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1页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2页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3页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4页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区**、*、*号路、**大街扩建工程**部分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概况(一)设计范围和设计内容1、设计范围本工程为**国道改造工程,同时对沿线路口进行调整改造;起点位于***路以西约3公里,终点位于**路,全长约7.078公里;起点~**路段:现状为13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13m机动车道,本次改造在两侧修建人行道和绿化带,维持现状沥青路面;**路~**路段:现状为12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本次改造将两米分隔带改造为沥青路面,同时沥青路面向外侧各拓宽1m,形成28m宽的沥青路面,同时修建两侧人行道和绿化带、河边平台等;**路~**路段:现状为12m宽的沥青路面,本次改造向南拓宽至24m宽,同时两侧修建人行道和绿化带。2、设计内容本册为道路工程,包括车行道、港湾公交站、人行道、绿化带下地基处理、涵洞接长等内容。(二)设计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0-200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二、工程设计(一)平面设计1、起点~**路段:道路中线为现状路中线;2、**路~**路段:道路向南拓宽,道路中线基本位于现状路南侧边线位置;具体坐标详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道路平面图》。(二)纵断面设计1、起点~**路段:本段为在现状沥青路面两侧修建侧分带、人行道和绿化带,其中2m宽的侧分带和人行道高出现状沥青路面边15cm,外侧的绿化景观区高出人行道15cm。取消中央分隔带处沥青路面标高根据现状沥青路面标高和横坡推导而得。2、**路~**路段设计标高与现状沥青路面标高基本一致,具体成果详见《道路纵断面图》。终点处导流岛的设计标高详见《道路平面图》。(三)横断面设计1、起点~规划西环路段:具体布置如下:12m(绿化景观区)+6m(人行道)+2m(侧分带)+13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3m(车行道)+2m(侧分带)+6m(人行道)+12m(绿化带),总宽68m;2、规划西环路~**大街以西(K3+600)段具体布置如下:17.5m(绿化景观区)+6m(人行道)+2m(侧分带)+14m(车行道)+14m(车行道)+2m(侧分带)+6m(人行道)+17.5m(绿化带),总宽79m;3、**大街以西(K3+600)~**路段具体布置如下:17.5m(绿化景观区)+6m(人行道)+2m(侧分带)+现状路面宽B1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改造为沥青路面)+现状路面宽B2m(车行道)+2m(侧分带)+6m(人行道)+4m(河边平台),总宽39.5+B1+B2m;(注:B1为左侧现状路面宽,B2为右侧现状路面宽)4、**路~**路段具体布置如下:17.5m(绿化景观区)+6m(人行道)+2m(侧分带)+现状路面宽B1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改造为沥青路面)+现状路面宽B2m(车行道)+6m(人行道)+7.5m(绿化带)+10m(停车区),总宽53+B1+B2m;(注:B1为左侧现状路面宽,B2为右侧现状路面宽)5、**路~**路段具体布置如下:10.5m(绿化景观区)+6m(人行道)+2m(侧分带)+12m(车行道)+12m(车行道)+2m(侧分带)+6m(人行道)+10.5m(绿化带),总宽61m;2、横坡车行道:双向2%,坡向两侧,均不设超高;人行道:单向1%,坡向内侧;(四)路面结构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1)新建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范围:西环路~**路中央分隔带改造为沥青路面部分、右转专用车道及港湾停靠站,**路~**路南侧加宽部分;具体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SBS改性沥青)+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20cm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MPa)+18cm石灰土(12%)+18cm石灰土(12%),总厚68cm,水泥稳定碎石层上施做透层以及0.6cm下封层,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5MPa。(2)旧路罩面结构**路~**路段现状北侧沥青路面原则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SBS改性沥青)+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罩面;具体做法如下:罩面厚度不足4cm的部分铣刨至4cm后再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罩面;罩面厚度大于4cm小于6cm的部分直接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罩面;罩面厚度大于6cm小于10cm的部分铣刨至10cm,然后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SBS改性沥青)+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罩面罩面厚度大于10cm的部分,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SBS改性沥青)+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罩面;2、人行道结构:6cm透水砖+3cm缓冲层(中砂)+20cm级配砂石+6cm中砂垫层,总厚35cm。透水砖抗压强度:平均值≥30Mpa。3、侧缘石(1)侧石车行道外侧和绿化景观区内侧采用高阶侧石,尺寸为15×35×100cm,侧石外露高度12cm,采用花岗岩。(2)缘石绿化带与人行道之间、绿化景观区外侧采用大型缘石,尺寸为10×25×50cm,采用花岗岩。(五)人行道无障碍设计1、人行盲道(1)设置要求盲道砖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2)材料要求:水泥混凝土盲道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30MPa,单块最小值≥25MPa。抗折强度:平均值≥4MPa,单块最小值≥3.5MPa。盲道砖与人行道砖一样采用透水砖。2、缘石坡道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凡被侧石断开的地方均应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置应与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置相协调。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的高度不得大于20mm。(六)地基设计1、车行道下路基浅层处理车行道加宽部分基本为现状旱地,采用如下方案进行路基浅层处理:清表后开槽至路面设计标高以下178cm,整平压实后(可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弹软状态对槽底采用戗灰6%处理,处理深度30cm厚)铺筑一层钢塑复合土工格栅,然后填筑厚50cm的级配碎石,接着施作三步石灰土(8%)(每步厚20cm,总厚60cm),然后再施做路面结构。2、人行道及绿化带下地基处理(1)沟渠水塘段处理清淤后填筑80cm厚的拆房土或碎石,然后分层填土至设计标高下135cm(压实度不小于90%、重型击实标准),铺一层塑料薄膜后填筑10cm砂垫层、20cm厚的碎石垫层和5cm的砂垫层,再铺一层透水土工布,最后再填筑100cm的耕植土或者人行道结构。(2)一般旱地段处理一般旱地段开槽并整平压实至设计标高以下135cm,铺一层塑料薄膜后填筑10cm砂垫层、20cm厚的碎石垫层和5cm的砂垫层,再铺一层透水土工布,最后再填筑100cm的耕植土或者人行道结构。(七)涵洞接长1、涵洞接长起点~规划西环路段现状有12道涵洞,根据地形图,其中一道为圆管涵,其余均为方涵;道路两侧修建人行道及绿化带以后,涵洞两侧接长至绿化带外侧,具体涵洞结构和标高、尺寸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测确定。由于涵洞接长部分的标高与雨污水管道标高冲突,需将接长部分的涵洞覆土降低至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约2.5m,具体深度由施工单位根据雨污水管道的标高确定。2、新建涵洞在十二号路路口新建一道2孔4×4的盖板涵。3、涵洞下地基处理旧涵接长:清淤后填筑80cm碎石,碾压密实后再施工涵洞垫层和结构。新建涵洞:开挖至涵洞底标高以下50cm,进行水泥搅拌桩处理,然后填筑50cm碎石,接着再施工涵洞垫层和结构,水泥搅拌桩桩径0.5m,间距1m,三角形布置,桩长10m。三、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国家和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一)施工准备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项目经理部与设计取得联系。2、根据现场收集的情况,核实的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或便桥以保证施工设备、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4、施工前要与各种地下管线有关单位联系、落实现状管道位置、覆土深,进行现场刨验,采取保护措施。施工时要请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护。5、开工前应与交管部门做好交通疏导、交通组织及交通预告工作,确保津沽一线在施工期间能够保证车辆畅通运行。(二)施工放样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交点、转点、圆曲线特征点等),有关中线、转点坐标及水准点请与甲方联系索要。(三)路基工程施工1、路基开槽及填土(1)路基施工前应将原地面的杂物、原路面破碎部分、垃圾杂物和房基土等全部清除干净,并大致找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重型击实标准)。路基施工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清除的杂物应妥善处理,不能倾倒于河流水域中。(2)路基填土应选用塑性指数≤26的土质,下列土质不能做为路基填土:a、沼泽土、泥炭及淤泥;b、含有树根、树桩、易腐朽物质或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土;c、氯盐含量大于3%的土;d、碳酸盐含量大于0.5%的土;e、硫酸盐含量大于1%的土。(3)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基压实度及其它有关要求见下表: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表3-1项目分类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准)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路堤上路床(0~330cm)≥96108下路床(30~~80cmm)≥96105上路堤(80~~150ccm)≥94154下路堤(>150cmm)≥93153零填及路堑路床床(0~30cm)≥96108零填及路堑路床床(30~80cmm)≥96105注:表中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4)破旧路、平整场地、填筑路基和开挖管道基础前,必须弄清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必须请有关单位派员现场监护指导施工。(5)当管顶至道胎厚度小于60cm时,不得使用重碾碾压,,应采用人工或其它机具夯实,并采取加固措施。(6)路基回填土原则上不再外调运,一是考虑绿化挖出的土,二是取用**路南、**大街至驳盐沟之间预留湖面里的土。2、路基浅层处理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1)有关材料要求a)钢塑复合双向土工格栅复合地基处理桩顶褥垫层中、顶加筋以及旧路加宽开蹬搭茬用土工格栅均采用钢塑复合双向土工格栅,其性能要求如下:每延米破断拉力:≥50kN/m破断伸长率:≤3%2%伸长率时的拉伸伸力:≥45kN//m焊点剥离力:≥≥350Nb)碎石垫层碎石垫层层应采用级级配良好的的碎石,最最大粒径最最大不超过过30mmm,不含植植物残体、垃垃圾等杂质质。(2)钢塑复合土工格格栅的施工工要求a)土工格栅之间间的联结应应牢固,在在受力方向向联结处的的强度不得得低于材料料设计抗拉拉强度,且且其叠合长长度不应小小于15ccm。b)土工格栅摊铺铺以后应及及时填筑填填料,避免免其受到阳阳光过长时时间暴晒,间间隔时间不不应超过48h。c)土工格栅上的的第一层填填料应采用用轻型推土土机或前置置式装载机机,一切车车辆、施工工机械只容容许沿路堤堤轴线方向向行驶。(四)沥青路面施工路面结结构需满足足下列条件件方可施工工:路基经经弯沉值、压压实度检验验合格。1、沥沥青混凝土土路面材料料要求:(1)沥青混凝土路路面材料要要求:=1\*GB3①沥青及沥沥青改性材材料a、SBS改性沥青青上面层沥青混凝凝土中的沥沥青采用改改性沥青,含含蜡量不得得超过2%%,改性材材料为SBBS-热塑塑性弹性体体,适用于于沥青改性性的SBSS产品的质质量标准如如下表所示示。SBSS改性沥青青技术要求求表3-2技术指标SBS(I-CC)改性沥沥青技术要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I不小于-0.4延度(5℃),cm不小于30软化点TR&BB(℃)不小于55运动粘度1355℃(Pa·s)不大于3闪点(℃)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离析,软化点差差(℃)不大于2.5弹性恢复25℃℃(%)不小于65b.道路石油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凝凝土的沥青青和改性沥沥青中基质质沥青均采采用70号A级道路石石油沥青。见下表:70号道路石油沥青青技术要求求表3-3技术指标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A60~80T060415℃延度(cm)不小于A100T0605软化点TR&BB(℃)不小于A45T0606闪点(COC,℃)不小于A260T0611蜡含量(蒸馏法法,%)不大于A2.2T0615溶解度(%)不小于A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A±0.8T0610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A61T0604残留延度(100℃,cm)不小于A6T0605另外,上上面层沥青青混凝土所所选石料需需采用玄武武岩,沥青青混凝土在在60℃、轮压0..7MPaa条件下进进行车辙试试验的动稳稳定度不得得小于2500次/mm,下下面层不得得小于1000次/mm。=2\*GB3②沥青混合合料a.热拌沥青混凝土土马歇尔试试验技术标标准见下表表密级配沥青混凝凝土马歇尔尔试验技术术标准见下下表表33-4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击实次数次两面各75马歇尔试件尺寸寸mmΦ101.6mmmX63..5mm空隙率VV深约90mm以以上%3~5深约90mm以以下%3~6稳定度MS不不小于Kn8流值FLmm2~4沥青饱和度VFFA%65~75矿料间隙率VMMA,不小于于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称最大粒径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求(%)26.51913.221011123111213412131451314156141516b.沥青混合料用粗粗集料质量量应符合下下表要求::沥青面层中的粗粗集料应选选用洁净、干干燥、无风风化、无杂杂质、具有有足够强度度、耐磨耗耗性并且符符合下表要要求的碎石石、破碎砾砾石等。沥青混合料用粗粗集料质量量要求表33-5指标单位表面层其它层次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失%≤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t/m3≥2.6≥2.5T0304吸水率%≤2.0≤3.0T0304坚固性%≤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量(混合料料)其中粒径大于99.5mmm其中粒径小于99.5mmm%≤15≤18T0312%≤12≤15T0312%≤18≤20T0312水洗法<0.0075mmm颗粒含量量%≤1≤1T0310软石含量%≤3≤5T0320磨光值PSV%≥40T0321与沥青的黏附性性≥4≥3T0663具有一定数量破破碎面颗粒粒的含量1个破碎面%10090T0361≥2个破碎面9080T0361c.沥青混合料用细细集料应洁洁净、干燥燥、无分化化、无杂质质,并有适适当的颗粒粒级配,其其质量应符符合下表要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细集料要求求表3-6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t/m3≥2.50T0328坚固性(>0..3mm部部分)%≥12T0340含泥量(小于00.0755mm的含含量)%≤3T0333砂当量%≥60T0334亚甲蓝值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时间)s≥30T0345d.沥青混合合料的矿粉粉必须采用用石灰岩或或岩浆岩中中的强基性性岩石等憎憎水性石料料经磨细得得到的矿粉粉,原石料料中的泥土土应除净。矿矿粉应干燥燥、洁净,能能自由地从从矿粉仓流流出,其质质量应符合合下表要求求:沥青混合料的矿矿粉质量要要求表3-7

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密度t/m3≥2.50T0352含水量%≤1T0103烘干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m<0..075m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e.沥青混合合料采用粗粗型(C型)密级级配混合料料矿料,级级配应符合合下表要求求:沥青混合料密级级配混合料料矿料级配配要求表33-8通过下列筛孔(方方孔筛,mmm)的质质量百分率率(%)级配范围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060~8030~5320~4015~3010~237~185~124~8AC-25C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此结构层配合比比为设计建建议配合比比,。施工工时应根据据强度要求求按实际进进料进行生生产配合比比试验,并并提出相应应的材料要要求。2、基(底基)层层材料要求求(1)基层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的的碎石采用用级配碎石石,其级配配组成应符符合下表要要求,碎石石的压碎值值不大于330%。水泥稳定碎石和和二灰碎石石混合料中中碎石的级级配范围表3-9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9.54.752.361.180.60.075水泥稳定碎石层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水水泥水泥采用终凝时时间较长的的强度等级级为32.5级的普通通硅酸盐水水泥、矿渣渣硅酸盐水水泥或火山山灰质硅酸酸盐水泥。(3)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合《公路路路面基层施施工技术规规范》(JTJ0034—2000)中规定定的III级以上的的生石灰或或消石灰的的技术指标标。3、路面各结构层层主要技术术指标见下下表:路面结构构层主要技技术指标表表表3-10指标结构层压实度(%)平整度(mm))7天抗压强度(MMPa)备注石灰土底基层≥97≤8≥0.8三米直尺最大间间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基层≥98≤83.5~4沥青稳定碎石基基层≥96σ≤1.0mmm平整度仪细粒式沥青砼面面层≥96表中基层层和底基层层的压实度度为重型击击实标准;;面层压实实度以马歇歇尔试验密密度为标准准密度;平平整度为33m直尺的的最大间隙隙;强度为为7天的抗压压强度。4、结构层配合比比为设计建建议配合比比。施工时时根据强度度要求按实实际进料进进行生产配配合比试验验。5、基层检验合格格后方可进进行面层施施工。6、铺筑沥青混凝凝土面层前前必须在水水泥稳定碎碎石层上喷喷洒透层沥沥青,透层层沥青采用用慢裂洒布布型阳离子子乳化沥青青(PC—2),用量0.7~1.5LL/m2,透层施施工应符合合《公路沥沥青路面施施工技术规规范(JTGF40--20044)》9.1条的相关关规定。7、在喷洒透层油油后铺筑下下封层:下下封层采用用6mm厚的ES-2型稀浆封封层,沥青青采用阳离离子乳化石石油沥青(BC-1),乳化化沥青的质质量应符合合《公路沥沥青路面施施工技术规规范(JTGF40--20044)》表4..3.2的的规定,稀稀浆封层混混合料的质质量应符合合《公路沥沥青路面施施工技术规规范(JTGF40--20044)》表6.5..6的规定,稀稀浆封层的的施工应符符合《公路路沥青路面面施工技术术规范(JTGF40--20044)》6.5条的相关关规定。8、沥青混合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