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1.gif)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2.gif)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3.gif)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4.gif)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5d7b88f4e1c7f03e9deba7801293adf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获奖教案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
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
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
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
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
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示:P.1课题]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
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
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
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PPT课件演示:P.4]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
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
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
[PPT课件演示:P.5]
明确: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句
贾岛“推敲”苏轼《惠》诗
“套板反应”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
随便举的例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
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
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PPT课件演示:P.6]
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
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
很显然,不可以。“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
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
的心情。
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PPT课件演示:P.7]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
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
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福楼拜)
王若虚该句
(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PPT课件演示:P.8]
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
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
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贾岛“推敲”
[PPT课件演示:P.9]
(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
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
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
作者的思想情感。
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
苏轼《惠》诗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
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
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
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套板反应”
(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
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
[PPT课件演示:P.10]
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
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
南。
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
明确: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
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
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
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
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
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
谈谈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
(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
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
生自己赏析。
[PPT课件演示:P.11—P.15]
(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PPT课件演示:P.16]
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
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
灯,也会减色。(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
(七)作业设计
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要求:重点
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
(八)板书设计
郭沫若改字——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王若虚改句——不同意味
咬文嚼字贾岛“推敲”——不同意境
苏轼《惠》诗——正面
联想意义
“套板反应”——反面
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重点:梳理课文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阅读实际,探究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方式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提问: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
文嚼字”的程度,或者如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
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还有,在写作方面的,每次
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
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
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
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再打一个比
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讨论后明确:房屋需要装修,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
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
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二、作者介绍
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
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展示:朱光潜情况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
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
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
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
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引导: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小文章,下面就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
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三、概括层次
粗读文章,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学生回答,明确: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
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
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具体分析
1、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是不
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明确: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2、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明确: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
的。
3、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评判增色、
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明确:“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句话非常关键。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
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4、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
明确: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
义的确定之难。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两段正好正反对照。
5、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获得了一个什么样的总的原则?
明确: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语言文字,其实是在锤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探究运用
运用上面的原则,我们再来看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
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例1:展示: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哪一个字表达效果更好?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明确: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
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艺术品捐赠收藏合同范本3篇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园艺机具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三片罐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住宅地基买卖及配套设施建设协议3篇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03章 热现象(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章节过关检测(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铝材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范本3篇
- 《服务用语及技巧》课件
- 《隧道盾构法施工》课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件
- 2023国民阅读时间报告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教案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智能机器人与传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42595-2023承压设备修理基本要求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第2版)江昌勇课件1-塑料概述
- 科幻小说赏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 《足球:脚背内侧传球》说课课件
-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教学设计
- 公司设备日点检表模板
- (新版)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