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型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技术报告陕南盆地是陕西省水稻主产区,我国籼稻种植的最北缘地区之一,我国I级优质米生态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具有籼稻生产最优势的生态和地理环境,所生产的稻谷有45%被加工成20万吨汉中香米销往周边省市稻米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陕南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还难以满足需要,一方面达到国标优质米标准的品种较少;二方面缺乏优质主导品种,致使优质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品种布局混乱,缺乏集中连片生产的优质稻原料;三方面稻米加工上不能像泰国香米一样形成整体一致的单品种高档优质米产品或规模化程度低。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增加农民和企业收益,丰富高档优质米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稻米产业上要解决的新问题。因此,课题组于2006年开始通过选择米质达到国家食用优质稻米二级标准的香型优质稻品种,进一步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制种技术,集成为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配套技术,进而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优质稻原料,同时,对优质稻米配套加工设备和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加工出优质汉中大米产品,形成以品种、基地、加工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课题实施中还大量收集亲本资源,不断试验研究,研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为课题完成后的优质稻米产业关键环节储备品种技术力量。经过五年的努力,推动了陕南优质香型稻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加工企业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现将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如下:一、研究内容与主要技术指标(一)、水稻品种香型特性鉴定研究1、对汉中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的香味进行定性分析,为培育优质香稻品种的亲本材料选配与大田生产选用适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2、明确陕西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香味基因的存在状况,为香型水稻育种与选用香型水稻品种进行大田生产提供依据。3、对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香味分析,筛选、构建出可靠的香味基因特异标记,为香稻品种的选择育种服务。(二)、筛选香型优质高产兼备型水稻新品种引进和选育香型优质高产兼备水稻新品种进行筛选,从中选出适合香型稻米品质特征的品种5—6个作为生产上首选品种进行试验研究。新品种的品质特征:1、外观品质:加工精米后,外形细长垩白很少且米粒晶莹透明。2、碾米品质:整精米率要高,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和优质米的等级水平,由此可降低损耗,增加效益,提升商品大米品质。3、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较软,碱消值适中,食用柔软爽口。4、香味适中:具有香型基因,香味淡雅清香。5、蛋白质含量要高:蛋白质含量≥6%以上。(三)、完善新品种绿色、优质高产栽培、制种技术对选定的香型优质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试验研究。(四)配套出香型绿色优质高产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对单项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完整的绿色香型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五)、建立绿色优质高产示范种植基地在陕南平坝七县(区)各建立百亩高产示范点各2个;示范性生产基地各3个,面积各1千亩;辐射带动万亩基地各一个。(六)、香型优质稻米加工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依托具有大型稻米加工设备、可以规模化生产加工的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加工场所,以订单生产方式收购示范基地原料,通过改进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提高稻米品质,最终形成汉中香型大米产品,为汉中市优质米产业化发展作出示范。二、研究方法1、水稻品种香味鉴定:利用咀嚼法、KOH浸泡叶片法、PCR技术分析水稻亲本、组合与新品种香味特性与基因。2、品种筛选:选用已审定、已鉴定香型水稻品种,进行田间品比试验,筛选出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3、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田间栽插密度试验、肥料试验、最佳抽穗期试验、病虫害防治试验等试验研究配套出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4、制种技术研究:通过开展“920”喷施试验、父母本行比试验、父母本播期试验配套出水稻品种制种技术。5、加工技术研究:通过碾米、抛光、色选设备选型、技术参数试验,研究和总结优质稻米加工技术。三、研究结果(一)、水稻品种香型特性鉴定研究香型稻是水稻家族中的特殊成员,栽培历史悠久。香米在中国古代就享有“贡米”之称。随着消费水平和对香型稻的认识提高,香型稻米因其含有香味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香味特征及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和粗脂肪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被视为稻米中的珍品,香型稻优质米的价格是非香米的2—3倍。香型稻育种、试验、应用已成为稻米走优质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水稻香味的研究成为香型稻研究的基础和热点。香味是香稻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鉴定陕西稻米的香味特性、研究香味遗传,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香稻资源材料,利用传统育种结合基因重组的方法进行香味基因转育,培育出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香稻品种,增强稻米市场竞争力,是香型稻产业化研究的重点。1、陕西汉中地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香味分析用咀嚼法和KOH浸泡叶片法,对汉中水稻主要推广的29个品种进行了香味测定,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香味的水稻是;宜香优1979、宜香79、宜香527、协优527、丰优28、丰优香占、特优米3号、特优米1号、特优米2号、丰优香王、丰优21、R28、云香粳、R21、黄华占、德龙2000、川江优3号、绵阳3优725、内香优3号、Q优2号、国丰一号、神农稻6号、中优177和中优7号等24个品种,占实验材料的82%。不具有香味的水稻有:宜香2292、B优827、金优11、宜香725、宜香1O号等5个品种,占实验材料的18%。由两表可以看出,宜香2292、宜香725、宜香1O、B优827和金优11共5个品种,经5人鉴别都没有闻到香味,占检验品种的17.2%。鉴别有香味的24个品种中:协优527、丰优香占、丰优香王、Q优2号和神农稻6号共5个品种,5位鉴别者都闻到香味,也占检验品种的17.2%;4人鉴别有香味的为6个品种,占20.6%;3人鉴别有香味的有9个品种,占31.0%;1人鉴别有香味的3个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香稻米NY/T596-2002)香稻米的定义:自身含有香味物质,其香味强度超过人对香味的识别阈,在蒸煮或生熟品尝过程中能够逸出或散发令人敏感香味的稻米。水稻所产生的香味,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由2一乙酰基一1一吡咯啉产生香味的。本实验中的咀嚼法和KOH溶液浸泡叶片法测定的结果存在着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的味觉和嗅觉对水稻中散发出的香味在感知上有差异而导致的,也可能由于样品数目多,上一次样品的测定结果会影响下次结果而导致的。汉中作为陕西省的商品稻米和全国I级优质籼稻生产区,提升其所生产的稻米品质显得日益重要。本次实验对陕南主要推广的29个水稻品种的香味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其中有24个品种具有一定的香味,这一结果反映出香稻在汉中水稻品种中占据着比较大的优势,对汉中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香味进行分析,为今后培育优质香稻品种进行亲本材料选配及发展香型稻产业化提供参考依据有着现实的意义。表1咀嚼法对汉中地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香味测定(2006,汉中)品种鉴定者A鉴定者B鉴定者C鉴定者D鉴定者E表2KOH浸泡法对汉中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香味测定(2006,汉中)品种鉴定者A鉴定者B鉴定者C鉴定者D鉴定者E2、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的香味基因检测水稻的香味受细胞核的1对隐性基因(fgr)控制,fgr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RFLP标记RG1与RG28之间,并在此发展了很多连锁标记,如RFLP、SSR及SNP标记等。fgr基因控制甜菜碱醛脱氢酶(BAD2)的合成,BAD2影响2AP的代谢,在香和非香水稻品种中2AP的含量有明显的区别。其中香稻品种在BAD2的编码区外显子7中出现了3bp的突变(3个SNPs)和8bp的缺失,使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无功能的截短BAD2蛋白,导致2AP大量积累。由于fgr基因外显子7中出现了3个SNPs和8bp的缺失,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是一种在普通PCR基础上发展起来、专门用于检测SNP的技术,它综合了扩增受阻突变体系(ARMS)和四引物PCR技术的优点,能准确、快速检测SNP,可以区分等位基因是否纯合。采用在fgr基因区域开发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也叫等位基因特异扩增),利用Bradbury研究报道编码BAD2基因的香稻品种Basmati和Jasmine核苷酸序列,对感官认为的非香型稻典型(突出)品种黄花占、宜香A以及经过遗传分析公认的茉莉香型的香稻特优米进行fgr基因检测,确定黄花占应为非香稻,宜香A为香稻。以非香稻品种黄花占、茉莉香型的香稻特优米、香稻宜香A、宜香A×黄花占为对照,对陕西省164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fgr基因检测,从遗传上鉴别香型稻品种。部分材料fgr基因检测结果见图2,非香稻纯合体扩增出279bp的特征带和440bp左右的阳性对照条带,香稻纯合体扩增出188bp的特征条带和440bp左右的阳性对照带,杂合体则扩增出188、279和440bp左右的对照条带。图1用Tetra-primerARMSPCR检测对照材料及部分品种的香味基因结果(M:marker)(1)陕西省部分水稻品种及其亲本的fgr基因检测选用陕西省部分水稻品种及其亲本共44份材料,检测到纯合香型材料有2份,杂合体有7份,非香材料35份,见表3。表3陕西省大田推广水稻品种香味基因的检测结果(2008,汉中)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I优122FF明优6号FF西农优1号FF中优7号FF川优9527FFD优158FFG优802FFD优193FFD优13FFQ优6号FF江优918FF金优360FF天润661Ff川丰6号FF宜香4106Ff竹丰优28FFK优877Ff明优02FF天优10号FF宜香19FF中优360FFT优272FF金稻201FFD优202FF华泰998FF丰优香占FfD2362FF黄花占FF特优米ff中优85FF榆201FF榆206FF榆208FF榆1052Ff协青早AFF中九AFFT98AFF金23AFF天丰AFF宜香Aff竹丰AFF沁香AFfY58SFF宜香A×黄花占Ff(非香材料用FF表示,香稻材料用ff表示,杂合体用Ff表示。)(2)陕西省水稻区域试验材料fgr基因检测陕西省水稻区域试验材料遗传基因丰富,检测其是否含有(fgr基因)对挖掘陕西香型稻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晚熟稻和中早熟稻103份材料检测,均未检测到纯合香型材料,其中香型杂合体27份,非香稻材料76份(见表4)。表4陕西省水稻区域试验材料的香味基因检测结果(2010,汉中)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品种名称基因型A1FFA2FFA3FFA4FFA5FFA6FfA7FfA8FFA9FFA10FFA11FFA12FFA13FFB1FFB2FFB3FFB4FFB5FFB6FFB7FfB8FFB9FFB10FfB11FfB12FFB13FFC1FFC2FFC3FFC4FfC5FfC6FfC7FfC8FFC9FfC10FFC11FFC12FFD1FFD2FFD3FFD4FFD5FfD6FfD7FfD8FfD9FfD10FfD11FFD12FFD13FFE1FfE2FfE3FFE4FfE5FFE6FFE7FFE8FfE9FfE10FFE11FFF1FFF2FFF3FFF4FFF5FfF6FFF7FFF8FfF9FFF10FFF11FfG1FFG2FfG3FfG4FFG5FFG6FFG7FFG8FFG9FFH1FFH2FFH3FFH4FFH5FFH6FFH7FFH8FFH9FFH10FFK1FFK2FFK3FFK4FFK5FFK6FFK7FFK8FFK9FFK10FfK11FF本结果从遗传基础上明确了陕西省水稻资源香味基因的存在状况,与实际相比,杂合体(Ff)也表现出一定的香味基因,如以“丰优香占”为代表的杂一代品种以及“宜香”系列品种,只是其香味较纯合体(ff)差,这可能与基因的剂量效应有关。同时,也说明表1、表2的检测结果确实存在差异。在147份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中,fgr基因的频率为24.4%,在区试材料中,fgr基因的频率达到26.2%,说明香型稻品种的育种受到了重视,也预示着生产中香型稻品种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本实验利用茉莉花香型品种特优米的研究结果和报道的利用爆米花香型品种Basmati得到了一致的结果,进一步证实在BAD2的编码区中出现了1个8bp的缺失和3bp的突变是香稻和非香稻的主要区别。香稻品种的香味基因DNA序列中不仅出现了3个SNPs,而且与非香稻品种比较其8bp的缺失使得在fgr基因区域开发的引物的特异性结合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此区域设计的Tetra-primerARMSPCR能够真实有效检测香味基因,开展亲本材料的香味基因检测,找出香味基因源,为香稻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资源。3、水稻香味基因特异标记的构建fgr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RFLP标记RG1与RG28之间,并在此发展了很多连锁标记,包括RFLP标记、SSR标记及SNP标记等,如RG1、RG28、RM42、RM8264、RM515、RM1109、RM223、RM33、RM86、RM23147等,这些DNA分子标记在检测香味性状、鉴定后代分离群体等方面,具有简单、快速等优势。本研究采用其中的5个SSR标记RM8264、RM515、RM1109、RM223、RM23147和SNP标记,利用常规PCR法和巢式PCR法,以非香品种黄花占、茉莉香型的香稻特优米、香稻宜香A、宜香A×黄花占为对照,对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香味分析,筛选、构建出可靠的香味基因特异标记,为香稻品种的选择育种服务。(1)SSR引物扩增结果SSR引物RM23147没有扩增出条带,用RM8264、RM515、RM1109、RM223引物进行PCR扩增,重复两次。利用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微卫星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图2。图2对SSR引物扩增结果(2)、巢式PCR-1引物扩增结果利用Bradbury设计的四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fgr基因,检测出非香稻纯合体(585bp和355bp)、杂合体(585bp、355bp、257bp)和香稻纯合体(577bp和257bp)(见图3)。图3巢式PCR-1引物扩增结果(3)、巢式PCR-2引物扩增结果根据非香稻品种和香稻品种编码水稻BAD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结果见图6,非香稻纯合体扩增出440bp和279bp的带、杂合体扩增出440bp、279bp、188bp的三条带,香稻纯合体则扩增出432bp和188bp的两条带(见图4)。图4巢式PCR-2引物扩增结果从以上结果说明,SSR标记RM23147、RM8264、RM1109不能作为鉴定fgr基因的特异标记。引物RM223和RM515在香稻品种和非香稻品种中有特异性,因此可以作为香味基因的特异标记,用于鉴定香稻纯合体、非香稻纯合体和杂合个体,构建起一个简单、快捷的米香性状鉴定方法,应用于香稻品种的选择育种。(二)、香型、优质高产兼备型品种筛选及亲本材料选育结果1、香型优质稻亲本材料选育:为了加快优质香型稻育种步伐,课题组从2006年起每年在本所试验基地及海南三亚进行香型水稻亲本材料测交、回交转育、加代繁殖和鉴定,目前,已创新出新的香型稻材料50多份,正在逐步稳定,这将为香型优质稻米产业开发项目储备新的技术力量。2、为了选择适宜香型优质稻米产业化需要的水稻品种,并使项目有可持续发展前景,我所先后测配和引进了248个优质稻组合进行种植观察、鉴定和品比,从中筛选出产量高、米质优的香型水稻新品种丰优香占、丰优28、丰优128、宜香1577、宜香3003、宜香1979、宜香10号、宜香9号、宜香2292为香型优质稻米产业化首选品种,用于汉中香米品牌优质米原料生产。结果见表5,表中折合亩产为调查产量的80%折,调查面积每品种2亩。表5香型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项目品种折合亩产(kg/亩)较ck增产(kg/亩)较ck增产±(%)丰优2859丰优香占577.6344.568.36丰优128546.0512.982.43宜香1979560.5327.465.15宜香1577601.6568.5812.87宜香3003584.4851.419.64宜香9号579.7746.78.76宜香10号576.8743.88.22宜香2292612.6879.6114.93汕优63(ck)533.0700.00通过试验调查,香型优质稻品种具有与一般品种不同的特征特性,在完善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中将进一步试验研究。1、抗稻瘟病,苗期耐寒性较强。2、穗大粒长。杆粗抗倒。3、分蘖力中等。4、稻株具有香味,易感稻曲病、稻蓟马。5、丰优系列品种制种母本钝感“920”。(三)、香型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1、香型杂交水稻品种功能叶对穗重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功能叶全剪;处理2,只剪剑叶;处理3,只剪倒-nf;处理4,只剪倒三叶;处理5,为对照,水稻正常生长,不剪功能叶。在8月10日对同天穗挂牌标记,然后进行剪叶处理,每个处理标记约15穗,成熟后对生长正常穗考察单穗鲜重,穗干重、单穗实粒重、千粒重等项目,并进行统计分析。(1)、不同处理对单穗鲜重的影响从表6数据结果看,全部功能叶被剪,两品种的单穗鲜重比对照分别低31.7%和39.7%;剪剑叶处理两品种单穗鲜重分别比对照低了20.6%和20.1%;剪倒二叶处理两处理的单穗鲜重比对照低10%左右;剪倒三叶处理对单穗鲜重基本没有影响。(2)、不同处理对单穗实粒重和千粒重的影响从表7的试验结果看,功能叶在结实期对单穗实粒重的贡献率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杂交水稻在大田环境下,产量的50%来源于出穗后的光合产物,另外50%由出穗前期叶鞘、茎秆中的贮存物质运转而来。其中剑叶贡献率为30%左右,倒二叶贡献率为17%~20%左右,倒三叶对产量几乎没有贡献。表6不同处理对单穗鲜重的影响结果表7不同处理对单穗实粒重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2、香型优质稻播期试验水稻灌浆结实期是决定稻米品质优劣的关键时期,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据有关播期试验结果结合1992-2005年的气候资源条件分析,丰优系列杂交稻品种于3月底至4月初为汉中、安康两市的适宜播种期,此时播种可在8月1—5日抽穗,可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进入灌浆结实期,因此,可把8月1-5日作为陕南香型优质杂交籼稻的最佳抽穗期。结果见表8。表8香型优质稻播期试验结果项目品种播种期始穗期(月/日)优质高产出穗期(月/日)2006年2007年丰优283/257/247/264/18/18/2√4/58/38/3√4/108/68/54/158/98/7丰优香占3/257/257/304/18/18/3√4/58/38/5√4/108/78/94/158/108/10宜香15773/257/237/264/17/287/304/58/18/3√4/108/48/6√4/158/88/8宜香22923/257/237/254/17/307/314/58/18/2√4/108/38/4√4/158/88/83、香型优质稻插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宜香1979匀插在1.3万穴/亩处(9x5)产量最高,为578.17kg,1.1万穴/亩为514.41时最低。宽窄行插值在1.5万亩处[(10+6)x5]产量最高,为568.44kg,1.3万穴/亩[(11+7)x5]479.99kg为最低。表9香型优质稻插植密度试验结果(宜香1979)产量(kg)扦插规格及密度ⅠⅡⅢ平均7x5(1.7万)597.53536.76533.39555.898x5(1.5万)588.62514.68535.38546.239x5(1.3万)568.52647.48518.51578.1710x5(1.2万)554.78507.36540.55534.2311x5(1.1万)520.14485.75537.34514.41(9+5)x5(1.7万)553.64543.52563.77553.64(10+6)x5(1.5万)578.02578.02549.27568.44(11+7)x5(1.3万)513.36490.26436.35479.99(12+8)x5(1.2万)535.40521.50493.68516.86(13+9)x5(1.1万)528.51505.35486.40506.764、不同施N量对香型稻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4个供氮(N)水平:0(NO)、150(N1)、195(N2)、105(N3)kgN/hm2。其中N1为当地大田施肥水平,供试氮肥为尿素,按本地施肥习惯以基肥:蘖肥:穗肥=7:2:1方式施人,所有处理均施磷钾肥,其中磷肥用量为P2O572kg/hm2,以普通过磷酸钙全部做基肥施人;钾肥用量为K2O135.0kg/hm2,用氯化钾以基肥和穗肥方式分两次施入。通过对小区产量统计分析,四种处理产量形成两个显著水平,N3产量最高,N2和NO为一产量水平,实收产量结果位次和理论计算产量结果相符。分析产量构成因素,NO处理穗总粒数明显降低,虽具有较高的结实率,但有效穗数太低成为了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N2高肥水平下,具有较多的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N1、N3产量各构成因素均较接近,产量也处于同一水平。表10不同施N量对香型稻产量构成的影响5、不同施肥方式对香型稻产量的影响许多研究结果认为不同品种的高产施肥方式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掌握丰优系列杂交稻品种的适宜施肥方式,我们安排进行了同一施肥量条件下的施肥方式试验。从试验结果可(见表6)以看出,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有明显差异,全层施肥法平均亩产最高达641.3㎏,比传统施肥法(亩产618.4㎏)增产3.7%,比一炮轰施肥法(亩产611.0㎏)增产4.96%,其原因是全层施肥法能使肥效稳、长,有利于水稻稳健生长;传统施肥法比一炮轰施肥法的产量略高。安康农校试点属沙壤土,保水保肥性差,全层施肥法产量最高,一炮轰施肥法和传统施肥法产量最低。表11香型稻不同施肥方式在汉中、安康的产量结果(kg/亩)施肥方式传统施肥法一炮轰施肥法全层施肥法试验点汉中农科所洋县安康农校平均汉中农科所洋县安康农校平均汉中农科所洋县安康农校平均丰优香占612.7585.5614.3604.2610.5591.7591.2597.8638.4622.5607.8622.9丰优28667.2620.7652.3646.7658.3611.7646.2638.7697.8661.1675.9678.3丰优128601.7616.2594.9604.3601.5606.2581.8596.5623.7624.9619.8622.8平均627.2607.5620.5618.4623.4603.2606.4611.0653.3636.2634.5641.36、不同配方肥对香型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宗营镇的配方施肥对比试验(亩施肥量为碳铵53公斤,过磷酸钙27公斤,氯化钾7公斤),结果表明(见表12),N:P:K比例为9:3:4时的产量最高。表12不同配方肥对香型稻产量的影响试验项目配方(N:P:K)产量(kg)9:1.5:4580.49:3:4634.29:4.5:4576.913.5:3:4562.37、水稻后期病虫害及早衰发生情况调查由表13可知,调查的四个县中,穗茎稻瘟病较重的是勉县,其次为汉中;稻曲病以勉县最重;纹枯病在各县发生均重,以汉中平川发生最重;稻苞虫在南郑及勉县发生较重,其次为西乡;稻飞虱在南郑县1998年发生严重,但在其它县发生较轻,大螟是1996年以来新上升的害虫,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水稻穗茎,造成白穗,在全市各县都有发生,白穗率达20~50%,总的来讲,在平川县纹枯病、稻苞虫及大螟为主要病虫害;在丘陵、山区县以穗茎稻瘟、稻曲、稻苞虫、稻飞虱、大螟为主要病虫害。无论平川、丘陵、山区县早衰发生情况均重,以汉中平川县最严重。表13水稻后期病虫害及早衰发生情况(2006,汉中)试验点穗茎瘟病穗率(%)稻曲病病穗率(%)纹枯病病穗率(%)稻苞虫头/20丛稻飞虱头/叶绿叶指数丰优香占宜香1577丰优香占宜香1577丰优香占宜香1577汉中4.545.538.414.20.327.5南郑21.4537.829.819.565.525.0勉县6.75.910.78.340.234.918.40.624.0西乡5.733.318.58、香型稻年份间抗病性差异试验表14看出,香型品种随着推广年限的延长,抗病性有所下降,在栽培技术上应注意防治。表14香型稻年份间抗病性差异试验年份品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稻瘟病纹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瘟病纹枯病丰优香占抗中感中感感中感中感中感感丰优28抗中感中感中感中感中感中感中感宜香1557抗中抗中抗中感中感中感中感感宜香2292抗中抗中感中感中抗中感中感中感8、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含铜类农药可杀得(有效成份:氢氧化铜),复配型农药仙耙稻丰收(16%井·三环·酮WP)防效较好;而曲残败(35%苯乙锡·酮WP)和抗菌素类农药井冈霉素单剂防效一般。表15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丰优香占)处理平均病指防效防效排名仙耙稻丰收6.8264.641可杀得7.0663.402曲残败10.6444.843井冈霉素11.0042.984CK19.29//9、密度与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试验表16表明,插植密度越高,发病越重。4×8寸、5×8寸病指显著高于6×8寸病指。通过对不同密度分蘖数的调查显示,密度越大总分蘖越少,无效分蘖相对较高,植株生长势弱,抵抗病害侵染能力差,加之高密度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高,适宜于纹枯病菌的生长和侵染,故而密度越大,发病越重。表16密度与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调查结果处理病指差异显著性无效分蘖/总小区平均产量折合亩产亩增产量ⅠⅡⅢ平均5%1%平均公斤公斤公斤4×8寸40.639.437.039aA1.6/15.24.985467.35/5×8寸35.339.137.837.4aA1.4/16.25.05473.456.16×8寸32.429.631.831.3bA1.4/19.75.265493.626.310、基施不同N量与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试验表17结果表明,基施N量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成正相关,随着基施N量的增加,病指明显上升。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测验,基施总N量14.92公斤/亩与基施总N量7.25公斤/亩之间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随着基施N量的增加,总分蘖数增加,无效分蘖数相对增多,致使田间郁闭,光照差、湿度高,从而严重诱发纹枯病的发生。这说明,偏施N肥,纹枯病发生严重,既浪费财力,物力,又达不到丰产稳产的效果。表17基施不同N量与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调查基施总N量(公斤/亩)病指差异显著性平均无效分蘖/总分蘖ⅠⅡⅢ平均0.050.017.2526.031.527.328.3bA0.6/13.311.0832.636.431.933.6abA0.8/14.414.9240.044.341.441.9aA1.1/16.211、多效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从表18可以看出,两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多效井冈霉素防效37.64%,较井冈霉素防效高1.45%,经方差分析,两药剂防效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效果虽然显著,但经连年使用,用量不断增加,其使用浓度已由原来的30~40ppm提高到现在的100ppm,目前虽未发现耐药菌株,但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重视。多效井冈霉素中的多效菌,是从作物根际筛选出的一组优良菌株,属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对主要粮油作物具有提高秧苗素质,促进植物健壮生长,改善作物经济性状,减少病害,增加产量等方面的良好作用。与井冈霉素复混后,可以延缓井冈霉素的使用寿命。表18多效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药剂浓度(ppm)病斑高率HL/PL(%)防效(%)差异ⅠⅡⅢΣX0.050.01CK/16.3115.0312.1143.4514.48/aA井冈霉素10010.169.657.9227.739.2436.19bB多效井冈霉素8009.679.857.5627.089.0337.64bB12、新农药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测试从表19可以看出,参试的7个药剂及2个复混剂对水稻纹枯病均有防效,其中表现较差的有粉锈宁、禾枯灵,防效为43%左右。表现较好的有多效井冈霉素、拮抗菌Ⅱ号、拮抗菌Ⅱ号与多效井冈霉素半量混配、拮抗菌Ⅱ号与井冈霉素半量混配,防效均在65%以上。以上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拮抗菌Ⅱ号、多效井冈霉素、井冈霉素或拮抗菌Ⅱ号与其中之一的复配剂为首选防治药剂。从有效成份看,井冈霉素为农用抗生素类药剂,它具有经济、有效、无残留等优点,但是长期大面积单一使用,纹枯病菌将有可能产生抗药性。多效井冈霉素是利用对作物有健身作用的多效菌与井冈霉素复混而成,防效与井冈霉素一致,除具有井冈霉素的特点外,还具备了一定的活体微生物农药的特点,不仅可以延缓井冈霉素的使用寿命,且对环保具有积极的意义。拮抗菌Ⅱ号水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其主要成份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一种拮抗细菌B—916及其发酵物,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靶标害物的专化性强,不仅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且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是防治纹枯病最有效、安全的途径,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鉴于拮抗菌Ⅱ号对纹枯病菌只有抑制作用,没有杀灭作用,只能在病斑表面定殖等特点,我们作了以拮抗菌Ⅱ号与井冈霉素,多效井冈霉素的混配剂,都表现增效作用,尤以拮抗菌Ⅱ号与多效井冈霉素混配防效突出。这两种混配剂作为一种向生物型农药过渡的农药,克服了拮抗菌Ⅱ号生产成本高等缺陷,作为目前大面积推广农药是比较理想的。表19新农药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测试结果药剂使用浓度或用量病指防效(%)差异ⅠⅡⅢ平均0.050.01CK/35.4834.9928.5733.01/aA15%粉锈宁WP60克/亩17.8116.2821.4718.5243.78bB40%禾枯灵WP75克/亩16.2020.6318.5716.4743.92bB谷黑净WP30克/亩15.8415.4217.5016.2550.67bcBC30%克瘟散EC100ml/亩15.9813.6211.3413.6559.56cBC多效井冈霉素WP40克/亩12.309.6811.8911.2965.73cdC拮抗菌Ⅱ号水剂250ml/亩10.0210.428.69.6870.61dC20%井冈霉素WP25克/亩8.610.537.688.9472.68dC拮抗菌Ⅱ号与井冈霉素半量混配125ml+12.5克10.286.038.268.1975.14dC拮抗菌Ⅱ号与多效井冈霉素半量混配125ml+20克6.337.966.226.8479.26dC13、复混药剂对水稻绿叶数、绿叶指数的影响表20复混药剂1~8号配方表药剂配方使用面积总量(g)1号吡虫啉15克+粉锈宁30克+多菌灵40克+苯甲酸钠5克1亩902号杀虫单30克+三环唑5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053号杀虫单30克+粉锈宁30克+多菌灵4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054号吡虫啉15克+粉锈宁30克+三环唑5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205号杀虫单30克+三环唑5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056号杀虫单30克+吡虫啉10克+多菌灵4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057号杀虫单30克+粉锈宁30克+多菌灵20克+三环唑5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558号杀虫单30克+吡虫啉10克+三环唑5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1亩115从表21可知,处理各小区药后14、21、28天单茎绿叶数比对照多,虽然处理与对照各时期绿叶数都有一个下降过程,但对照绿叶数减少得更快,21天绿叶数总减少量以对照最高为3.4张,日均降量以对照最高为0.16张。药后35天对剑叶、倒2、倒3叶绿叶指数测量结果显示,对照剑叶绿叶指数最高为27.5,倒2叶为37.5,倒3叶为25,以剑叶绿叶指数看对照与处理差别最大,倒2叶次之,倒3叶差别最小或持平,说明药剂处理对剑叶的保绿效果显著,对倒2、倒3叶效果不显著。总之,喷施复混药剂及对比药剂能使水稻出穗后保持较多的绿叶数和较长时间的绿叶时间,并减缓水稻成熟期叶片的衰老,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表21药剂对水稻单株绿叶的影响(2005)药剂8月14日(扬花)8月21日8月28日9月4日(腊熟)扬花至腊熟21天9月11日绿叶指数减少量日均降量剑叶倒二叶倒三叶1号5.23.972.882.203.00.140.050.2250.62号3.853.022.3250.2750.5253号3.782.582.722.50.1200.0250.54号4.12.902.450.10.5755号4.02.782.20.3750.66号4.082.442.050.30.8257号3.882.682.582.60.1200.10.558号4.082.322.672.50.1200.050.5水稻病虫净4.162.482.183.00.140.0750.2750.75禾枯灵3.992.562.602.60.1200.0250.35稻丰灵3.822.242.0250.250.825丰产素4.052.342.193.00.140.050.20.75稻高产4.02.842.3750.2750.70光合微肥4.02.601.950.350.925仙耙稻丰收3.822.522.203.00.140.050.2250.725CK3.702.381.9750.3750.75表22结果表明,复混剂1、2、5号及“病虫净”、“病虫杀1号”、“稻丰灵粉剂”、“稻丰灵水剂”的绿叶指数均高于对照,保绿效果最好的是防喷灵1号,达38.72%,其它药剂均为34%左右,说明复混药剂对水稻后期均有较好的防衰作用。表22药剂防水稻早衰试验结果(2005年)药剂种类浓度或用量绿叶指数小区平均防效(%)ⅠⅡⅢ1号1000倍71.3071.6071.7071.5338.725号1000倍69.7069.3069.7069.5734.91病虫净wp100g/亩69.7070.0069.0069.5734.91稻丰灵wp80g/亩69.3069.3069.3069.3034.39稻丰灵sl200ml/亩69.4069.4069.0069.2734.32病虫杀1号70g/亩68.6069.4070.0069.2034.202号1000倍67.7067.1067.3067.3730.64ck清水52.7049.4052.6051.57/14、复混药剂的防病效果从表23可知,各复混药剂药剂处理对纹枯病、穗茎瘟、稻曲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对纹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为5、6、8号1000倍液及药剂“水稻病虫净”、“禾枯灵”、“稻丰灵”;对穗茎瘟防效较好的药剂有2号、5号、6号、7号、8号及药剂“稻高产”、“仙耙稻丰收”;对稻曲病防效较好的有药剂1、2、4、7、8号及药剂“光合微肥”。总的看来,复混药剂各有不同的重点防治对象,引进药剂主要地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好,而复混药剂的防病谱较宽、兼顾性好,应是综合防病的首选药剂。表23不同药剂对水稻的防病效果(2005年)药剂纹枯病穗茎瘟稻曲病病株率(%)防效(%)病穗率(%)防效(%)病穗率(%)防效(%)1号20.5045.762.4071.930.6285.382号22.0342.961.4982.570.5686.793号17.0252.151.9776.961.6062.264号18.2449.912.2174.150.6883.965号14.7756.271.6680.581.3468.406号16.9652.260.5893.222.3444.817号21.9243.161.2385.610.6983.738号17.3251.601.2185.850.7981.37水稻病虫净10.1064.832.2473.802.0252.36禾枯灵12.3260.762.6069.593.6214.62稻丰灵12.5060.432.0476.141.9753.54丰产素19.8846.903.9154.271.8656.13稻高产32.0024.681.6580.701.3368.63光合微肥25.0037.513.9753.570.6983.73仙耙稻丰收19.4847.631.4183.512.6038.68CK45.46/8.55/4.24/15、复混药剂的防虫效果从表24、25可知,各复混药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防效均在75%以上,均能作为防治稻苞虫及螟虫的首选药剂。表24不同药剂防水稻稻苞虫效果(2005年)药剂农科所试验点勉县试验点南郑县试验点20丛虫数防效(%)20丛虫数防效(%)20丛虫数防效(%)1号657.14175378.572号01000100192.863号285.710100285.714号378.57325285.715号285.71175285.716号378.570100285.717号192.86175285.718号192.860100285.71水稻病虫净471.430100//稻丰灵285.710100//CK14/4/14/表25药剂防水稻螟虫试验结果及分析(2005年)药剂种类浓度或用量虫口小区平均防效(%)ⅠⅡⅢck清水30.0037.0026.0031.00/病虫杀1号70g/亩4.003.002.003.0090.32病虫净wp100g/亩1.003.003.002.3392.47稻丰灵s1200ml/亩2.001.003.002.0093.55稻丰灵wp80g/亩2.001.002.001.6794.621号1000倍2.001.002.001.6794.622号1000倍1.001.002.001.3395.705号1000倍1.001.001.001.0096.7716、复混药剂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从表26不同药剂产量结果表明,喷施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及药剂“水稻病虫净”、“光合微肥”均能增产,其中以2号、5号增产幅度最高,亩产达806.71及772.04公斤,比对照632.70公斤增产27.5%及22.02%。表26不同药剂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2005年)药剂有效穗(万/亩)实粒数(粒/穗)千粒重(g)空秕率(%)理论产量(kg/亩)比对照增减士(kg)士(%)1号20.989993.831.47.99618.22-17.87-2.812号121.732.110.78819.99183.928.913号101.531.610.64673.2337.145.844号83.231.411.84548.36-87.73-13.795号126.932.18.23855.09219.034.436号101.431.98.78678.9542.866.747号123.331.55.24815.24179.1528.168号121.732.08.82817.43181.3428.51水稻病虫净101.231.310.22664.8727.914.39禾枯灵98.431.211.67944.418.321.31稻丰灵4708.1472.0511.33丰产素96.432.812.63663.6827.594.34稻高产98.632.09.99662.2726.184.12光合微肥121.631.36.17798.89162.8025.59仙耙稻丰收98.632.010.23662.2726.184.12CK95.931.613.25636.09//平均106.2331.789.48728.7492.6514.56(四)、丰优系列品种制种技术研究结果1、丰优28制种父母本行比试验从表27结果可以看出:①一行父本比两行父本制种产量高,一行父本平均亩产232.58kg,两行父本平均亩产218.68kg,平均增产6.36%;②1∶15和1∶16两个处理的产量最高,其平均亩产分别为237.56kg和235.26kg;③从经济性状调查结果分析:一行父本的平均每亩母本插植穴数和有效穗数显著多于两行父本,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差异不大。试验结果表明,在制种父本花粉量较大、能够满足宽行母本授粉结实需要的前提下,1∶15和1∶16这两种行比方式有利于扩大母本面积、增加有效穗数,达到高产目的。表27丰优28制种父母本行比试验结果项目行比折合亩产(kg/亩)母本穴数(万/亩)有效穗数(万/亩)总粒数(粒)实粒数(粒)结实率(%)一行父本1∶14230.001.97632.01136.9850.7337.041∶15237.562.00034.40139.5949.5535.501∶16235.262.02133.54138.4249.5335.781∶17227.502.04034.68138.5246.9033.86平均232.582.00933.65138.3749.1835.55两行父本2∶14213.971.80629.26133.2347.0836.332∶15204.101.83728.66139.7850.3135.992∶16223.301.86430.57144.7850.6534.982∶17233.331.88929.85135.3447.1934.87平均218.681.84929.59138.2848.8035.54平均225.631.92931.62138.3348.9935.552、不育系粤丰A“920”喷施方法试验表28不育系粤丰A“920”喷施方法处理代号处理内容(g/亩)总用量破口期始穗5%次日再次日(g/亩)131512030242016040352520050407.5157.53050102010406012.52512.550注:授粉父本为R288从表29结果可以看出,处理3破口期喷用“920”、总用量50g的制种亩产最高,达238.37kg,其次为处理6破口期不用“920”,总量50g的亩产为226.73kg;按喷用总量结果分析,喷用50g“920”的处理其制种产量均高于喷用40g和30g“920”的处理;按喷用时期结果分析,破口期喷用“920”的处理其制种产量高于破口期不喷用“920”的处理。表29粤丰A“920”喷施方法试验制种产量结果重复处理ⅠⅡⅢⅣ平均区产(kg)折合亩产(kg)产量位次311.5011.7011.7011.8011.68238.371611.5011.7510.6010.6011.11226.732210.8010.6010.7010.0010.53214.903510.5010.6010.0010.7010.45213.274410.4010.2010.159.9510.18207.765110.3510.4010.009.8010.14206.9463、不同插植密度对丰优28制种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作用调查分析表30结果表明制种产量随着亩有效穗数(x2)、母本平均每穗结实粒数(x3)的增加而提高;从栽培角度分析,插植过稀产量明显下降,插植过密产量亦有下降的趋势,在亩有效穗(x2)为21.75万,母本平均每穗结实粒数(x3)达到48.5粒时,产量最高可达225.0kg。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在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四个因素中,亩有效穗数(x2)、母本平均每穗结实粒数(x3)作为对产量(y)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变量被选中,建立了最佳回归方程:Y=-373.1889+22.3215X2+2.1816X3。表30不同插植密度对丰优28制种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作用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田块号母本穴数(万穴/亩)X1母本有效穗数(万穗/亩)X2每穗平均实粒数(粒)X3千粒重(g)X4产量水平(kg/亩)Y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2.1016.2530.9023.562.5Y=-373.1889+22.3215X2+2.1816X3Ry=0.996422.2517.3535.0223.587.532.3018.5040.5023.4125.0通径分析结果42.4520.6043.3923.5175.0直接通径系数:X2→y=0.4925x3→y=0.3972间接通径系数:x1→x2→y=0.4079x3→x2→y=0.4558决定系数RR=0.9943952.6021.7548.523.5225.062.9520.940.3023.4181.2表30可以看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亩有效穗(x2)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X2→y=0.4925),母本平均每穗结实粒数(x3)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次之(x3→y=0.3972);从间接作用来看母本平均每穗结实粒数(x3)通过亩有效穗(x2)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x3→x2→y=0.4558),母本穴数(X1)通过亩有效穗(x2)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次之(x1→x2→y=0.4079)。由此认为,亩有效穗对丰优28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制种要取得高产,首先要求母本每亩插植2.6万穴左右,确保亩有效穗达到21万穗,保证每穗结实粒数在48以上,才能实现高产目标。5、丰优28制种不同年份花期实际相遇“三差值”的变异比较试验从表31可以看出,三年的播始历期天数差的变异系数较小为7.48%,≥10℃的有效积温差的变异系数次之为18.42%,播始主茎叶片数差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68%,说明在制种亲本花期调节时以日差数的有效性较高,播始主茎叶差值的有效性较差,温差值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在确定父、母本播期和调节花期时应以生育期为主,结合考虑有效积温和叶龄的变化,预测当年父本抽穗期,从而确定母本的播种期。表31丰优28制种不同年份花期实际相遇“三差值”的变异比较项目200520062007平均S±CV(%)播始历期差(天)15181716.71.2477.48≥100C有效积温差(0C)97.2131.686.2105.019.33818.42播始主茎叶片数差4.50.49222.686、丰优28制种父母本不同花期时期结实率观察试验表32结果表明,母比父早2天抽穗的结实率最高、达56.85%,母比父早3天抽穗的结实率较高达55.10%,初步认为丰优28的制种花期相遇标准以母本比父本早2-3天抽穗为宜。表32丰优28制种父母本不同花期时期结实率观察试验结果父母本花期遇情况父母本同时抽穗母比父早1天抽穗母比父早2天抽穗母比父早3天抽穗母比父早4天抽穗结实率%32.442.2556.8555.1043.62单株产量(g)10.2712.3417.8115.2813.507、制种田稻蓟马防治试验表33结果表明,几种混配药剂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时交替施用。表33几种药剂对稻蓟马防治试验结果药剂浓度药后1天药后10天平均减退率(%)校正防效(%)平均减退率(%)校正防效(%)复混1号75067.7569.2996.6197.88100058.3360.3191.0094.38复混4号75081.2082.0998.8599.28100076.9278.0293.2295.76复混6号75060.0461.9495.6097.25100040.0042.8692.4095.25复混8号75070.7167.3497.7498.28100055.5652.9192.8495.53病虫净100058.8060.7692.8095.50ck/5.00/60.00/8、制种田稻纵卷叶螟防治试验表34结果表明,几种混配药剂的防治效果号,使用时应交替施用。表34几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试验结果药剂种类浓度或用量虫口小区平均防效(%)ⅠⅠⅢck清水9.0012.007.009.3333/病虫净100g/亩3.000.004.002.333375.00病虫杀1号70g/亩1.003.001.001.666782.14稻丰灵s1200ml/亩3.001.000.001.333385.71稻丰灵wp80g/亩2.001.001.001.333385.71复混1号1000倍1.002.001.001.333385.71复混2号1000倍1.001.001.001.000089.29复混5号1000倍1.000.001.000.666792.86(五)、亩产650公斤绿色香型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规程集成针对香型优质稻的特征特性,依据完善的试验研究结果,集成出亩产650公斤绿色香型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规程。1、选用丰优香占、丰优28、丰优128、宜香1577、宜香3003、宜香1979、宜香10号、宜香9号、宜香2292为香型优质稻米产业化首选品种。2、适期早播,确保最佳时段抽穗和灌浆结实根据汉中市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水稻在8月上旬出穗产量最高,此期平均每天日照6.5小时以上,日平均气温24--26℃之间,是水稻开花、受精、灌浆的最佳气候时段。丰优系列、宜香系列全生育期为153—157天,播种至齐穗124天,为确保在8月上旬出穗,应于3月底至4月初温室两段小苗育秧,这样才能确保在8月上旬高产出穗期出穗。3、培育适龄壮秧,合理播植浅插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阳光充足的烂泥田作秧田,以温室两段育秧为主,为更好地发挥这个优势,秧田实行7cm×5cm双株稀寄插,秧龄4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培育壮秧,,使秧田单株分蘖(含主茎)由原来平均4.2提高到7.8,秧龄50—55天。5月中下旬插秧,栽插密度肥田、黄泥田亩插1.2—1.3万穴,中肥田亩插1.3—1.4万穴,瘦田、绵沙田应亩插1.4—1.5万穴。大田原篼插植,保证每穴插具有2片叶以上的分蘖7个以上,移栽时坚持浅水插秧,深水换衣,不插隔夜秧。4、合理运筹肥料丰优香占植株高大、分蘖力中等,营养生长期长,耐肥抗倒;丰优28、丰优128分蘖力较强,但耐肥力中等,后期易出现早衰,不宜偏施氮肥,要多施磷钾肥。宜香系列品种分蘖力较强,株型结构好,茎粗秆壮,叶片较大且挺直,耐肥力强。亩施肥总纯氮量中肥田控制在10—12kg,磷肥用量在P5O26—7kg,钾肥用量在K2O10—12kg,沙田和烂泥田应补施硫酸锌肥1—2kg,并适当增加氮肥1-2公斤。氮、磷、钾用量比例1:0.6:1。在施肥技术上丰优香占:实行底肥“一炮轰”或将氮肥的70%和磷钾锌肥做底肥,于犁田整地时施入,其余30%的氮肥,在插秧后5—10天结合每亩施精草克星1袋除杂草和杀虫双大粒剂2kg防二化螟时同时撒施;丰优28、丰优128及宜香系列:实行氮、钾肥的70%和全部的磷、锌肥做底肥,于犁田整地时施入,其余30%的氮肥,在插秧后5—10天结合每亩施精草克星1包除杂草和杀虫双大粒剂2kg防二化螟时同时撒施,30%钾肥在孕穗期追施,齐穗后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100克尿素兑水喷雾,以防后期早衰,增加粒重。汉中平川水稻配方施肥按照N:P:K=9:3:4的配方进行,对应的亩施肥量为碳铵53公斤,过磷酸钙27公斤,氯化钾7公斤。5、科学管水,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后期过早断水在水的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晒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蜡黄断水”的原则。晒天时一定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苗达生态穗数的70%时(18万左右)时开始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植株抗性。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6、病虫防治主要立足于防重于治,采用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注意搞好健株栽培,通过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科学用水等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根据田间病虫发生及病虫预报对症用药,适时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螟虫、稻蝗、稻苞虫和稻瘟病按常规方法防治。应特别注意纹枯病、稻曲病、稻蓟马的防治,在7月中旬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兑水防治纹枯病1—2次,在抽穗前5—10天用16%“仙耙稻丰收”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喷雾,可预防稻曲病,兼治稻瘟病,可混用吡虫啉每亩10克防治稻蓟马。对生长过旺田块齐穗后亩用“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磷酸二氢钾200克喷雾再防一次后期病害,可以减轻早衰。采用杀虫单30克+吡虫啉10克+三环唑50克+井岗霉素20克+苯甲酸钠5克混剂亩用105克,兑水50公斤,在水稻抽穗钱7天及灌浆初期使用,可有效防治水稻后期主要病虫害及早衰。(六)丰优系列香型优质稻高产制种技术集成1、亲本特征特性丰优28、丰优香占两个组合的母本都是粤丰A,丰优28的父本是R288,丰优香占的父本是R6547,在制种试验中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记载和分析。①、母本粤丰A的生物学特性粤丰A系广东省农科院以IR58025B为母本,协青早B和珍汕97A杂交转育的优质不育系。在汉中种植,株高82cm,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抗倒和分蘖力较强,主茎叶片数15片左右。4月中旬播种,播种历期104—106d,群体开花历期9—11天,单穗开花历期5—6d。穗长20cm,平均每穗颖花数125朵,柱头无色,柱头外露率83%,千粒重23.5g,谷粒顶芒,对氮肥较敏感,对“九二0”钝感,易感纹枯病。②、父本的生物学特性R288系汉中市农科所以CDR22为母本,以R607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株型半直,叶色黄绿、叶片较宽长直立呈凹壳形,株高115CM,主茎叶16片,穗长25.8CM,平均每穗总粒数143.2粒、实粒数125.9粒、着粒密,结实率83%左右,弯垂穗型,千粒重28.5克。R6547系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以抗65为母本,以R43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株型半直,叶色深绿、叶片较宽长,株高115CM,主茎叶17片,穗长26.3CM,平均每穗总粒数150.6粒、实粒数129.2粒、着粒密,结实率85%左右,弯垂穗型,千粒重28.9克,谷粒短顶芒。2、亩产200公斤高产制种关键技术集成针对丰优系列品种制种母本的特性,根据试验结果集成出亩产200公斤高产制种关键技术。①、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安全相遇水稻扬花和灌浆期天气情况,既制约制种产量又影响种子质量。经对汉中市1992—2005年14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汉中每年7月下旬—8月上旬天气较好,旬平均气温在25—27℃,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在81%左右,此期间降雨概率小,最有利于水稻制种开花授粉。8月中旬易出现阴雨和降温天气,旬平均气温在21.8—24.6℃,昼夜温差在7.9—8.6℃,常出现巴山夜雨之景象,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物质多,但夜间温度低,呼吸消耗少,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籽粒增重。为此,抽穗扬花期应选在7月下旬到8月初,避开不利开花授粉的时间。为使父母本花期安全相遇,依据制种实践,以母本早父本2—3d抽穗为宜,在正常气温条件下,粤丰A在抽穗3—4d后进入一个平稳的开花高峰,大约持续3—4d,花期表现不集中,花期长,从抽穗到开花结束约需9—10d。丰优香占、丰优28两个组合,父本于3月25日和4月1日分两期温室两段育秧,秧苗寄插后小弓棚盖膜保温育秧35d。母本粤丰A于4月15-20日催芽播种,父母本播差期20d左右,叶龄差4.5—4.6叶,这样可保证父母本在7月下旬抽穗杨花,并在幼穗分化期每隔2—3d进行剥检,随时进行花期调节。表357月20-8月10日每五日降雨频率统计表时间(月/日)7/20︳7/247/21︳7/257/22︳7/267/23︳7/277/24︳7/287/25︳7/297/26︳7/307/27︳7/317/28︳8/1降雨频率%30.732.033.329.326.730.732.030.728.0时间(月/日)7/29︳8/27/30︳8/37/31︳8/48/1︳8/58/2︳8/68/3︳8/78/4︳8/88/5︳8/98/6︳8/10降雨频率%25.322.725.326.732.033.330.726.722.7②、培育多蘖壮秧培育多蘖壮秧是制种高产的基础。两期父本分别于3月25日和4月1日进温室育秧,当小苗秧长至1叶1心时岀室炼苗1天,然后寄插秧田;秧田1.5m开厢,厢面宽1.3—1.5m,小苗寄插规格为1.5×2寸;4月初气温低,要求采用薄膜弓棚保温育秧,保持厢沟有水,晴天高温揭开两头通风以防烧苗;温度回升后揭膜、除草、追肥、施药,保持浅水促分蘖。母本于4月中旬播种,播种后至现青前不要灌水上畦,若气温太高畦面龟裂严重时可用灌“跑马水”的方法进行灌水(即畦面上水30分钟后及时退水),保持畦面无积水,一叶一心时施尿素3kg/亩作断奶肥;2叶一心至3叶一心时施尿素4kg/亩作接力肥,移栽前5—7天每公顷施尿素5kg/亩、氯化钾4kg/亩作送嫁肥,并每亩用三环唑100克防叶瘟一次。争取移栽时父本单株带蘖6—8个,母本单株带蘖3—4个。③、加强肥水管理,创建高产群体为使父母本及时搭好丰产苗架,必须做好一栽就管的技术措施,肥料运筹上采用“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控制施氮总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重施底肥。大田施氮总量根据地力水平控制在10~12kg/亩,氮、磷、钾用量比例1:0.5:0.8。施肥方法为:磷、钾肥85-90%作基肥,10-15%作穗肥,氮肥70-75%作基肥,25-30%作追肥,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公斤作基肥。水的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换衣(返青),浅水促蘖,适时晒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蜡黄断水,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增加裂颖。在插秧一周后追施分蘖肥时每亩加施秧田除草剂精草克星2袋和杀虫双大粒剂2kg,以便防除秧田杂草和二化螟的危害,确保父母本的健壮生长。④、准确预测和调节花期尽管合理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之专业知识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主治医师之消化内科主治306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5-2030真皮市场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润肤霜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 2025-2030汽车车轮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2025-2030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有机椰子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教学计划
-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绿化养护中化肥使用的安全措施
- 双全日培训课件
- 甲油胶行业报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讲课
- 山东省莱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康复科人员岗位考核制度(3篇)
- 实验动物生物样本质量控制规范
- 智能机器人配送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案讲义
- 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6套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