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优质教案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
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
也能取得较好,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心理素质。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
师即使有限,而且教学表演艺术很难传授。下面给语文大家带来关于
初中九年级语文农民战争,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
《出师表》
【教学目的】
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色,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也须突
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读书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较熟悉。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
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
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
党务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
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
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钟会,恳切劝谏,要刘禅继
承刘备祖业,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
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
《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
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关羽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
三、朗读
可叫三四名同班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
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
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
1、齐读第1段。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解:诸葛亮首先司马昭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
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
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
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大力提倡刘禅,要他看到汉朝具有忠臣竭力,
义兵效命这个好条件。
2、指名朗读第2段:
⑴疏通词句。
⑵提问:诸葛亮在这段所提中均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
廷和外廷的高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3、分别朗读第3、4段:
⑴疏通词句。
⑵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4、齐读第5段:
⑴疏通词句。
⑵提问:这此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
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1~5段。
2、整理这几段中重点实词的当中意思、虚词“之、于、以”等的
用法。
3、思考第6~9段的内容。
第二教时
一、齐读第6段
1、疏通词句。
2、提问:本段写什么内容?
讲解: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
信任的优遇。
二、指名朗读第7段
1、疏通词句。
2、提问:那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诸葛亮多半是表明自己说明报效先帝、尽忠蜀国
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度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信任等“忠
纯”之臣。
三、齐读第8段、第9段
1、疏通字句。
2、提问:第8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司马炎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
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3、齐读第9段:
串讲。“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表”:面对奏
表。“涕”:泪。“零”:落。“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
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礼。
四、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1、道:
⑴道路。“中道崩殂”。
⑵办法。“咨诹善道”。
2、遗:
⑴遗留。“以光先帝遗德”。
⑵(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皇上”。
3、为:
⑴是。“俱为一体”。
⑵做,行。“若有为非作歹及为忠善者”。
⑶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4、论:
⑴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⑵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5、无:
⑴没有。“若无兴德之言”。
⑵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6、行:
⑴实行。“然后施行”。
⑵行为。“性行淑均”。
⑶(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7、益:
⑴益处。“有所广益”。
⑵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1、而:
⑴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⑵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2、于:
⑴在。“然侍卫之臣辛勤于内”。
⑵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
⑶对。“未尝不悲叹痛恨于桓、灵也”。
⑷到。“还于旧都”。
3、以:
⑴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
⑵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⑶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⑷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⑸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作课后练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2
《我看》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认同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内心。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的现代主义女诗人,写过很多优秀
的诗歌。今天,要不是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
枉然(w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地笋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金华市海
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
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词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寓
意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剧作主要译作有俄国普
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
《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
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是穆旦在
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1938
年6月,满腔民主自由热血的诗人,以自己最洒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
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
三、初读感知
1.讨厌以自己爱看的方式熟读这首诗。
2.长诗分为几个部分,某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节):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
自然图景。
第二部分(3—5节):议论、抒情,抒发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
由的依恋之情,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和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生于斯,奋斗于斯,葬于斯。
4.理解诗句“我看野扇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
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
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
在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诗
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里头,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
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五、深入探究
1.分析本诗的自然主义色彩。
明确:战时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
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
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听到了飞鸟融入天
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这首诗所二处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
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
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
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
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3.这首长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静静地大
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更对于闲适生活的
(3)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长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
“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
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
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
度隐喻情爱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鲁夫雷这几乎就
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
蒙地卡罗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
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
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
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
荡地漫游”。
六、拓展延伸
读穆旦的《春》,试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春
穆旦
蓝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恒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雁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3
《岳阳楼记》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用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歌曲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论说的主要论述。
学法引导
1.学习时,大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
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
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
所完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
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伤痛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
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强硬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
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死于。死后谥文正。有
《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
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
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听琴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
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
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
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正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
凡四字句皆两字痛打,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
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否定。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学生读课文一、二段,背诵。
四、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预习
背诵课文。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课
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短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篇文章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
“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2.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
一,全。
3.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成熟度恼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
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
“在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
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微,无、没有。
4.再次朗读这篇文章。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或长烟一空
国国家国恒亡或
国都则有去国怀乡蔗茅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居租住面山而居通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停了居十日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开朗则有心旷神怡旷
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古今异义。
古义:规律增其旧制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制备
今义:制度今义:准备
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景尝
今义:景物今义:品尝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今义: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
属,同“嘱”,恳求属予作文以记之
4.虚词。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他,他们其必曰
以因不以物喜其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
凭固国不以小溪之险代词:他的必先苦其心志
指用所以动心忍性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预习
1.给课本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讨课文。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
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
之情”。
第1层(2段):写到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提过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
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采写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
心。
3.提问:写文章,即使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
段写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
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奈
莱。由此可见作者风骨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上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
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神灵,用“衔”“吞”则以使人产
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鄱阳湖写得活灵
活现,壮美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
换,只是二者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左边,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
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雄伟上才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法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
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
么能够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气色?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
“喜”?这样上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
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
“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
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往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冷淡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
乐”。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
规箴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
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推进本文中其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睿
智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彼世,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
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复述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扎实推进,
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
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
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
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四、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到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
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
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紧接着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
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
抒情、议论奇异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
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初中九年级语文胡若山4
《故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
愿望。
2.分析通过拼写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
思想。
3.揣摩、字汇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
和精彩语段。
4.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
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认真学习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教师导入: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小说?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表示读小
说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创作学习于1921年的一篇小说《故
乡》,并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探讨教程小说的方法。
家长交流预习情况:
1.读各自圈划查注的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从名、时、地、著、评各方面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想一想,小说的叙事藏身之处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基本特征。
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原题目《故乡》前加上定语。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
预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1.讨论课文的叙述的线索和小说的剧作结构层次。
(学生发言讨论后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记事和感受为线索
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1—5段),所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
“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
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李郁军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
“我”离去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偏执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人生
观。)
2.学生展示各自在题目故乡前所加上的的定语,并引用文本信息阐
释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中都上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
瑝就是的主要人物,“我”是的线索人物。)
2.小说是怎样来瑝描写闰土这个英雄形象的?从哪些方面去对比?
请细读课文,搜集信息,完成下边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显示以下表
格)
对比内容外貌
少年闰土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
项圈,有几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
粗又山桐子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
说不完。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
然刻着许多青春痘,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
毛,则表示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
纯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
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
的厚较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想要。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从表中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高中生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
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呢的木偶人迷信?
(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医
学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
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怨得他像一个木
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张森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自我感觉闰土这
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而羡慕不已;
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引
爆闰土之间的关系触发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
思想、封建安全级别等级观念对党员干部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5.既然闰土习气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
们精神上的压抑和类别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
二嫂呢?
(讨论并归纳:其实这也是一种过相似性对比手法,剧作以杨二嫂
杨历史小说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朴素闰土的淳
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用展示人与人关系的上有隔膜,深入揭露封建
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
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
活的炽热感情。)
6.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
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五.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齐读第三部分课本,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
1.同学们对这部分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让学生从内容和特质语言方面谈个性感受)
2.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成就思想倾向,同
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3.直面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位同情、热爱劳动老百姓的具有进
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只觉得我展露出四面
展示出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文中的“高墙”
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
淡隔膜。)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修改生活过的”讨中的
“新的生活”是指对什么样的生活?
(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
(讨论并归纳:因为鲁迅彼时还是个进化论者,这种自由、平等、
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实现,“我”无法回答,所
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同时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6.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讨论并归纳: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居仁幸福生活,所
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
活,“我”的心愿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7.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或许和憧
憬。)
8.“希望是本而已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虽说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学生讨论后归纳:作者把希望塑造成地上的路。这句话告诉人
们: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诺言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
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
将。)
六、理解朗读,积累词语:
老师告诉过大家这么一句话:“学理如建楼,学文如堆沙”。学
习语文,强调的是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词语、格言警句和
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词汇,为今后的更好地读写打基础,下面,指
路同学们拿出词语作业,摘抄中你喜欢的词、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节录文中词语。
2.挑生读一读各自摘抄的词语、句子、段落。
七.回顾过程,交流收获:
1.《故乡》这篇小说,我们已经读书完了,通过的阅读,同学们
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
2.同学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故乡》?我们是学习按步骤怎
样的步骤来学习暑假作业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的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的学习演化过程,解读小说阅读的方法:感知
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语言——摘抄积累语词。并
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去,反复训
练,形成能力。)
八.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课外周作人英国文学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给鲁迅先生所写一封
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九.附板书:
小说阅读方法: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
词。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5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出版者的人生观,能结
合生活中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
显的语言风格,人才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搞清楚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
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
得什么是汗水眩晕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情谊”,他告诉我们
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
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号有关的文章《敬业与
乐业》(板书)。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
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
等诸多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补房协议书
- 考试培训协议书
- 老人分摊协议书
- 终止医保协议书
- 联合共享协议书
- 遗产声明协议书
- 幼儿园会计合同协议书
- 教培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无责方自行协商协议书
- 生猪领养协议书
- 2025年六一儿童节校长致辞: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发光的花
- 公司应急演练方案
- 2025保密法宣传专题培训课件
- 班组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虎符铜砭刮痧课件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解读
- 水产养殖网箱租赁与饲料供应合作协议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新)附答案详解
- 《神经网络模型》课件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2025年高三联考数学试题科试题含解析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