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这五篇文章涉及的范围既

有抒发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古诗,又有表现人与人之间仁爱之心的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既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又有伟人鲁迅、忠于职守的船长;课文的既有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由于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

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使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感受人间真情。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这些方面的阅读要求;篇篇课文打动人心,都安排有感情昂读的训练,一是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做表达的人间真情。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从而反映人间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省略号的作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理解课题的意思.6.句式变换: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5、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行》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行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写的是诗人王维送行元二时的情景,诗人用劝酒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沉重的关心殷切的祝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行好友盂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赋得古原草送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赋得古原草送行》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借景抒情抒发送行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古诗的能力,由于本课的三首诗的语言比较易懂,可以让学生结合解释加以理解,教师再适当对写作的背景加以描述,不难理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3、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4、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结合解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

三课时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了解唐朝是一个诗歌繁盛的时期。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纵然是世界著名的宏伟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繁杂面貌。

2、回想学过的唐诗,说说对唐朝诗人的了解。

3、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或结合解释理解以下词语:浥客舍尽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说说题目的意思。诗的前两句交代了什么?后两句在写什么?为什么要劝朋友再喝一杯酒?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探讨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yì)潮湿。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访。安西,指元二出访的地点。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行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行气氛。

其次句:为送行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早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爽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画了一幅色调清爽明朗的图景,为送行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行,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爽。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4、试背这首诗。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你来给大家背一背。

其次课时:赋得古原草送行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带孩子们去观测草,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2.指名读

(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i。(2)注意改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一)理解前四句诗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先出现生长着繁茂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终浮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活力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谈谈对前四句诗的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诗的前四句写出了草的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繁茂的样子。原,草原,原野。

岁:年。枯:枯萎,枯燥。尽:完。野火:荒山野岭燃烧起来的火。生:生长。荣:繁茂。4、解释诗句。

原野上长满了野草,野草每年从深秋到冬季要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繁茂的生长一次。冬天草枯萎的时候,虽然野火可以把它的茎叶烧掉,但它的根仍旧埋在泥土里,所以春风一吹,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5、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扬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二)学习诗的后四句

1、出示诗的后四句,学生自由朗读。2、小组探讨交流:

这四句诗在写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思。

在送行朋友时,他眼中繁盛的草儿诗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3、全班交流,理解诗句。

五六两句诗描写了晴天阳光照射下,散发着清香的小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一片翠绿连接着荒城。

最终两句写的是在这样的日子里送行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充满了离别之情。4、说说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班内交流。3、指导书写。

原:半包围结构,厂部,注意〞小“上是“白〞不是“日〞。尽:上下结构。吹:左右结构,口部。注意书写时候座窄右宽。六、课后练习

1、背诵《赋得古原草送行》这首诗。

2、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把送行的场面写下来。

第三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所要去的也是中国的旅游名胜——黄鹤楼。上节课已经让大家去搜集关于黄鹤楼的资料了,有谁能来展示一下?

2、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真丰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鹤楼的魅力。老师这里也有关于黄鹤楼景致描写的千古绝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显示《黄鹤楼》,请一名学生朗读一下。)

3.这首诗描写的是登黄鹤楼追寻古人踪迹,古人却已经乘鹤归去。面对着黄鹤楼的风景,只能留下深深的惆怅和惋惜,更由于他游历在外的状况,使得心中不由的涌上了一丝淡淡的乡愁。

4.正是由于有了这首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黄鹤楼》,才会令后来者面对黄鹤楼的美景却无从下笔,徒呼无奈。即使是李白也只能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课件显示)。

二、品味朗读体会感悟1.但李白终究是“诗仙〞,面对如此的美景,他岂能雁过不留痕。李白以一首送行诗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2.(视频显示黄鹤楼送行的动画)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复:帆船,江水,人??)

3.这些场景联系到这首诗中,你们认为最适合眼前所见的是哪两句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课件显示)(齐读这两句诗)

4.谁能联系方才所看的动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学生自由回复,在回复中相互补充)

5.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的怎样的情感呢?(依依惜别,恋恋不舍??)(个别读,齐读,读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6.毕竟是什么让如此的恋恋不舍,那艘帆船毕竟带走了什么呢?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课件显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了解一下李白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

7.通过朗读,大家明白了李白依依不舍的原因了么?(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了。)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故人,感情深厚的老朋友)。是啊,老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又怎能不产生伤感之情呢?

8.而且老朋友离去的季节又是在(春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季节呢?老师这里有几幅江南春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显示)多么美丽的江南春啊,绿映红的春光,蒙蒙胧胧的春雨,在这种美景中,人的心情本该是愉快,愉悦??。然而,朋友却要离去,对酒当歌的季节却成了离别的季节,李白能不伤感么?于是,他只能伫立江边,吟诵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久久不愿意离去。

9.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现在大家自由读一下这首诗,尝试着将诗中的情感读出来,等会比比看,谁最像黄鹤楼边的李白。(个别读,齐读,背诵下来)

三、拓展延伸

1、小结: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让人感同身受。除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还有一首名诗《赠孟浩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再次感受一下李白对孟浩然高尚品格的景仰之情。(课件显示《赠孟浩然》)

今天,我们在黄鹤楼的怡人美景中,感受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让我们伴着滔滔长江水,目送孟浩然前往那烟花三月的扬州。

2、作业:

从三首诗中自选一首默写下来。课外再搜集两首送行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