精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面包酵母
应用:生产酒精、啤酒、石油发酵脱蜡和制取蛋白质、生产脂肪
3.霉菌
黑曲霉:应用:生产有机酸、生产淀粉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黄曲霉:应用:酱油、酱类(淀粉酶)
米曲霉:应用:产糖化酶和蛋白酶、主要用于酿酒制曲和酱油制曲土曲霉:应用:生产甲义丁二酸
毛霉:应用:可以产生蛋白酶,我国多用于豆腐乳、豆豉等的制作根霉:种类:米根霉、华根霉、少根根霉、爪哇根霉
应用:酿酒
青霉:应用:生产青霉素、葡萄糖氧化酶
红曲霉:应用:用于南方红曲酒(女儿红)的生产;用于红色色素的生产、豆腐乳的生产等
1
4.放线菌:种类:龟裂链霉菌、金霉素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
应用:各类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
5.未培养微生物
定义: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开及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其在自然环境微生物群落中占有十分高的比例,约为99%。
?研究方法
1.模拟自然培养法:原位培养、培养条件优化、单细胞操作2.宏基因组分析法
二、发酵工业菌种分开筛选
菌种选择的总趋势
?野生菌→变异菌
?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
?诱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分开的思路
?新菌种的分开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确凿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拣出来。
?试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需重新进行分开纯化。?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适合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协同。设计筛选方案时必需考虑两个要点:1.选择性2.灵敏度
2.新种分开与筛选的步骤
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目的菌富集培养——>分开纯化——>性能测定1.样品的采集原则:
(1)样品的来源越广泛,获得新种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在一些苛刻的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等极端环境中。
(2)了解目标产物的性质和可能目标产物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理特征:
☆微生物在代谢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次生代谢在进化上后移,芽孢菌以上才有筛选意义。☆分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时,还要考虑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如:要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要到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采样,如深林土壤。
采样的本卷须知
1、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2、所采集的样本必需具有某种代表性;
3、采好的样必需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由于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
5、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由于一旦采样终止,试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
2.样品的处理
(1)物理方法:热处理、膜过滤、离心法
(2)化学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参与某些化学成分来增加特定微生物的数量。
2
(3)诱饵法:将一些固体物质,如:石蜡、花粉、蛇皮、毛发等,加到待分开的土壤或水中做成诱饵,将期菌落长成后再进行平板分开,可获得某些特别的微生物种类
3.富集培养
定义: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使目标菌株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开它们。方法:
(1)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2)控制培养条件(3)添加抑制剂
添加专一性抑制剂也可达到抑制不需增殖的微生物的目的.如土样悬浮液中加数滴10%酚可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而放线菌仍生长;又如添加青霉素,链霉素之类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4.分开纯化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需分开,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开的方法有划线分开法、稀释分开法。
5.生产性能的测定
一、菌种分开的一般过程:
土样的采取→土样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二、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复筛
复筛是在初筛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定菌株的生产能力的筛选,采用摇瓶培养,一般一个菌株重复3-5瓶(较优的菌株)培养后的发酵液采用确切的分析方法测定。实例: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文献:产生菌为中性牙孢杆菌,嗜碱牙孢杆菌、放线菌及霉菌采样(造纸厂)→80度30分钟处理↓
以1%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唯一碳源、pH10.5的平板上,培养3~4天,然后再平板上参与1%刚果红染色,Nacl脱色后选择有透明圈的菌落
从285个土样中获得62株:26株为组成型,36株为诱导型
试验题(或许会有用):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最,请你设计一个试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①写出主要试验步骤。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试验结果。(提醒: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边形成透明圈。)
1.主要试验步骤:①将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②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③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一致条件下培养。④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边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
3
菌株。预期试验结果:①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边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一致。②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边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2.氨基酸产生菌的筛选
样品
预处理
初筛(除真菌)
在分开平板上生长获得多个单菌落
复印平板(copy法)平板培养,其中有产生氨基酸的菌落分泌氨基酸对应到copy前相应位置,找到目的菌
落
u.v线杀死长好的菌落再铺上一层含营养缺陷型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后产氨基酸菌落周边有生长圈目的菌落进行液体培养,
对产物进行定量测定筛选产物含量高的菌株
发酵工业菌株的鉴定:
寻常把鉴定微生物技术分为四个不同的水平:
(1)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例如用经典的的研究方法,观测细胞的形态特征、运动性、酶反应、营养要求和生长条件
(2)细胞组分水平:包括细胞组成成分如:细胞壁成分、细胞氨基酸库、脂类、醌类以及光合作用色素等的分析,所用的技术除常规的试验室技术外,还使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等技术。
(3)蛋白质水平:包括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等技术(4)基因或核酸水平:包括核酸分子杂交(DNA与DNA、DNA与RNA)、(G+C)含量的测定、遗传信息的转化和转导、16SrRNA或18SrRNA寡核苷酸组分分析、以及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等。
三.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培养基:指用于维持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和产物形成的营养物质。二、发酵工业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来源(一)碳源:1、作用
(1)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骨架(2)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的原料2.常用的碳源:
4
(1)糖类:葡萄糖、淀粉、糖蜜
(2)油和脂肪:豆油、菜子油、葵花籽油、猪油、鱼油、棉籽油等(3)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乙酸(4)烃和醇类:正烷烃、乙醇(5)生物质:木材、秸秆、草类等
3.发酵培养基的选择原则:
*(1)必需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2)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所合成产物数量或最大产率。*(3)有利于提高培养基和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4)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5)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分开纯化。*(6)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简单。
*7)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8)有利于产品的分开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的物质。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一步: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液化)其次步: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糖化)
*3.酸酶结合法:
4.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目的使淀粉变成葡萄糖):酸解法;酶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5.糖蜜可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糖蜜前处理的方法:加酸通风沉淀法;加热加酸沉淀法添加絮凝剂澄清处理法;
(1)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
用酸酶法水解淀粉制糖,酸液化速度快,且糖化是由酶来进行的,对液化要求不高,可采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2)酶酸法:将淀粉先用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糖蜜预处理的方法(1)加酸通风沉淀法(2)加热加酸沉淀法
(3)添加絮凝剂澄清处理法絮凝剂:聚丙烯酰胺
(二)氮源1、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所以选择适合的无机氮源有两层作用:
(1)满足菌体生长(2)稳定和调理发酵过程中的pH2、有机氮源
来源: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氮源都是一些廉价的原料,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三)生长调理物质
生长调理物质: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参与有助于调理产物的形成,这些添加的物质称为生长调理物质。包括生长因子、前提、产物抑制剂和促进剂。
5
1、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2、前体: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参与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在微生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参与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的一类化合物。(采用少量屡屡的流加工艺)如:苯乙酸、甘氨酸、吲哚、氨茴酸等(二)培养基的类型(1)斜面培养基
(2)种子培养基(包括摇瓶种子和小罐种子培养基):(3)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是发酵生产中最主要的培养基,它不仅耗用大量的原材料,而且也是决定发酵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根据菌体自身生长规律和产物合成的特点来设计培养基:
☆对菌体生长与产物相偶联的发酵类型,充分满足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就能获得最大的产物。☆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当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等必需予以重视。(四)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看课本大约了解一下P49
四.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
一、概念:灭菌、消毒、除菌、防腐
灭菌(sterilization):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料或设备中所有有生命物质的过程。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空气、地表以及容器和器具表面的微生物。除菌(degermation):用过滤方法除去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及其孢子。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染菌的不良后果:1.消耗营养物2.合成新产物;菌体自溶、发粘等造成分开困难3.改变pH4.分解产物5.噬菌体破坏极大
2.染菌危害的具体分析
(1)染菌对不同菌种发酵的影响A.细菌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培养基不太丰富,较少染杂菌,但噬菌体要挟大。
?肌苷:缺陷型生产菌,培养基丰富,易染菌,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菌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
B.霉菌
?PenG:青霉素水解酶上升,PenG迅速破坏,发酵一无所获。?柠檬酸:pH2.0,不易染菌,主要防止前期染菌。C.酵母菌:易污染细菌以及野生酵母菌
D.疫苗:无论污染的是活菌、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
?青霉素:怕染细短产气杆菌
?链霉素:怕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四环素:怕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荚膜杆菌?柠檬酸:怕染青霉菌
6
?肌苷(酸):怕染芽孢杆菌
?谷氨酸:怕染噬菌体,易造成连续污染
(3)不同发酵时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1)种子扩大时期染菌:
(2)发酵前期染菌:
(3)发酵中期染菌:挽救困难,应早发现,快处理,处理方法应根据各种发酵的特点和具体
状况来决定a)抗生素发酵b)柠檬酸发酵
a.污染细菌:加大通风,加速产酸,调pH3.0,抑制细菌
b.污染酵母:参与0.025~0.035g/LCuSO4抑制酵母;通风加大,加速产酸。
柠檬酸发酵
c.染黄曲霉:参与另一罐将近发酵成熟的醪液,pH下降,黄曲霉自溶。d.青霉菌:在pH很低下能够生长。提前放罐。(4)发酵后期污染
a)染菌量不太多,可继续发酵b)污染严重,则提前放罐
6.发酵染菌后的措施
发酵过程一旦发生染菌,应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染菌的时期和杂菌的危害程度等进行挽救和处理,同时也要对有关的设备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1)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一发现种子染菌,该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应弃之,并对种
子罐、管道等进行细心检查和完全的灭菌。同时采用备用种子,选择生长正常无染菌的种子接入种子罐。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此时培养基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终止发酵,将培养基加热至
规定的温度,重新灭菌后,再接入种子进行灭菌。如此时染菌已造成较大的危害,碳、氮源消耗得比较多,则可放掉一部分的料液,补充新鲜的培养基,重新灭菌后,在接种发酵。
(3)发酵中期、后期染菌的处理:可以适当的参与杀菌剂或抗生素以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
杂菌的生长,也可采取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中止搅拌等进行处理。若代谢产物已经达到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就放罐。
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必需对空罐进行完全的清洗,空罐加热灭菌至120℃以上、30min后才可用。亦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
杀菌剂的添加:前期无必要,增加成本;发现后参与,效果要具体评价
2.污染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①种子带菌②无菌空气带菌③设备渗漏④灭菌不完全⑤操作失误⑥技术管理不善
?从污染时间看:早期污染可能与①②④⑤→接种操作不当有关;后期污染可能与③⑤及中间补料有关。?从杂菌种类看:
?耐热芽孢杆菌:与④有关
?球菌、无芽孢杆菌:与①②③⑤有关
7
?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盘管渗漏?霉菌:与④⑤有关,即无菌室灭菌不完全或操作问题?酵母菌:糖液灭菌不完全或放置时间较长
?从染菌幅度看: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污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问题,若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
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灭菌方法1.干热灭菌法2.湿热灭菌法3.射线灭菌法4.化学药剂灭菌法5.过滤除菌法6.火焰灭菌法
热阻:微生物的热阻就是指微生物对热的抗争能力。对数残留定律:
(一)分批灭菌(实罐灭菌)
定义: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同时放在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寻常也称为实罐灭菌。二、连续灭菌
1.定义: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输送的同时加热、保温柔冷却进行灭菌。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优缺点比较灭菌方式优点缺点连续灭菌1.灭菌温度高,可减少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损失;2.操作条件恒定,灭菌质量稳定;3.易于实现管道化和自控操作;4.避免了反复的加热和冷却,提高了热的利用率;5.发酵设备利用率高。1.设备要求低,不需另外设置加热、冷却装置;2.操作要求低,适于手动操作;3.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规模;4.适合于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培养基的灭菌。1.对设备的要求高,需另外设置加热、冷却装置;2.操作较麻烦;3.染菌的机遇较多;4.不适合于含大量固体物料的灭菌;5.对蒸汽的要求高。1.培养基的营养物质损失较多,灭分批菌后培养基的质量下降;灭菌2.需进行反复的加热和冷却能耗较高;3.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过程的灭菌;4.发酵罐的利用率较低。由表可见,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与间歇灭菌过程相比,连续灭菌的优点十明显显。因此,连续灭菌越来越多地被用培养基的灭菌。但是出于对设备的考虑,中小型罐还是采用分批灭菌比较好。
五、空气除菌:看课本了解流程P73
空气除菌系统包括:冷却、分开油水、加热、
8
五.发酵工业的种子的制备(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枯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1.优良种子应具备的条件:(1).生长活力强,延迟期短;(2).生理状态稳定;(3).浓度及总量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保证纯种发酵;(5)适应性强,生产能力稳定
种子的制备分为两个阶段:1.试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琼脂斜面至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如茄子瓶斜面培养等或液体摇瓶培养)
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大培养种龄:是指种子的培养时间。
接种龄: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接种量: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的体积的比例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了解p81)
1原材料质量2.培养温度3.湿度4.通气与搅拌5.斜面冷藏时间6.培养基7.PH
六.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研究内容:包括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三者的影响,以及影响其反应速度的条件。
比生长速率μ的定义P87
Monod方程88页
上式中: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Ks—底物亲和常数(也称半饱和速度常数),表示微生物对底物的亲和力,mol/m3;Ks越大,亲和力越小,μ越小。(单一限制性基质:就是指在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中,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限制作用的营养物。)
当S>>KS时,μ︾μm;若继续提高底物浓度,细胞生长速率基本不变
当S
③、空气分布器:空气分布管的形式、喷口直径、管口与罐底距离对溶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④、发酵罐的结构(罐内液注的高度、发酵罐的体积):寻常发酵罐体积大的氧的利用率高;增加发酵液体积会使通风效率降低。
⑥、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寻常发酵液浓度增大、粘度增大时,KLα值降低。3.溶解氧系数的测定方法:亚硫酸盐氧化法;取样极谱法;排气法。
4.空气除菌的方法:加热灭菌;电除尘;介质过滤除菌(分为绝对过滤、介质过滤,机制主有惯性碰撞、阻截、布朗运动、重力沉降、和静电吸引等)。
影响微生物耗氧的因素
(一)微生物本身遗传特征的影响
?1、微生物种类不同,其生理特性不同,代谢活动的需氧量不同;?2.同一种微生物的耗氧量,随菌龄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异.?3、同一菌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氧量不同.(二)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
?碳源种类
耗氧速率:油脂或烃类>葡萄糖>蔗糖>乳糖
?培养基浓度
浓度大,QO2↑;浓度小,QO2↓
(三)菌龄的影响:一般幼龄菌生长旺盛,QO2大,晚龄菌生长缓慢,QO2小
(四)培养条件:与PH、T等有关,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菌体细胞的耗氧一般,T,营养愈丰富,QO2,(五)代谢类型(发酵类型)的影响
若产物通过TCA循环获取,则QO2高,耗氧量大若产物通过EMP途径获取,则QO2低,耗氧量小
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1、在好氧发酵中微生物的供氧过程是气相中的氧首先溶解在发酵液中,然后传递到细胞内的呼吸酶位置上而被利用。这一系列传递过程,又可分为供氧与耗氧俩方面。供氧是指空气中的氧气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界面和液膜扩撒到液体主流中。耗氧是指氧分子自液体主流通过液膜、菌丝丛、细胞膜扩撒到细胞内。1、供氧方面的阻力1)气膜阻力(1/k1):2)气液界面阻力(1/k2):3)液膜阻力(1/k3):4)液流阻力(1/k4):2、耗氧方面的阻力
1)细胞周边液膜阻力(1/k5),与发酵液的成分和浓度有关。2)菌丝丛或团内的扩散阻力(1/k6),与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性状态有关,单细胞的细菌和酵母菌不存在这种阻力;对于菌丝,这种阻力最为突出。3)细胞膜的阻力(1/k7):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关。4)细胞内反应阻力(1/k8)
氧分子与细胞内呼吸酶系反应时的阻力;与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性有关。?供氧方面主要阻力是气膜和液膜阻力
?耗氧方面主要阻力是细胞团内与细胞膜阻力
11
氧首先由气相扩散到气液两相的接触界面,再进入液相,界面的一侧是气膜,另一侧是液膜,氧由气相扩散到液相必需穿过这两层--双膜理论氧传递的主要阻力存在于气膜和液膜中4氧传递方程105页
八.发酵过程控制(p124)
直接参数:温度、pH、罐压、空气流量、搅拌转速、溶氧浓度等生物热(Q生物):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热,此为生物热。
发酵热:在发酵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发酵过程所产生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J/m3·h]或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在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来的净热量。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显–Q辐射
二、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和控制1.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发酵热、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
2.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根据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嗜冷菌适应于0~26℃生长,嗜温菌适应于15~43℃生长,嗜热菌适应于37~65℃生长,嗜高温菌适应于65℃以上生长
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超过最适生长温度,生长速率随温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不同
?处于延迟期的细菌对温度的影响十分敏感。
?对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假使在略低于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培养,即使在发酵过程中升温,则升温的破坏作用较弱。
?处于生长后期的细菌,其生长速度一般主要取决于溶解氧,而不是温度。
4.温度对发酵产物合成的影响
1)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速率及产量2)温度可能会影响终产物的质量3)温度还可能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4)影响酶系组成及酶的特性。5)温度对代谢有调理作用
5.最适温度的选择
(1)根据菌种以及生长阶段(中期适当降低温度,后期适当升温)(2)根据培养条件(空气较差、培养基稀疏时,适当降温)(3)根据菌种生长状况
三、pH的影响及控制
(1)、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12
1.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膜的电荷发生改变2.PH变化会影响菌体代谢方向。3.PH对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2).最适PH的选择(3).PH的调控策略:
1.配制适合的培养基,调理培养基初始ph至适合范围并使其有很好的缓冲能力。2.培养过程中参与非营养基质的酸碱调理剂,如CaCO3等防止PH过度下降。3.培养过程中参与基质性酸碱调理剂,如氨水等。4.加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通过代谢调理PH。
5.将PH控制与代谢调理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溶解氧对发酵的控制(从供需氧方面P126)基质对发酵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P132了解)空气搅拌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P133了解)
四、泡沫的控制
(1)机械消泡(2)化学消泡(3)从微生物本身特性着手,防止泡沫形成筛选不产生泡沫的微生物突变株几种微生物混合培养
十一.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方法(主要看课本了解一下)1、产物的提取方法:萃取、吸附
2、产物的精制方法:离子交换、膜分开法、色谱分开法、浓缩法、沉淀3、成品阶段:结晶、枯燥、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的分派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达到浓缩和提纯的方法。双水相萃取法: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进行物质分开的方法。
凝胶色谱技术
概念: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差异进行的色谱分开方法。
凝胶色谱介质主要是以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为原料,通过特别工艺合成的色谱介质。
膜分开法
指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如高分子薄膜),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的物质颗粒或分子进行分开的技术。常用的有:透析、超滤及反渗透、微滤
细胞破碎技术:利用外力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是细胞内目标物释放出来的技术。方法:(1)物理法:高压匀浆破碎法;高速珠磨法;超声破碎。(2)化学法:酸热法;化学渗透法。(3)生物酶溶法
9.热死时间:即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湿热灭菌原理: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很简单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灭菌条件:121℃,30min。
灭菌不利方面:同时也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会产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因此,在工业培养过程中,除了尽可能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外,还要尽可能减少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损
13
失。
致死时间:在此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热阻:对热的抗争力,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相对热阻:几种微生物对热的相对抗争能力。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一致条件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
2.糖酵解的调理机制:糖酵解的调理机制主要表达在三个激酶:①G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6-P-葡萄糖;
②6-P-果糖在磷酸果糖激酶作用下生成1,6-二P-果糖;
③2-P-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后者自动转为丙酮酸。
它们是EMP途径的关键酶,是EMP途径三个不可逆的步骤。它们的作用是将酵解途径组成一个整体,以维持有机体的功能。
糖酵解的调理主要是能荷的调理,就是受细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
.酒精的发酵机制:
一、乙醇的生成机制:在酵母的体内,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在无氧的条件下,由丙酮酸脱羧酶催化使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反应如下:
??????乙醛+CO2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酶丙酮酸脱羧酶需要焦磷酸琉胺素为辅酶,并需要Mg2+,所生成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成为变
氢体,被还原成乙醇,反应如下:
????????乙醇乙醛????????由葡萄糖生成乙醇的总反应式:
NADH?H??NADH?C6H12O6?2ADP?2H3PO4?2CH3CH2OH?2CO2?2ATP?104.600kJ
乙醇也会减少。
1.补料分批发酵法:所谓分批补料培养技术,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的添加新鲜培养基的方法。
连续发酵: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一致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发酵液总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培养方式。分批发酵(培养):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一次性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进行培养的方法。
dx?0.生长曲线:dt(1)中止期:微生物细胞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接种物的生理状态和浓度影响中止期的长短。
(2)对数生长期: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大大加快,单位时间内细胞的数目或质量的增加维持稳定,并达到最大值。??max?(3)稳定期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培养基中的底物不断被消耗,一些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有害的物质在不断积累。受此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率就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中止,这dx时就进入稳定期。?0dt
X?Xmax
(4)死亡期: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能源储存已消耗殆尽,不能再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因而细胞
14
dx?0dt
开始死亡。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在进入死亡期之前应及时将发酵液放罐处理。
6.乳酸的发酵机制:
一、同型乳酸发酵:乳酸菌利用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因大多数乳酸菌不具有脱羧酶,,此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需要辅酶Ⅰ)被还原为乳酸。同型乳酸菌:乳酸链球菌、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二、异型乳酸发酵:
1.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磷酸酮解途径):葡萄糖经6-磷酸葡萄糖酸生成5-磷酸核酮糖,再经差向异构作用生成5-磷酸木酮糖。后者经磷酸解酮酶催化,分解为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后者经乳酸脱氢酶催化为乳酸。2.双岐反应(磷酸酮解途径):
机制及特点:①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与;②在没有氧化作用和脱氢作用的反应参与下,2分子葡萄糖分解为3分子乙酸和2分子3-磷酸甘油醛。接着,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参与下,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乳酸。
7.一、柠檬酸发酵机制:
①NH4+浓度。正常状况下,柠檬酸、ATP对磷酸果糖激酶(PEK,酵解的第一调理点)有抑制作用,而铵离子能解除柠檬酸、ATP对PEK的抑制作用,即有激活作用。当NH4+浓度升高时,使PEK对细胞内柠檬酸不敏感,从而大量积累柠檬酸。
②Mn2+浓度。由于锰缺乏时抑制蛋白合成,导致细胞内NH4+浓度升高和形成一条呼吸活力强的不产生ATP的侧系呼吸链,这两方面的原因分别解除了对PEK的代谢调理,促进EMP途径的畅通。③柠檬酸合成酶。在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时,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理,因此可大量合成柠檬酸。
④呼吸链。当氧气充足时,黑曲霉通过侧系呼吸链不产生ATP,不抑制PEK的生成,促进糖酵解途径;当氧气不足时,会导致侧系呼吸链发生不可逆失活,从而进入标准呼吸链,此途径产生ATP,会抑制PEK,抑制柠檬酸的生成。⑤顺乌头酸合成酶。由于此酶在催化时建立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的平衡,同时在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合成酶活力低,使柠檬酸开始积累;当柠檬酸浓度升高到某一水平,就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柠檬酸的积累;柠檬酸使PH值下降,到PH=2时,顺乌头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阻断TCA,更利于柠檬酸的积累。
⑥丙酮酸组成酶。由于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酶,不被控制,会源源不断的提供草酰乙酸;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增加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二、柠檬酸合成途径:G经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最终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
8.谷氨酸发酵机制的菌种选育:选育生物素缺陷型;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温度敏感突变株;其他突变型如:添加青霉素法。
9.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发酵机制:一、生物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卵磷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便携管子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二硫化钼极压锂基润滑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万用表测试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陶瓷纤维不燃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自动包装糖果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玻璃纤维天线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中语文第6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游沙湖苦斋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年中国尼龙铆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双盘人形马步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我会洗手(洗手知识科普)课件
- 【教学课件】第3单元《土和火的艺术》示范课件
- (新高考)高考英语基础知识默写本必修第二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 小学生新闻播报动态PPT
- 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
- 冀教版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单元测试卷
- 如何-我为什么选择安惠
- 同意未成年人姓名变更的声明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夺分金卷】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梯形-人教版-(3)(共25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