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

2.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主要决定于()

A.土壤结构B.土壤PH值C.土壤有机质D.土壤无机养分

3.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降水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降水D.温度和光照

4.逻辑斯谛方程中的K表示

A.内禀增长率B.环境容量C.瞬时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6.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7.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8.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9.豆科作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10.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11.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12.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13.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4.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15.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包括了除优势种以外的一种规模很大的植物,这样的种属于()。

A.伴生种B.优势种C.习生种D.劣生种

16.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

A.伴生种B.优势种C.习生种D.劣生种

17.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上,通过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大气中

B.一些海洋生物进入陆地生态系统

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断会有一些物质进入海底沉积层,在分解者还来不及把它们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盖

D.海底沉积物被冲积到陆地上

18.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19.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20.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21.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2.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3.按照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方法,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

24.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25.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

26.最易被叶绿素吸收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的光是()

A.蓝紫光B.红光和蓝紫光C.红橙光D.绿光

27.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28.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并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B.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C.土壤水分过少,使土壤内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减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慢,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30.下列物质中,______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氮B.水C.二氧化碳D.磷

31.我国西北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演替发展的最后群落是()

A.桦树和山枸B.杂草群落C.桦、山枸、桤木D.云杉林

32.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33.生态学是研究()A.水分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环境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D.气候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35.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36.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37.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38.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B.T值C.N值D.T0值()

39.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A.大气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岩石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

40.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A.上宽下窄B.上窄下宽C.中间宽上下窄D.中间窄上下宽

41.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42.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43.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

44.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45.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46.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随着海洋深度而变化,高山上植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照、温度B.温度、光照C.光照、海拔D.温度、海拔

47.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不正确的是()。A.E级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大

B.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C.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

D.B、C、D级的比例增高,群落中种的分布变均匀

48.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49.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50.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二、填空题(20题)51.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通常划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和______。

52.某地的______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53.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4.在种群的进化与适应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生态对策是r对策和________。

55.珍贵的大熊猫一般只以箭竹为食,大熊猫属______性生物。

56.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______的场所。

57.在有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内植物的株数和生长发生速率会不断减小,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58.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______。

59.陆地的初级生产力比水域的________。

60.群落交界处是______,它是物种沿着环境梯度迅速置换的地点。

61.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很少用______种群来研究。

62.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包括镶嵌性、______和群落交错区。

63.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地域,这一区域的主要生产者是许多固着生长的大型多细胞藻类,如海带、裙带菜以及紫菜等。它们固着在岩石等其他物体上,形成水下植被,也有人称之为______。

64.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______。

65.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______、______四个基本参数。

66.靠风作为媒介来传粉的植物可称为__________。

67.李比希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______,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

68.南方的喜温作物可以移到北方的______上生长。

69.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_。

70.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的出生率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哺乳动物大多属于K对策生物。[]

A.正确B.错误

72.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A.否B.是

73.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A.正确B.错误

74.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A.否B.是

75.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6.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否B.是

77.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A.正确B.错误

7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79.自然稀疏是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年龄结构的增长,森林内树木的数量被啃食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A.正确B.错误

80.绿色植物并没有被吃尽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机制。()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生态系统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82.减少大气中CO2增加的对策有哪些?

83.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84.什么是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的主要因素?

85.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2题)8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87.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

六、单选题(0题)88.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D

6.D

7.B

8.A

9.A解析:豆科植物利用根瘤菌获得可吸收利用的氮,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吸收养分,这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故选A。

10.D

11.D

12.C

13.B

14.D

15.A

16.B

17.B

18.D

19.D

20.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21.D

22.B

23.D

24.B

25.B

26.C

27.D

28.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29.A

30.D

31.D

32.B

33.B

34.D

35.D

36.D

37.A

38.A

39.A生物圈的范围是全部水圈、岩石上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0.B

41.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42.D

43.B

44.D

45.D

46.A

47.D

48.D

49.B

50.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51.饱和期饱和期

52.年平均

53.负

54.K对策

55.窄食

56.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57.自然稀疏自然稀疏

58.主导因子主导因子

59.大

60.生态交错区

61.植物

62.复合体

63.海底森林

64.基础基础

65.迁入率,迁出率

66.风媒植物

67.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68.南坡南坡

69.沉积岩沉积岩

70.低低

71.A

72.N

73.B

74.Y

75.A

76.N

77.A

78.N

79.B

80.A

8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82.(1)恢复和扩大绿色植被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现有的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必要时要采取退耕还林、草等强制措施来恢复原来的植被提倡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种花种草等绿化手段扩大植被面积。使绿色植物固定CO2的数量和速度大大增加;(2)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三废”的排放;(3)努力开发生物能源的利用途径和利用率实现多途径、多层次的循环使用。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施生态农业。(1)恢复和扩大绿色植被,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现有的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必要时要采取退耕还林、草等强制措施来恢复原来的植被,提倡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种花种草等绿化手段,扩大植被面积。使绿色植物固定CO2的数量和速度大大增加;(2)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三废”的排放;(3)努力开发生物能源的利用途径和利用率,实现多途径、多层次的循环使用。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施生态农业。

8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84.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

85.①种类组成。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