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升初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2套+时政+上下册】_第1页
2020小升初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2套+时政+上下册】_第2页
2020小升初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2套+时政+上下册】_第3页
2020小升初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2套+时政+上下册】_第4页
2020小升初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2套+时政+上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套及答案】(时政+上下册全套内容)

合肥市某区2020学年(下)小学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2020年1月,“()”疫情全面爆发。()省是首先发

现疑似病例的省份。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科学家及医护

人员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书写出了壮丽的人生赞歌。

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o合法的行为受到(),违法的行为受

到制裁。

3.每个从都有自己的()和(),只有尊重自己,都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4.宪法是国家(),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最()的问题,其他法律

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5.(),()使人身心健康,是健康的“维生素”。

6.()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

运用()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7.抗疫期间,有位院士参与2003年非典战斗的83岁老人再次挂帅出征;他临危受命,

不辞辛劳,他的心里永远装着国家和人民!他就是()院士。

8.(“”)。别人会犯错误,我们同样也会犯错误,拥有一颗()的心,

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

9.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的保障。

10.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和()o

得分评卷人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拈号甲.,共10

分)

1.关系比校亲近的欧洲人打招呼的方式是()

A.走向前行贴面礼

B.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

C.拥抱

2.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为首的多国部队投放了近100万枚贫铀弹。

A.德国B.日本C.美国D.英国

3.第一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

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电器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中国的()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A、甲骨文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

5.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

A、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B、中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

C、中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美国

得分评卷人

三、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反思很有必要。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将反思暂时搁置一

边。()

2.人类可以离开地球而生存,但地球不能没有人类。()

3.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4.中国通过发展促进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5.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6.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

7.救灾是官兵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做不了什么。()

8.我们要相信权威,权威往往代表着真理。()

9.东非高原树木稀少,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游荡。()

10.国家之间要尊重别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

得分|评卷人四、连线(请把以下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相连,共8分)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本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构建更紧密、更全面、

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代表共同发声。

二十国集团倡导和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

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开展广泛合作。

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

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

宗旨是为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

上海合作组织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

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得分评卷人

五、简答题(10分)

1.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请列举当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贡献?

2.谈谈中国在联合国中地位和作用。

得分评卷人

六、分析题(22分)

1.材料:

周末我和小伙伴去公园玩耍,公园里可真热闹,一个小女孩正在折断一枝观赏花,

还有许多人在公园里搭帐篷、放风筝。我们发现,很多吊床系在还未完全长大的小树上,

小树的树皮都被勒破了。还有的小孩在草坪里追逐打闹。

问:你发现材料中有哪些环境问题?请提出你的建议?

2.鼠年的第一缕阳光回归大地。又一个万象更新的时刻,今年,人们心中惦念武汉。

这份惦念凝结在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的脚步声中。除夕之夜,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在

举家团圆之际,我们看到有许多匆匆的脚步“逆向而行”,他们告别家人,甚至没有吃

上团圆饭,就从上海,从广州,从四川,从江苏,从各个不同的方向集结奔驰武汉。

细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合肥市某区2019-2020学年度(下)小学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新型冠状病毒”'、(湖北)2.(对错)、(保护)。

3.(尊严)、(价值)。

4.(总章程)、(重要)、(根本)。

5.(豁达宽容)、(与人为善)。

6.(法律)(法律)。

7.(钟南山)。

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9.(国家机构)、(国家机构)。

10.(空间)、(环境)、(资源)。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共10分)

1.(A)

2.(C)

3.(D)

4.(A)

5.(A)

三、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0分)

1.IX2X3V4V5V6V7X8X9V10V

四、连线(请把以下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相连,共8分)

五、简答题(10分)

1.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请列举当代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贡献?

1.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本

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倡导“一带一路”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军队积极参与海上

救援、维和、联合军事演习、反海盗等国际军事活动,承担大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2.谈谈中国在联合国中地位和作用。

答: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参与了联合国的筹建过程。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

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有关键话语权。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

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六、分析题(22分)

L材料:

问:你发现材料中有哪些环境问题?请提出你的建议?

1.材料中破坏环境的问题有:攀折花木、把吊床系在小树上、践踏草坪。我会提出

如下建议:

①公园添加醒目的警示牌。提醒大家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让吊床远离小树。

②增设一些简易的木桩,方便游人绑吊床。

③公园要加强巡视的力度,随时提醒违规的游人。

2.只要观点正确即可。

大爱无疆,却总源于那无私的奉献,让爱茁壮成长。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全家

团员的日子,但是受疫情的侵袭,有多少家庭因疫情而无法团聚,又有多少医护人员因

疫情成为逆行者,又有多少武警官兵公安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许多95后医生、

护士仍然坚守在一线……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很好诠释了二

字----奉献!

【小升初毕业试卷】(时政+上下册全套内容)

合肥市某区2020学年(下)小学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2020年1月,“()”疫情全面爆发。()省是首先发

现疑似病例的省份。广大科学家及医护人员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

动性,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书写出了壮丽的人生赞歌。

2.宪法是国家(),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最()的问题,其他法律

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3.()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

个人的()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4.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o合法的行为受到(),违法的行为受

到制裁。

5.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提供了(),维护着

我们的正常生活。。

6.2001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年起,将每年的9月21日定

为()。

7.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被称为()o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

9.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的保障。

10.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日颁布的。()年,我国将()

日设为国家宪法日。

得分评卷人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共10

分)

1.下列不属于尊重他人表现()

A、对父母的所有建议,我们都要听取

B、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

C、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

2.早期文明都位于()

A、高原地区B、群山山脉C、大河流域

3.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

球是()o

A、方体B、球体C、平面D、圆柱体

4.下列不属于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是()

A、流行感冒B、台风C、旱灾

5.青铜器是中国()代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

A、夏B、商C、周D、汉

得分评卷人

三、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的“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北美洲。()

4、中国的东部是太平洋。()

5、地球有“三分海洋、七分陆地”之称。()

得分评卷人四

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8分)

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法》

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

大量鱼虾死亡。法》

姐姐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证书,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教师。护法》

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杆上被人贴满了小广告。法》

得分评卷人

五、简答题(10分)

怎样防御自然灾害?

2.对于战争,你想说些什么?

得分评卷人

六、分析题(22分)

1.我们常常需要反思,请具体分析反思有哪些方法?

2.疫情期间,你为抗疫做了那些事?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合肥市某区2019-2020学年度(下)小学毕业道德与法治试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新型冠状病毒”'、(湖北)2.(总章程)、(重要)、(根本)。

3.法律家庭

4.(对错)、(保护)。

5.行为准则外部保障

6.2002国际和平日。

7.(经济联合国)。

8.人格尊严诽谤

9.(国家机构)、(国家机构)。

10.12月4日201412月4日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共10分)

ACBAB

三、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0分)

VVX.>/X

四、连线(请把以下国际组织的标识图片与其名称相连,共8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法》

五、简答题(10分)

怎样防御自然灾害?

答:(1)增强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

轻其带来的损失。(2)建立气象、海洋、地质等灾害的监测,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

程。(3)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提高抗灾能力。(4)法律是约束人们

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2.对于战争,你想说些什么?

答:战争夺走了人们的生命,损坏了家园、破坏了环境,给人们精神和健康带来巨大伤

害。我们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六、分析题(22分)

反思有哪些方法?

答:(D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2)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3)在这件事情

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对?有哪些失败的教训?(4)如果能够重来,或以后遇到类

似的事情,自己会怎样做?

2.只要观点正确即可。(戴口罩、居家、锻炼等等)

F面赠送请忽略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95、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

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

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96、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零丁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展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原水中的离骚!

97、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时间3课时

教学

目标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

重点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况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

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

情。

三、诗中有画

(-)题解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

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

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既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又能晶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设计意图:设置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己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

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

哲理。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

“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通过题解引入课文,让学生明白题口的意思,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全诗,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一一客一一船”,这节奏•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

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

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一一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一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

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一一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能为下个环节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指导学生在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

上进行带感情的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设计意图:练习写话这个环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含义的理解,并梳理思绪进行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

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夯实这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内容枫桥夜泊

月落一一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一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一半夜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分钟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板书:长相思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来引入对词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

教学

()分钟二、读准《长相思》

1.自由读,读准字音。

畔(pdn)更(geng)聒(gu6)

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3.朗读时注意节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把握词意

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

3.评价。

四、深入理解。

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

A作者身在何方?

B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2.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

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

3.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口中哪个字体现了?

板书:心卷故园

4.想象词的意境:

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小结:是啊,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111人。

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

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松并称“清词三大家”。

六、再读《长相思》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因此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主要思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融进文本,我用一个“身”来将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的思

绪一下集中起来,从而更好地感悟作者行军的艰辛。】

【设计意图:以观看书上的画面加上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