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控路基沉降测量方案_第1页
互通控路基沉降测量方案_第2页
互通控路基沉降测量方案_第3页
互通控路基沉降测量方案_第4页
互通控路基沉降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概况本项目起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XX至XX支线XX收费站,利用已建成的XX互通主线桥跨越XX大道,沿XX路向新建约0.7km路基后(含XX大道以南互通主线长0.445km),在XX路两侧高洪湾高架桥至本项目终点洪湾。交叉的主要道路:西部沿海高速XX段支线、XX路、XX大道、港珠澳大桥XX连接线。本合同段起点即本项目设计起点,利用已建成的XX互通主线桥跨越XX大道,设置XX枢纽互通与XX大道相接,止于XX互通终点,终点桩号为LYK1+910(LZK1+910)。合同段路线全长1.91km,桥梁全长904.4m/2座(其中100m/1座为拼宽桥,804.4m/1座为完全利用),占路线长度的47.35%;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4处。为了满足对路基工后的沉降要求,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连续沉降观测,以确定最后的施工沉降量。2、作业技术依据本次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与加密工作,主要参考以下作业技术规范:1、《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TJ/T8-2007)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7)3、沉降变形观测的目的为掌握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位置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确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质量的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3.1施工期沉降观测施工过程中观测是实现动态路基设计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有:根据观测数据控制、调整填土速率;(2)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根据推定的残余下沉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和断面余量,同时确定构造物和路面结构的施工期;(3)实测路堤沉降为施工计量提供依据;(4)预测施工后沉降,使施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5)通过实测沉降量,验证设计合理性,进行设计的再优化,控制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3.2运营期间沉降观测在运营期,定期对道路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可以为道路的养护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总结该地区道路路基的沉降规律,便于养管部门了解道路的运行状态,为养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进一步为后期的该地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4.1变形观测断面及观测点设置原则(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观测断面。(2)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3)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4.2变形观测内容与断面类型(1)沉降变形观测内容本次监控主要内容为:一般路段及高填土路堤的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水平位移监测。施工期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地表通过位移观测边桩来观测,运营期沉降观测采用沉降钉。(2)沉降观测断面类型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采用的监测断面如下图所示;监测断面图4.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1×50×50cm,采用1cm钢板制做:金属测杆使用直径48mm的镀锌管制做,每节55cm,以螺扣相接;保护套管以80mm的镀锌管制做,长度与测杆相同。如下图所示;沉降板结构图(2)沉降板埋调位置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整平,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3)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4)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为55mm,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保护套管用堵管连接。(5)位移观测边桩:桩体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正方形12×12cm,长150cm,桩顶预埋耐磨测头。如下图所示:位移边桩结构图4.4观测点布置沿线路方向的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断面。纵向布置按设计每120米设一处断面观测,收费站主线布置桩号分别为(LK0+120、LK0+240、LK0+360、LK0+480、LK0+600);D匝道布置桩号分别为(D0+450、DK0+570、DK0+690、DK+830);4.5观测技术要求(1)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4.6观测方法、观测要求(1)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2)沉降板、位移桩观测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3)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路基水平位移观测精度为0.1。(4)位移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如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月内,每5~7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竣工验收为止,每次应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5)控制标准: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5~10mm,坡脚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5m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当观测出现异常情况(沉降不收敛或加剧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5、元件保护要求(1)各工区以工区长、技术主管为第一责任人,组织管理人员对元器件埋设的保护工作。(2)元件埋设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监测点处。(3)沉降板附近填筑时应小心保护好元件,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6、资料整理要求(1)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监测记录表格,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监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所有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观测、记录人员必须签各。(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输入电脑,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4)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观测人员应结合施工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