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25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卡教案序号课时1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课题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1.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掉和州刺史的官职返回洛阳,途中与好友白居易在扬州相见,席上,作为好友的白居易赠诗一首,表达对刘禹锡长期被贬的同情和不平。我想有同学一定好奇,当年在相逢的席间,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了什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2.请学生朗读诗歌3.疏通诗意4.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好友的关心,联系自己的遭遇,刘禹锡也做一首诗作为酬谢,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题请同学结合老师刚才的背景介绍,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放录音,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朗读3.全体齐读4.小组合作,疏通诗意四、合作探究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坎坷遭遇。被贬生活的辛酸与愤懑。】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明确:用典。写归来感慨,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你悟出了一个一种怎样的道理?【这是本诗的名句,形象而含义深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明确: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赤壁》导入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的地方,就连唐代诗人杜牧看到赤壁之景也不禁感慨万千。这里曾经发生过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周瑜在这里大败曹操,一举改写东吴的历史。后人评价此战,似乎不约而同的站在了周瑜一方,但是诗人杜牧的观点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赤壁》。了解作者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四、合作探究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明确:折戟沉沙铁未销。】【借物起兴】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明确: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杜牧不以成败论英雄,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小结:这首咏史吊古诗,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板书设计《酬》《赤壁》坎坷遭遇——辛酸归来感慨——悲痛借物起兴非凡的见识感叹身世——乐观议论感慨豪爽的胸襟席间赠言——激昂教学反思学情分析一、知识储备: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较多文言字词,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古诗文,学生们已经初步能够翻译浅显的文言文,学习并背诵了《新课程标准》上要求的30篇背诵篇目。积累与运用虽有积累,但知识分散不够系统,下一步需要系统条理的整理积累。二、能力储备: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圈点勾划的阅读习惯;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能够简单的分析文章结构、人物形象、归纳文章主题,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发表自己见解、展现自己风采的欲望,具备了学习和写作记叙文的基础。对各类文言现象的了解,学生已经学会分类整理专项笔记,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真善美,并延伸到生活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虽然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但是不会系统的评析,不能够真正汲取阅读作品的精华,致使在写作中语言比较贫乏。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尽管没有给大部分学生展示的时间,但是小组讨论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课上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课下预习完成不错,课上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并且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学生基本把握了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意和主题思想。教材分析第25课《诗词曲五首》属于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读懂这些古诗文,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出了注重诵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情趣。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5课作为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所以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尽可能细化任务,让学生把握不同文章的不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这是培养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就能逐步具备初步的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其次,要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弄清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用法,有关名物典章制度和特殊背景,教材中一般都有注释。尽管在“有关资料”里有了课文译文,但我们并不主张完全依靠译文。再次,要注意积累语汇,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议论的名段名句,最好能做到熟记于心,出口成章。这一课的练习主要以背诵默写和名句翻译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开放性题目供学生自由发挥,练习口头表达。做此类题目,我们并不强调答案统一,而是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跳动学生热情。提技能·一课两练1.直接默写。(1),到乡翻似烂柯人。(2)沉舟侧畔千帆过,。(3)折戟沉沙铁未销,。(4),铜雀春深锁二乔。(5)辛苦遭逢起一经,。(6)惶恐滩头说惶恐,。(7),月有阴晴圆缺。(8),千里共婵娟。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2)病树前头万木春(3)自将磨洗认前朝(4)东风不与周郎便(5)干戈寥落四周星(6)零丁洋里叹零丁(7)人有悲欢离合(8)但愿人长久2.理解默写。(1)(2013·德州中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达观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2)杜牧在《赤壁》中对历史表达了独到的见解,借史实来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3)(2014·哈尔滨中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达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民族气节的名句是:?。(5)(2013·盐城中考)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6)(2014·徐州中考)“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1.(2014·白银中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这首曲的作者是。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答案:张养浩聚怒(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作者发此感慨的情景:看到强大无比的秦汉两朝的都城,曾经的万间宫阙此刻早已化为灰土,进而想象朝代更迭中百姓的遭遇。答案: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2.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首联找出表达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心情的关键词来回答。答案:凄凉地弃置身(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答:

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3.(2014·台州中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田舍①[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注】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1)全诗洋溢着一种“”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答案:乐(或:乐哉或:忙)(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理解诗句,注意“眠”“噪”“斜阳”,想象儿童、鸟雀活动的情景,进行形象描绘。答案(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课后反思今天对这课的教学之中,我选取了故事导入的方式,同时介绍了作家的生平事迹。学生们的兴趣很是高,不过这部分在教学中占用的时间过长了,致使真正的教学之中,第一课时只上了两首诗歌。不过因为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作品的把握较好。也做到了当堂背诵。在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我给学生拓展了白居易的的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让学生明确《酬》是一首酬赠诗,并且两首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就好像两位有人之间的对话,有来有往,有问有答,体会白居易对刘禹锡的同情和不平,学习刘禹锡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对之后三首诗歌的教学,我准备延用这节课的优点,加强朗读,和故事导入,不过我得注意时间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得解决识记的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识记的问题,在知识的讲解分析中才回收发自如。因为多数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已基本上把握了大意。课标分析◎《诗词曲五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情感目标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二、基础知识:(一)字音字形烂柯kē人侧畔pàn长zhǎng精神折戟jǐ寥liáo落惶huáng恐宫阙què绮qǐ户婵chán娟juān踌chóu躇chú(二)、作者简介1、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2、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3、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