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色彩教案_第1页
基础色彩教案_第2页
基础色彩教案_第3页
基础色彩教案_第4页
基础色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基础色彩教案一。色彩的根本原理我们在自然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红色,使我们感到可爱感到温暖,绿色使我们感到心情舒畅,蓝色的海洋,使我们感到心境宽阔,金黄色的大地使我们感到兴奋和精神饱满,以及我们还在各种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和色彩现象,这些都给我们视觉上的一种美的感受。我们之所以能见到自然界的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物体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光的照射。凭借了光我们才看到了物体的色彩,如果我们将苹果,香蕉置于一个没有任何光亮的地方,这样我们只感觉到物体的存在,闻到它们的气味,至于它们的色彩就看不见了。由此可见,色彩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所以光是色彩之源。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了色彩。同样也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物质,再由不同性质的物体经过不同程度的吸收而反射视觉上,引起视觉细胞兴奋,通过神经到达支配着大脑后部的视觉中枢,因而产生了明度和色彩感光有种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分别给人们以不同的色彩感受。研究绘画色彩是以太阳光为标准去解释的,阐述光与色的物理现象的。所以我们讲的课,就是以太阳光来进行研究的。太阳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组成的,其中有一局部是人眼可以看到的称之为可见光。太阳光中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波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作为色彩学我们主要研究可见光,至于其它对于我们绘画色彩关系不大的内容只是顺便提一下。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通过三角梭镜研究色的现象,科学地证实了太阳光谱的可见局部中包含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中,蓝色.青色区别很小,青包括蓝所以人们皆称之为为六种色光中。光谱用的六种色光是反映一切物体色彩的科学依据。六种色光中,按顺序排列,那么红色光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青再次之,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传得最远,传说人类最早发现认识的就是红色。我们把红.橙.黄.绿.青.蓝.紫定为标准色,绘画上的用色皆以六种色为依据。自然界的物体为什么会程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呢?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是光的反映体,(即受光体)由于各种物体的质量与所含的元素不同,他们对阳光中所含各种色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一局部光线被较多地吸收,另一局部色光又被较多地反射出去,色光混合起来就构成了该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就是我们用眼所见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如:凡反射红色光而吸收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的,我们看到的便是红色光而吸收橙。反射黄色而吸收其它色光的便是黄色,其它以此类推。对于阳光中各种色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全吸收的是黑色。由此可见,色彩现象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光作用于自然界各种物体,二是自然界各种物体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自然界物质的构成是复杂的,那么光与色的关系也是极为复杂的。研究光与色的关系,表现光与色的关系,是绘画与设计色彩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色彩写生时,就需要把光与色紧密结合起来去观察分析,并努力做到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色光效果。色彩学应用在艺术上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饰色彩学,一种是写生色彩学。装饰色彩学:主要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国画.年画.璧画.宣传画等。装饰色彩学的观察方法,不受物象光线和具体环境影响。写生色彩学,主要是研究物象的条件色,也就是说,主要是研究物象在一定条件下的色彩变化,主要应用于绘画写生。二.色彩的根本常识绘画研究色彩,主要是研究颜料的调配及调配产生的各式各样的色彩变化,而不是研究色光的混合,两种混合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如果把太阳光七种标准色光混合即产生白光,而把七种颜料混合起来,即变成浑浊而接近黑色了。三原色:即红.黄.蓝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里讲的是颜料的三原色。指进行颜料调配的根本色,又称第一次色。具体地说,一般在绘画中所指三原色是:曙红.柠檬黄.湖蓝三色。一般来说,原色中的红.黄.蓝三色是用其它任何颜色都调配不出来的,但用它可以产生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来的。间色:也称等二次色,把三原色中的两原色等量相调而成的三种颜色:橙.绿.紫。第二次色间色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复色:又称第三次色。就是两间色等量相加或三原色不等量相调,所产生的颜色称之为复色。即红灰.黄灰.蓝灰等。第三次色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任何复色中都有三原色的成分,因为间色是由两原色相调而来的,复色又是两间色相调而来,所以复色理所当然由三原色不同比例相调而成,我们把上面的列式分解开来看,就一目了然了。橙〔红+黄〕+绿(黄+蓝)=1红+2黄+1蓝=黄灰橙〔红+黄〕+紫(红+蓝)=2红+1黄+1蓝=红灰紫〔红+蓝〕+绿(黄+蓝)=2蓝+1黄+1红=蓝灰从以上的列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颜色的调配中,只要将颜色的各自分量加以改变,就可以产生或调配出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灰色来。如:3红+2黄+1蓝=红灰4黄+2红+1蓝=黄灰如此类推,我们就可以调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来了。但要记住三原色等量相加等于黑色。当然以上这些只不过说明颜色的调配和组合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具体地讲,调色时主要靠手头的功夫,靠熟能生巧,不可能把颜色的分量搞得绝对的准确,没这个必要,切不可死搬硬套。同类色:同一种颜色只分深浅,浓淡不同的变化,这样的颜色便称为同类色,如.深红.大红.粉红.淡红等.也就是说色相相同而明度不同的颜色属于同类色。类似色:色相比拟接近的各种颜色称之为类似色,如在色轮上小于120度的颜色互为类似色。所以类似色又叫做邻近色。例如:紫红.深红.朱红等。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或比照色三原色中的一原色与其它两原色调合而成的间色关系,即为补色关系,是补足三原色的意思。比方原色红与其它两原色黄与蓝所混合成的间色绿色,为互补的关系,也就是说绿是红色〔原色〕的补色,因为是互补那么红色也是绿色的补色。据此类推黄与紫蓝与橙也都是互为补色的关系。补色关系中主要三对是红绿.黄紫.蓝橙。按三原色构成的色轮对角线方向的两个颜色都为补色。也可以说,调色中两色相加为黑色者,也称之为这两色为互补色。补色并列在一起时,产生一种比照的作用,色彩呈现出跳跃.新鲜.各自突出的特点。因此补色关系运用得当,将使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响亮〔如.万绿从中一点红〕,反之会产生生硬,不协调的感觉。〔虽然说:红配绿象块玉,但等面积的红与绿放在一起就很难看。〕冷色与暖色是指色彩给人们的冷暖感觉。出自于人们生理感觉和情感联想,对红橙黄一类颜色会联想到火.太阳.热血等所以称之为暖色.对蓝绿等会联想到蓝天.森林.冰雪.夜照所以称之为冷色,色彩感觉中桔红为最暖,湖蓝为最冷。中性色在绘画颜料中黑.白.金.银.灰称之为中性色,因为它既不偏暖也不偏冷黑.白.在色彩学中称之为无色的色,也称为万能色,保险色,平安色,意思是说属于非色彩系。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与任何颜色放在一起都能协调。作为无彩的黑与白,只有明度上的差异,没有色度上的差异,被分别称为极色,任何最亮的颜色过不了白,任何最暗的色超过不了黑,所以说黑白两色又是比照色。色阶:指一种颜色由浅到深所构成的不同明度的层次变化。这三者在色彩写生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模到色彩写生的根本规律,首先应搞清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搞好色彩写生的三个重要因素。色相:指颜色的相貌,即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为了区别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色彩现象,人们按种类给它们起了各种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它们是七种根本的色相代表了七种颜色现象的最根本的特征。在色彩写生时,首先应该培养识别色彩的能力,就象要熟悉一个人,首先要知道他的姓名一样。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深浅.浓淡的程度。明度.一般包括两种情况,色由于光照的强弱不同所产生的明暗差异,如强光照射下的红是,淡红.浅红。弱光照射下的红是深红.暗红。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标准色之间也有明暗度的差异,如果将其七种标准色拍摄成黑白照片,就可以看到黄色明度较强,仅次于白色,而紫色明度较弱仅次于黑色。其它各色的明暗程度依次变深。另一种是,在同样的颜色中参加不同量的白色或黑色其明度也不一样。纯度:指色彩的纯洁程度。又称饱和度。色彩有纯与不纯,鲜与灰之别。纯洁无杂色混入即纯度高,纯度高的颜色给人以鲜明感。纯粹的颜色混入其它颜色,那么会降低它的纯度。懂得了这个道理,在写生时如近处的物体颜色的纯度就可以高一些,远处的纯度就可以低一些,自然界的色彩是相当复杂的,写生时颜色是要经过调配的。不经过调配.用纯色是画不出好画的。颜色由于受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因此在绘画中,使用色彩时必须注意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这三者是画好色彩写生的三个重要的因素。1.光源色:指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也就是光源的颜色。绘画色彩研究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大类。自然光主要有:日光.月光.星光.天光等。人造光主要有:火光.灯光.莹光等。这些光都是可见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可见的光如:x光.红外线.紫外线.这些光是眼睛看不见的,对我们的绘画写生没有什么作用。绘画中采用的主要是可见光。不同的光源,投射在物体上会使物体的固有色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现代舞美灯光中,我们会发现同一环境中的物体,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由此可见特定的光照条是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2.固有色:物体本身固有的颜色,指物体在白光或漫射光照射下,所呈现的颜色。就是平时我们讲天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红旗是红色的,草地是绿色的这些蓝的.白的等其实就是指的物体的固有色。“固有色〞这是绘画中一个固有的专用名词,从光学的角度来讲物体是没有固有色的是光给予了它颜色。3.环境色:物体的固有色受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色彩关系,称之为环境色。自然界的物体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们的色彩也就是说,它们的固有色都将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一些色彩变化。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存在。三者也是色彩画中认识色彩的根本概念。初学者在此问题上,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偏向,如只看到固有色,所以只用固有色的深浅来表现对象。而无视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对物体的客观影响。要么就是过分地强调色彩的变化,而无视了固有色的客观存在。五.写生色彩物象色彩变化的根本规律物体高光的颜色一般是:光源色的反映。物体亮面的颜色:光源色+固有色光源色+固有色中间调子的颜色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明暗交界线的颜色:固有色加暗暗面的颜色:固有色为主+环境色反光的颜色:环境色+固有色,环境色为主。投影的颜色:固有色+暗+环境色或+天光色。六.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初学者作色彩写生,往往是看到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死盯住一个地方看,死抠住一个地方画,越看越看不出颜色,越画越感觉到难以下笔,画面上的色彩不是雷同就是画不准。这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整体观察的原那么是:把物体的光源、环境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全局着眼,一眼看到整个对象的全部,看对象色调的总倾向,大的冷暖关系,也就是说,不要象搞射击一样只瞄准一点看,抠住一个地方画。要把眼光放开一下子看到所有东西的色彩关系,这样才比拟容易认识颜色,找准色彩大的关系。整体观察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局部的比拟。颜色是比拟出来的,没有比拟就没有鉴别,因为色彩的细微差异,只有通过比拟才能鉴别出来。颜色和色彩关系是比拟出来的。但怎样进行比拟呢?总起来说,比,就是在整体中比拟局部,在局部比拟时又始终不忘整体。也就是整体——局部——整体的比拟过程。在比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与暗比明与明比暗与暗比冷与暖比冷与冷比暖与暖比近与远比近与近比远与远比大与小比大与小比小与小比鲜与灰比鲜与鲜比灰与灰比整体观察还要善于找准“关系〞。自然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物体虽有固有色,但周围各种不同的物体的颜色又是相互影响的,相互比照相互作用的。这些影响、比照和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色彩的“关系〞,色彩写生就是运用这种“关系〞来找到对象的色彩,塑造形象拉开空间的。色彩感觉,通过视觉感应,客观色彩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响。作为色彩写生,首先必须要有敏锐的色彩感觉和识别色彩的能力,观察对象必须从自然的真实感觉出发,这就是对色彩的感觉。色彩的感受,也就是色感。它是人们在正确的观察方法下,所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它很重视对象的第一印象,而不是从观念色彩出发的想当然色彩。所谓第一印象,就是最初看到对象的最新鲜的感觉。这种最初的,最新鲜的感受,我们就称之为色彩的感觉。在色彩写生中,强调有良好的色彩感觉,感觉从哪里来呢?“感觉的培养应当从观察方法培养起〞。七.水粉画的表现技法水粉画的表现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平涂法、渲染法、明暗法。此画法它不侧重自然现象中的立体、空间、光色变化的如实表现,而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自然物象形色进行夸张、减弱和变化,以平涂的色彩表现和强调其固有色关系,通过色彩配置求得画面色彩的比照谐调关系和明暗变化,以单线的形式勾画其形体结构取得画面统一谐调。此画法亦称单线平涂画法。平涂法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每一块色内不作变化的平涂。此画法要求色彩稀稠适当,涂色均匀,不显笔触。另一种是湿画润合平涂,它是在平涂时稍作色相、明天度和纯度上的变化,趁颜色未干时自然润合,取得色彩逐渐变化的效果。此画法注意固有色的表现,它根据对象形体结构,用同类色进行浓淡渲染,以表现凹凸起伏,表达其形体结构,它不强调某一局部的色彩变化和明暗比照,而注重一幅画内整体色块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的比照调和关系,注意色彩配置和整体效果。3.明暗法:此画法根本上分两大类:一是写实的画法,它要求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量感、空间距离、光色变化等地,把客观对象较为如实地表现出来。另一类是明暗概括法,概括性较强,是带有装饰性的写实手法。我们今天重点讲前一种画法。基础水粉通常使用的有两种根本技法,即薄画法和厚涂法。A.薄画法:是类似水彩画的一种画法。由于水粉画是用水调配粉质颜色作画,水少颜色那么浓厚,水多色彩那么稀薄,薄画法那么是为了表现的需要,在水粉色中调水较多,采用较稀薄的水粉色,运用近似水彩画的一种画法。由于用色稀薄,往往采用湿画法,使颜色与颜色自然结合,无笔触,容易产生细腻、柔和、光洁的画面效果。B.厚涂法:是类似油画的画法。调色时用水较少,用色较厚,采取近似油画的作画方法,多复盖也运用接色,用笔肯定,笔触明显,色彩丰富,可以产生近似油画厚重、结实的画面效果。采取此画法作画,画幅不宜过小,用纸不宜太薄。C.厚、薄画法结合使用:在一幅画中很少只用一种画法,往往是根据对象表现需要灵活运用,交替使用,厚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薄画屡次也就变厚,况且虽采用厚涂,也是明厚暗薄实厚虚薄,近厚远薄,主厚次薄,不可能一幅画只薄无厚,或只厚无薄。并且只有根据表现的需要,有厚有薄,才会生动变化而不呆滞,不过在一幅画里画法可以有所侧重罢了。八.静物色彩写生的步骤1.起稿、构图。2.铺大体色,抓基调,快速将画面铺满颜色。3.深入刻画与塑造。4.调整提高。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所积累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将之形成为书面文字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上看,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欠缺。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定义那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对于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种理解,但从叶圣陶先生的谈话中,我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应包括应用写作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须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备,能具备则更好。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要写毕业论文的,我认为写作论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应用写作能力之中。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往往是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集中体现出来的。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院系和学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对策去实施解决。二、造成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困境的原因:(一)大学写作课开设结构不合理。就目前中国多数高校的学科设置来看,除了中文专业会系统开设写作的系列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只开设了普及性的《大学语文》课。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大学语文教师,可大学语文教师既要在有限课时时间内普及相关经典名著知识,又要适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且要教会学生写作规律并提高写作能力,任务之重实难完成。(二)对实用写作的普遍性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已经被严重地“边缘化”。目前对中国语文的态度淡漠,而是呈现出全民学英语的大好势头。中小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对我们的母语中国语文,在大学反而被漠视,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设置,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训练。这其实是国人的一种偏见。应用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一个人学问很大,会写小说、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训练都只是集中在《大学语文》这一门课上,大部分学生只愿意被动地接受大学语文老师所讲授的文学经典故事,而对于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写的作文,却是尽可能应付差事,这样势必不能让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四)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不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但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却往往被忽视。理论讲了一大堆,但是实践却几乎没有,训练也少得可怜。阅读与写作都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学习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着实令人堪忧,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三、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对策(一)把《应用写作》课设置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应用写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在这个被某些人形容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也是个人生存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学会写作实用性的文章,比如职场竞争中的求职信,生活中的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竞争能力。(二)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用写作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关乎到他人生的每一个方面,诸如就职,求爱,理财,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