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教学大纲_第1页
先秦两汉教学大纲_第2页
先秦两汉教学大纲_第3页
先秦两汉教学大纲_第4页
先秦两汉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古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文学史作为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应充分注意文学史的文学性。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最外围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要紧紧围绕文学创作来阐述文学的开展历程;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和文学传媒。文学的开展史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共同推进的历史。二、文学本位文学史著作应当立足于文学本位,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总之,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与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两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三、史学思维研究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维。要将过去惯用的评价式的语言,换成描述式的语言。四、文化学视角研究文学史还要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五、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表现为:当代的价值判断,当代的审美趣味以及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关注。六、融合古今中外之文学理论以为我研究之用还应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但必须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出发,不能将外国的时髦理论生搬硬套地用于解释中国文学。七、文学史史科学掌握文学史史料是研究文学史的根底性工作。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一、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文学的演进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矛盾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二、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1、中国文学开展的不平衡=1\*GB3①文体开展的不平衡;=2\*GB3②朝代的不平衡;=3\*GB3③地域的不平衡。2、俗与雅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3、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4、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5、文与道的离合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文学史可以分为三古、七段。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开展变化,表达文学本身开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开展变化的背景。所谓文学本身的开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1、创作主体的开展变化;2、作品思想内容的开展变化;3、文学体裁的开展变化;4、文学语言的开展变化;5、艺术表现的开展变化;6、文学流派的开展变化;7、文学思潮的开展变化;8、文学传媒的开展变化;9、承受对象的开展变化。作业和练习:阅读?总绪论?,思考、探究以下问题:就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谈谈你的见解。就你所知,影响文学演进的因素由哪些,文学本身的开展变化表达在哪些方面.3、一部中国文学史应该怎么写.第一编先秦文学〔50学时〕绪论〔2学时〕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主要指文字产生以前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传说为尧舜时期但现在认为是后人伪托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南风歌?等;载于?吴越春秋?的?弹歌?;?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歌〞。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但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由于时间长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一〕文学起源的几种说法。尤其是劳动说。鲁迅?门外文谈?关于“杭育杭育〞派文学家的表达强调的也是劳动说。“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设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不想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则这就是创作。……倘假设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且介亭门外交谈?〕我国最早的一些歌谣说明,文学的产生,与生产劳动有直接关系,如?吕氏春秋·古乐篇?的一段记载:“昔葛天民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术,四曰‘奋王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还有?河图玉版?所载:“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都是很好的例证。〔二〕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无或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宋书•谢灵运传论?〕载籍中少数质朴的歌谣,比拟接近原始的形态。如?吕氏春秋•音初?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三〕作品分析。?吴越春秋?卷九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礼记•郊特牲?所载相传为伊耆氏〔一说即神农,一说为帝尧〕时代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着一首命令旱神魃北行的诗,内容是这样的:“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在古籍?周易?中,也保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谣。如?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又如?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如周易?归妹·上六?的一首牧歌“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在?吕氏春秋音初?篇还载有一首一句之歌,后人称之为侯人歌。“侯人兮猗〞。今存原始歌谣还有:传说为尧舜时期但现在认为是后人伪托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南风歌?等歌谣简短且有韵律,起初只是口耳相传,不必有文字。附:?击壤歌?的考证。〔四〕至此我们可以概括一下原始歌谣的文学特点:①口语、集体性和综合性②诗乐舞三位一体③二言为主。④篇幅短小,语言简明,开治注意节奏韵律,并有了句式变化。=5\*GB3⑤风格淳朴。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逐渐脱离了传说时期。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是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这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和标志。三、诗乐舞严密结合诗歌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些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由**颂赞祷祝诗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样一个过程。**颂赞祷祝诗如甲骨卜辞中的韵文、?易?卦爻辞、钟鼎铭文中的韵文等;政治叙事诗如大雅的大局部、小雅的小局部以及颂诗等;言志抒情诗如小雅的大局部和国风的全部。南方楚地文化孕育出了“楚辞〞。产生于中原地区的?诗经?和南方楚地的“楚辞〞是先秦成熟的文学作品。?诗经?和“楚辞〞奠定了以风、骚为根底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这是先秦文学作品与后代作品的不同之处。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一、由巫到史的嬗变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夏商和西周初期,以原始**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当者是巫觋,他们也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就是占卜活动的纪录。巫觋大都懂音律善歌舞,在夏商或周初,出于巫术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应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也是**性的。一般史官除了从事**活动外,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巫的地位随之下降,史官从原始**中解脱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即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到达了一个高潮,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其中鲁国的?春秋?留存至今。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顶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二、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成了西周、春秋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西周也有许多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作者大都是平民。三、士阶层的出现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贵族地位的下降和庶民地位的上升。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他们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影响渐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学术思想异常活泼的盛况,史称“百家争鸣〞。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开展的轨迹先秦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关系密切,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和夏孔甲的?破斧歌?可看出夏商时代已有完整的诗歌出现。商代诗歌?诗经·商颂?五篇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是用于祭祀。?周易?中的*些卦爻辞也与巫文化有关。巫史文化的兴盛,也促进了散文的开展。?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据说是夏代的遗文,?禹贡?列有九州,这种地理观念夏人是不可能有的,可推断是周人补充进去的。?甘誓?亦应是后人追记。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场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殷商时期的浓厚的巫术色彩渐减,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因此周代的历史意识空前开展起来,史官原来的**职责迅速淡化,他们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的肩负起对现实的责任,所谓的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因此取得了长足开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表达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反映到为文学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四、楚地文化与楚辞:楚国的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顶峰。第一章上古神话〔2学时〕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2、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梦想出世界存在*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3、神话的功能:神话对原始人很重要。首先,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再次,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二、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中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这在已出土的资料中得到证明。古代文献中?山海经??楚辞??**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神话。其它如?穆天子传?、?左传?、?庄子?、?国语?以及各种经典、子书中也可找到一些片断。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在所有保存神话的古籍中,?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高。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一、神话的类别神话的内容丰富复杂,主要有:创世神话、世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创造创造神话。二、神话蕴含的精神中国古代神话表达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的意识;中国古代神话表达了先民们的创造精神、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对抗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有关,他们的心智开展水平较低,思维主体和客体还不能明确区分。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上古神话思维的特点是: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2、具体、形象的思维;3、伴随有强烈的情感体验;4、隐喻和象征。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1、神话被历史化;2、神话开展为仙话;3、后世文学的素材;4、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讲析作品】?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阅读】?黄帝擒虽尤?、?女娲造人??夸父逐日?〔教学建议〕1.这局部教学内容的重点讲解篇目,教师可灵活掌握。2.讲授上古歌谣和神话的特点、性质等问题,宜结合具体作品进展。第二章?诗经?〔10学时〕?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常与楚辞并列,称为“风骚〞。第一节?诗经?的编订和流传一、?诗经?的编定:?诗经?收集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305篇,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诗三百大都产生于黄河流域,少数篇章产生于汉水、长江流域。?诗经?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但绝大局部已不可考。?诗经?的编辑,先秦古籍无明确记载,历来有三种说法:献诗数、采诗说、删诗说。?诗经?实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和宴飨的乐歌。孔子删诗说不可信。二、风、雅、颂:?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风?诗共有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局部是西周时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三、用诗和传诗: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后毛诗最盛,流传至今,其余皆亡佚。第二节?诗经?的内容一、?诗经?的内容?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资料。主要有: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关于战争徭役的诗;婚姻爱情诗。二、?诗经?的现实精神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一、赋、比、兴的手法古人把?诗经?里根本的创作手法概括为“赋〞、“比〞、“兴〞。赋即铺陈直叙。比即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即触物兴词。赋、比、兴在?诗经?中往往交相使用,其中赋是根底。二、句式和章法?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节奏感强,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多重章叠句。?诗经?中的重章,许多为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每章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也有一篇之中有两种叠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诗经?中多用叠句、叠字、双声叠韵。?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复沓构造,造成反复咏叹,回环往复,增强了抒情效果,而叠字、双声叠韵的使用又增强了音乐美和形象美。?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押韵。常见的也是我国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的押韵方式。还有句句用韵的方式。三、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雅、颂多是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较多,大雅和颂中则较少;国风中有许多语气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雅、颂中则较少。这些差异说明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表达“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更表达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拟接近当时口语。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诗传统?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芒起点,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诗经?中多数篇章是抒情言志之作,只有少数叙事的史诗,者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的风雅精神,即?诗经?所表现出的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开展。三、比、兴的垂*?诗经?的比兴手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根本表现手法。?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构造、语言艺术均有深远影响。【讲析作品】〔其中有﹡号的为背诵篇目,下同〕:国风:﹡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君子于役﹡黍离﹡伯兮小雅:﹡采薇大雅:生民【阅读】?卷耳??汉广??将仲子??柏舟??无衣??谷风??黄鸟??月出?〔教学建议〕1.有关?诗经?的知识,应重点讲清风、雅、颂、赋、:比、兴,及?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以后的诗歌教学打好根底。2.要求背诵篇目可由教师自行确定,注重重点篇目、章节。3.本章为第一编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应强调熟读背诵作品。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10学时〕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有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兴旺,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事记言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有:1、经济的开展,都市的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兼并战争的频繁,促进了散文的兴盛。2、“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学术散布到民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成了散文的开展。3、诗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于是散文起而代之。4、竹简和书的创造,书写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散文的开展。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就是甲骨卜辞,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趋繁的开展情况。铜器铭文有长有短,记事简单,形式一律。二、记事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原名?书?,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局部。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尚书?是记言文之祖。?尚书?文字古奥,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尚书?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构造,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2、?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大事纲要。古代各诸侯国都有史官和记述历史的“春秋〞,至今流传的?春秋?时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史书,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春秋?记事文字简括、平时、含蓄,比?尚书?明白易晓,文字表达力有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开展的重大变化。?春秋?以一字与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这种鲜明的倾向性和笔法对后代文学家、历史家有极大影响。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一、?左传?的成书二、?左传?的叙事特征:长于写战争,长于描绘人物形象。三、?左传?的记言文:长于写行人辞令。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一、成书及体制:分国记事二、记言为主记事为辅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一、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二、散文创作的楷模三、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讲析作品】?*伯克段于鄢??殽之战??召公谏厉王弥谤??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子鱼论战??勾践栖会稽??鲁仲连义不帝秦?〔教学建议〕除选讲篇目外,为加强学生的古文根底,可布置自学篇目,要求熟读,文章的精采片断和格言警句应要求背诵。作业题:1、从?*伯克段于鄢?、?殽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2、试析?晋公子重耳出亡?的人物形象。3、从?苏秦始将连横?看?战国策?的语言艺术。4、由?冯谖客孟尝君?看战国时期“重士〞和“以民为本〞的时代风气。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12学时〕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的产物。从?论语?语录体到?墨子?质朴而逻辑性强的短论,再到?孟子?的长篇辩论,最后到?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著,可以看出诸子散文的开展过程。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二、对话体和寓言体三、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孟子和?孟子?一书二、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三、气势浩然的文风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一、庄子和?庄子?一书二、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四、形象恢诡的论辩五、富有诗意的语言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一、严谨详密的论证二、犀利峭刻的议论三、植根现实的寓言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一、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二、影响后世的创作风格三、提供丰富的文学语言*式【选讲作品】?论语?:?侍坐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养生主??韩非子·五蠹?〔节选〕【阅读】?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墨子·非攻??孟子·鱼我所欲也章??庄子·胠箧??韩非子·内储说上??外储说左上、右上?〔教学建议〕1.诸子生平思想只作常识性简介即可,不宜多作阐发。2.节选篇目,可要求学生参看全文。3.重点或精采片断、格言、警句应要求熟读背诵。4.结合先秦散文运用寓言故事剖析事理这一重要特点,可选讲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坎井之蛙?、?曹商使秦?、?涸辙之鲤?、?*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0学时〉楚辞为南方楚国的诗歌。黄伯思?翼骚序?谓:“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楚辞作家,主要是屈原,其次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多种文化的交融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二、“楚辞〞的含义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第三节?离骚?一、?离骚?解题二、?离骚?的写作年代三、忠君与爱国四、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五、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六、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七、形式和语言在这首伟大的诗篇里,作为抒情根底的叙事部份,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叙传,它曲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在表达中,诗人将他的思想、感情、想象、人格融合为一,通过高度的艺术手法和瑰丽的文采,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贵族的愤慨,流露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使我们体会到一个伟大的灵魂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而感到幻灭的悲剧。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一、?九歌?:巫祭文化二、缠绵哀婉的风格三、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四、?九章?:记事、抒情与写景五、?天问?和?招魂?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一、宋玉等楚辞作家二、屈原人格力量的典*三、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讲析作品】?离骚?〔第一局部〕【阅读】?湘夫人??山鬼??涉江??九辩?〈节选〉[教学建议]本章为第一编中的重点之一和难点之最,应特别强调预习和熟读,对其中的精彩片断和名句应要求背诵。第二编秦汉文学〔24学时〕绪论〔2学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秦代文化、学术不兴旺。其文学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几篇散文和一些刻石铭文。两汉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时期,文学兴旺。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气、文体样式的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与文学的根本态势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作家群体在文帝和景帝时期再度生成,它的生成与以下条件有关: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二、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使其作家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具有一种能够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穿古今的艺术追求。2、汉代文人普遍具有一种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风格。3、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4、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从武帝开场,文学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从东汉开场,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次涌动。汉代文学经过了一次批判到赞颂再到批判的开展过程,与此相应,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5、由于与先秦时期楚地文学的渊源关系,汉代文学从开场就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进入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浪漫色彩逐减,理性精神日增。6.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开展。第二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一、铺*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二、文学的重模拟和经学的守师法家法三、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四、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1.两汉经学教育兴旺,其目的是培养经师和各级官吏,但客观上造就了一局部人从事文学创作的能力。他们成为文学和经学互渗互动的重要媒介。2.汉代文学铺*扬厉的特点,推动了唯美潮流的涌动。与此相反,汉代经学表现出繁琐解读的习气。3.汉代文学重摹拟,缺创新,文人喜摹拟前代的作品或相互摹拟。经学则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都是因循守旧。4.汉代文学和经学都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开展过程。5.汉代经学对文学思潮有直接影响,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许多经师兼有经师和文人的双重身份。?毛诗序?阐述的根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第三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一.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1.赋的多元性:赋是汉朝一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2.辞赋分工与合流:汉代的楚辞体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多是摹拟屈原?离骚?、?九章?而作。楚辞体作品和新体赋形成了大体明确的分工:楚辞类作品重在咏物抒情,风格与?离骚?相近。而新体赋主要用于正面的赞颂讽喻。在开展过程中,楚辞体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体作品称为骚体赋,有时也以赋命名。3.从?史记?到?吴越春秋?:在叙事散文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式样。?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吴越春秋?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小说的滥觞。东汉时期大量出现的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走向成熟的新文体。马第伯?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的最早游记。4.五、七言诗的孕育: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古诗十九首?分别属于五言叙事诗和抒情诗的典*。西汉时出现了七言诗。二、汉代文学的分期汉代文学的开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①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②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③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西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④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衡等。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4学时〕秦汉紧接春秋战国,中间虽经暴秦文化专制主义的阻遏摧残,但秦汉散文仍与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有密切的继承关系。第一节?吕氏春秋?一、?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体例特点?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和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吕氏春秋?全书包括?十二纪?、?六论?、?八览?攻161篇〔今存160篇〕,体系严密。?吕氏春秋?杂取各家学说,加以开展改造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二?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1、平实畅达的文风:?吕氏春秋?成书于众手,风格不完全一样。但其中有一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是优秀的文学散文。2、丰富多彩的寓言:?吕氏春秋?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全书共有寓言故事二百多则。第二节李斯的散文一、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李斯是秦代唯一的作家,代表作?谏逐客书?,辞采华美,排比铺*兼具战国纵横说辞之风与汉代辞赋之丽。二、体制独特的刻石文秦代的许多刻石也大多出自他手,它改变了以往颂赞体作品雍容华贵的风格,而贯以法家辞气,文辞整饬简洁。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一、贾谊的政论散文贾谊是汉初的代表作家。他的政论散文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文章共三篇,分析秦亡的原因,透辟严谨,感情充分,行文流畅,可是为汉初散文的典*。贾谊的疏牍文以?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为代表。二、晁错的政论散文晁错是稍后与贾谊的另一个重要的汉初政论散文家。他的代表作是?论贵粟疏?,立论深刻,文风朴素无华,质实恳切。第四节?**子?及其它散文一、?**子??**子?是由**王*安招致门客编成,共二十一篇,原称?**鸿烈?。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子?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有很强的文学性。行文多形容铺*,繁富有序,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二、董仲舒、*向的策对叙录1、董仲舒是西汉大儒,其?贤良对策?三篇对中国后世的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远,也是优秀的政论散文。文章行文明晰晓畅,理致细密,语言朴素无华,风格儒雅雍容。2、*向是西汉后期的重要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散文家。著有?说苑?、?新序?等书,其中许多篇目富有小说意味。*向在整理古籍时所写的书录如?战国策书录?,是很好的散文。三、西汉散文的演变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西汉散文以政论文为主,成就也最高。与先秦诸子散文比拟,汉代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武帝以后的政论文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开展。而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独具一格。【讲析作品】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篇〕阅读篇目:?吕氏春秋·察今?:贾谊: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第二章两汉辞赋〔3学时〕“赋〞本来是?诗经?的“六义〞之一,是诗的一种写作手法。但经长期演进,到了汉代,“六义附庸,蔚为大国〞,便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由于它出于诗的“六义〞,所以班固仍说:“赋者,古诗之流也〞。“铺采摛文〞,讲究铺*和辞藻。形式上,诗与散文结合,但诗的成分少而散文的成分多;内容上,抒情的成分少,而说理、咏物的成分多。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样式之一。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一、贾谊与汉初骚体赋贾谊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汉初赋的代表作,对汉代辞赋影响很大。二、粱园文学群体与枚乘?七发?汉初,以粱孝王*武为中心形成一个粱园文学群体,有枚乘、公*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作家,给汉初文学以巨大推动。枚乘是粱园文学群体的出色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发?最为著名。?七发?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一方面继承了骚体赋的传统,另一方面有所创新,完成了从骚体到体物大赋的过度。第二节司马相如与其他西汉赋家一、东方朔和枚皋1、东方朔是武帝文学侍从中比拟突出的一位作家。其为人滑稽多智,多以诙谐话语论事,其作品?答客难?较著名,还有?非有先生论?。2、枚皋是汉代文坛成果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以讽喻谏说为宗旨,而是表现出有别于传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观。但其作品多匆促而就,缺少锤炼,故后世罕有流传。二、卓立一世的司马相如1、司马相如生平及文学历程。2、?子虚赋?和?上林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多意义和典*作用的成果。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但内容连属构思一贯,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作品通过虚构的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对齐、楚和天子畋猎盛况和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艺术地再现了大汉帝国的富庶繁荣。司马相如将夸*描绘的艺术渲染原则和验证性艺术旨趣严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他对恢宏壮丽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社会意义即讽谏作用的依归。三、王褒王褒的?洞箫赋?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它以善于描摹物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直接启迪了东汉一些以乐器、音乐为题材的作品的产生。四、扬雄扬雄是继王褒之后在西汉后期文坛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扬雄的赋以?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最为著名。他的赋驰骋想象,铺排夸饰,表现出汉赋的根本特点,同时又有典丽深湛,词语蕴藉的特点,但模拟习气也更加严重。第三节东汉辞赋一、京都赋的崛起1、新旧时代交替,审美情趣转变。光武帝定都**,而不回迁长安,引起朝野震动,也为文学家普遍关注。杜笃作?论都赋?,主*迁都长安,这篇赋成为东汉新文学热点即大赋题材转变的标志,由此出现了以都洛、都雍为题材的京都赋作品。2、班固的?两都赋?是京都赋的*例。作品一改传统赋“劝百讽一〞的构造模式,其下篇通篇是讽喻、诱导,这是班固对赋的艺术表现和篇章构造关系的重大突破。3.*衡的?二京赋?也是以都会或京都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它在构造*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假托凭虚公子对长安繁盛华丽的称颂,展现京都的景象。?二京赋?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紧随班固之后,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的开展。4.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也是一篇有特色的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为作者赢得了〞辞赋英杰〞的声誉.二、抒情赋的勃兴以赋抒情,这是西汉初代作家和东汉末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也是对体物大赋铺排堆砌、穷形尽相风气的扭转。东汉时期由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变化,士人志向、才能不能施展,愤懑郁结,便借赋渲泄胸中不平,于是抒情赋大兴。东汉的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纪行赋纪行赋主要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述志赋*衡的?归田赋?设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表达作者对仕途污垢的厌恶。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也是汉代第一篇比拟成熟的骈体赋。赵壹的?刺诗疾邪赋?揭露批判时政,笔锋犀利,是一篇独特的抒情小赋。【讲析作品】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节选〕赵壹?刺世疾邪赋?【阅读】枚乘?七发?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彪?北征赋?*衡?归田赋?〖教学建议〗1、应着重理清汉赋的开展脉络、代表作家与作品的主要特点。2、汉赋虽为一代文学的代表,但因其篇幅长,僻字多,创新意味少,作品不可不讲,但不宜过多占用时间。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6学时〕由于大汉帝国的全盛,有充足的精神物质条件,总结历史、文化的演进和开展,于是出现了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把春秋、战国以来的史传文学推向了顶峰。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一、马迁的生平思想二、?史记?的成书家乡景观、童年生活、家学渊源、转益多师以及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为司马迁写史记打下了深厚的根底。父亲的遗志和遭受宫刑的耻辱成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精神动力。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与人物刻画一、?史记?的体例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用“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形式分类撰述。二、?史记?的叙事艺术1、沟连天人、贯穿古今的构造框架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3、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4、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三、?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风格及其文学价值?史记?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局部是人物传记。传记中的历史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闾巷之人。司马迁在刻画历史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展示出了历史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又做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1、司马迁善于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场面中来表现,这样使?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2、?史记?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同情,寄寓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和抒情性。3、?史记?人物传记因其强烈的传奇色彩而极具戏剧性。第三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开展已经到达顶峰。它也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2、深厚的人文精神:?史记?是在对先秦文学广泛的继承和融汇的根底上出现的,渗透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牺牲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人格自尊精神。3、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史记?的写作技巧、平易简洁的语言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历;?史记?中人物、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讲析作品】?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阅读】?留侯世家??魏公子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报任安书?〔教学建议〕司马迁及其?史记?是汉代文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应讲深讲透,并开展必要的讨论。第四章两汉乐府诗〔3学时〕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一、乐府的概念二、乐府诗的收集和整理北宋郭茂倩收集汉至唐代的乐府诗,分为12类,辑成?乐府诗集?,为今存最完备的本子。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两汉乐府诗皆“有感而发,缘事而作〞,具体包括:一、表现平民疾苦和贵胄的奢华;二、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三、表达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第三节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两汉乐府诗中以叙事诗的成就最为突出,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两汉乐府诗在叙事诗的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一、善于选取富有情趣、诗意的镜头入诗;二、叙事题材有尚奇倾向,叙事多数具有完整的情节;三、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四、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五、以寓言的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两汉乐府诗是中国诗体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这个过渡与汉代流行的楚声、北狄西域乐、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密切相关。选讲作品:﹡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参军征﹡上山采蘼芜﹡上邪阅读篇目:孤儿行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病妇行白头吟有所思﹡江南〔教学建议〕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学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学时可把两者组成一个单元,以便理清五言诗的形成、开展和成熟的轨迹,辨析民歌和文人诗的相互关系。第五章东汉文人诗〔3学时〕第一节班固、*衡、秦嘉的诗一、班固的诗1、班固的?咏史?是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刺诗是班固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的,用辞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2、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3、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以叙事为主,他对于五、七言诗的创作还处于模拟阶段,故风格朴素质实,缺少文采。二、*衡的诗1、*衡是继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同声歌?、?四愁诗?皆为其著名作品。2、*衡的五、七岩诗在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