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高中物理教案15篇高中物理教案15篇高中物理教案1【学习目的】1、能纯熟说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性质、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程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3、用分解的思想处理平抛运动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根本规律。【重点难点】重点: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根本思路难点: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抛运动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读教材,熟记本节根本概念、规律,然后完成问题导学中问题和预习自测。2、问题导学中“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根本思路”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和根底,是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应重点理解和纯熟把握。3、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再次查阅教材或其他参考书。4、记下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待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共同探究。5、限时15分钟。【问题导学】1、什么是平抛运动?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4、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根本思路:平抛运动可分解为程度方向的和竖直方向的。物体从O点开始平抛,t时间后到达P点。在图中画出t时间内位移S、t时刻的速度v如图。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图,那么程度方向分速度vx=,程度方向分位移x=。竖直方向分速度vy=,竖直方向分位移y=。合速度公式V=,其方向tanα=(α为v与程度方向夹角);合位移公式S=,其方向tanβ=(α为v与程度方向夹角)。高中物理教案2【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互相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构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p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预习导学→引导点拨→突出重点,打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p→稳固知识→达标提升【自主预习】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3.不同物质的微观构造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挪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挪动.4.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C.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D.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互动交流】考虑问题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两种电荷是怎样定义的?它们间的互相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2、电荷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呢?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2.电荷间互相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问题一:考虑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构造是怎样的?考虑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呢?本质是什么呢?〔1〕原子的核式构造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才能不同.本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互相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1.摩擦起电产生?结果?本质:摩擦起电本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问题二:考虑a:接触带电的本质是什么呢?考虑b: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a.两个带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b.两个一样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2.接触带电产生?结果?本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例2.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问题三:〔1〕考虑a:金属为什么可以成为导体?〔2〕【演示】考虑a: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考虑b:假设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考虑c:在上一步的根底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3〕什么是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本质什么呢?3.感应起电⑴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⑵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本质:自由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规律:近端感应种电荷,远端感应种电荷。静电感应的原因?分析^p物质的微观分子构造,分析^p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得出电荷守恒定律.例3.如下列图,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A和B接触,再将带负电的导体C移近导体A,然后把导体A、B分开,再移去C,那么()A.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B.导体A带正电,B带负电C.导体A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C得到负电荷D.导体A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故A、B带等量异种电荷小结: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及本质三.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表述一: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例4.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但是这并不违犯电荷守恒定律;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四.元电荷阅读课本并答复〔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符号:2.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它是电荷量的最单位。元电荷的值:e=,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定。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3.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与其的比值。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C/㎏例5.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应该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0个电子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例6.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16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五.验电器和静电计1、人们选用什么仪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阅读课本理解验电器和静电计的构造和功能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2、考虑: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随堂检测】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过程中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D.物体不带电,说明物体中没有电荷2.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以下值中的()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4.如下列图,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假设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5.如下列图,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间隔,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导体B带负电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假设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那么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D.假设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6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根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以下阐述正确的选项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C.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教后记:1、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剧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要复习。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电荷,毛皮带电荷.当橡胶棒带有3.2×10-9库仑的电量时,电荷量为1.6×10-19库仑的电子有个从移到上.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外表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下列图.现使b带电,那么()A.ab之间不发生互相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3.关于电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胶木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电荷同时消失高中物理教案3教学目的:1、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联络形成同一的电磁场。2、理解电磁场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3、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及赫兹实验在物理学开展中的奉献。体会两位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伟大的预言说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年,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诞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他从小热爱科学,喜欢考虑,185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精心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现了法拉第定性描绘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绘电场和磁场的关系。因此,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决定用他的数学才能来弥补。1860年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拜访法拉第,两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四十岁,在性情、爱好、特长方面也迥然各异,可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法拉第鼓励麦克斯韦:“你不应停留在数学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打破它。说明:麦克斯韦学习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结合了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最终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挪动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一定是有了感应电场,因此,麦克斯韦认为,这个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本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路中的电荷就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挪动,产生了感应电流。即使变化的磁场周围没有闭合电路,同样要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说明:自然规律存在着对称性与和谐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既然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否产生磁场呢?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问: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例如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那么螺线管内部的磁场要发生变化〕说明:根据这两个根本论点,麦克斯韦推断:假设在空间在空间某区域中有不均匀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可以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引起新的变化的电场这样变化的电场引起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引起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二、电磁波问:在机械波的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有何关系?〔两者垂直〕说明: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互相垂直,而且两者均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电磁波是横波。问:电磁波以多大的速度传播呢?〔以光速C传播〕问:在机械波中是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电磁波中是什么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三、赫兹的电火花说明:德国科学家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理论板书设计一、伟大的预言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传播形成电磁波二、电磁波1、电磁波是横波,E和B互相垂直,而且两者均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电磁波以光速C传播〕3、电磁波中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三、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理论高中物理教案4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2.才能目的:〔1〕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p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开展思维才能。3.德育浸透点:〔1〕通过对各种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2〕通过我国对超导现象的研究介绍,激发学生爱国和发奋学习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p1.重点:电阻定律2.难点:电阻率3.疑点:超导现象的产生4.解决方法①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教师动手,学生观察〕探究,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浸透。②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是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③对于疑点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加强直观感觉。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启发式教学四、教具:电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属丝〕学生电电流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火柴废弃的“220V40W”白炽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自制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为了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怎样做?由欧姆定律I=U/R,只要增加导体两端的电压U或降低导体电阻R即可。2.R=U/I的含义,如何测定电阻〔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从上述的答复我们不难发现电阻R与两端电压及流过电流强度无关,那么它由谁决定呢?〔二〕进展新课1.探究定律——电阻定律①R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猜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②解决方法——控制变量法。〔回忆欧姆定律的研究或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③演示实验幻灯投影电路图。A.出示电阻定律示教板、金属材料B.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E、F分别接A、a,测得一组数据〔U、I〕记入下表。然后把a、b用短导线连接,E、F分别接A、B,又得一组〔U、I〕.再把A、B用一短线连接,E、F分别接A〔B〕a〔b〕.又得一组数据〔U、I〕.C.换用E、F分别接不同材料金属丝C、c,又得一组数据。D.分析^p数据a〕先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b〕定理推理2.电阻定律①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②表达式说明——长度S——横截面积——比例系数3.电阻率——①单位欧米②物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在数值上它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1m长,横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电阻。③测量——学生考虑〔幻灯投影书上154页各材料电阻率——20℃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为了电业工人的平安,为使在一样电压下电流小,选用电阻率较大的橡胶、木头等制造电工用具把套。④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由表格上面写着20℃,要学生明白这意味着这张表格的数据是在20℃时测得的,即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演示]〔幻灯投影电路图〕连接,用火柴点燃来加热白炽灯灯丝后再移开。现象:发现小灯泡先变暗后又渐渐变亮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利用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制成温度计〔电阻温度计〕,但也有些材料的电阻率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三〕例题精讲【例】把一均匀导体切成四段并在一起,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拉长四倍后是原来多少倍?解析:由电阻定律切成四段体积不变,故S→4S所以变为同理拉长四倍后,变为原来的16倍〔四〕总结、扩展翻开计算机,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再次展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再现实验现象,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化的印象。本节课主要通过猜想→探究→得出定律的过程验证,并得到了电阻定律,由实验感知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关于超导的应用有待同学们进一步去讨论。六、布置作业1.第154页〔1〕〔2〕〔3〕题做在作业本上。2.考虑154页〔4〕题高中物理教案5一、设计实验让学生阐述自己进展实验的初步设想。①器材。②电路。③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学生按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展引导,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二、进展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实验。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p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三、分析^p论证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到结论。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答复以下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四、评估交流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教师引领答复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缺乏,借鉴别人的经历。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学生补充表格。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个练习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这一道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才能。学生归纳。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忆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才能,对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有重要的作用。五、教学反思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p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开展,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才能。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的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根底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根底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擅长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步教学效率。科技的开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形式注入了新颖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进步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进步自己的计算机程度,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浸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学生假设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化,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才能。考虑。高中物理教案6研究性实验:〔1〕研究匀变速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构造:见教材。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S1S2S3S4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T。T。T。T。3.重点:纸带的分析^p01234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误差范围内:假设S1=S2=S3=,那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假设?S1=?S2=?S3==常数,那么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b.测定加速度:公式法:先求?S,再由?S=aT2求加速度。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c.测定即时速度:V1=(S1+S2)/2TV2=(S2+S3)/2T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原理::?S=aT22.实验条件: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b.接50HZ,4-6伏交流电。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4.主要测量: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图中O是任一点。5.数据处理:0123456根据测出的S1、S2、S3。S1。S2。S3。S4。S5。S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S4-S1=3a1T2,S5-S2=3a2T2,S6-S3=3a3T2a=(a1+a2+a3)/3=(S4+S5+S6-S1-S2-S3)/9T2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2〕研究平抛运动1.实验原理: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未端程度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3.实验条件: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b.斜槽未端的切线程度,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3〕研究弹力与形变关系方法归纳:(1)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2)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p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3)用图象法来分析^p实验数据关系步骤:1以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4以弹簧的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那么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那么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研究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5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意义。2.本卷须知:所加砝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高中物理教案7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才能。2.自己动手进展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才能。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擅长把物理学习与生活理论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高中物理教案8一、教学任务分析^p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绘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根底。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根底。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绘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互相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展讨论分析^p,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擅长与人交流。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绘圆周运动的快慢。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四、教学资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本设计的根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根底,通过分析^p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比照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绘,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稳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比照,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绘;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展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本设计要打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表达“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络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完本钱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情境II观察、比照,设问2观察、比照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情境III演示,动画情景:月、地快慢之争。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表达式。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程度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活动讨论、实验、交流、小结。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才能。观察分析^p: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敏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适宜,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释疑: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小结:幻灯片小结。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第二环节,通过观察比照,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绘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七、教案例如第一环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创设情景]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演示]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程度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结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引言]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展研究。第二环节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观察讨论]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提出问题]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结论]质点在任何一样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引言]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展研究呢?第三环节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创设情景]地、月快慢之争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绘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结论]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单位:m/s(米/秒)[问题]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演示]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程度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结论]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情景]翻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察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绘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高中物理教案9课前预习一、安培力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叫做___○1____.2.大小:〔1〕当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________○2_____时,安培力最大为F=_____○3_____.〔2〕当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_____○4________时,安培力最小为F=____○5______.(3)当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斜交时,所受安培力介于___○6___和__○7______之间。3.方向:左手定那么: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__○8____,并且都跟手掌在___○9___,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___○10____,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_○11___的方向,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__○12___方向.二、磁电式电流表1.磁电式电流表主要由___○13____、____○14___、____○15____、____○16_____、_____○17_____构成.2.蹄形磁铁的磁场的方向总是沿着径向均匀地分布的,在距轴线等间隔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总是相等的,这样不管线圈转到什么位置,线圈平面总是跟它所在位置的磁感线平行,I与指针偏角θ成正比,I越大指针偏角越大,因此电流表可以量出电流I的大小,且刻度是均匀的,当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安培力的方向随着改变,指针偏转方向也随着改变,又可知道被测电流的方向。3、磁电式仪表的优点是____○18________,可以测很弱的电流,缺点是绕制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课前预习答案○1安培力○2垂直○3BIL○4平行○50○60○7BIL○8垂直○9同一个平面内○10垂直穿入手心○11电流○12受力○13蹄形磁铁○14铁芯○15绕在线框上的线圈○16螺旋弹簧○17指针○18灵敏度高重难点解读一、对安培力的认识1、安培力的性质:安培力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一种性质力。2、安培力的作用点:安培力是导体中通有电流而受到的力,与导体的中心位置无关,因此安培力的作用点在导体的几何中心上,这是因为电流始终流过导体的所有部分。3、安培力的方向:〔1〕安培力方向用左手定那么断定:伸开左手,使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2〕F、B、I三者间方向关系:B、I的方向〔B、I不平行时〕,可用左手定那么确定F的唯一方向:F⊥B,F⊥I,那么F垂直于B和I所构成的平面〔如下列图〕,但F和B的方向,不能唯一确定I的方向。由于I可在图中平面α内与B成任意不为零的夹角。同理,F和I的方向也不能唯一确定B的方向。〔3〕用“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相斥”〔反映了磁现象的电本质〕。只要两导线不是互相垂直的,都可以用“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相斥”断定互相作用的磁场力的方向;当两导线互相垂直时,用左手定那么断定。4、安培力的大小:〔1〕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sinθ,θ为磁场B与直导体L之间的夹角。〔2〕当θ=90°时,导体与磁场垂直,安培力最大Fm=BIL;当θ=0°时,导体与磁场平行,安培力为零。〔3〕F=BILsinθ要求L上各点处磁感应强度相等,故该公式一般只适用于匀强磁场。〔4〕安培力大小的特点:①不仅与B、I、L有关,还与放置方式θ有关。②L是有效长度,不一定是导线的实际长度。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L等于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所以任意形状的闭合线圈的有效长度L=0二、通电导线或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判断方法〔1〕电流元分析^p法:把整段电流等效为多段很小的直线电流元,先用左手定那么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出整段电流所受合力方向,最后确定运动方向.〔2〕特殊位置分析^p法:把通电导体转到一个便于分析^p的特殊位置后判断其安培力方向,从而确定运动方向.〔3〕等效法:环形电流可等效成小磁针,通电螺线管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或多个环形电流,反过来等效也成立。〔4〕转换研究对象法:因为电流之间,电流与磁体之间互相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定性分析^p磁体在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可先分析^p电流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再确定磁体所受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典题精讲题型一、安培力的方向例1、电视机显象管的偏转线圈示意图如右,即时电流方向如下列图。该时刻由里向外射出的电子流将向哪个方向偏转?解:画出偏转线圈内侧的电流,是左半线圈靠电子流的一侧为向里,右半线圈靠电子流的一侧为向外。电子流的等效电流方向是向里的,根据“同向电流互相吸引,反向电流互相排斥”,可断定电子流向左偏转。〔此题用其它方法判断也行,但不如这个方法简洁〕。答案:向左偏转规律总结:安培力方向的断定方法:〔1〕用左手定那么。〔2〕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只适用于磁铁之间或磁体位于螺线管外部时〕。〔3〕用“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相斥”〔反映了磁现象的电本质〕。可以把条形磁铁等效为长直螺线管〔不要把长直螺线管等效为条形磁铁〕。题型二、安培力的大小例2、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解析:该导线可以用a和d之间的直导线长为来等效代替,根据,可知大小为,方向根据左手定那么.A正确。答案:A规律总结:应用F=BILsinθ来计算时,F不仅与B、I、L有关,还与放置方式θ有关。L是有效长度,不一定是导线的实际长度。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L等于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所以任意形状的闭合线圈的有效长度L=0题型三、通电导线或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例3、如图11-2-4条形磁铁放在粗糙程度面上,正中的正上方有一导线,通有图示方向的电流后,磁铁对程度面的压力将会__(增大、减小还是不变?)程度面对磁铁的摩擦力大小为__。解析:此题有多种分析^p方法。⑴画出通电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中通过两极的那条磁感线〔如图中粗虚线所示〕,可看出两极受的磁场力的.合力竖直向上。磁铁对程度面的压力减小,但不受摩擦力。⑵画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中通过通电导线的那一条〔如图中细虚线所示〕,可看出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竖直向下,因此条形磁铁受的反作用力竖直向上。⑶把条形磁铁等效为通电螺线管,上方的电流是向里的,与通电导线中的电流是同向电流,所以互相吸引。答案:减小零规律总结:分析^p通电导线或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常用方法:〔1〕电流元分析^p法,〔2〕特殊位置分析^p法,〔3〕等效法,〔4〕转换研究对象法题型四、安培力作用下的导体的平衡问题例4、程度面上有电阻不计的U形导轨NMPQ,它们之间的宽度为L,M和P之间接入电动势为E的电(不计内阻).现垂直于导轨搁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ab,并加一个范围较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程度面夹角为θ且指向右斜上方,如图8-1-32所示,问:(1)当ab棒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2)假设B的大小和方向均能改变,那么要使ab棒所受支持力为零,B的大小至少为多少?此时B的方向如何?解析:从b向a看侧视图如下列图.(1)程度方向:F=FAsinθ①竖直方向:FN+FAcosθ=mg②又FA=BIL=BERL③联立①②③得:FN=mg-BLEcosθR,F=BLEsinθR.(2)使ab棒受支持力为零,且让磁场最小,可知安培力竖直向上.那么有FA=mgBmin=mgREL,根据左手定那么断定磁场方向程度向右.答案:(1)mg-BLEcosθRBLEsinθR(2)mgREL方向程度向右规律总结:对于这类问题的求解思路:〔1〕假设是立体图,那么必须先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2〕对物体受力分析^p,要注意安培力方向确实定〔3〕根据平衡条件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列出方程〔4〕解方程求解并验证结果稳固拓展1.如图,长为的直导线拆成边长相等,夹角为的形,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电流强度为的电流时,该形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A〕0〔B〕0.5〔C〕〔D〕答案:C解析:导线有效长度为2lsin30°=l,所以该V形通电导线收到的安培力大小为。选C。此题考察安培力大小的计算。2..一段长0.2m,通过2.5A电流的直导线,关于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F的情况,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B=2T,F一定是1NB.假设F=0,B也一定为零C.假设B=4T,F有可能是1ND.假设F有最大值时,通电导线一定与B平行答案:C解析:当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放置时,F=BIL,力最大,当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放置时,F=0,当导线与磁场方向成任意其他角度放置时,0Ib.当加一个垂直于a、b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B时;导线a恰好不再受安培力的作用.那么与加磁场B以前相比较()A.b也恰好不再受安培力的作用B.b受的安培力小于原来安培力的2倍,方向竖直向上C.b受的安培力等于原来安培力的2倍,方向竖直向下D.b受的安培力小于原来安培力的大小,方向竖直向下答案:D解析:当a不受安培力时,Ib产生的磁场与所加磁场在a处叠加后的磁感应强度为零,此时判断所加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因Ia>Ib,所以在b处叠加后的磁场垂直纸面向里,b受安培力向下,且比原来小.应选项D正确.7.如下列图,在绝缘的程度面上等间距固定着三根互相平行的通电直导线a、b和c,各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一样,其中a、c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内.每根导线都受到另外两根导线对它的安培力作用,那么关于每根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导线a所受合力方向程度向右B.导线c所受合力方向程度向右C.导线c所受合力方向程度向左D.导线b所受合力方向程度向左答案:B解析:首先用安培定那么断定导线所在处的磁场方向,要注意是合磁场的方向,然后用左手定那么断定导线的受力方向.可以确定B是正确的.8.如下列图,在空间有三根一样的导线,互相间的间隔相等,各通以大小和方向都一样的电流.除了互相作用的磁场力外,其他作用力都可忽略,那么它们的运动情况是______.答案:两两互相吸引,相聚到三角形的中心解析:根据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特点,由安培定那么可判断出,它们之间存在吸引力.9.如下列图,长为L、质量为m的两导体棒a、b,a被置在光滑斜面上,b固定在距a为x间隔的同一程度面处,且a、b程度平行,设θ=45°,a、b均通以大小为I的同向平行电流时,a恰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那么b的电流在a处所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答案:解析:由安培定那么和左手定那么可判知导体棒a的受力如图,由力的平衡得方程:mgsin45°=Fcos45°,即mg=F=BIL可得B=.10.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端挂有一匝数为n的矩形线框abcd.bc边长为l.线框的下半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以下列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线框中通以电流I,方向如下列图.开始时线框处于平衡状态,令磁场反向,磁感强度的大小仍为B,线框到达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线框位移的大小Δx______,方向______.答案:;位移的方向向下解析:设线圈的质量为m,当通以图示电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线框处于平衡状态,所以kx1=mg-nBIl.当电流反向时,线框到达新的平衡,弹簧的伸长量为x2,由平衡条件可知kx2=mg+nBIl.所以k(x2-x1)=kΔx=2nBIl所以Δx=电流反向后,弹簧的伸长是x2>x1,位移的方向应向下.高中物理教案10知识目的〔1〕伽利略理想实验;〔2〕惯性概念;〔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才能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情感目的对任何现象的发生不可以想当然,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本节内容是分两块内容介绍的,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开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p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教法建议1、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根底.2、适当介绍一些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究才能形成的,它们的学习也是这样.3、重点讲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思维方法.4、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p,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例如:一、历史的回忆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2、伽利略理想实验:〔1〕动画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可以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2〕分析^p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3〕介绍伽利略.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3、注意:〔通过实例分析^p〕〔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4、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分析^p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析^p.让学生举例分析^p,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现象有害.探究活动题目:可以观察的惯性现象组织:小组或个人方案:自己设计小实验并展示、讲解,由同学互相评判评价: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敏应用高中物理教案11教学目的1.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教学重点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教学难点分子势能。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二、新课教学1.分子动能。〔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一样。教师分析^p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3〕要学生讨论研究。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p冷、热水的区别。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一样,那么其动能也各不一样,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1〕根据复习提问的答复〔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互相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互相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间隔的关系。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斥力,r>r0时,F为引力。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弹簧形变有伸长或压缩两种情况,因此分子势能与分子间间隔也分两种情况。①当r>r0时,F为引力,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此种情况与弹簧被拉长弹性势能的增加很相似。②当r小结: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间隔变化而变化,而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间隔假设增大〔减小〕那么宏观表现为物体体积增大〔减小〕。可见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3〕物体的内能。教师指出: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由此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①物体的内能是由它的状态决定的〔状态是指温度、体积、物态等〕。提问:对于质量相等、温度都是100℃的水和水蒸气来说它们的内能一样吗?应答,质量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分子数一样,温度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平均动能一样,但由于水蒸气分子间平均间隔比水分子间平均间隔大得多,分子势能也大得多,因此质量相等的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②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内能也随着变化。举例说明: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供给的大量能用于把分子拉开,增大了分子势能,因此增大了物体的内能,当水汽凝结时,分子动能没有明显变化,但分子靠得更严密了,分子势能便减小了,因此物体的内能减小了。③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a.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的机械能等于0,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仍然在不停地运动着和互相作用着,物体的内能永远不能为0。b.物体在具有一定的内能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机械能。如飞行的子弹。C.不能把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混淆。只要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不变,不管物体的机械能怎样变化其内能仍保持不变。反之,尽管物体的内能在变化,它的机械能可以保持不变。〔4〕学生讨论题:①静止在光滑程度地面上的木箱具有什么能?假设木箱沿光滑程度地面加速运动,木箱具有什么能?此时木箱的内能与静止时相比较变化了没有?②质量相等而温度不相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温度一样而质量不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最后总结一下本课要点。1.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绘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重点目的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难点目的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导入示标凉爽的秋夜,仰望星空时,会突然发现一颗流星在夜色中划过,并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流星是怎样形成的呢?目的三导学做思一:物体的内能问题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应具有什么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应具有什么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你能说出它的单位吗?机械能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吗?小结: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它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机械能是宏观的,能看得到的,内能是微观的,是看不到的.问题2:把红墨水滴入装满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为红色,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又说明了什么?小结: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大.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问题3:小明说:“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小刚说:“炽热的铁水温度高,内能大;冰冷的冰山温度低,内能小.”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说出理由.小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还与质量有关.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温度一样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物体内能越大问题1: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____,把活塞迅速往下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棉花燃烧〕,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你再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用手接触弯折处,有什么感觉,该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小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问题2:做饭时,铁锅为什么能烫手?放在阳光下的被子,为什么能被晒得暖乎乎?小结: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来回拉绳子,绳子与管壁之间抑制摩擦做功,使管内的酒精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把塞子冲出时,管内的酒精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正确的答案为A选项.答案:A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选项ABD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C学做思三:热量问题1: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示?小结: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它的单位是J,它用字母Q表示.问题2:在热传递现象中,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如何变化?小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表如今物体温度的变化.高中物理教案1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形变的概念,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可以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才能目的1、可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进步判断分析^p才能.教学建议一、根本知识技能:(一)、根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假设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改变形变.(二)、根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p: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确实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详细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如所示的简单图示:2、注意在分析^p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展受力分析^p,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详细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p.第三节弹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可以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分析^p讨论,总结.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7、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一样.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弹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可以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假设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假设干物体进展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展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展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根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根底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化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主要缺点:学生在进展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根底上,从中挑出一组按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p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高中物理教案13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能进步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才能,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理论结合起来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断定【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确实定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学一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弹簧和尺子,让每个小组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等。在操作过程中考虑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大家可否试着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这个弹簧和尺子的例子?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入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是于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弹力。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弹性形变和弹力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提问:刚刚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假设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学生会产生疑惑分歧,但教师此时可以不用详解,而是做现场演示实验1,让学生观察用手挤压时XX形变〔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化的印象,也会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2: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刻度尺上光点位置的变化。〕学生观察后考虑: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那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分析^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控期间免疫规划先进事迹(10篇)
- 医用产品购销协议(35篇)
- 食堂管理整改报告(3篇)
- 建筑工程一切保险条款(35篇)
- 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计划
- DB12 3005-2017 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
-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怀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怎样听课评课》课件
- 《汉字输入一点通》课件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甲醇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 小学生电子产品安全教育:如何正确使用电脑和手机
- 建筑施工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 如何应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供应链挑战
- 访问学者管理制度
- D报告样板设备故障的8D报告
- 2023超星尔雅舞蹈鉴赏章节测试考试答案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
- 有限空间监护人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