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诊法述要诊法: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简称“四诊”。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关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第一页,共69页。第一节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颈五官望皮肤望舌望(排出物)分泌物及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注意点:充足的阳光,自然光线。第二页,共69页。一、全身望诊(一)望神广义之神:即神气,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即观察病人表现于外的精神状态及意识思维活动,判读其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疾病预后的好坏。望神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等。其中眼神最为重要。得神失神少神(失神的一种,比较轻)假神神第三页,共69页。1.得神(有神) 【含义】:有神是精充气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等。 【临床意义】:正气充足,精气充盛(健康);
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2.少神(神气不足) 【含义】:少神是正气不足的表现。 【表现】:精神倦怠,动作迟缓,少气懒言,反应迟钝,面色少华等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于虚证。3.失神(无神) 【含义】:失神是精亏神衰,正气大伤的表现。第四页,共69页。【表现】:精神萎靡,语言不清,目光晦暗,瞳神呆滞,呼吸气微
,反应迟钝,甚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临床意义】:精亏神衰,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弱,病情危笃,
预后较差。4.假神 【含义】:危重病人暂时出现的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
神昏不清神志清醒, 目光无彩目光明亮, 不欲语言突然语言不休,欲见亲人 面色晦暗面赤如妆,不欲饮食食欲增强,甚至暴食,
【临床意义】:精神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阴阳即将离绝的表现。古人将其比喻为“回光返照
”或“残灯复明”。第五页,共69页。二、望色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面部和全身皮肤色泽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望色青赤黄白黑第六页,共69页。1.常色 [含义]:正常面色和肤色,有主色与客色之分。
[分类]:主色:由禀赋所致、终身不变的色泽。
客色: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
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 我国健康人面色特点:微黄透红,明润光泽。2.病色
[含义]: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色泽。 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五色诊”或“五色主病”。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为善色,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佳。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为恶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第七页,共69页。1.青色 [所主病证]: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病机]:气血不通,经脉瘀阻。
[具体表现]:面色苍白而青——寒邪外袭或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闷痛或刺痛——心阳不振,心血瘀阻;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或惊风先兆;第八页,共69页。2.赤色 [所主病证]:热证(或戴阳证) [病机]: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络脉扩张,气血充盈,或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 [具体表现]:
满面通红——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
两颧潮红娇嫩——阴虚阳亢之虚热证;第九页,共69页。3.黄色 [所主病证]:脾虚、湿证。 [病机]:脾虚气血不充或湿证气血受困,不能上荣。 [具体表现]:
萎黄(淡黄、枯槁无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黄胖(面黄虚浮)——脾气虚衰,湿邪内阻;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阳黄(鲜明如橘子色)——湿热熏蒸
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第十页,共69页。4.白色 [所主病证]:虚证、寒证、失血。 [病机]:阳虚气血不足
[具体表现]: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乏力——面色白而虚浮耗气失血,经脉气血不充——面淡白而消瘦寒凝经脉,气血不能上荣——面淡白日久亡阳、气血暴脱——突然发生面色苍白,伴冷汗淋漓第十一页,共69页。5.黑色 [所主病证]:肾虚、水饮、瘀血。 [病机]:肾阳衰微,阴寒水盛,气血凝滞。
[具体表现]:面色或周身黧黑——肾阳衰微;面黑而干焦——肾阴亏虚;色黑而肌肤甲错——血瘀;眼眶黑——肾虚或水饮第十二页,共69页。(二)望形态望形态是观察病人的形体与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望形体望形体主要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以及活动状态等情况。
1.形体强状,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明内脏坚实,气血旺盛。形体衰弱,肌肉瘦削,皮肤干涩表明内脏虚弱,气血衰少。
2.形体肥胖,少气乏力——形盛气虚,多属脾虚痰湿内盛,故有
“肥人多痰”体瘦食少,皮肤干燥——阴虚有火,故有“瘦人多火”骨瘦如柴,肌肉干瘪——脏腑精气衰竭,所谓“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二.望动态望动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行、走、坐、卧、立等体态。阳主动,阴主静 动、强、仰、伸——阳证、热证、实证; 静、弱、俯、屈——阴证、寒证、虚证;如:狂、中风、痹证第十三页,共69页。二、局部望诊(一)望头颈望头颈主要观察头的外形、动态、和头发色泽的变化。 1.望头颈:小儿头型过大或过小——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小儿囟门凹陷——虚证,或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失水伤津,或后天失养,气血不足
小儿囟门高突——实热证
小儿囟门迟闭——肾气不足头颈强直或头摇不能自主——风证或气血虚衰,脑神失养
2..望头发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肾气亏虚,精血不足
突见片状脱发——血虚受风,或痰瘀阻滞,气血不荣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肾虚或血热小儿发结如穗——疳积第十四页,共69页。(二)望五官
五官包括目、耳、鼻、口、舌。望五官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望耳——反应肾与肝胆的情况望鼻——反应肺的情况望口唇——反应脾胃的情况望齿龈——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望咽喉——反应肺胃的情况第十五页,共69页。(三)望皮肤皮肤居一身之表,为集体御邪之屏障,内合于肺,为气血所荣。望皮肤注意色泽形态的变化及斑疹的鉴别。一.形色变化皮肤大片红肿,色赤如丹,为丹毒——实热火毒之气所致;皮肤面目俱黄——黄疸;皮肤青紫——中毒;皮肤干瘪枯槁——津液耗伤;皮肤虚浮肿胀——水湿泛滥;皮肤粗超如鱼鳞,抚之涩手,称“肌肤甲错”——血瘀;二.斑疹斑疹是指出现于肌肤表面的红(或紫)色片状或点状的皮疹。斑——点大成片,平铺于皮下,抚之不碍手疹——点小如粟,高出皮肤,抚之碍手第十六页,共69页。斑疹分为外感、内伤:1.外感热病斑疹 顺证:斑疹分布稀少,色红身热,先胸腹出现,后延及四肢,同时热退神清,是热邪透泄的佳兆; 逆证:布点稠密,色深红或紫黑,先四肢出现,后延及胸腹,伴高热不退,神志昏迷,为热毒深重,正不胜邪。2.内伤杂病斑疹内伤杂病斑疹一般多属血热第十七页,共69页。(四)望分泌物与排泄物
排泄物与分泌物包括痰、涎、涕、唾、泪及二便、经、带、汗液、脓液和呕吐物等,观察其形、色、质、量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脏腑、阴阳的病理变化。排泄物及分泌物色白清稀者。多为寒证、虚证;色黄稠黏者,多属热证、实证。第十八页,共69页。(五)望小儿指纹
观察小儿食指桡侧浮露可见之络脉称为望指纹。望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一)
观察部位及方法小儿食指络脉分为风、气、命三关。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合称三关。主要诊察指纹的色泽、浮沉和出现的部位。第十九页,共69页。望小儿指纹意义:1.浮沉分表里指纹浮现明显——主病在表指纹沉隐不显——主病在里2.色泽辨寒热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证色紫红——多主热证色青——主风证、痛证色紫黑——主邪热深重或气滞血瘀第二十页,共69页。3.淡滞定虚实4.三关测轻重指纹色淡——主虚证指纹色郁滞——主病邪滞留指纹显于风关之内——邪浅而病轻指纹显至气关——病情较重指纹延伸至命关——病情更重指纹延伸至指甲端——病情凶险第二十一页,共69页。(六)望舌
望舌即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正常的舌象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1.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舌尖——心、肺(上焦)舌中——脾、胃(中焦)舌根——肾(下焦)舌边——肝、胆第二十二页,共69页。2.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姿势患者自然伸舌,充分暴露舌体,舌面平展。2.光线充足的自然光线。3.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边。4.染苔药物、食物可以影响舌象。3.望舌的意义1.判断正气盛衰2.分辨病位浅深3.区别病邪性质4.推断病情的进退第二十三页,共69页。4.望舌质望舌质主要是观察舌质颜色和舌体形态的变化,从而推测脏腑气血的盛衰。4.1.望舌色(1)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淡淡 【临床意义】主虚证、寒证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寒湿
淡白不泽,或舌体瘦薄——气血两虚(2)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深
【临床意义】主热证 舌鲜红或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实热证 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第二十四页,共69页。(3)绛舌 【舌象特征】舌色深红
【临床意义】主病分外感、内伤
外感热病见绛舌——邪热深入营血
内伤杂病见舌绛少苔、无苔或有裂纹阴虚火旺
舌色绛红,舌面光如镜
——胃津消亡(4)紫舌 【舌象特征】舌质青紫,或舌上有青紫色斑块、瘀点
【临床意义】主瘀血、热证、寒证
舌色紫暗或见瘀斑——气滞血瘀
舌绛紫而干枯少津——邪热炽盛,耗伤阴液,血脉瘀阻舌淡紫或青紫润滑——阴寒内盛,或寒凝血瘀第二十五页,共69页。4.2.望舌形望舌形:是观察舌质的老、嫩、胖大、瘦薄、裂纹、齿痕、芒刺等变化。(1)老嫩:老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者,主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主虚证、寒症
。(2)胖大:舌体肥大肿胀,称胖大舌,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3)瘦薄: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多为气血阴液不足,不能
充盈舌体所致。(4)裂纹:舌面有各种形态的裂沟,主阴血亏损不能荣润舌面。(5)齿痕:舌边见牙齿的痕迹,为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牙齿缘压迫所致。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水湿内盛。(6)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
舌,主邪热内盛。第二十六页,共69页。4.3.望舌态(1)强硬: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以致语言蹇涩,称为强
硬舌。(2)瘘软: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痿软舌。(3)震颤: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者,称为震颤舌。(4)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5)吐弄: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又立即回收,或不时舔口唇四周者,称为弄舌,因心脾二经有热,或动
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第二十七页,共69页。5.望舌苔舌苔:是舌面上所生的一层苔状物,它能反映胃气的强弱及病邪的性质、病情的轻重、病邪的浅深。
病理性舌苔是胃气夹邪气上蒸而成。5.1.望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苔白薄者,多为表证;苔白厚者,多为寒证;苔白腻者,多为属湿浊或食积;苔白如积粉,为暑湿内蕴,可见于湿温证。黄苔:主里证、热证。苔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里热盛极。黄燥而生黑刺或有裂纹为积热已深、津液耗损;黄厚而干为胃热伤津;黄厚而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人里化热之征。灰苔:主里热甚,或里寒甚。舌现灰苔,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苔灰而润滑,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舌质红绛,为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第二十八页,共69页。黑苔:主里热极证,或里寒极证。黑苔是灰苔的进一步发展,反映病情极度严重。苔黑而润滑,为阳虚寒盛;苔黑而燥,甚有芒刺,多为里热炽盛,热极津枯。苔黑坚敛而起刺,多为津枯液涸;舌中黑燥或黑刺,可见于阳明腑实证。
5.2.望苔质厚薄:主要反应病邪之深浅。透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者为薄苔,不能见舌质者为厚苔。苔薄多主邪气在表.病轻邪浅;苔厚多为邪入脏腑,病较深重。舌苔由薄渐厚,为
病势渐增;由厚变薄,为正气渐复。润燥:反映津液之盈亏。苔润为津液未伤;舌面水分过多,称为滑苔,主阳虚阴盛,水湿内停;苔燥多为热盛伤津、阴液亏虚。第二十九页,共69页。腐腻:主要反应体内湿浊情况。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
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易于刮脱者,称为腐
苔,多因实热蒸化脾胃湿浊所致,常见于食积胃
肠或痰浊内蕴者。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上面如罩
一层油腻状黏液,刮之难去,称为腻苔,多为湿
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常见于痰饮、湿温等病证。第三十页,共69页。5.3.苔形
舌面的苔状物部分或全部剥落,称剥脱苔,多由正气虚
弱、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观察舌苔的剥落及变化,不仅能测
知胃气、胃阴之存亡,亦可了解邪正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花剥苔,为胃之
气阴两伤;
若舌苔骤然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称光剥苔,又
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
舌苔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缘舌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称之地图苔,为胃之气阴两伤。第三十一页,共69页。第二节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暖气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是指嗅病人口气、体气及排泄物的气味。闻诊听声音嗅气味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口气排泄物分泌物第三十二页,共69页。一、听声音(一)语言1.语声强弱
1)语声高亢,烦躁多言,多属实证、热证。
2)语声低微,少气懒言,多属虚证、寒证。
3)新病音哑或失音多为外感,属实证。
4)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内伤,属虚证。
2.语言错乱
1)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称谵语;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2)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称郑声,属心气大伤,
神无所依之虚证。
3)喃喃独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者,称为独语,为心气不足之虚证,
或痰气郁结清窍阻蔽所致。4)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属者,称为狂言,多为痰火扰心。
5)言语艰涩,言语不清,称为蹇涩,多见于中风.第三十三页,共69页。(二)呼吸
1.呼吸微弱,短而声低,称少气,多属虚证、寒证。
2.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热证、实证。
3.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者,为喘证。喘分虚实:实喘多为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虚喘乃肺肾虚损,气失摄纳。(三)咳嗽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为虚证。痰白而清稀,多为外感风寒;痰黄而黏稠,多属肺热;咳嗽声低,痰多易出,为寒湿或痰饮;干咳无痰或少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咳嗽阵发,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名日顿咳,又称“百日咳”,常见于小儿,属肺实证。第三十四页,共69页。(四)呃逆呃逆古称“哕”,俗名“打呃”,系胃气上逆所致。呃声高亢,短而有力,多属实热证;呃声沉长,声弱无力,多属虚寒证;若久病闻呃,且声音低怯,多为胃气将绝之兆。(五)嗳气嗳气,古称“噫”,亦为胃气上逆所致。嗳气酸腐,多为食滞内停;嗳气响亮,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且嗳气之后腹胀得减,为肝气犯胃之证。饮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变。二、嗅气味
(一)口气口气臭秽,属胃热或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口气酸馊,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属牙疳或内痈。第三十五页,共69页。(二)排泄物与分泌物
1.痰、涕痰黄稠厚属热;痰白属寒;痰浊腥臭多属肺痈;涕浊腥臭属鼻渊。
2.二便大便酸臭明显,多为肠有积热;大便稀薄,略带腥气者,是肠中有寒;便溏醒臭,为脾胃虚寒;矢气酸臭,为宿食停滞。小便臭秽黄赤,多为湿热下注;小便清长色白而无臭为虚寒。
3.白带带下臭秽多为湿热,带下清稀味腥,多为虚寒。4.汗气汗有腥膻味为湿热蕴蒸,腋下汗臭者多为狐臭。第三十六页,共69页。第三节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病情、病史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歌诀:清·陈修园《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带,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第三十七页,共69页。一、问寒热病人主观感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者,称为恶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即可缓解者,称为畏寒。发热除指体温高于正常者外,还包括患者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的主观感觉。
寒热有如下表现形式:第三十八页,共69页。寒热恶寒发热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外感伤风:发热轻而恶风但寒不热寒邪直中:新病畏寒阳气虚衰:久病畏寒但热不寒里热炽盛:高热不退(壮热)内伤病和温热病后期:轻微发热(微热)潮热阳明腑实证:日晡潮热阴虚:午后潮热,入夜加重,兼五
心烦热或骨蒸痨热湿温病:午后热盛,身热不扬热入营血:身热夜甚寒热往来少阳病和疟疾:恶寒发热交替发作——第三十九页,共69页。二、问汗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津液,从腠理达于体表而成。问汗可辨邪正盛衰、腠理疏密和气血盈亏.(一)表证辨汗表证无汗——外感风寒表实证
表证有汗——表虚证或外感风热(二)里证辨汗
1.汗出不已,动则加重者为自汗,多为气虚或阳虚。2.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3.大汗淋漓,伴有脉微肢冷神疲气弱者,多为亡阳之征。4.汗热味咸而黏,脉细数无力,多为亡阴之证。
(三)局部辨汗1.半身汗出者,多为一侧经络闭阻,可因痰湿或风湿阻滞,或
中风偏枯所致。2.但头汗出,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
所致,或进食辛辣制品,热蒸于头部。3.手足心汗出甚者,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第四十页,共69页。三、问疼痛
问疼痛,应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一)疼痛性质
1.痛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属瘀血。
2.痛而有胀感为胀痛,多为气滞。
3.疼痛不剧,但绵绵不休为隐痛,多为精血亏虚,或阳虚有
寒。4.痛有冷感而喜暖为冷痛,多为寒邪阻络或阳虚。
5.疼痛并有沉重感为重痛,多因湿邪阻遏气血所致。
6.痛有灼热感而喜凉为灼痛,多为阴虚或或阳热亢所致。
7.新病、疼痛剧烈、拒按,属实证疼痛。
8.久病、疼痛较轻、喜按,属虚证疼痛。第四十一页,共69页。(二)疼痛部位
1.头痛(1)痛连项背,为病在太阳经。
(2)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为病在阳明经。
(3)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为病在少阳经。(4)痛在巅顶,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2.胸痛多为心肺之病。(1)胸痛而憋闷,痛引肩背者,为胸痹,多由胸阳不振,气
虚血瘀所致。(2)胸痛彻背,面青唇紫者,是心脉痹阻的“真心痛”。(3)胸痛身热,喘促鼻煽者,为肺有实热。(4)胸痛身热,咳吐脓血臭痰者,多为“肺痈”。第四十二页,共69页。3.胁痛多与肝胆病有关。4.脘腹痛其病多在脾胃。
一般脘腹痛喜暖为寒,喜凉为热,拒按为实,喜按为虚。
5.腰痛多见于肾的病变。
6.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1)寒邪偏盛,剧疼喜暖者,为寒痹(痛痹)。
(2)风邪偏盛,疼痛部位游走者,为风痹(行痹)。(3)湿邪偏盛,痛而重着者,为湿痹(着痹)。
(4)热邪偏盛,红肿疼痛者,为热痹。
7.周身痛新病乍起者,多为实证;久病不愈者,多为虚证。第四十三页,共69页。四、问饮食与口味饮食口味是脾胃功能的反映。(一)口渴与饮水口渴与否,反应人体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不渴表示津液未伤,津液输布正常。
2.口渴多饮为津液已伤,或气化不利。
3.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
4.渴喜热饮为寒湿内停,气化受阻。
5.渴不多饮,或水入即吐,可见于痰饮水湿内停,或湿热内困
,水津不能上承。
6.多饮多尿者,多见于消渴。7.口干,但欲嗽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隐青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多见于瘀血。第四十四页,共69页。(二)食欲与食量
1.久病纳呆,属脾胃气虚。2.新病纳呆,多为食积。3.食欲亢进者,多为胃火炽盛。4.食欲亢进伴有多饮多尿者,多见于消渴病。5.饥不欲食,多为胃阴不足。6.厌食油腻,胁胀呕恶,可见于肝胆湿热。7.厌食脘胀,嗳腐吞酸,多为食停胃脘。8.喜热食或食后常感饱胀,多是脾胃虚寒。9.小儿嗜食异物,如泥土、纸张、生米等,可见于
虫积、疳积证。第四十五页,共69页。(三)口味
1.口苦多为肝胆湿热,或胃热胃火2.口甜多见于脾蕴湿热。3.口腻多见于脾胃湿阻。4.口臭多见于胃火炽盛,或肠胃积滞。5.口酸多见于肝胃不和。6.口淡无味多见于脾虚停湿。7.口咸多见于肾虚。8.口腥多见于肺胃血络损伤,咳血呕血。第四十六页,共69页。五、问二便主要询问排便的次数、时间及排便的感觉和伴随症状等。(一)大便
1.便秘大便干燥,次数减少,排除困难,称为便秘。
1)新病、腹胀满闷,大便燥结,或发热口渴者.多为实证、热证。
2)久病、年老体弱,孕中产后,多为气虚推动无力或阴血亏虚肠燥所致。第四十七页,共69页。2.泄泻大便次数增加,一日数次,便质稀溏或如水状,称为泄泻。1)泄泻暴发,大便臭秽,腹痛肠鸣,肛门
灼热,多为湿热泄泻。2)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味腥臭,多为寒湿
泄泻。3)大便酸臭多沫,泻后痛减,多为食积。4)长期黎明前腹痛腹泻,称“五更泻”,
为脾肾阳虚所致。第四十八页,共69页。3.便血1)便色鲜红.称近血,多属实热。2)便色黑如柏油,称远血,多属瘀血。
4.排便感异常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或
肛门有灼热感,属大肠湿热;肛门有下坠
感.甚则脱肛,属脾虚中气下陷。第四十九页,共69页。(二)小便
1.小便清长量多,属寒证。
2.小便黄赤短少,属热证。
3.口渴多饮,多尿,而消瘦者,多为消渴病。
4.小便黄赤,尿频、尿急、尿痛,多为膀胱湿热。
5.夜尿增多,或遗尿,尿失禁,多为肾气不固。
6.排尿不畅而痛,或伴尿意急迫、尿道灼热感,多是湿
热下注的淋证。7.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癃8.小便不通,点滴不出者为闭合称癃闭(虚实之分)第五十页,共69页。六、问睡眠
睡眠与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密切相关。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病邪侵扰——————扰乱睡眠的生理规律睡眠失常失眠嗜睡第五十一页,共69页。(一)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者,称为失眠,又称不寐,常伴有多梦。
失眠有虚实之分:
虚证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阴亏损等,多由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旺,内扰心神所致。
实证有心火亢盛、痰热扰心、肝郁化火、宿食停滞等,可由邪气内扰,或气机失调,或痰热食滞等所致。第五十二页,共69页。(二)嗜睡睡意浓深,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之欲寐,称为嗜睡,也称多寐。
嗜睡总的病机是阳虚阴盛。
临床多见于痰湿困脾、清阳不升;中气不足,脾失健运;阳气衰微;或温病热入心包等。第五十三页,共69页。七、问经、带经、带,胎、产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妇女病人除常规问诊内容外,还须询问婚否、月经、白带、妊娠,产育等情况。
(一)月经主要询问月经周期、经期、绝量、经色,经质、末次月经始以及有无痛经等。
正常月经周期一般28天左右,经期3~5天,经色为暗红或紫红,经量50~100ml.经质不稀不稠,无血凝块,无特殊气味。第五十四页,共69页。月经经期经量异常经行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
上.且连续两个月者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8~9天以
上.且连续两月者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错乱不定者痛经:经前小腹胀痛者经闭:月经停止三个月以上者崩漏:不在行经期间,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出血量多的称崩,来势缓,出血量
少的称漏第五十五页,共69页。(二)带下健康妇女阴道内排出少最无色、质稠、无臭的分泌物,称为白带。
对于带下,主要了解色,量.质、气味等情况。
若分泌过多,连绵如带者,即为带下病。1.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无臭气者,多属脾肾阳虚,寒湿下
注。2.带下色黄量多,质黏稠且臭秽者,多属湿热下注。3.带下色红黏稠,或赤白相兼,微臭者,多属肝经郁热。第五十六页,共69页。八、问小儿小儿科俗称“哑科”。
问小儿,应了解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
1.是否患过麻疹、水痘等2.是否预防接种3.喂养、发育情况和父母兄妹的健康
状况与有无遗传性疾病等。第五十七页,共69页。
第四节切诊
切诊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人机体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第五十八页,共69页。一、脉诊脉诊,又称切脉、侯脉、持脉,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切按病人的脉搏、探测脉象,借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一)诊脉的部位诊脉的常用部位是手腕部的寸口脉,即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寸口脉寸关尺左候心右候肺左候肝右关候脾左候肾右候肾(命门)第五十九页,共69页。(二)诊脉的方法
1.平臂诊脉时应先让病人稍事休息,令其气血平和。体位应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
2.布指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部,无名指按尺部,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切脉体。三指布指疏密程度,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
3.指力诊脉时用轻指力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用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用重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沉取或重取。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切脉的时间必须在一分钟以上。第六十页,共69页。(三)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基本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四时脉象:春弦、夏洪、秋浮(毛)、冬沉(石)。
临床所见斜飞脉、反关脉不属于病脉。(四)常见病脉与主病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称为病脉。病脉有28种第六十一页,共69页。1.浮脉脉象:脉搏显现部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弱。主病: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2.沉脉脉象: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3.迟脉脉象: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每分钟不足60次)。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证,无力为虚寒证。4.数脉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超过5至(每分钟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第六十二页,共69页。5.虚脉脉象:举按皆无力,为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打桩机租赁市场调研合同
- 饼类件锻模设计课程设计
- 淀粉及制品行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二零二四年度亳州城一条街4幢9号租赁合同
- 后端架构演进趋势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研发许可合同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9篇
- 销售蔬菜合同范本
- 木地板花色图案创新中的文化元素融合
- 解读数据挖掘与分析-第9篇
- 2024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合理应用培训考试试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农村户改厕施工协议书
- 药事管理实训报告
- 品管圈PDCA持续质量改进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
- 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九年级全册简答题专题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屋顶光伏发电应急预案
- 保护性约束课件
-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