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PAGE第二章化学反应限度和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以及简单计算3、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定量表示方法4、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一般规律二、教学重点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平衡标志的判断和平衡常数四、教学方式探究讨论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五、教学过程【引入】第二章内容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章内容的系统复习。在复习学案填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同学们几种出现的问题。今天就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一下重点分析。【投影】基础知识点拨:以判断题形式分析。学生进行正误判断并分析原因1.熵增大焓减少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2.化学反应限度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3.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比等于方程式系数比。()4.温度的改变是通过改变K使平衡发生移动,而浓度、压强时通过改变Q值引起平衡的移动。()5.增加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6.增加反应物的量,平衡一定正向移动。()7.平衡常数只与温度和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与起始浓度无关。()8.Aa(g)+Bb(g)≒cC(g)+dD(g)的浓度熵Q=()Q<K说明可逆反应逆向进行。()9.铁片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气体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影响氢气的产量。()【学生活动】分析上述判断题目,并解释原因【教师】下面就一些易考易错点进行重点分析。【投影】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学生分析】(1)在某一确定条件下,某一可逆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是不为零。(2)判断化学反应达到限度(平衡)的方法: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变量不变【投影】【例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B.A、B、C的浓度1:3:2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变式2】(双选)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2V(NO2)正=v(O2)逆B.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C.NO2和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D.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学生】讨论分析解题思路【教师】结论总结,并给出变式练习压强不再随时间改变()V(NO2)=2v(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随时间改变()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随时间改变()【学生】练习【教师】点拨探究点二、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学生】内容:如果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分析:减弱不等于抵消【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分析下题【例3】对可逆反应C(s)+H2O(g)CO(g)+H2(g)(正反应吸热),下列错误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一定条件下,增加C的用量,可以提高H2O的转化率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CO的产量会减少D.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入CO,可使逆反应速率增大,该平衡逆向移动【变式3】可逆反应:2NO(g)+Cl2(g)2ClNO(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反应物,反应达到平衡转化率为α1;其他条件不变,改为恒压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α2,则α2________α1【例4】在注射器中充入NO2,平衡后在恒温下进行压缩,当体积减小1/4时,则()A.体系颜色比原来深B.体系颜色比原来浅C.体系颜色不变D.注射器内压强不变【变式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C.向氯水中加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强D.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教师】投影变式练习【变式】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H2(g)+Br2(g)≒2HBr(g)∆H<0,下列措施能使体系颜色变深的是()A.充入氢气B.降低温度C.压缩体积D.恒容充入氮气E.恒容充入溴蒸气【学生】练习并解析过程【教师】展示探究点三:平衡常数基础知识回顾: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1.平衡常数表达式2.不出现在表达式中3.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与逆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方程式系数变为n倍,则平衡常数K;方程式加和,平衡常数;方程式作差,平衡常数。4.平衡常数只与和有关。5.应用:利用Q和K的关系判断平衡的移动Q=K;Q>K;Q<K【学生】回顾填写【教师】投影练习【例5】在2000K时,反应CO(g)+1/2O2(g)CO2(g)的平衡常数为K,则相同温度下反应2CO2(g)2CO(g)+O2(g)的平衡常数为()A.1/KB.K-2C.(1/K)2D.(K)-1/2【变式5】研究氨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ΔH1<0(Ⅰ)2NO(g)+Cl2(g)2ClNO(g)K2ΔH2<0(Ⅱ)①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学生】练习分析【教师】完成下列练习题【例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则此时温度为_________。(4)830℃时,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__________(选填字母)ABCDn(CO2)/mol3101n(H2)/mol2101n(CO)/mol1230.5n(H2O)/mol5232【变式6】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减小B.BaO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D.BaO2量减少【学生】分析解题过程,给出答案【教师】总结点拨并给出变式练习【变式】将“缩小容器体积”改为“体积不变充入O2”,则()【教师】给出其他题目答案【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课堂小结1.平衡标志的判断:V(正)=V(逆)变量不变是标志2.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Q与K的关系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和纯液体用平衡浓度表示4.计算:三段式法规范【学生】完成学案当堂检测内容,并就错误知识点进行解析。【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结束本节授课。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第2章已经初步接触到了本部分内容,但是学习知识比较浅显。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该部分知识系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部分知识点,例如: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不同结果的比较、对平衡常数的应用和计算,学生的思路还不是那么清晰。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复习基本达到的预期的效果。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易混、易错点,例如:平衡标志的判断、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外界条件对平衡、速率的影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更深一步的层次。另外,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和解答、讲授,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限度和速率,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章内容也是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应用广泛的知识。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及条件的控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本章将要学习的有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推动力)、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物能否全部转化为产物)三方面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探索以下问题的理论基础:

①学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必须以基本的化学平衡原理为依据;

②指导探索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工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生成物产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装置

③帮助从更高的知识层面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基本化学反应。

同时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学科中最富有思维深度和理论价值的一部分,有利于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它也是物理课程中关于理想气体模型应用的延伸,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当堂检测1、在反应C(s)+CO2(g)==2CO(g)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将碳粉粉碎④通入CO2⑤增加碳的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全部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C.工业采用700K而不是室温制取氨气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3、压缩体积对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下列反应2NO2(g)2NO(g)+O2(g)的影响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逆向移动,NO浓度减小C.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NO浓度增大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CO(g)+FeO(s)CO2(g)+Fe(s)△H>0,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c(CO2)/c(CO),已知,1100℃时,K=0.263.(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平衡常数K值(均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填“是”或“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反应速率v正v逆(填“>”、“<”、或“=”)。《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学生参与性强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使学生从一个课堂的被动倾听者变成课堂的主动讲授者,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特别是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讲题的过程,虽然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方法考虑的很独到,对老师和学生的思路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2.注重方法规律的总结和应用。在本节重点点拨的各个知识点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得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得出方法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练习和巩固,达到及时反馈的作用。3.课堂效率高。因为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批改以及合适反馈练习题的选择,加上课堂上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参与,使本节课达到较高的效率,效果较好。二、不足之处1.部分知识点可以适当加深拓展。本节考虑到本章知识难点较大,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故选择的题目以简单、中等难度为主。但从整体情况看,学生对个别知识(如平衡标志的判断)的掌握性效果更好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