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46份)【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46份)【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46份)【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46份)【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46份)【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46份)1《岳阳楼记》《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三)古文阅读(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上:统治者10.(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乐民之乐者(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

B.以伤先帝之明

C.以我酌油知之

D.以其境过清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12.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共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3.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14.【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三)古文阅读(16分)10.(1)①或许,也许

②以……为乐

(2)D11.A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13.C14.(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河中石兽》《雷简夫移巨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安徽省中考题)【三】(16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转转不已

已_____

(2)求之下流,固颠

固_____(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

塞_____

(4)人力不能去

去_____14.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水遂横流为害。15.【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案】13.

①.停止

②.固然

③.阻塞

④.离开

14.(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2)于是水就因到处流溢而成为祸患。

15.【甲】老河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沙、石兽、水的关系,推断出河中石兽的位置,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乙】巨石凭借人力难以移开,雷简夫转换思路在巨石下挖局巨石大小的坎穴,拉巨石入坎穴平息水患,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停地转动。已:停止;(2)句意: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寻找石兽的位置)。固:固然;(3)句意: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堵塞到山涧中。塞:阻塞;(4)句意:靠人力不能移开。去:离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如:按照;果:果然;数:几;(2)遂:于是、就;横流:指到处流溢;为:成为;害:祸患。【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可知,老河兵依据实际经验得出河中石兽的位置,老河兵综合考虑,准确分析了石、沙、水三者间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论,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根据【乙】文“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可知,巨石像房子一样大,堵塞到山涧中,导致水到处流溢而成为祸患,但是仅凭人力难以将巨石移开,于是雷简夫转换思路,在巨石下挖巨石大小的坑穴,将巨石拉入坑穴,平息水患,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甲】参考译文: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寻找石兽的位置);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参考译文: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堵塞到山涧中,于是水就因到处流溢而成为祸患。巨石有像房子那么大的,靠人力不能移开,州县都为此忧虑。雷简夫为县令,于是让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计坑穴已像巨石那样大,就拉动巨石填入坑穴而窖起来,水患遂平息。3两则《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市中考题)(三)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12-14题。(共8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13.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14.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12.

A(评分:2分)13.

B(评分:2分)14.

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评分:每空2分,共4分)4江淹《袁友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福建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3)俯眉:_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粟之人者,悉散以赡亲。(2分)(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4分)9.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二)(16分)6.(3分)(1)这样

(2)只是

(3)委屈自己7.(3分)A8.(6分)(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9.(4分)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5《湖心亭看雪》《游高梁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拥:______(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谓:______7、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3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8、【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3分)9、【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6、①穿着,带着

②认为

7、(1)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2)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8、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

9、(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6《爱莲说》《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芙蕖①

(清)李渔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④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②荷钱:生的荷叶,状如铜钱,故称“荷钱”。③迨(dài):及,到。④徂(cú)往,到。⑤异馥:特别的香味。14、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过而不问之秋

(4)亭亭独立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B.

乃复蒂下生蓬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C.荷叶之清香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摘而藏之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17、填空。(6分)两文同写莲,《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芙蕖》写莲的“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由莲的观赏价值写到______价值。

答案:14、

①多

②亲近而不庄重

③时候(时间)

④耸立的样子。

15C16、(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等到荷花凋谢之后,也可以向主人禀告说,(我)没有什么过错。17、

①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②可目

③可鼻

④可人之口(可口)

⑤实用(经济)7《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46分)三、(5小题,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不知其善也

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C.女有归

一屠晚归D.是谓大同

是非木柿8、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答案:7D8、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9A8《新唐书·王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ㅤㅤ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①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②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注]①擿:挑,挑出。②阙:帝王所居之处,朝廷。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数献颂阙下

②及寤,援笔成篇

11、王勃有奇才,文中有哪些体现?(2分)答案:10、①多次;②等到。11、王勃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来阅读可见他有奇才;王勃写文章能一气呵成,可见其有奇才。9《南唐书·王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⑥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失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⑦。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③唯唯:应答声。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⑦瘢痍(bānyi):创伤后留下的瘢痕。7.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

8.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2.dá④惊惧尔惮往耶惮:(1)____________【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遂排栅入遂:(2)____________【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不暇为他谋暇:(3)____________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

10.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

答案:7.

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

8.

①.

害怕

②.

就,于是

③.

空闲,闲暇

9.

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

10.

勇武有谋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王舆虽然与甄廷坚关系不和,但依然坚信他的清白,并为他献计脱险。参考译文:王舆是合淝人。王舆起初担任小军官,跟从周本攻打危全讽。临近战斗,周本查看敌军的水栅,部署安排各位将领,指着旁边山头的一座小营地,对王舆说:“你前去替我攻下那里。”王舆唯唯应答,但从脸色上看不想前去。周本说:“你害怕前去吗?”王舆说:“您一定不认为我不勇武,请允许我前去攻破这个水栅,舍弃这样做却去攻打山头为了什么呢?”周本大喜说:“你也知道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吗?我本来是自己前去攻打,现在就把它作为你的功劳,劳烦派遣你前去。”王舆乘着轻便船只,突袭攻破敌军的前锋部队,于是排除水栅进入敌营,各路人马相继进军,敌军大败溃逃。王舆和监军甄廷坚关系不和,恰逢甄廷坚被诬告有反叛之心,南唐烈祖李昪派使者用枷锁把甄廷坚抓回去。王舆探询知道了这件事,秘密告诉了甄廷坚,趁机为他谋划说:“你如今只有在今天乘坐轻便船只,回到朝廷等待治罪,不要和使者碰上。”甄廷坚感到害怕,没有闲暇制定其它谋略,就听从了他的计策。到了金陵,遇到赦免得以免罪。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箭从左边耳朵射出,又射中旁边一个人,尚且立刻死去。王舆被搀扶着回到营地,躺了一百多天,又起来,耳朵到老了也不聋,也没有留下瘢痕。进攻颖州,王舆倚着营门,拿着剑驱使士兵登城。城上发射石块,射中营门以及一半的铠甲,都碎烂了,而王舆没有受伤,没有人不对此感到惊异。10《马说》《元史·段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东省中考题)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3)执策而临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乙】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未几,泽为乐土。(节选自《元史·段直传》)【注】①瘗(yì):埋葬。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结垒自保(2)俟业主至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10.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3分)

答案:(一)6.(1)同“饲”,喂养

(2)驱赶

(3)面临7.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8.(1)建立

(2)等到9.逃民间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10.发放粮食救济没有产业的人,赎回被邻居俘获的民众,收葬因战乱抛尸荒野的人。11《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答:CA.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其家穿井

D.孰为汝多知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答:D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恐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孟”,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答:A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分)译文: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叩”敲、打,1分;“箕畚”用箕畚,1分;句意1分。)(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3分)译文: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远。(“以”认为,1分;“去”距离,1分;句意1分。)12《饮酒(其五)》《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北部湾中考题)(三)时光里的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其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潜传(节选)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出自《晋书》)[注]①属文:作文章。14、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15、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16、用“/”给《陶潜传》(节选)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17、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4分)词语古义今义妻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19、《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3分)20、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3分)

答案:14、A15、D16、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17、①妻子儿女

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没有出路的境地

④不要说,(更)不必说18、(1)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2)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19、作用:“秦”“汉”“魏晋”这些历史时间名词,一方面交待了桃花源中人的来历,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20、示例:在于他建立了一座真正的生命精神丰碑,并且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这座丰碑的背后没有刻意、没有雕琢、没有杂尘,宁静而淡定、平凡而从容、自然而随性;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不放弃对美好精神家园的重建;有着傲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谄媚权贵的性格。13《桃花源记》《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8.(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ㅤㅤ【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ㅤㅤ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内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ㅤ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ㅤ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ㅤㅤ【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ㅤㅤ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③,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结⑤《右溪记》)[注]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ǐ):使。⑤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又数刀毙之(《狼》)B.见渔人,乃大惊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C.而置州已来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D.为溪在州右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D.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刻铭石上,彰示来者。(4)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

答案:8.(1)C(2)C(3)①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②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4)人们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生活。(5)甲文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动乱的批判。乙文元结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4《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四、古诗文阅读(15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B.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C.潭中鱼可百许头(答应)

D.悄怆幽邃(深)1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中“而”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B.文中画线句朗读节奏可划分为:隔/篁竹,闻/水声。C.文中以珮、环相击的响声来形容潭水的声音。D.作者借小石潭环境的凄清衬托被贬谪后内心的孤寂。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7、选文记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_________小石潭——离开小石潭的经过。第②段用“佁然不动”写鱼之“静”,用“_________”(原句)写鱼之“动”。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出潭水_________的特点,通过描写游鱼自由自在的情态,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4分)

答案:14C

15A16、(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蛇各0.5分,句子通顺1分)17、游览

倏尔远逝,往来翕忽(皆若空游无所依)

清澈

快乐15《桃花源记》《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9.(12分)文言文阅读。ㅤㅤ【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ㅤㅤ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ㅤ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ㅤ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ㅤ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ㅤㅤ【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②是为五一尔,奈何?(5)【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遂与外人间隔,【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两空均用原文填空)

【分析】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ACD.正确;B.有误,“寻”这里是不久的意思。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之”字的用法。ABD.结构助词,的;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表现了桃源人不想被打扰的心理。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要词语有: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兼词,于此,在此。整句的意思是: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重要词语有:是,这;为,是;奈何,为什么。整句的意思是: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遂与外人间隔”;【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答案:(1)B(2)C(3)C(4)①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5)遂与外人间隔;聊以志吾之乐尔。【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16《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题2分,共6分)[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B.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D.而卒莫消长也

长:增长。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江上之清风A.何陋之有《陋室铭》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13、请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4、[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启示。(3分)

答案:10C

11B

12D

13、(1)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激,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14、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谓侍臣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其中第8-11小题,每小题2分,第12小题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③遽(jù):迅速。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B.曾益其所不能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C.犹宜将护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穿井得一人》)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大道之行也》)C.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10、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B.【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言。C.【甲】【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D.【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12、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3分)(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3分)答案:8D

9C

10A

11D12、(1)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恒:经常”“过:犯错误”各1分,大意1分,“然后”可以不翻译)(2)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复:再,又”“则:就”各1分,大意1分)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8.(12分)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天下》)【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必无受/利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征于色言和而色夷B.百里奚举于市东市买骏马C.孙叔敖之知五十而知天命D.请寝之丘战则请从(3)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A.以其境过清B.咨臣以当世之事C.可以一战D.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5)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答案:8.(1)D(2)C(3)B(4)B(5)①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②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19《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题)(三)古代诗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18、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4分)

答案:

16C

【解析:C.“朝”均为早晨,名词

A.“阙”同“缺”,动词

楼阁,名词

B.……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然而,连词

D.就,连词

如果,连词】17D

【解析:A.“亭午”理解错误

B.“虽”、“御风”理解错误

C.“盖”理解错误】18、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2分)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2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20《大道之行也》(《孟子·梁惠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二)阅读古文,完成问题。(14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梁惠王》)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讲信修睦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今恩足以及禽兽

④王请度之

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22、[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

(4分)(2分)23、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20、①培养;②职责,职分;③遍及;④思量,揣度。21、①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3、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古人“过人”之处是:善推其所为而已矣。21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三)古代诗文阅读

竹赋①

(宋代)王炎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

其偃蹇②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③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臞④儒。

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

然泛观宇宙,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⑤,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⑥,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腴;冬日祁⑦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癯。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注释】①选自《双溪类稿》,有删节。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剥:脱落。⑥筠yú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16、下列选项均为选文所写内容,其中用来与竹子对比的一项是(

)(3分)A.

挫折者

萧爽者

雄劲者

介特者B.

忠臣

节士

慈孙

孝子C.

侠客

勇夫

骚人

臞儒D.

荣者

盛者

实繁者

色丽者17、文章先写竹子多样的外形,后写竹子不变的内质。请摘录文中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质的两个短语。(4分)18、下列与“晦叔读书南斋之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B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司马迁《陈涉世家》C.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二则》答案:16D

17、德之有常、操之不移

18A22徐霞客《黔游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题)(三)古代诗文阅读

黔游日记(节选)

[明]徐霞客ㅤㅤ初三日饭后辞影修。遂下山。十里,北过赵官屯,十里,东北过南板桥,七里,抵普安演武场。由其西横岭西度,一里,望三一溪①北来,有崖当其南,知洞在是矣。遂下,则洞门北向迎溪,土人以此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为干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门分为二,路由东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则扩然无间,水循洞西,路循洞东,分道同趋,南向十余丈,渐昏黑矣。忽转而东,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东遂穹②然大辟③,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盖其洞可入处已分三层,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则明而较低;其内辟之奥为一层,则明而弥峻;当内外转接处为一层,则暗而中坼④,稍束⑤如门,高穹如桥,耸豁不如内层,低垂不如外层,而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注释】①三一溪:溪水名。②穹:高、大。③辟:开阔。④坼:chè,裂开、分开。⑤束:狭窄。15、下列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6、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体现洞内奇特之处的两个文句。(4分)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循洞西

请循其本(《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则明而弥峻

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C.

则扩然无间

然则北通巫峡(范仲淹《岳阳楼记》)D.其外入之门为一层

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

答案:15C

16、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

17B

23《孟子·告子下》《管仲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贵州省黔西南中考题)(二)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

《孟子·告子下》)【乙】

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宋】苏洵《管仲论》)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时卫国大臣。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

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