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5_第1页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5_第2页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5_第3页
粤教版必修1 汉乐府两首 教案5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汉乐府两首教案5教学目1.知目标了解《诗经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2.能目标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背诵这两首诗。3.感目标了解《诗经》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男女爱情的悲欢,感受人文之美。走向高⑴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学习细节描写,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⑵掌握重要实词,积累成语,了解文中文言句式,学习掌握“比”的表现手法和回忆与对比的表达技巧。教学难理解重章复唱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兴”的表现手法。教学方: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⑴“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⑵“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⑶“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⑴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⑶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节拍)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四具体研习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1.第一、二可以看男、女主人什么样性格点?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2.士之耽兮犹可说。女之耽兮不可说这两句话揭了当时么样的社会实?明确: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3.桑之未落其叶沃桑之落矣,黄而陨似乎和文无,能否去?若别改为“女妙龄,美也甚女之老,其色也陨好不好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重点聚焦: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4.三、四、章刻画女主人公是么样的象?明确: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5.合文章最一章,诗表现了女人公什样的格特点明确: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6.合课后练二,从文看,本诗用了什样的作手法明确: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五艺术鉴赏:板书一:对比的写法《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女主人公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婚前氓之蚩蚩旦旦”氓婚后二三其德暴矣”板书二:结构图情节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感情基调(赋)

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婚变——沉痛、怨恨(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清醒、刚强(赋、比、兴)六思考下列问1.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2.试分析“氓”的性格特点?《梁祝》和《氓》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七.作业:翻译诗歌第六章。第课教学要点:学习《邶风·静女》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巩固上节课容1.默写《氓》的前两章。2.描述《氓》中女主人公形象。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三.探究创新:练习改写《静女改写成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中的任意一种!四.熟读课文,当堂背诵。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经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