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课件_第1页
西方文论课件_第2页
西方文论课件_第3页
西方文论课件_第4页
西方文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佘向军西方文论2011年一、西方文论的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西方:欧美—古代欧洲与现代欧美文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以文学为主的艺术)西方文艺理论:文论发展演变史及其规律文论(美学)家观点的评析二、西方文论发展概况

阿伯拉姆斯《镜与灯》提出文艺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读者作品文论发展史的两种转向:本质论—认识论—语言论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西方古典文论的发展历程(一)古希腊文艺理论的创立(二)罗马的古典主义文论(三)中世纪神学理论的统治(四)文艺复兴的理论振兴(五)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六)启蒙运动的理论开拓(七)浪漫主义文艺运动与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文论的发展历史唯意志论象征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原型批评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阐释学与接受美学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丰富理论知识开拓学术视野深入理解作品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三、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思想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四世纪其繁盛与希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兴盛密切相关

希腊文艺繁荣主要表现在

三大领域神话和史诗戏剧音乐、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思考(3\4\5C)1.毕达哥拉斯的主要艺术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2.德谟克里特和赫拉克利特在模仿观上有何差异?一、前柏拉图时期的文艺观念1.毕达哥拉斯:美在和谐美在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和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1)音乐的美在于数的和谐(2)人间音乐是对“天体音乐”的模仿(3)“小宇宙”(人的灵魂)是“大宇宙”(天体)的缩影

2.赫拉克利特

美在事物的对立和斗争中产生的和谐(一切都在变动。“没有人能在同一河流里插足两次”)

美和艺术具有相对性(“最美丽的猴子比起人类来也是丑陋的”)3.德谟克里特重视艺术模仿中的主观因素,强调“热情”、“天赋”等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12)“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4.苏格拉底

核心美学思想:美即功用(1)有益为善,有用即美,有用和有益是一致的,美和善也是一致的,美就是善(2)美具有相对性,适合即美,不适即丑(做得好的粪框可以是美的,而做得不好的金盾牌也可能是丑的)探讨了两大文艺美学问题1.美的本质问题:(1)美在和谐(2)美在功用2.艺术的起源问题:(1)艺术来自灵感(2)艺术模仿自然二、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艺术的本质:理念与模仿理念论:在具体的感性的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绝对的理念世界,只有它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不过是它的影子。摹仿论:摹仿摹仿艺术———现实———理念“幻像的床”“具体的床”“理式的床”画家画的木匠造的神制造的如何评价理念论?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1)灵感是文艺才能的来源(2)灵感是一种迷狂状态(3)灵感来源于“神启”或“前生的回忆”“神启”:诗歌是神凭附人发的诏令,诗人是代神说话“前生的回忆”:灵魂是不死的,是独立于物质的3.“理想国”和文艺的功用文艺功用观:(1)总要求是文艺要有益于城邦,合乎城邦制定的规范(2)核心内容是反对文艺的快感作用评:(1)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把文艺变成政治的附庸,是反动的。(2)明确提出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发现了艺术特有的美感作用,是“真正伟大的艺术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三、亚里斯多德和《诗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逻辑学与动物学的开山鼻祖,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师从柏拉图20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现存文艺论著:《诗学》、《修辞学》1.模仿说(其贡献在于):

(1)强调艺术模仿自然中的创造性。(“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2)强调艺术表现的普遍性。(诗人描写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3)强调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2.戏剧观:(1)悲剧的灵魂是“对行动的模仿”。“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严肃:A.人物是高尚的;B.动作是可怕可怜的完整:行动是有开端、发展、结局的有机整体有一定长度:易于记忆,容纳得下戏剧事件(2)悲剧的成因:过失说提出“过失”说的出发点:悲剧艺术的效果在于唤起怜悯与恐惧之情。悲剧不应写的三种情况{好人由顺转逆——使人厌恶坏人由逆转顺——不合悲剧要求极恶的人由顺转逆—能打动善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怜悯:由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恐惧:由这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因此,悲剧应写善良的“比我们今天的人好”又与一般人相似的人因过失而遭受厄运。过失情况有:A.无知。《俄狄普斯王》B.无节制。《美狄亚》C.判断错误。《安提戈涅》

(3)悲剧的功用:陶冶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陶冶:悲剧引起的怜悯和恐惧的快感,使观众认识到“过失”所必然要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观众养成“适度”的激情和行动。

第二章古罗马文论亚里斯多德以后的古希腊文明走向衰微,文艺中心转向罗马。创作由史诗和戏剧转向田园诗和哀歌。文艺理论以修辞研究为主,文艺观念上遵循希腊古典,故称古典主义。代表文艺美学家:贺拉斯、朗吉弩斯、普罗提诺一、贺拉斯的《诗艺》贺拉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作品有:《颂诗》4卷,《讽刺诗》2卷,《书简》2卷其诗学理论上承亚氏“摹仿说”,下启唯理论古典主义艺术创作论。是以理性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理论。1.“合式”原则(1)作品要具有完美的整体感。(2)选择和处理题材要得当。(3)性格刻划要合乎类型特点。2.“寓教于乐”说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第一次明确回答了诗学中“教”与“乐”的关系问题。概括了艺术的认识、教育与美感作用的辩证关系。3.诗人论(1)强调诗人应有高尚的灵魂(2)强调天才与苦练相结合(3)提倡端正创作态度二、朗吉弩斯和《论崇高》《论崇高》的作者朗吉弩斯被称为亚里斯多德以后最伟大的批评家。但作者究竟是谁仍有争议。《论崇高》的主要贡献:1.首次从审美的范畴提出了崇高概念。不否认“崇高”与修辞的联系(“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语言总是密切相联的”),但他更认为崇高首先是一种来自主观和客观的美。2.强调作家人格对崇高风格形成所具有的意义。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思想深沉的人,言语就会闳通;卓越的语言,自然属于卓越的心灵”与“文以气为主”,“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相通

3.提倡艺术作品应当有强烈的感染效果。崇高的感情能使人达到狂喜状态。激情如能恰当表现,就会“如闪电一样把所碰到的一切劈得粉碎”。4.强调想象对艺术创作的重大作用热爱崇高的事物能激发起无限的想象力“说话人由于其感情的专注和亢奋而似乎见到他所谈起的事物并且使听者眼前产生类似的幻觉。”

对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想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第三章中世纪的文艺理论

中世纪(约五——十五世纪)被看成是“黑暗的世纪”万流归于宗教,敌视世俗文艺,文艺萧条教父们对圣经的研究和经院哲学家们对抽象理性的提倡促进了神学和象征主义艺术的繁荣。在美学与文艺理论上没有多大发展。在教父和经院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包含对文艺和审美问题的看法。

一、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文艺观

中世纪早期最虔诚最渊博的神学家和哲学家。被称为“教会之父”最有影响的著作:《忏悔录》涉及文艺美学问题的著述还有:《论美与适宜》、《论秩序》等。1.上帝是美的本体

“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是善,因为它们是好的;你实在,因为它们存在,但它们的美、善、存在,并不和创造者一样;相形之下,它们并不美,并不善,并不存在。”2.美是和谐与适宜3.丑是形成美的一种因素4.反对世俗文艺

“我哀怜那些沉湎于欢场欲海的人”二、阿奎那的自然神学文艺观中世纪末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为百科全书式的巨著。1.美的因素在于完整、匀称、鲜明完整性或全备性(残缺就丑)匀称与调和光辉和色彩2.区分了美与生理快感

美由视觉和听觉感知。视觉和听觉是最接近心灵的感觉,味觉和嗅觉容易引起人的欲念。美是心灵的感觉快感是生理的、欲念的

“是寻找美感与一般快感的最早的尝试”(朱光潜)

3.美与善的关系美与善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一个真实的形式上面的但:善是欲念的对象(满足)美是认识的对象4.艺术源于上帝的心灵“艺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后者又为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而上帝的心灵则是自然万物的源泉。”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14—17世纪席卷欧洲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运动。欧洲文化、艺术所达到的第二个高峰。文论:推崇古希腊,无太大发展。一、但丁的文艺观“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的标志。代表作品:《神曲》、《论俗语》、《书信集》1、诗的寓意说将文学作品的意义区分为字面义和寓意2、诗的语言论(1)俗语是文学语言的基础(2)诗歌的理想语言应是“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法庭的”二、达﹒芬奇的画论

文艺复兴时“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人之一逝世后,后人据其遗存的手稿编纂成《画论》、《笔记》1、艺术应像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自然艺术家“要作自然的儿子,不作自然的孙子”(如何理解?)2、艺术家应以理性为指导反映自然“理性”有两层意思:(1)绘画科学知识

(2)艺术思维活动

“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方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二自然。”

涉及两大问题:艺术的理想化艺术创造

3、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感情为中心主张绘画不仅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表现人的“心灵的意向”4、认为画优于诗“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但画优于诗:(1)更直观,审美效果更直接(2)更容易使人看到和谐比较(3)更需要智慧第五章新古典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强调天赋理性,抑制后天情欲,“我思故我在”)。新古典主义文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其基本特点是崇尚理性、模仿自然、推崇古典。代表作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蒲柏的《论批评》

启蒙运动:17世纪中叶以后,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其实质是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在英国出现,代表人物是培根法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德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温克尔曼、莱辛一、狄德罗的美学与文艺思想狄德罗,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历20余年,主编37卷《百科全书》。

1、“美在关系”说(如何理解?)

“外在于我的美”:客观存在的美,不以观赏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王维《辛荑坞》)

“关系到我的美”:因人而异的美,即所谓相对的美,又称“见到的美”

美在关系:美就是“对关系的感觉”,来源于真实具体的关系中。

关系可以是:同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在于:把美的客观属性和审美感受区别开来,提出了审美过程中主客体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辛荑坞

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2、现实主义艺术理论(1)艺术的美以自然的真为基础,并有所选择地摹仿自然。艺术需要的是未经雕琢的动荡的美要注重表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要把美与真、善联系起来(2)艺术描写应该创造出典型人物来要真实地再现人物在规定情境中必然会有的行为方式要从本质上把握人物(要或者“什么都是”,或者“什么都不是”)二、莱辛论诗与画的界限莱辛: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德国新文学之父”(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与文论著作:《拉奥孔》、《汉堡剧评》1、造型艺术与诗的差异同:都是摹仿的艺术异:诗画存在形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模仿媒介:人为的符号自然的符号模仿对象:动作物体追求效果:求真(逼真的幻觉)求美(理想美)2、诗“化静为动”的方法(1)借动作暗示静态(2)写美的效果(3)化美为媚3、选择最富有包孕性的顷刻的艺术规律造型艺术以有限的顷刻显现无限的意蕴幻灯片42诗从最富特征的角度表现最生动的感性形象

第六章德国古典美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德国古典哲学而产生。代表人物:康德、歌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主要成就:把辩证法和历史观全面引入文论美学领域;以哲学思辨解决重大的美学问题一、康德的艺术论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建立了一整套“批判哲学”体系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1、艺术是自由的游戏(1)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创造,是无目的、无功利的

(2)艺术美作为自由的游戏包含着某种理性观念和价值(3)艺术美还包含有生理快感的因素艺术自由的游戏愉快的合目的的手工艺雇佣的劳动困苦的被结果逼迫的2、审美的意象

“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1)性质:理性观念的感性显现(2)成因:由创造的想象力所形成(3)作用:寓无限于有限,以有尽之言表达无穷之意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德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二、歌德的文艺观德国著名诗人、作家。《歌德全集》143卷文艺观集中在《歌德谈话录》1、艺术家与自然的双重关系:主宰与奴隶“自然的奴隶”:恭顺地摹仿自然,以现实生忠实于自然活为基础“自然的主宰”:超越自然,站得艺术创作的更高地处理自然主观能动性从主客观的辩证统一上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2、诗的本质:在特殊中显出一般“为一般而找特殊”:“特殊只作为一个例证或典范才有价值”(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生动地把握”特殊,“事后才意识到”一般(从具体个别的事物出发)“第二种程序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1)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2)这个显现一般的个别是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3、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1)大力提倡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建立不能离开一定历史民族的生活土壤。民族文学的形成不能脱离民族的文化传统。(2)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世界文学”概念认为世界文学是由各民族文学互相交流、借鉴而形成的。一方面欢迎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强调民族文学须保存其特点。三、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艺学的集大成者。文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美学》中。“艺术哲学”、“美的艺术的哲学”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美(艺术)的内容是理念理念:“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可理解为人们对事物的不脱离具体感性形象的主体性把握)(2)美的形式是感性显现“感性显现”:体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就是理念通过恰当的形式得以感性显现的过程。(3)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理念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式后就否定了自己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个别的感性存在,同时又否定了这感性存在的抽象的特殊性,使之心灵化,与理念融贯成一体,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豹〉)艺术:外在形状: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内在意蕴: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豹——在巴黎植物园

里尔克2、理想性格论(1)整体性:是具有各种属性的活的整体。(2)独特性:必须具有明确的个性特征。(3)坚定性:始终忠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3、悲剧冲突论(将悲剧冲突分成三种类型)(1)由疾病、灾祸等物理原因产生的冲突(是消极的)(2)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是平面的)(3)由心灵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所造成的冲突(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A.无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B.有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内心冲突C.由其它关系和情境所决定的人物的内心冲突悲剧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表现人间的苦难,而是通过某种片面性的悲剧人物的毁灭而伸张永恒的正义。

第七章俄国现实主义文论

19世纪初开始,俄国文学进入黄金时代。涌现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现实主义文论是现实主义文艺在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文论代表:别林斯基、赫尔岑、谢德林、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一、别林斯基的文艺观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杰出的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1、典型学说(为什么说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整个特殊的人物世界的表现”“完整的、个别的人物”2、形象思维论明确提出艺术是用形象思维,在文论史上是一个创举。哲学家:三段论法、证明、诉诸理智诗人:形象图画、显示、诉诸想象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即生活”观卓越的现实主义美学家和作家重要的美学与文论著作有:《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的果戈里时期概观》“美即生活”观: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1、再现生活:艺术再现自然,因为它是美的

2、说明生活:艺术有“生活教科书”的作用

3、判断生活:艺术是人的一种道德的活动肯定了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现实生活是人的美感源泉,艺术美取决于生活美。但过分抬高生活,认为“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或伟大”。有失偏颇。课外练习:1.试述模仿论在西方文论史上的发展演变历程。2.试论述西方现代文论的语言论转向。3.试辨析“集体无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联系与差异。

西方现代文艺思潮概述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论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

一、现代文论的产生背景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的飞速发展,导致文论与批评的科学化、技术化。文明的异化与深刻的精神危机,导致文论的非理性化。

二、现代文论的发展线索1、作家心理与意识研究:标举体验,洞悉艺术家的心理奥秘。非理性主义文论:叔本华、尼采、狄尔泰、克罗齐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原型批评:荣格2、艺术作品文本研究:注重文本的形式意义。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英美新批评:艾略特、瑞恰慈结构主义诗学:巴尔特3、读者接受研究:以读者为中心,注重研究读者对本文的理解和阐释。文艺现象学:英伽登阐释学:伽达默尔接受美学:姚斯、伊塞尔4、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研究:关注文艺的社会价值取向。新马克思主义:卢卡契、阿多诺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

三、现代文论的两大转向1、非理性转向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2、语言论转向本质论——认识论——语言论

第六章唯意志论文论

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是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开端。唯意志论把个体生命意志(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本能冲动)视为世界的本原。非理性主义在认识上轻视理性的认识作用,将非理性的直觉、顿悟、体验作为认识世界本质的基本方法。第一节苏本华的文艺观

苏本华,德国著名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哲学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主要哲学观点:“世界是我的表象”(外部世界是依赖人的认识而存在的精神现象)“世界是我的意志”(表象世界是人的意志的外在显现形式)“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痛苦和无聊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份”(悲剧哲学)

1、艺术的宗旨:复制理念

“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的理念,复制着一切现象中本质的和常住的东西”表现了理念的艺术才是不朽艺术,因为它表现的是超越时空的普遍永恒的世界的本质。与柏拉图的区别:柏拉图:否定艺术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苏本华:认为艺术能揭示世界的本质2、艺术的价值:对生命意志的短暂超越

“只要纯粹的美感还在”,“我们的欲求及经常的痛苦都消失了”。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摆脱生命意志的禁锢,将人的精神提升到无欲忘我的境地。艺术的美分为壮美与媚美。壮美超然于个体生命以及意志所关心的利害之上;媚美是受意志、欲望驱使的美。但他并不认为艺术真能完成超越个体生命意志的使命。

二、尼采的文艺思想

一位被同时代人冷落却在身后对世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宣告“上帝已死”宣扬权力意志、超人哲学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1、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艺术的本质是对苦难人生的慰藉和拯救

日神酒神神话人物阿波罗狄俄尼索斯代表精神代表一种梦幻精神代表一种醉的精神特征象征人赋予世界和人生美丽外观的精神本能;呈现美的外观、遵循适度法则在悲剧性的陶醉中化生命的痛苦为审美的快乐;充满恣肆汪洋的精神艺术类别神话、史诗、造型艺术音乐、抒情诗

2、悲剧观

认为悲剧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A.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传达出最本真的生命冲动B.悲剧用形而上的慰藉实现对陷于厌世境地的人们以精神超越C.希腊悲剧的毁灭是由于酒神精神的消逝第七章早期现代主义文论

唯美主义文论:戈蒂叶“为艺术而艺术”;王尔德“形式、纯美就是一切”;桑克蒂斯“艺术即形式”象征主义文论:波德莱尔艺术即“感应”;马拉美“超验象征主义”直觉主义文论:柏格森“生命冲动直觉艺术”论;克罗齐“艺术即直觉”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论

克罗齐,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主要文艺美学著作:《美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美学纲要》基本美学观点:1、艺术是直觉。直觉是获取观念之前只有表象或幻象的感性认识。艺术就是幻象或直觉,其特征是意象性。四个否定判断:艺术不是物理事实,不是功利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具概念知识特性。

2、直觉即表现

(1)艺术作品要完全在心中形成(2)人以直觉的方式对事物有了一个意象时就完成了一件艺术作品

3、艺术的表现就是抒情“没有意象的情感是盲目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意象是空洞的意象。”

4、直觉是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创造与欣赏都要用直觉,因此是一致的。5、语言就是艺术

语言也是心灵活动的创造,在本质上与艺术是同一的。说话就是不断地赋予词语以新生命,也就是不断地凭直觉创造。“人是天生的诗人”精神分析文论

经历两个阶段:1.经典精神分析学阶段

始于20世纪初,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欧内斯特﹒琼斯。关注作者的无意识与作品的关系,通过分析作品揭示作者的心理和无意识欲望。

2、新精神分析阶段

始于20世纪40年代,60、70年代达到高峰。从不同角度创立新的学派: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等。代表人物:霍兰德、雅克·拉康抛弃弗洛伊德主义的性本能动因说,视社会文化为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首创“自由联想法”的心理疗法1900年《梦的解析》问世,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成为一种心理学理论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主要文论著作有:《作家与白日梦》、《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陀思妥也夫斯基及弑父》

1、精神分析学理论概述

(1)潜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

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面:意识:自己能察觉并用语言表达的心理活动前意识: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潜意识: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把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id):“快乐原则”,对应潜意识“自我”(ego):“现实原则”,对应前意识“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对应意识晚年又将“本我”修正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2)泛性欲说

把无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力比多被压抑,在无意识中形成情结:“俄狄普斯情结”、“埃拉克特情结”

(3)梦的学说

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以伪装形式出现)的满足在精神疲倦时出现的幻想是“白日梦”2、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观点

(1)文学是性欲的升华力比多的出路:A.正常性行为的宣泄B.倒流或固着形成病态情结或引起精神病C.转移和升华

“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发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艺术家“是一个被过分嚣张的本能需要所驱策前进的人”,“与神经病患者相差无几”蒙娜丽莎是画家对母亲的充满情欲的

微笑的回忆。(2)俄狄普斯情结和创作动力俄狄普斯情结是作家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

“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对杀死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了他母亲的人进行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己童年时代被压抑的欲望的实现。这样,在他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谴责和良心的顾虑所代替了,它们告诉他,他实在并不比他要惩罚的罪犯好多少。”

《俄狄普斯王》、《哈姆雷特》、《卡拉玛卓夫兄弟》都是恋母情结的体现。

“谁犯的罪其实无关紧要,精神分析学只关心谁在心中期待他的发生,发生后,又欢迎他的到来。”

普遍存在,所以引起共鸣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克莱夫厄巨》)

(3)创作与白日梦

艺术创作仿佛白日做梦,在幻想中实现被禁忌的欲望艺术与白日梦的相似处:A.被压抑的本能冲动的升华B.通过伪装或象征手段表现意义C.释梦和艺术批评都是为了揭示其潜在意义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评:其学说产生深远影响.A.开文艺心理学研究之先河;B.无意识研究拓宽并加深了文艺学研究领域;C.关于文学与梦的关系的观点为解释文艺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D.性欲升华说对研究文艺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过分夸大无意识和性本能欲望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生活对文艺的决定性影响

二、荣格的原型批评

1907年师从弗洛伊德;1911年与弗洛伊德共创“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12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集体无意识学说。1.集体无意识人类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经验长期积累下来的,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文艺创作常常受到沉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集体经验的影响。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主要区别:

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制约因素为力比多(性爱)普遍的生命力个人童年生活中受压抑的性本能欲望个人无意识有赖于人的先天的种族无意识由各种情结构成内容主要是原始意象是在对精神病患者的诊治中建构起来的在对原始文化与后代文艺的分析中建构

2.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的含义: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自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的外在化显现就是象征,象征所要表达的“未知领域的东西”是深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文艺批评可通过对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的分析,发现人类精神的共相,揭示艺术的本质。形式主义文论

形式主义的三次高峰:

(1)俄国形式主义(1914—1930)。两个分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代表人物:雅柯布逊)“诗歌语言研究会”(彼得堡小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重视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着重探讨文学的艺术形式特征及其发展历史。

(2)新批评(1920—1960年代):

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

奠基者:艾略特、瑞恰慈承上启下者:兰色姆后期核心——“耶鲁集团”:韦勒克、布鲁克斯、沃伦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深入细致地分析作品的结构。

(3)结构主义(1960—80年代):

以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的出版为标志。代表人物:福科、拉康、巴尔特、格雷马斯基本特点:A.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如克劳德·波瑞蒙的“三合一体”模式(任何小说都可被描述为一种原子系列三阶段纵横交错的模式):

敞开一个可能性的情景B.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事物的内在联系:意义结构、象征结构){可能性的实现可能性的非实现{成功失败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文论

1914《词语的复活》是俄国形式主义诞生的宣言

1.艺术即程序用“艺术即程序”代替“艺术即形象思维(对别林斯基“形象思维”理论的批驳)狭义的艺术品就是指的用程序创造出来的作品

程序的含义:是使材料变形成艺术品,作品产生艺术性的艺术安排和构成方式便条威廉斯(美)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2.陌生化理论:

“对象本身并不重要”,“感知过程本身就是目的”用打破常规的方式将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以增加阅读的难度,拉长欣赏的时间,延长审美过程,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陌生化是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1、作者应该打破常规,感受普通事物的伟大,找到具有惊人效果的艺术材料2、作品是对各种素材的选择加工,使其由现实材料变形为真正的艺术成份3、接受者唤起新颖感受,重新体验生活,获得真正的艺术享受巴赫金的文艺思想

研究涉及哲学、神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与诗学等几乎所有人文科学领域,为世界思想史上的奇迹。

1.对话理论是关注人的主体建构的哲学理论,认为人的主体建构只有在自我与他人的对话交际中实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主体自我与他人都是人的整体的组成部分,理想的社会是“杂语喧哗”的社会杂语喧哗的社会是人与人平等对话,没有官方意识形态的霸权,没有独白话语对他人和他人思想的扼杀。

2.复调小说理论把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小说与托尔斯等作家的小说进行比较,提出独白小说与复调小说观念独白小说:取决于作者意识对描写对象的单方面规定,作品里只有作者的声音在说话。复调小说:“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复调小说的特征1、主人公不只是作者描写的客体或对象,而是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2、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3、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3.狂欢化诗学揭示民间诙谐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紧密关系具体内容:1、狂欢化文学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对待一切文学样式2、加大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寻求各种复杂的文学因素的融合3、发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把思想从压抑的现实中解放出来,用狂欢化的享乐哲学重新审视世界布鲁克斯的新批评文论克林斯·布鲁克斯(1906-1994),美国当代新批评派的代表。代表作《精制的瓮》、《现代诗与传统》,主张文学批评只关心文学作品本身,注重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

1、悖论:理想的诗歌语言都是悖论语言。修辞—表面上真实而实际上荒谬或表面上荒谬实际上真实的表述。“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悖论语言。”违反常规使用语言,用暴力扭曲词语的原意使之变形。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BridgebyWilliamWordsworth

Earthhasnotanythingtoshowmorefair:DullwouldhebeofsoulwhocouldpassbyAsightsotouchinginitsmajesty:ThisCitynowdothlikeagarmentwearThebeautyofthemorning;silent,bare,Ships,towers,domes,theatres,andtempleslieOpenuntothefields,andtothesky,Allbrightandglitteringinthesmokelessair.NeverdidthesunmorebeautifullysteepInhisfirstsplendour,valley,rock,orhill;Ne'ersawI,neverfeltacalmsodeep!Theriverglidethathisownsweetwill:DearGod!theveryhousesseemasleep;Andallthatmightyheartislyingstill!

大地不会显出更美的气象:只有灵魂迟钝的人才看不见这么庄严动人的伟大场面;这座城池如今把美丽的晨光披上,宁静而开敞,教堂,剧场,船舶,穹楼和尖塔全都坦卧在大地上,面对着苍天,沐浴在无烟的清气上,灿烂辉煌。初阳的光辉浸润着岩石,峰顶也决不比这片晨光更美;我何尝见过、感受过这深沉的宁静!河水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上帝啊,重楼迭宇都在沉睡;这整个宏大的心脏仍然在歇息!

华兹华斯西敏斯桥上作

艾略特《荒原》:“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芽根。/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亚伟《硬汉们》:“我们骄傲地辍学/把爸爸妈妈朝该死的课本上砸去/和贫穷约会,把手表徘徊进当铺/让大街莫名其妙地看我”

2.反讽

修辞-所说的话与所要表达的意思存在差异。布鲁克斯:将反讽上升为诗歌的结构原则。“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悖论与反讽的相同之处:都要表现矛盾的语义状态。区别:悖论-矛盾双方同时出现反讽-所言与所指的矛盾,隐秘性联系:反讽往往通过悖论体现出来,悖论的背后往往是反讽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著名文论家。运用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就人的主体有关的问题尤其是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问题进行重新阐释。

1、潜意识和语言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条无法越过的障碍。能指与所指在无意识下面滑动,所指是“滑动的所指”,能指是“漂浮的能指”。人类所有的话语都是口误,永远不能准确表达想要说的意思。潜意识更加接近一种文学的语言,文学可以看作是由潜意识所产生的结构。

2、文本的精神分析阐释《论<窃信案>》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结合的经典范例。

罗兰·巴尔特的结构主义文论罗兰·巴尔特(1915-1980),法国著名文论家,是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关键人物。代表作《写作的零度》、《S/Z》、《文本的快乐》

1、零度写作理论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写作时“零度介入”的观点。“零度”写作即“零度”风格,意味着作者自我表达的撤离,体现为对作者主体性的遮蔽。颠覆了通常的作者作为其言辞的权威性存在的观念,预示了“作者的死亡”。2、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对叙事作品从三个级次上予以分析:功能层:研究基本的叙事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在叙事作品中,一切细节都具有功能。行动层:研究人物的结构模式。要从人物的行动和关系(而不是从人物心理上)来把握人物。叙述层:研究叙述人、作者和人物的关系。叙述者和人物都是“纸头上的生命”,不是现实中人事写作的人。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作为哲学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现象学:出现于20世纪初期,代表人物胡塞尔(德国哲学家),把作为意识内容的“现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存在主义: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思潮。狭义的存在主义特指以萨特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

广义的存在主义指以“存在”为基本问题,并集中思考这一问题的文化思潮。

萨特的存在主义

人的本质是自由,强调人的“自我选择”人是孤独的存在,“他人即地狱”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自称反人本主义,关注人如何在荒诞中生存

荒诞派的存在主义(贝克特、尤奈斯库)

意义本源解体后人所面临的虚无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一切时代人的本真处境现象学文论的代表人物:英伽登、杜夫海纳存在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罗曼·英伽登(1893-1970),波兰哲学家,现象学文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文学的艺术作品》、《艺术本体论研究》一、文学艺术本体论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

1.语音层次2.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层3.图式化观相层4.再现的客体层二、现象学阅读理论

强调读者的创造作用,即意向性构成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图式化构造,在其中包含许多未定点和空白,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其意向性活动来填补这些未定点和空白,这样就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化”或“现实化”。

海德格尔的文艺观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荷尔德林与诗歌的本质》一、艺术本源观“艺术”是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本源艺术品是“物的一般本质的再现”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使作品成为作品:

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同时展示了大地,在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中,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显示又隐匿地出场。“凡高的一幅画,一双粗糙的农民的鞋子,别的什么也都没有。实际上,这幅画描绘了无。但就这幅画而言,其中存在着某物,当你独自一个人面对它时,仿佛你自己正在回家的路上,你扛着锄头,在最后一把蕃薯火熄灭之后,夜暮迟迟地降临了。在那儿有什么?油画布么?笔触么?色块么?”

“从鞋之磨损了的、敞开着的黑洞中,可以看出劳动者艰辛的步履,在鞋之粗壮的坚实性中,透射出她在风中通过广阔单调的田野时步履的凝重与坚韧。鞋上有泥土的湿润与丰厚,当暮色降临时,田间小道的孤寂在鞋底悄悄滑过。在这双鞋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呈现出大地之成熟谷物宁静的馈赠,以及大地在冬日田野之农闲时神秘的冬眠。”

二、本真的艺术观本真的艺术是诗1.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人不是自然万物的征服者而是看护者,人在本质上不是生存于世界,而是栖居于大地。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是一种与技术性栖居艰难对抗的本真栖居技术性栖居是在摧毁大地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在技术性栖居中,神被嘲笑,万物被蔑视,人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主宰一切。现代人在“公众意见”和“科学技术”中被双重异化,存在之真被遮蔽起来。人类处于物欲横流、人性丧失的“操劳”、“烦”、“畏”、“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诗意栖居是看护大地并与大地共在,自然大地才是他真正的家园。2.诗以语词确立存在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的本质功能是存在确立自身的方式,或者说是意义发生的方式本真的诗就是展开原初意义化活动的语言言说萨特的文艺观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存在与虚无》一、艺术是对自由的召唤文学的目的就是体现人的自由的本质1.作家写作是为了揭示自由,并为了召唤其他人的自由2.读者阅读既是对作家自由的承认,又是对读者自身自由的肯定二、文学意味着介入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并介入社会生活文学的介入就是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二、文学意味着介入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并介入社会生活文学的介入就是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三、强调读者接受作用作品的世界不是作者一个人创造的,是作者和读者的自由合力支撑的。“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召唤

文艺阐释学与接受美学

传统阐释学

作为工具的解释学(阐释学的起源)。作为方法论的解释学(18世纪):施莱尔马赫,以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为研究对象

认为文本的意义在文本产生时就已经确立,解释者的使命就是发掘业已存在的客观意义

现代阐释学

作为本体论的解释学海德格尔:理解是“此在”的基本方式(人的存在的展开方式)

现代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艺术的存在是指艺术家的创作与解释者的相遇,是解释者与作品对话的过程。

差异

传统阐释学现代阐释学艺术作品为认知客体作品是向未来无限开放的过程解释者的使命就是发掘业已存在的客观意义解释是解释者与文本的对话艺术研究的目的是获得有关世界的知识解释学是对世界本体的研究

接受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康士坦茨学派”:以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伊瑟尔、尧斯等五位教授为代表。理论贡献:实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以未定性的发现而全面改变了文学阅读的客观意义,并从理解的多样性出发,看到了文学多义共生的境况。

伽达默尔的文艺阐释学

伽达默尔,德国哲学家,现代解释学代表。代表作《真理与方法》

作品的存在问题

1.作品在理解者的参与中存在2.作品本身对作品的存在有着制约作用3.作品的每一次当下的存在都是一个表现自身的新的构成物

时间距离与视阈融合

时间距离:解释者所处的时代与原始文本所产生的时代之间存在长短不等的历史跨度。1.时间距离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可能性(1)容易摆脱与文本相关联的功利关系(2)传统和习俗使当下的人能与文本进行攀谈2.时间距离构成的作品意义展现过程是永无止境的(1)解释者的不断变化(2)时间距离的不断变化和延伸视阈融合:多种视阈在相遇中形成更高、更大的视阈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和现象1.视阈融合是视阈的必然本性(1)视阈在融合中得到检验,超越自身(2)视阈本身就是融合的结果2.视阈不是孤立封闭和固定不变的

尧斯的接受美学文论汉斯·罗伯特·尧斯,德国文论家,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期待视野尧斯接受美学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被称为接受美学方法论的“顶梁柱”,指的是由读者自己的文化、学识、经验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本的潜在准备,是读者参与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