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米分米厘米教案
第一单元米、分米、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经历摸索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的过程。3、培养学生观测及动手操作能力。
4、使学生体会米、分米、厘米与生活是紧凑相连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课前准备:
投影片,直观教具的使用(课前准备好彩条、小棒、各种尺子、蜡笔等学具和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出示课件:一匹小马跑到小河边,想要过河,看着哗哗的流水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老牛伯伯走来了,小马说:“牛伯伯这条河深吗?〞牛伯伯说:“不深,不深,河水刚没过我的小腿。〞小马刚要过河,一只小松鼠跳到一棵大树上大叫:“别过河,别过河,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说:“这条河终究是深还是浅呢?〞
师:听了老牛伯伯、小松鼠的话你认为这条河终究是深还是浅呢?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体会到:同样过这条河,老牛很高,小松鼠很矮,他们的感觉就不一样,进而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二、新授:
(一)认识各种尺。
请同学找出认识的尺子,说出它的名称及用途。(二)认识直尺。
师:拿出我们上数学课经常使用的小直尺,请你细心观测直尺上有什么?把你观测到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汇报: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随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引导同学们观测尺子上的小竖线、小数字、英文字母cm。并告诉学生:尺子上长短不同的小竖线就叫刻度线;尺子上的小数字叫刻度数,刻度数在排列顺序上有什么规律;0表示什么意思;cm表示的意思。)(三)认识一厘米、几厘米。
师:谁知道1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体会一下,之后,教师出示课件: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师:请同学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脱离尺子,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师: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更多的1厘米吗?
师:请你们找一找长度、宽度、厚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师:你们找的物品不同,怎么都是1厘米呢?(进一步体会一厘米的实际长度)师:出示课件:从0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7刻度呢?你有什么发现?(从0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四)学习测量。
师:这里有一根小棒,谁能猜猜它有几厘米?终究有几厘米呢,我们亲自来量一量。教师追问:你测量的结果是什么?谁能边演示边说说你是怎么量的?(让学生自己亲自尝试测量方法,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测量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观测、比较、探讨使学生自主摸索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测量,我们的学具筐中还有一根小蜡笔,先估计一下有多长,再亲自测一测。
师:小猴也想量量这支小蜡笔有多长,可是小猴遇到困难了,请你们看看小猴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课件:一只小猴举着一把断了的尺子说:我也想量量这支小蜡笔,可是我的尺子断了,谁能帮帮我?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
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从2刻度到6刻度可以数出有4个格就是4厘米;2—6之间有4个一厘米,就是4厘米;用6-2=4,得出4厘米。
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物体时可以从0刻度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只不过从0刻度开始比较简便。(五)认识1分米
师:每个同学从学具筐中找到一根彩带,测量它的长度。
请每组测量的是10厘米彩带的同学站起来,每位同学比一比10厘米的彩带有多长?
师:10厘米的长度又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
师:请你不用尺子找出一根1分米的彩带,你怎么知道它是1分米?(我找出的是10厘米的彩带)教师继续问:可老师让你找的是1分米的彩带呀?(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10厘米就是一分米)(六)认识1米。
师:请同学们把1分米的彩带贴到黑板上。(教师特意粘贴一根不是1分米的彩带)问:黑板上的彩带都是1分米吗?黑板上有几根一分米的彩带?
师:10根1分米是几分米?教师指导学生数一数,使学生明白10根1分米是10分米。让学生比一比10分米的彩带有多长?
师:10分米的长度也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有知道的吗?(由学生说出1米,米可以用m表示)
师:请同学们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0分米有多长?你们怎么比得一样呀?(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0分米就是1米)三、稳定练习:
1、判断小朋友测量的对不对。
2、首尾呼应,经过测量,我们知道这条小河深60厘米,请你用学具筐中的小卷尺找
一找60厘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收起小卷尺,想一想60厘米对小马而言深不深呢?小马能过河吗?出示课件展示小马过河的情景。
3、在我们生活中长度单位应用十分广泛,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应用。请你们到荧屏中找找,你见到哪些我们今天学过的长度单位。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其次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状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计划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查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假使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
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假使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探讨)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测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状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2、做一做(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三、稳定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复。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17÷2=8(组)??1(个)7÷2=3(盘)??1(个)23÷3=7(组)??2(个)
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稳定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测、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测、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口算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展示课件。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
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假使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2))假使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由于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2、观测发现(1)让学生观测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通过观测,你发现了什么呢??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试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由于这种状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三、稳定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50÷8=6(天)??2(个)需要7天。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余数应当怎么处理,并说说怎么想的。23÷4=5(本)??3(元)能买5本。25÷4=6(本)??1(元)能买6本。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第5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繁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
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1)提出问题。师:细心观测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师:知道是依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依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当是什么颜色吗?(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小组探讨、交流,然后反馈。(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生1:最终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依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依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由于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当是黄色。)(3)验证结果。
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同桌之间相互探讨,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假使依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当是什么颜色呢?(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三、稳定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引导学生细心观测图片,说说图中的珠子是依照什么样的规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好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么摆的。假使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终一盆应当摆什么颜色的花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复,集体订正。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组探讨后交流、反馈。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当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微妙了吗?它的微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的数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3.勉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前准备:电子手表一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教师拿出一块电子手表,让学生认识纽扣电池。
师:同学们,知道这种手表的名字吗?生:电子手表
师:对,那你们见过电子手表中的电池吗?学生有的见过,有的说没见过。师:有的同学没见过,想看一看吗?生:想。二、数纽扣电池
1.教师介绍纽扣电池,由这种手表的特点说到包装。然后让学生开启课本,提出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数数。师:好,老师现在就让同学们见识一下。
教师从电子手表中取出电池,让学生认识,特别关注说没见过的同学。
师:这种电池就叫纽扣电池,一个就叫一枚。由于一个比较简单丢掉,所以制作电池的工厂把大量电池封在一个包装袋中。请同学们开启书。看课本56页上面的纽扣电池图。学生开启书。
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
学生自主数数,教师注意数的最快的和最慢的,为交流活动做准备。
2.指名交流数纽扣电池的方法和结果。先请数的较满的同学介绍,再请数的稍慢的,最终请数的最快的同学介绍。介绍一种数法,师生共同数一数。师:××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是多少?生: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结果是124个。
师:××同学,我发现你数的稍快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生:我是5个5个数的,结果也是124个。
师:5个5个的数比一个一个的数要快,很好。我们一起数一数。关注到120后面怎么数。
师:××同学,你是第一个数完的,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10个10个的数的,我数了一排是10,就发现一大板有10排,就是100个,另外2排是20个,还有4个零的,一共就是124个。
师:怪不得你数的这么快!你是发现了纽扣电池的排列规律,10个10个的数真聪明!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生一起数:一十、二十、三十??一百二十、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一百二十四。三、口头数数1.一个一个的数
(1)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数到一百三十〞的要求,先让学生自己数,然后指名数。重点指导100开始第一个数是101(一百零一)。
师:数100以内的数,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了,现在咱们从100开始,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数到一百三十,先自己小声数一数。
学生自己数完后,指名在全班数。了解学生数数状况,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与给予指导。(2)教师提出“同桌对口数,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三十数到一百六十〞的要求。同桌数完后,请几组同学表演。
师:现在同桌对口数,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三十数到一百六十。同桌之间数完后,指名几组表演。
(3)勉励学生自己数更大数。给学生充分数的时间。
师:方才同学们数的很棒。现在请给大家数一些更大的数。譬如从190数到220??多让学生数数。2.十个十个的数
(1)教师提出“十个十个的数,从二百四十数到三百二十〞的要求,先指名数,再全班齐数。
师:方才同学们一个一个的数的不错。假使十个十个的数,你能从二百四十数到三百二十吗?谁想试一试?
注意学生能否正确数出290后面是300。然后全班齐数。(2)勉励学生自己数出更大的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师:像这样十个十个地数,谁能数出一些更大的数?多让几个人数。
3.用自己的方法数数。
先探讨可以怎样数数,再提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三百二十四数到四百一十五〞的要求。先自己小声数,再全班数。
师:方才,我们练习了一个一个的数数,十个十个的数数,谁知道还可以怎样数数?
学生可能回复: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假使学生说出4个4个的数或者3个3个的数等,教师首先给予确定,然后可讨一下人们常用那些方法。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从三百二十四数到四百一十五。自己先小声数一数。学生自己数,然后全班数。4.按要求数数
教师提出数数要求,学生按要求数数。接着让同桌相互提要求并数数。最终勉励学生进行挑战比赛练习。
师:数得不错,下边我们进行数数练习,我说一个数,请你们按要求说出其他的数。329后边是哪个数?生:330
师:对,数出568后面的三个数。生:569、570、571
师:数出800前面的一个数。生:799
师:表现不错,现在请同桌两人轮番相互提要求,数数。谁数错了,谁就输了。同桌练习,教师参与。
师:现在我们进行挑战比赛,先请一个同学当擂主,同学们都可以向他提问,答错了就换擂主。谁想第一个当擂主?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勉励学生课下还可以进行比赛。四、联系生活
教师提出“你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要用到比100大的数吗?〞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1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学会了数比100大的数,你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用到比100大的数吗?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
教师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遇,注意学生举例的合理性。学生可能会举出:●常用的字典的页数●我们年级有500多人●爸爸的工资●一年有365天??
假使学生说不上来,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举出有关生活事例。如:我们的数学书有101页。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先探讨一下可以怎样估计,再让学生自己完成,最终交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练一练第2题,图中有什么?生:蚂蚁。
师:假使让你估计蚂蚁大约有多少只?你用什么方法?学生可说出大量方法,如:●10个10个圈起来●先数一个框里的??
2.练一练第3题,指导学生观测给出的每组数的特点,自己填数,最终全班交流。师:请同学们细心观测第3题中的两组数,自己找规律并填空。教师巡查,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答案:(1)50、100、150、200、250、300、350。(2)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3.练一练第4题,提出题目要求,先同桌相互数,在全班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0以内的数。假使从800数到1000,你会用几种方法数。同桌相互数一数。
根据时间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
4.课外练习,把练一练第1题留作课外作业。
师:老师提一个要求,回家后,拿一个杯子盛一杯黄豆或绿豆、玉米都行,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再倒出来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第四单元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把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过程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情感态度: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师:谁想上来掂一掂?学生可能说: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三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方才大家用眼睛观测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看法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终究有多重呢?你有方法知道吗?学生可能说: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学生汇报可能说:生1:一块香皂100克。生2:一支牙膏105克。生3:一袋大米25千克。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师:方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板书:克和千克)二、探究体验:(一)认识秤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好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譬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有多重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确凿的质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组织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学生可能说出:
生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生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生3:我在试验室见过天平。生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生5:我在菜市场见过杆秤。生6:我家里有弹簧秤。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常用的秤——盘称。(实物展示)(1)组织学生观测秤面。
师: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的克数是多少。
在秤面上,指针指向0刻度,下面还有2Kg的字样,Kg就是单位千克,表示假使指针转了一圈,物体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标有100g的字样,g就是单位克,表示假使指针指向这,物体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生:10克。
(2)称秤练习。称出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
生1:指针过了一大格又有8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生2:指针离200克的地方还少了两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二)建立\千克\的概念1、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试验卡(1)。2、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探讨:为什么每个小组称得的1千克盐都是两袋,而1千克的苹果个数却不一样呢?学生可能会说:
生:由于每袋盐都一样重,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一样。3、让学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
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4、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边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们的体重。生2:一桶矿泉水。4、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周边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师:那你们相互抱一抱吧。(同桌同学相互抱一抱)师:你们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师: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大约是19千克。(三)建立\克\的概念1、提出问题。
师: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生:能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可能发现:很难称出它的质量。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生: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2、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砝码:100+50+10+10+5=175(克)游码:3(克)
数学课本重:175+3=178(克)
(探讨)用盘称和天平,哪种称出的重量更确凿?3、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师:1枚2分的硬币重1克4、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
每名学生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师:说一说你对1克的感觉
生:很轻很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牙科综合治疗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雅安市荥经县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集宁师范学院《软件分析设计与建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雷州市2025年小升初素养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青岛城市学院《卡通IP形象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工学院《贝叶斯统计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化活动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理工大学《实验动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创作构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3月30日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配电设备采购及安装方案
- 七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 2024【小学组】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重点板块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
- 课件分享-中考成长类作文写作指导
- 22《桃花源记》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火针疗法》课件
- 银行柜面岗位资格操作技能等级考试题(附答案)
- JT-T-891-2014道路车辆清障救援操作规范
- 上海沪教牛津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Tidy up!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